某校要求老師與學生同時考試,並與學生試卷一起電腦閱卷,大會公佈分數,能否提高教學質量?

乷嗼箛鷹1


之前在我們學校,這種老師與學生同步考試(僅限所教科目)一年兩次。至於能否提高教學質量,從老師的角度看,還是有用的。

學校給這種考試取了個很拽的名字:“創業杯”教師學科知識大賽,其實就是在每學期高三有大型聯考或模考的時候,和高三的學生做同樣的試卷,然後和學生試卷一起進行電腦掃描,完全公平公正的進行閱卷,最後按教師的得分劃分為一二三等獎。

這種考試對老師來說其實很不友好,理科老師還好一些,像數學滿分150,多數老師都在130+,也有考滿分的,但對文科老師來說,那真是要了老命了。我是語文老師,滿分150分,最多也就考過120+,放在自己班裡也就前幾名,前三都夠嗆。就這還算好的,因為不少語文老師(年紀大一些的)在兩個半小時裡寫不完作文。最慘的是歷史老師,因為學科性質原因,有一批歷史老師成績不及格,每次都會被嘲笑。

但如果拋開這些得分帶來的尷尬,個人覺得這種考試對提高教學質量還是有用的。

以語文為例,高中老師研究語文考試說明和大綱,熟悉最新題型應該是基本操作,基本功紮實是基本操作,刷一遍近期模擬題也很有必要。但據我所知,不少學校的語文老師從教多年,很少獨立做題(不看答案),甚至從來沒有寫過一篇作文。在臺上給學生講如何寫作文洋洋灑灑,但輪到自己卻各種藉口,長期不寫作文,很多學生會遇到的寫作障礙根本無法理解,教學效果上自然也會打上折扣。

作為老師,做試卷應該是基本功。學校方面除了每學期考試外,還要求我們每週至少做一套高三模擬卷,就我自己而言,因為有一些“私活”,每週至少要做三套(包括作文)模擬卷。做試卷多了,才能更遊刃有餘的應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

我一直認為,在高中階段,刷題不是唯一的法寶,但一定很重要,會考試不光是要求學生,更適應於老師。我無法理解,如果一套試卷自己都考不及格,怎麼有底氣給學生講(僅論語文學科),光靠答案嗎?語文課作文六十分,作為老師,你得有不寫偏題的能力吧,6分的名句默寫,你要求學生寫了三年,自己得有拿滿分的能力吧,文言文天天講,天天罵學生,你得有能翻個大概的能力吧,主觀題整天思路滿滿,你得有得個基礎分的能力吧。這麼多加起來,也不止及格分了。

對我來說,語文120之前,是我可以教出來的,因為我可以考這個分數,我教給你的所有東西,都是我實際做題中發現有用的。120分之後,那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我只能給你建議,我們可以平等的交流語文該如何學習,要衝130+的話,那不光靠做題的智慧,更要靠學生個人的閱讀積累、長期養成的底蘊。

而學校針對老師的這種考試,在我看來,就是督促老師,你不一定要考得過全體學生,但你不能連一般學生都不如,你自己也需要在考試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更好的去從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試題。


金牌小書童


有一件真事,我校有次英語考試,出卷教師一時疏忽給錯了答案,結果還真鬧出了笑話。

同年級4名英語教師有兩人自己先做過一遍試卷,所以在閱卷時便發現了答案有誤,他們也比較自信,沒有跟出題教師索要答案。

有兩人直接看答案改的試卷,發下去之後不少程度好的學生髮現了問題,向老師提出了異議。其中一名老師迅速認識到了問題所在,通過講評進行修正,並誠懇地向學生道了歉,由於該老師基本功紮實,又勇於認錯,反倒贏得了學生的信任。而另一名老師就做得不那麼磊落,硬是照著錯誤答案講評了一節課!也難為他竟然能東拉西扯到自圓其說。

下課後,命題人把正確答案送到教師辦公室,4個老師各自對了一下答案,臉上倒看不出來太大變化,心理活動肯定是異常豐富了!

除了機械記憶的題目和特別燒腦的題目,按理說,一份本科目的試卷,授課老師沒有理由做不好做不對,你想啊,一天到晚就搞這一門課,有的還是一輪又一輪,怎麼著也應該熟能生巧了吧?連這點基本功都沒有,還怎麼有底氣站在講臺上面對學生滔滔不絕呢?難道說勇氣都是參考書和答案給的?

有人說教練的本事在於教,而不在於自己能考,他們喜歡舉競技體育的例子。但這個類比並不合適,競技體育裡,教練掌握了先進的理論和訓練方法,就可以充分調動運動員的身體潛能,讓他們在肢體動作的重複加碼練習中,逐漸形成幾乎超過大腦思考速度的下意識反應,等同於形成了肌肉記憶。而教師是在腦思考的範疇內啟發學生,如果自己對於理論知識一知半解甚至理解錯誤,斷不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到正確的路上去!“師不必賢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指的不是全體,也不是全部的知識。而是,有些學生有些方面超過老師很正常。比如數學尖子在拔高題上比老師能力強,很正常,但這絕不能成為極少數教師專業水平低下而仍然心安理得的理由。

在我們語文組也有這樣的老師,從來不寫下水作文,真不知道他們指導學生作文口若懸河的本事是從哪裡來的?

我很佩服那些數十年如一日,認真鑽研教材,親自做題寫文章的老師,這是起碼的敬業態度。而那些離開教參,離開教案,離開答案,離開PPT就心慌意亂、手足無措的老師,實在不配“教師”這個稱謂。

有句糙話叫是驢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常年馬放南山刀槍入庫,老師的專業水平也會下降。老師與學生一起考試,能增加緊迫感,讓混進來的南郭先生們不敢再大吹其竽,是件好事。但某些校領導藉機整人,卻是歪嘴和尚唸錯了經。


劍客談教育


我當了16年的高中教師,還真遇到過一次和學生一起考試。那一年我較高三,我們主抓教學的副校長就提出來所有高三教師都參加市裡的第一次模擬考試,說實話10多年不考試,冷不丁考一下心裡還有點緊張,生怕考不好丟人。我記得當時會議一結束很多老師都非常生氣,但是也無可奈何,沒有人願意考試!最後考完試結果出來,我們同年級一共2個生物老師,我比另一個老師成績高,我們負責人事的老師和我說薑還是老的辣,那個時候心裡有點竊喜。好多人可能覺得老師考的好才能教的好,其實不然,教的好的老師基本會考的好,但是考得好的老師不一定能教的好。

學校讓教師參加考試肯定對教師有個督促作用,能更好的梳理知識,發現易錯點,對試卷分析也會更上一層樓,畢竟多花了時間去分析試卷才能提煉出試卷的精華,考試成績只代表知識水平,授課水平和知識水平並不完全一致,這裡面還有人格魅力,語言魅力,教師對學生的吸引力是授課水平很重要的一環。

學校讓老師考試也是無奈之舉,包括給每個班級排名次,這些都是督促老師在教學上下功夫,老師的工作是個良心活,你付出的時間越多,相當於自己的教學水平就會越好,怎麼去抓重點,押題,老師對知識的整體把握的好,才能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拿到最高的成績,這就是一些知名教師的整個班級成績高的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如果有機會參加一次大型考試的命題,評卷工作,就真的能迅速提高自己,我記得我畢業第二年就參加了省會考的評卷,後來又參加了市高考模擬考試的命題工作,都是受益匪淺,評卷讓你知道學生的形形色色錯誤,命題讓你知道如何把握教材及在試卷中知識點的佔比分配,命題原則等,即使是教了10多年書那次模擬考試的命題還是讓我感覺到自己平時給學生出的期中期末試卷的隨意性。沒有比較你永遠不會知道差距。





萊茵河畔金荔枝


還真有,我以前的單位每年暑假快開學都會組織各科教師考試,試題難度和數量高於高考。別的科目不說,就物理老師而言,三十來個物理老師基本不會出現低於九十的,滿分100!低於95的都不多!滿分的近三分之一!

基本功是教學的基礎,但要想出成績,老師還需仔細設置課堂,同時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好出題工作!這需要能力強,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帶頭!我至今仍很佩服我的備課組長。

教學成績的提高不是一兩句話的事,小學,初中,高中都很重要,它們是一個體系,不是一兩個老師能扭轉的!同時領導的決策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是沒有擔當的領導,就算是好學校也會沒落的。


夢飛揚90


與學生同堂考試,平生沒經歷過。

但是,上級統一組織的教師專業學科知識考試,確實參加過兩次。

記得那是95、96年的時候吧,全縣教師每年要統一進行一次所任教學科專業知識考試。局裡統一出試卷,統一監考、統一評卷,並統一公佈教師的考試成績。

我至今也沒弄明白,上面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所組織的這種考試目的是什麼,意義在哪裡。考完就這考完了,老師們考得優秀的,好象也沒得到什麼嘉獎。倒是一些考得差的,成績不及格的,名聲遠揚。記得我們有位語文老師,因作文沒寫完,不及格,被弄得差不多一學期在老師中抬不起頭來!好在,學生並不知道,否則,就麻煩了。

這種考試,也就連續開展了2年。之後再沒舉行。

"三味"雖然教了30年的初中政治,但如果現在讓我同我的學生同場考試,心裡還真有點打鼓,沒必勝信心!

我的擔心有三點:

一是,教材已多次改版,內容變化大,要求也變化大。

二是,初中三年6本教材,要死背死記的東西較多。我的記憶能力肯定不如學生。

三、能否考得過學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出題者和評卷者。萬一出題者所出試題重在知識的死記硬背,評卷者評分死扣參考答案,那我必慘無疑!

我也承認,對自己所教的政治課各知識點,在背記上我不如學生。我這個老師的優勢就在於比學生看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問題、以及表述問題的能力上,應該強於學生。

總之,我認為,學校組織老師與學生同考,最大的結果可能是:

成績優秀者感受不到榮譽,成績差者必然收穫恥辱!

還有其他什麼意義,網友們說說!

歡迎關注頭條號【三味聊教育】, 讓我們一起從新角度看教育老問題!

三味聊教育


對教學成績沒有絲毫提高。

這樣的事情我們學校就幹過,不過最富諷刺意味的,全校考得最低卻是尖子班一位數學老師。

這位數學老師也歷經多輪高中循環教學,帶過多年實驗班,數學卻考了59分,不僅在數學老師中排名末等,而且低於班級裡95%的學生。

當時,看到這個分數,讓領導大跌眼鏡,還專門請一位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側面與他聊了許多,問他是否消極應付,對學校安排的工作含有牴觸情緒。

在眾多老師看來,考分是小,但是失面子事大,因此教師每天拼命刷題,像我這樣年紀大記憶力下降的人都要把要考的古詩文拿過來複讀,真是苦不堪言啊,備課、上課都鬆懈了。

那位數學老師信誓旦旦地說:我真是認認真真地考了,可能是我專業能力真的很差,你就把我換了,換教普通班吧!

這位老師有著過人的榮譽,所任教班級學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並且年年都有學生考入清華北大。

事後,我也曾旁敲側擊地問他是否故意的,因為在我看來,尤其是數學老師,如果自己專業如此之差,怎麼能教會學生呢?

他依然矢口否認,一再堅持,這是他真實的成績。不過從他的談話中,我還是終於明白了他考59分的原因。他的做法,也正是我拿到一份試卷的做法。

拿到試卷後,他就忘了自己是考生的角色,而是完全進入了老師備課的狀態,滿腦子都是講解思路,如何舉一反三,讓學生搞得懂,並且都是直接跳過簡單題直奔後面難題、大題。

當一個人成為老師時,拿到試卷,他只會從老師的角度去思考,領導以此來衡量老師的專業水平,是不是顯得“肉食者鄙”的一面!


亂語三千


我們學校上一任校長就是這樣要求的!本人五十六歲,教高中數學。去年總共參加了兩次考試(與學生同考場同卷),公佈成績應該是110左右。

年齡大了一點,如果給我們三個小時應該能考好一點。一方面老師做題與學生有區別,學生只管做,不考慮步驟,方法,是否完美,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老師考慮太多。學生年青,思維活躍,速度做題快。

這種考試一般都是校長挑老師毛病,找老師茬的一種方法!沒有多大意義。不喜歡不要亂噴,我說的都是自己的想法。


咱老李65643326


老師與學生同時考試,這是好事,絕對是好事,但前提是學校的領導也要參加,並且是考全科,看看還有人再也出這些鬼怪的規定不?我不知道有些學校的負責人腦子裡整天想些什麼,是想用這種方式考老師是否比學生優秀?還是考老師稱職不稱職?亦或是體現出自己治校的與眾不同?

可能會有些老師特別喜歡這種形式,因為至少不用監考了,同時還可以真正發揮一下自己的水平,讓家長和學校負責人都看看,咱的真實水平。對於贊同這種做法的老師,我當然支持,不會提出反對意見。因為你想參與,說明你這份自信,絕對是好事。

但是從教練與運動員角色來看這老師與學生同時考試,就很容易看出問題了,我們都知道一個道理:一個好的教練並不一定是優秀的運動員,因為年齡和體能在那放著,過了運動員的黃金週期,自然也就無法和運動員去PK了。對於學校老師也一樣,如語文老師,就一定能比學生考的好?如果真考不過學生,那恐怕這名老師就真麻煩大了。

從老師與學生同考一張卷這件事上看,並沒有真正催促老師的教學質量,其原因是會做題並不一定會講題,如果學校領導們抓住怎樣講好課,抓住中等生或學困生為教研重點,能讓老師們把這些孩子都出好成績,那才是真功夫哩。但是這裡也有一個問題,既學校教育不是孤立的存在,還要看家長是否重視家庭教育呢。

由此說來,真正提高教學質量,老師和家長都有責任,雙方都有必要培養孩子們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都有激發孩子們樂學好學的使命感,都有共同培養孩子們對生活對學業的上進心和自尊心。再輔助於好習慣的培養,使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思維,掌握靈活的學習方法,優化學習的效率,這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所在。


寒石冷月


我覺得這樣做的意義不大,更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了。

不少學生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想法吧,和老師一塊考試,看老師能不能得滿分,反正我小時候這樣想過,不過現在想想覺得沒什麼意義。

一個老師的好壞不僅僅是知識點的掌握,更多的應該是對知識點的講解程度來決定老師是否合格。一個門門成績都很棒的老師,就是不怎麼會和學生溝通,講課沒氛圍,孩子都不喜歡上他的課,這樣的滿分老師你喜歡嗎?

如果老師成績不如學生的成績優秀,那老師以後怎麼教學生啊,威信大打折扣。

所以說通過與學生同時考試來提升教學質量是行不通的。

想提升教學質量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1.注重教學的過程

老師的課是否孩子喜歡上,應該是體現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的標準之一。

想讓學生喜歡上,肯定需要老師在備課、授課、課後作業方面下功夫,想法去吸引學生的興趣。

2.多一些交流學習的機會

新老師可以向老老師請教,學校定期舉辦一些教學經驗分享。

我覺得我們學校這點做的不錯,定期有研討會,研討會上有解決教學中遇到問題的環節,也有分享知識點講解的部分,哪位老師覺得自己有不會的地方或者有特別好的方面都可以提出來交流。

想提升教學質量應該站在老師怎麼才能更好的服務學生角度出發。


快樂兒童ing


老師與學生同時考試,我曾經在私立學校裡做的時候,尤其是高中部,會要求年輕老師做題考試,年紀大的就沒有強硬要求,不過那些年齡大的老師,也是抽時間認真做題、沒有一起考。當然也是十年前左右的事情了,那時談不上什麼電腦閱卷,都是老師來閱卷。

所以,我看待這個事情的出發點,可能和很多老師的想法不大一樣。

1、認可老師與學生一起考試,但針對的對象不同

很多人看到這個事情之後,完全就否定其做法,那就沒有真正看到事情的便利之處。完全認可又沒有看到事情的弊端所在。所以都是不可取的事情。

這樣做,提高的是教師的應試能力和思維素質。這一點對年輕老師,沒有經歷過多年教學經驗的洗禮,那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年輕老師完全是可以參與的。但是,年齡大的老師,沒有那麼多的精力,而且他們教學經驗豐富,如果沒有什麼教學成績的老師,估計混到這個年齡都是教不重要的教學科目去了,不會在主科、考試必需的科目上任教了。弄清楚這一基本條件後,我覺得老師與學生同時考試,針對性的進行考試,是可行的,是對教學質量有所幫助的。

2、與學生試卷一起電腦閱卷

如果是學校內部的閱卷系統,那是可以的,這樣方便操作,如果是校外一起去閱卷,那我覺得就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了。老師畢竟是老師,方便操作我們彼此都能理解,但是把老師大庭廣眾之下給大夥表演馬戲,各位領導您是老師您願意嗎?

都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否則就學校各級領導全部參考,並一起閱卷,否則拿什麼來尊重我們的老師,連一點尊師重教的意識都沒有,還談什麼學校領導,教書育人?育的是哪門子人?

3、大會公佈分數有技巧,不可隨便公佈

大會公佈分數,也是可以的,但是必須一個個的找到那些考的不好的老師說清楚,先把心理障礙去掉,否則就不要去公佈了。公佈分數的目的是激勵老師專心教學,不是打壓老師,看老師笑話。沿著這個目的出發,事前是需要找老師談話的。這種方式是針對公佈所有老師分數的情況。

還有一種是隻公佈前面優秀老師的分數,用來激勵老師們的教學激情,再配上幾十一百的獎勵,對老師們教學的付出的認可,這也是非常不錯的方法。

如果公佈分數沒有技巧,那還是別公佈了,否則老師們認為就是打壓老師,那隻會讓老師們的心理受到打擊,哪裡有什麼提高教學質量的意義。

一個事情要一分為二來看,找出利弊,揚長避短

任何事情都要一分為二來看待,把有利的做法找出來,把不足的地方補上。要做到這一點,唯一的方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不是老話、套話,而是有沒有真正的一心做教育的出發點。

如果考慮事情都沒有這樣去做的話,領導的德性何在,如何帶領更多的老師創出良好的教學成績。我看到過一些優秀學校的校長,他們首先是個人品德優秀,在管人管事上都是有品德存在的,他們的優點就在於此。

我是童教雷老師,專注教育領域研究,為大家分享教育方法和學習方法,歡迎關注哦,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