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可能有一個比我們地球大一萬倍的地球,然後上面的人類也比我們大一萬倍?

中天正品運動鞋代工廠


當然有啦,這個問題你問我的話就算是問對了,宇宙中當然存在著一個比地球大一萬倍的星球,而且上面的生物也是人形,他們剛好比我們人類大一萬倍這樣。

這顆星球位於我們銀河系旁邊的一個叫小麥哲倫星系的地方,名字叫做吳波星球,剛好比我們地球大一萬倍,是不是很神奇呢。這顆星球上面生活著一種叫做無鷄人的神奇類人生物,他們剛好比我們大一萬倍。

可能有無知的人會反駁我,這個星球比地球大一萬倍,那麼引力肯定很大吧,而且有類人生物生存,肯定是固態行星,引力那麼大,上面的人能生存嗎?其實,這是很無知的想法,質量大,引力大,上面的生物就不能生存嗎?不要用我們人類的思維去思考宇宙生命的存在與否,應該用無鷄人的思維去思考。其實無鷄人經過長期的進化,他們的骨骼強度是鋼鐵合金的數億倍,他們的心臟堪比上萬輛航母的發動機,所以他們在吳波星球生存是沒事的。

可能又有一些不具備科學素養的人又要說了,這顆星球比地球大一萬倍,如果他沒有因為自身的質量變成一顆恆星的話,那麼維持他上面的能量從哪裡來,靠恆星的能量足夠嗎?其實,這又是犯了用地球人思維思考的毛病,要知道,回答這類問題,我們不能用地球人的思維來回答。吳波星球的無鷄人靠吸收宇宙射線存活,吳波星位於星系的中央區域,那裡輻射多,足夠餵飽無鷄人,而且他們的體質在那裡可以快樂的生活。

可能有槓精會提出疑問,你是怎麼知道的?那裡離我們這麼遠?事實上,我和無鷄人接觸過,是無鷄人告訴我的,他們科技發達,有一些人喜歡星際旅行,有一個無鷄人剛好路過地球,跟我交了朋友,還帶我去吳波星球看過,所以我知道這些事情。大家不信的話,可以去小麥哲倫星系看看,那裡是不是有一個吳波星球,不信的都可以去驗證。一般說謊的人都害怕別人去驗證的,但是我不怕,因為我說的都是真的。


牛巨濤


這是一個很有腦洞的問題。

宇宙中有沒有一個比地球大一萬倍的“地球”?

也許有。

但在這樣一顆星球上,你絕不會看到地球上的寧靜祥和,相反,它極有可能如同地獄一般。因為它是一顆褐矮星(Brown dwarfs)。

(褐矮星 Brown dwarfs 想象圖)

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是木星,這顆巨大行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16倍。由於木星是顆氣態行星,它主要是由氣體組成,所以木星的質量只有地球的318倍。我們不能把木星稱為“地球”是因為它沒有陸地,它由氣體、被強大氣壓壓成的液體和固體構成。

那顆比我們地球“大一萬倍”的傢伙應該是固態的,否則它不可能有高等生物生存,所以那個“地球”的質量至少是木星質量的31.4倍。鑑於這個質量處在木星質量的10到90倍之間,因此它們的內核擁有高達百萬度的高溫,卻沒有足夠的質量和溫度觸發核聚變並通過核聚變產生能量,所以褐矮星不能像恆星那樣發出明亮的光芒,它們只會發出紅光或紅外光。

它像是一顆行星,但它不是行星,而是一顆失敗的恆星,它可能有自己的行星。

這樣的星星,在宇宙中有很多。

(紅圈處表示美國宇航局的WISE太空望遠鏡在距離我們30光年位置發現的褐矮星,以及它們與太陽光度的對比)

褐矮星適合生存嗎?

很難。

鑑於前面分析的原因,褐矮星擁有一個極為炙熱的內核,這極高的溫度會通過其外表逐漸散發出來,因此褐矮星的表面溫度很高。一顆質量為地球一萬倍的褐矮星,它的表面溫度絕不會低於你家的烤箱。事實上至今已經發現的一顆比木星質量大20倍的褐矮星,其最低表面溫度也在150度以上,烤熟一隻鴨子完全不在話下。

如此高的表面溫度會給星球表面大氣以強大的推動力,使其沸騰,於是它的表面風暴比木星要強許多倍。

(褐矮星大氣分析)

由此我們可以判斷,這顆星球即使有堅實的陸地,它極高的溫度和稠密狂暴的大氣也會炙烤表面的一切。

它不適合人類生存。

一萬倍大的人是啥樣?

我們進一步假設,這顆褐矮星某一天冷卻下來,達到了適合孕育生命的溫度,並且它表面也不再有肆虐的風暴,會有一萬倍大的人出現嗎?

不可能。

地球上成年人的平均重量大約在50公斤以上,就假設是50公斤吧,一萬倍大的人,他的體重至少是50萬公斤,也就是500噸重。地球上已經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的重量大約是180噸。所以我們可以想象一個500噸重的巨人,即使他可以在地球上生存,也只能終生泡在水裡,只要一出水,他就會被自己巨大的體重壓成全身粉碎性骨折。

(潛水員與藍鯨)

如果在一個質量為地球一萬倍的星球上,後果則要嚴重得多。

根據球體的體積公式:V=(4/3) × πr³

這個星球的質量是地球10000倍,它的體積差不多也是地球的10000倍,它的半徑 r 大約是地球的21倍。

根據萬有引力公式: F = GMm/r²

這個星球對它表面物體的引力將是地球的22.6倍。一個500噸重的巨人在這顆星球的表面則要承重1.13萬噸!

所以,這個星球上即使有某種生命存在,它的體積也只會是比地球上的人類小N倍,並且擁有強大骨胳的生物。


周志宏glee


恰好相反,他們應該比我們小才對。

我們先看看把生物放大會產生什麼結果。比如把一隻小螞蟻放大到和人一樣大,它可能無法站起來,它的幾丁質和蛋白質的骨骼根本無法支撐那麼大的重量。如果一個人長到100米的身高,那麼他的體重可能會有8—9萬噸,以人類的鈣質骨骼,已經超過了可壓縮限度,全身的骨骼都會被壓碎。想站起來,就得用鋼鐵做骨骼。

那麼比我們大一萬倍的人,就按我們體重50公斤計,那麼就達到50萬公斤,用什麼材料做骨骼才能支撐他的身體呢?答案是在我們的世界裡很難找到這樣強度的物質。那麼它們如何抵抗比我們大一萬倍的引力呢,那就是儘量縮小自己的體型,越矮越小越好。科學家曾經研究過如果中子星上有生物,那麼他們的身高不能超過1釐米。

所以,不可能有題主假設的情況出現。


思想有益


這個10000倍首先要確定是質量還是體積,一般在天體對比中主要使用質量為標度,那我們就以質量來計算吧。

太陽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不好比。木星是地球質量的318倍,要30多個木星才有地球質量的10000倍。

而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質量相當於太陽的0.1%。宇宙最小的恆星約太陽質量的8%,因此木星只要再提升質量70~80倍,也就是地球質量的22260~25440倍,就可以變成一顆恆星。

這是因為天體質量達到太陽質量的7~8%,強大的中心引力壓力就會激發核心的氫核聚變,成為一顆紅矮星。紅矮星是宇宙中最小的恆星,其表面溫度約2500~5000度。

這樣看來,比地球質量大10000倍的天體似乎還成不了恆星。但是且慢,雖然成不了最小的恆星紅矮星,但也不是行星裡算帳了。

理論上認為,大於木星質量15倍以上到70倍的星球,就會變成一個褐矮星(棕矮星)。

褐矮星是個什麼梗呢?說穿了就是一種失敗的恆星,說他是恆星吧,核心的氫核聚變沒有形成,但是氫的同位素氘會被點燃,雖然不及氫核聚變激烈和高溫,其表面溫度最高也能達到3000度,已知生命是無法存活的。

這個原理沒有任何質疑的價值,因為這是整個天文學界的共識常識,並得到許許多多觀測證實,不是我等一個普通吃瓜群眾非專業人士憑著一點生活常識就能夠否定的。

那麼這個宇宙有最大的行星有多大呢?最近的觀測證據表明,有一顆編號為WISE J085510.83-071442.5的褐矮星,只有木星質量的3~10倍,這就說明了木星在宇宙中就已經是大質量行星了,比木星大還保持行星性質的天體很少。

目前已知最大的行星是太陽系外的TrES-4,這是一顆位於武仙座編號為GSC 02620-00648的恆星屬下的一顆行星,距離我們約1435光年。這顆行星的體積約木星的5倍,但質量只有木星的0.85倍,因此是一個虛胖子。

大質量行星幾乎都是氣態行星,雖然體積龐大,但密度很小。根據人類對生命的認知,氣態行星完全不適應生命存活。

因此可以基本確定的說,所謂大地球10000倍的地球是不存在的。

但如果你還要要問這麼大的星球生物會不會比地球生物大一萬倍,那我告訴你你完全搞擰了,這是一個毫無一點物理學常識的人才會幻想的問題。

因為在宇宙中,質量越大的星球引力重力就越大,木星重力是地球的約2.33倍,也就是說如果你如果在地球上有100斤,在木星上就有233斤,你在地球上有155斤,在木星上就有349.5斤,試問,你能站得住嗎?

這還是因為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體積巨大,距離中心質點就更遠,所以重力場相對就較小。而一般類地行星才更有可能孕育生命,如果木星是一個類地行星,那它的表面重力就會比現在大的多。這樣人類是根本沒有辦法在這種星球立足的。在這樣的星球上,生命只能長的很小很矮,才能夠適應這種巨大重力。

因此,如果這個宇宙真的允許存在比地球大10000倍的星球,生命就會被重力壓成又小又硬的小豆豆。有的科學家認為中子星上的核生命只有微米級大小就是這個道理。

就是這樣,歡迎大家共同討論。


時空通訊


這幾乎就是1億個“地球人”疊加在一起,哇哈,這畫面太美,太牛,簡直不敢想象啊!

那構成“人”的材料,簡直要“金剛石”做的,才略略有一些些可能行啊!

按題主的說法,該星球質量是地球🌎的10000倍,人是“地球人”質量10000倍,那麼,按萬有引力的公式估算(姑且認為它密度比較大,扣除該星球之“地心”到“地表”的距離因素,因為題主沒有給出設定,所以不好說),那麼這個“人”的重力是地球🌎人的10000×10000倍左右,也就是1億倍,您覺得,人可以承受嗎?

這真可叫做“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呀!



神秘烙劍許建鋒


無論宇宙有多大,這一點絕對不可能。

比地球大一萬倍的行星是很有可能存在的,上面有外星文明的可能性也不是完全沒有。

但可以肯定的是,直接將地球放大一萬倍是不可能的。只要有體積大於地球一萬倍的行星存在,就一定跟地球不一樣;即便上面有生物,也必定跟人類完全不同。


儘管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還很侷限,但完全可以推論廣闊的宇宙中,應當會有體積比地球大一萬倍的行星。畢竟光是太陽系就存在比地球大一千多倍的行星——木星。

不過,之所以拿出木星來舉例,就是為了提醒一下:木星是一個氣態行星,是完全由氣體組成的。人類肯定無法在一團氣體上面站立,所以假設木星上有生命,它的形態就一定跟人類不同。

這一點毫無爭議,對吧?


此外,大家都知道,木星幾乎是由氫氣組成的,這一特性導致它特別輕(質量很小),可即使很小,它的質量仍然比地球大了300多倍。這說明什麼呢?

看過流浪地球的都知道——木星的引力要比地球大得多!

一團比地球大1000多倍的氫氣,質量都比地球大了300多倍,如果直接將地球這種實體行星放大一萬多倍,那將是多巨大的質量?多恐怖的引力?

以人類的軀體而言,顯然是無法在這種重力環境下維持的,不光是人類,在這種引力下,任何地球生物站上去,能直接被吸成一灘肉泥。這與尺寸無關,與結構有關。


實際上,還不僅僅是生物無法抵抗,地球上一切物質,都無法抵抗這麼強的引力。甚至連山體的密度都會變高,換句話說,在那麼強的引力下,地球上的山會被壓平、石頭會被擠碎。

除了實體物質的密度,氣體的密度也會變得極高,所以氣壓也會隨之而變得超高。

可以想象一下,把一個人放在幾萬米的深海中有什麼後果。

所以,假如有這麼巨大的行星存在,並且具有文明。那麼它上面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鳥獸飛禽等一切物質的結構,統統都必須要適應它的引力環境。同樣,上面的“人類”,也絕對不可能跟地球上的人類的長相一樣。


雲風哥哥


我可以不負責任的告訴你,有。而且很多。分部在臘卡維捺的第五第六星系。半人馬第七宇宙禾洛希星系。目前離我們最近而且大我們3145倍的是銀河第八空間的古落斯星系歐巴sifa。地理面積約是我們的1981倍。擁有一個半個太陽的螢比亓尓恆星。

當然,還有比我們小的,在公元17715(中元5187)年會通過乞爾幔黑洞到滾【熊】斯特凡軌道,進去第13空間。發展比我們小17.8倍的斯特凡。和人類差不多,就是不分公母,自受精分娩。

有很多我們未知的世界,同志們如果你們不相信,可以到公元17715年去看一看。


王寧纓


如果有一個星球,它比地球要大上一萬倍的話,那麼首先明確一下這個一萬倍指的是體積還是質量,一般而言,比較的都是質量,那麼這個問題暫且看做是有一個質量是地球質量一萬倍的星球。


質量是地球10000倍的星球,還能是地球麼?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我們知道當一個星球的質量達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它就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激發核聚變反應,這個時候這個星球就相當於是被點燃了一樣,燃燒起來(其實並不是燃燒),發光發熱,就像太陽一樣,也稱之為恆星。

但是1萬倍於地球質量的星球,有可能變成恆星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在太陽系中,太陽佔據了絕大部分的質量,佔比達到了99.6%以上,地球以及其它行星在太陽面前就顯得太微不足道了,簡而言之,太陽的半徑是地球半徑的109倍,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通常而言,質量達到了太陽質量8%左右的星球才有可能成為一顆恆星,如果質量沒有達到恆星質量下限,那是無法成為一顆發光發熱的恆星的。


照此看來,如果一個星球的質量能夠有地球質量的2.64萬倍的話,那麼它才有可能成為一顆恆星,所以說,一萬倍於地球質量的星球,距離成為一顆恆星還是有距離的。但是即使不能成為恆星,它跟地球還是會有很大的區別的,質量這麼大的星球,那肯定也不會在行星裡面混了,一般認為啊,這樣一個質量的星球,會成為一顆褐矮星。那麼褐矮星又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失敗的恆星吧,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其核心的氫核聚變沒有產生,但是氫的同位素氘會被點燃,從而也會產生高溫,在其表面,最高溫也可以達到數千攝氏度,生物在上面恐怕是難以生存。


再說一下,既然這個星球的質量已經比地球質量大了這麼多,那麼其重力加速度也會比地球上要大很多,所以呢,在這種星球上,所生活的物種比地球上的體型要小很多,這是無可避免的,因為如果體型越大的話就意味著重力越大,而重力越大的話對於動物骨骼強度的要求也會越高,生命不可能長得非常大,只有體型小的才能適應這種巨大的重力。所以呢,哪怕是有生物,那恐怕也只有螞蟻大小吧。


鏡像宇宙


根據美國宇航局最新研究發現,大於地球數百倍至數千倍的岩石星球,答案是有的,說沒有的人就像兩千年前的古人以為陸地就是世界中心,外面是無窮無盡的海洋,地球就是一塊在龜背上的陸地……那麼愚昧無知。目前人們對宇宙的認知只是在一個很幼稚的階段,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說明,無論是恆星,行星,都沒有兩顆完全一樣的。他們千奇百怪,形態各異。如果發現這樣的行星,那麼上面的生物是否會也成倍增加體積?答案是可能會的,比如,在水庫裡的魚,它浮力壓力空間食物都足夠的情況下,理論上,魚是可以長到無窮大的。總之,你們不要盲目下結論有還是沒有,你自己看不到,就不要用你有限的知識去封閉自己的想象,現實一點,大膽一點,有點自信的去看宇宙萬物!


快樂公子健



地球是一個岩石星球,體積和質量在宇宙中雖然不算大,但行星的質量是有一個限度的,準確來說超過0.07倍太陽質量的行星就會觸發內部核聚變反應從而成為一顆恆星。

太陽系中體積和質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的質量僅僅是地球的318倍而已,而只有當80個木星融合到一起時它才會點燃核心區域的氫和氦從而變成一顆紅矮星。


我們的宇宙的不允許一個質量達到1萬倍地球質量的固體岩石行星存在的,因為當行星質量大於木星質量的7倍以上時,它就會變成一顆褐矮星,也就是紅矮星的前身。

由於恆星的質量下限是0.07倍太陽質量,因此一萬倍地球體積的星球會因為質量太大而導致內部溫度過高,雖然不足以產生氫核聚變反應成為紅矮星,但它可以通過燃燒氘元素變成一個表面溫度數百攝氏度的褐矮星。


一個星球的質量和體積太大的話引力也會太大,相應的大氣壓也會劇增,生活在一顆質量較大的行星上的話人類的骨骼是會被壓碎的,目前還處於科幻小說中的硅基生命可能會生活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但那種環境對人類這種碳基生命來說還是太嚴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