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大學生都喜歡天天待在宿舍睡覺打遊戲,他們沒有感到迷茫嗎?

用戶4437252902755276


我也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大學裡確實有很多人天天打遊戲,記遊戲裝備比記自己吃飯都厲害,他們可以不去上課,不出宿舍,早上11點12點起床,晚上3、4點睡覺。

這樣的同學,我覺得不應該是迷茫,迷茫是奮鬥中的人想努力的人找不到方向才有迷茫,他們我覺得沒有想奮鬥的意思,他們是生活的優越感很強,覺得現在生活很輕鬆,沒人管,沒人說,自由的想幹嘛就幹嘛,反正還年輕,出了校門好也罷,壞也罷怎麼都能生活,甚至有一種僥倖心理,說不定出了社會還能碰到機會,或許就出人頭地的想法。

還有一種人就是想學習又不知道學那個好,覺得學這個也沒用,學那個也沒用,最後放棄了,打打遊戲一天就過去了。

最後就是群居效應,學生對社會意識很淺淡,但是知道從眾效應,一個人打遊戲可能覺得他不對,但是一群人打遊戲那就回影響他們整個一群人,甚至不打遊戲的都不知道跟他所在的圈子裡的人說什麼,久而久之,這個現象已經普及。(我最近有更新關於如何避免盲目從眾方面的文章,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


美文郭大叔


作為一個在校大學生,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我從高中開始迷上了王者榮耀,打了不到一年時間,手機壞了,用一臺被家人用過的三手手機,這手機我只能用2G網,很卡,平時也就打個電話發個短信,因為發微信都會卡。然而從那開始,我就斷了王者榮耀。

直到大一,買了新手機,又開始這沉迷遊戲的生活,不到一個學期發現,這遊戲也沒什麼好玩兒,刪了,又過了一個學期,又下回來,然後也玩,但是都是偶爾玩一下,不沉迷。有趣兒的是,我不喜歡玩電腦遊戲,手機裡倒是經常換遊戲玩,基本上沒有遊戲是讓我玩很久的,所以王者榮耀的確是讓我沉迷了。

然後作為一個高中堅持每天背單詞的人,我覺得我在學習方面是夠勤勞得了(其實遠遠不夠,我還沒從高中的學習模式轉到大學來,高中學習只為高考,我現在學習更多為的是學習技術技能,以便在以後出了社會有立足之地,然而我玩遊戲雖然不多,但還是有玩,每天都是空虛地過完一天,什麼都沒學到),然後我舍友基本上比我還懶。

至少在更多時候時候是這樣,我有一個舍友是晚上在我們睡覺還在學習,根本不知道學習到幾點,然後早上起來很晚,所以我自己知道不能像他那樣,我身體素質遠遠不及他,他很喜歡打籃球,在期末成績下來的時候,他平均分比我多一分,我不客氣地說,這一分是他在體育課方面超過了我,除了體育課之外的話,我的平均分是絕對超過他的,在宿舍不應該是排名第二,也就敢在宿舍這樣,在班上還是有很多厲害的同學,或許有的人說體育課也是一門重要的課,沒有說去掉再比這種說法,也對,不過我還是想感嘆一下,體育課我選的是足球課,他選的是籃球課,我的老師在平時訓練很嚴格,期末打分我覺得還是很客觀公正的,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我在體育課上有認真又刻苦,我是足球小白,考試的時候我是一次過,雖然僅僅過了及格線,然後身邊的同學百分之九十要重考,然後籃球課的舍友日常老師出差不上課,然後期末考試也是普遍高分,我怎麼玩?這是題外話了。

在一個可怕的日子,我失戀了,我再也沒有以前的動力,頹廢了很久,還是決定給自己找點兒事兒做,別老是頹著像廢人一樣,我給自己列了目標,每天下午鍛鍊至少半小時,每週週一週二肯定去圖書館,然後其它時間有空的話可以選擇去,因為有時候會去做一下兼職,每天必須看一下課外書(文學類的或名著)。

然後前不久,我有個高中同班同學告訴我,今年十一月她就要拍畢業照了,她是大專三年,時間是差不多。我突然害怕了,平時心裡一直擔憂要是畢業了怎麼辦,現在自己雖然四年大學,但也差不多了。說沒有迷茫肯定是假的,我每天都為著各樣的事擔憂著,頗為杞人憂天。我已經著手下去改變了,雖然覺得成效還是一般,還是要加大力度才行。


嚮往掙扎


作為一名大學生,大四上學期校招後進入中國電信財務崗工作。

本人財務管理專業,大學考試都是考試前突擊混日子,勉強過了。大一大二也是天天和舍友在宿舍打遊戲。

本人在大三的時候開始考慮就業,在看了許多企業校招和公務員考試後,覺得他們的考試其實很大程度和大學課程無關。所以在大三時候,考了初級會計證,英語也過46級(大一大二就過了),到大四校招的時候,那些單位考試筆試專業知識大多和初級會計證考試內容接近,遇到的面試內容也很基礎。

總結一下,大學46級必須過,本專業證書考一下,然後平時打遊戲真的沒什麼緊張的,校招認真準備一下就好了,至於那些很難的課程,什麼西方經濟學,統計學,高數,對招工基本沒用。

所以大學打遊戲沒什麼迷茫的。


Iamarookie


我是外聯部的,今天剛幫一個小公司進寢室宣傳產品,逛了這麼多寢室發現,長得高帥的會打扮的男生,大多態度都比較好,一進去人家就問我們是幹嘛的,讓我們坐,怎麼怎麼樣

有些寢室味道大的要死,一些男生油頭長髮坐在那打遊戲的,一進門看都不看我們一眼,就不需要不需要。真是想說,人什麼樣還是跟外表有關係的,低配的靈魂活該配不上高貴的外表,本來外在也沒有,還不用內在去改變外在,真嘛服了~該


噹噹小小賢


大學生天天待在宿舍打遊戲,我認為他們正是感覺過於迷茫才逃避現實。

大家還記得過年期間中科大博士失聯事件嗎?這個孩子在校期間,在宿舍經常打魔獸世界,平常不出去學習,天天待在宿舍玩遊戲,一玩就到半夜。他不去實驗室,導師打電話也拒絕接聽。

2019年1月30日下午,劉春楊給父母打了電話,說自己將在31號下午到家。通話中父親沒有感覺到兒子任何異常,但是兒子卻沒有如約回家……

他在選擇輕生之前經歷了怎樣的思想鬥爭?

我比較贊同這個觀點:迷戀網絡的大多是逃避現實的。

有個男孩十六歲時考入一985院校,遺憾的是一年結束,掛科過多,被學校要求退學。原來他進入大學以後,天天宿舍玩遊戲,不上課,理由是不喜歡那所大學,想上清華。

經過家長求情,學校給了他一年機會。他的母親請假,在學校附近包了賓館陪讀了半年。母親看孩子基本步入正軌,就返回老家,工作倒是保留住了,職位卻沒了,收入降低不少。無奈的是時隔不久,再次被學校要求退學。

男孩回來以後,複習了一段時間,再次參加高考,如願考上清華。後來見過他一次,完全沒有了以前的神采,未來也是堪憂的吧?

現在的孩子面對的未來不確定因素太多,很難找到明確的人生目標、工作方向,他們需要承受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但是他們的心情父母未必理解,無法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感受,他們內心的迷茫、恐懼和無助無法排解,他們也不想承受現實壓力,只好將自己陷入到虛擬的網絡之中,暫時逃避現實。

結果卻陷入了惡性循環:因迷茫而逃避,越逃避越心虛,越心虛越恐懼,最終荒廢了自己,甚至走向極端。

願父母們都能成為孩子可以依賴的肩膀,能夠源源不斷傳遞給孩子能量。

願父母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注重鍛鍊孩子的心理素質,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打不倒的小強。


媽咪老師


大一大二根本沒有意識到迷茫是什麼,天天睡覺打遊戲,考試期末的時候突擊幾天基本能過,而且能看得到的學習收益很少,為什麼不選擇安逸?大三大四一般會覺得這是大學最重要的時間段,忙於考各種證書,各種找工作面試。本人就讀於雲南某二本高校,大四上學期就簽了工作,班上七十幾人大半準備考研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其他基本簽了工作!這樣基本都會有個著落,迷茫的人是你不知道你要幹嘛,你不知道你的能力可以幹嘛,而大學生即使沒能力,也不知道要幹嘛,可是總有人接手,讓你知道你可以幹嘛,何來迷茫,整天捶遊戲那些人是不會有什麼迷茫的,即使有,那也應該是工作後有。



Forever魚852


其實大學生在宿舍裡打遊戲和我們整天拿著手機刷各種新聞玩各種APP其實差不多,玩得東西不同而已,說明在前輩們的艱苦奮鬥之下,我們社會經濟發達了,人民的生活比以前幸福了,不用整天為吃喝操勞了,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關心社會了。

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現在大學大多是專業技能教育,至於樹立理想,和個人生長環境和接受的薰陶有關,很多人讀大學只是為找工作,選專業也只是為好就業,其實大學四年的知識,去除一些沒用的,有用的知識完全可以在一年內自學學完,別小瞧了很多打遊戲的,我經歷過的大學喜歡打遊戲的同學,他們都是非常的聰明的,很多人要學一學期的內容,他們考前看個書,一個禮拜最後還能拿獎學金,並不是所有人都對大學所學專業感興趣,很多人是因為父母的原因選擇了某個專業,所以不能因為現在大學生喜歡打遊戲就否定了這些人,只要把他們安排在適合他們的領域,讓他們發揮特長,他們都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用python


作為一名大一的學生來說,我避免開了你們說的所有問題,但是大學的日子還是感覺很無聊,遊戲確實會對大學生產生影響,但是遊戲不是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無聊,大學和高中差別很大,圈子其實很小,而且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事情要做,不可能像以前一樣天天在一起玩,所以遊戲就自然而然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玩遊戲,但是每個人對遊戲的態度都不一樣,對我來說遊戲就是一個社交工具,無聊的時候學習一點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才是我真正的解壓。


小老頭588555


因為大學生活真的閒。

我已經在外工作快一年半了,可我卻感覺彷彿過去很久很久。仔細算下時間,竟然畢業才不到一年的時間,卻彷彿有經過了數十年的錯覺。

大學的生活裡,經常逃課,每天睡到下午一兩點起來,點個外賣,打遊戲看電影。偶爾去打球,晚上再去聚餐high一下,週末通個宵。

當你進入大學,一個遠離父母遠離家鄉的地方,一個沒有高中老師每堂課盯著,沒有強制作業任務的地方,你感到的是自由,而不是迷茫。

因為,在大學時候的你,對於迷茫是什麼,沒有一點認知。

你有的,是自由的快感,自由地揮霍自己的時間。你去做曾經因為學習而沒有做好的事情——玩和睡覺。

大學前三年,我彷彿把曾經沒休息好的睡眠和未玩的遊戲時間全都補了回來。

直到大四,即將畢業走出社會,即將完成畢業論文面臨找工作的時候,我才感到了壓力。一種來自社會的壓力。

而如今進入社會工作後,日復一日的機械生活,為賺錢和生活開支精打細算,很多自己想做的都不再有時間去做,這時候你才開始迷茫,你找不到方向,你也找不到自己想要什麼。

大學,並不迷茫。是因為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哪怕是看似荒廢的睡覺遊戲,但是你想去做,你去做了。

而不是,你不知道想做什麼,也不知道要做什麼。

這才是迷茫。


小生禾乃


第一次寫問答,沒什麼方法和套路,寫到哪裡算哪裡,也許不能解決你的疑惑,你姑且看看,請不要上綱上線。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說下我自身的背景和學校的環境。

我在晉中學院唸書,山西的一所二本學校,學習風氣還不錯,學的是歷史學(師範類),目前大二,一週十三節課左右,沒有晚自習,學業負擔並不重,由於學科性質,老師佈置的作業一般都是長期的,主要是完成老師開的書單,寫書評,做讀書報告,寫一些指定的小論文。平時也就比較清閒,有較多的自主時間,可以做一些你自己想做的事兒。在寢室睡覺玩遊戲是大流,去操場鍛鍊打球,去教室、圖書館看書學習畢竟是少數。

學校位於大學城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周邊有田森匯、萬科等大型娛樂購物廣場,花個半個小時坐11路、5路公交就能到萬達和奧特萊斯這兩個銷金窟,王村、聶村還是有一些比較平價小吃飯店,周邊景點也比較多,有晉商公園,榆次老城,三館…算的上吃喝玩樂一應俱全,只要你有錢,有想出去玩的心,不愁沒有地方。

我出校門玩的次數一個手都能數的清,一是口袋裡沒更多的money,一個月1000大洋的生活費,在食堂都能吃掉了600~700,在買點零食和水果,衝點話費,逛下淘寶,一千塊真的所剩無幾,錢是英雄膽,沒錢想出去玩的慾望就大打折扣了。

二是,在大學交友不廣,知心朋友少的可憐,幸好還有那麼幾個,但都比較宅,不喜歡出去玩兒,或是不喜歡幾個男的出去玩兒,總是天真地想找個妹妹出去玩,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幹。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大學是無線放大了的,一個班的同學可能都認不全,一個學期下來相互交流也很少,幾等於無。我是一個內心敏感,內向的人,與人交往比較被動,雖然外表看起來不太像,學校雖然是師範類學校,男女比例在3:7左右,到玩得好有深交的女性朋友幾乎沒有,這算的上很失敗了。

我不算是那種好學生,會在課堂上好好聽講,下課後認真複習,去讀專業書和廣泛閱讀。沒有學習上的壓力,每天都很散漫,有很多的空閒時間,有時會到圖書館一樓去看會手機,翻翻各種有趣的雜誌。在一些非專業課和公共課,比如英語筆譯,形勢與政策,毛概一般都是玩手機,在課上一般不會聽歌看視頻玩遊戲之類的,都是刷頭條、微博、公眾號和看小說,喜歡關心時事和軍事,法律事件等。(這條回答就是在教育學這趟課上寫的🙃) 在晚上的時候會和室友一起王者和吃雞,刷幾十分鐘的抖音,看一會網絡小說,一晚上也就過去了,到了十二點左右就要上床睡覺了,渾渾噩噩的一天就過去了,像是提前進入了老年生活,喪失了鬥志,整天想的都是吃什麼,要什麼。

對你這個問題我覺得需要辯證對待吧,不要用舊有傳統的思維去看待,畢竟現在電競玩家,遊戲主播,遊戲陪玩師,帶人上分賺的也挺多的。孔夫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只有經過大起大落,大徹大悟的人,才會有想改變的動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