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金地:步穩行遠

企業發展如同一場馬拉松,配速至關重要。

老牌房企金地集團深諳平穩之道,

2019年4月29日,金地集團公佈2018年年報顯示,業務規模保持繼續穩健的增長勢頭。合同銷售額、營業收入、淨利潤、毛利率、融資成本等多項核心指標均表現出穩步上升。

2018年實現銷售金額1623.3億元,同比增長15.3%,對應銷售面積877.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5%。

理科金地:步穩行遠

毛利升

如果有一家企業營收10億,利潤1億;另外一家企業營收100億,利潤還是1億,這又該如何去評價呢?

若是按照房地產唯規模論,向來不缺少領跑的企業,不少企業都做到過,但誰又能否認利潤的重要性呢?

王健林說過,"企業一定要有盈利,企業不賺錢應該說是不道德的。"

對比數據,一定會有一些意外收穫,比如可以衡量盈利指標的毛利率。

查了多家上市房地產公司2018年房地產主業毛利率可見,綠地控股27.01%;保利地產32.68%;萬科37.78%;招商蛇口39.28%;世茂股份41.88%。

再來看一下金地集團2018年的數據表現:

2018年金地實現營業收入達到506.99億元,同比上升34.6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80.98億元,同比增長18.35%。其中,房地產業務毛利率達到43.08%。較上年同期增加9.12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可以說金地集團盈利能力實現了穩步提升。

有人說,投資不過山海關,但金地在東北有著不錯的表現,毛利率達到了36.75%。

此外,從區域來看,毛利率最高的依次是華北54.48%、華東43.88%、華中42.73。

金地毛利率的穩步上升,背後是紮實、穩定的人與產品。

據瞭解,金地的高管團隊在公司的平均工作時間已超過10年。

經過多年的磨合,金地管理團隊已經形成了高度一致的核心價值觀,具備強有力的地產資源整合能力,能以前瞻性的眼光洞悉房地產市場,對房地產行業的研究和解讀能力處於國內前沿水平,具有準確把控房地產開發與投資機會的能力,熟悉市場發展變化的規律和房地產項目開發的節奏。

產品力方面,金地已推出"格林"、"褐石"、"名仕"、"天境"、"世家"、"風華"、"未來"、"社區商業"、"峰匯"等九大產品系列,可以滿足不同消費價值觀、不同家庭生命週期的客戶需求。

當然,城市的選擇同樣重要。

金地業績背後,離不開深耕一、二線城市、適度下沉三四線的戰略佈局。

金地2018年實現銷售金額1623.3億元,同比增長15.3%,對應銷售面積877.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5%。

其中,上海金地自在城、北京亦莊項目、海口永和花園、廣州金地香山湖花園等多個重點推售項目均貢獻了單盤超過30億元的不俗業績。

在市場佔有率方面,金地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武漢、海口、瀋陽、大連、東莞、嘉興等十餘個城市的市場排名均位列前十。

"金地持續深耕一二線城市的策略可以確保其銷售均價可以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這為其後續結算毛利率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有券商分析師認為,金地有望繼續在利潤創造能力方面保持在行業第一梯隊。

不盲目

人云亦云,代表著一種普遍意義下的盲目價值觀,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有思考的判斷。

金地做到了沉穩,不盲目,不隨波逐流。

"三十年時間裡,金地走出了一條不為週期性利益誘惑、不為盲目性擴張而裹挾,堅持平衡發展的獨特道路。"

2018年,受"因城施政、分類調控"的行業政策影響,國內一線、二線和三四線城市市場分化明顯,導致部分房企深陷"成長的煩惱",究其原因多數是拜此前戰略佈局所賜,比如盲目的進入無增長動能的三四線城市,不僅是損兵折將,更是價格腰斬依舊無人問津。

金地則選擇,不盲目進入那些"深坑"城市。

2018年報披露信息顯示,金地在土地市場獲取了91宗土地,總投資額約1000億元,新增總土地儲備約1072萬平方米,其中近7成的土地儲備均位於市場增長潛力強勁的一二線城市。

金地2018年新進入的9個城市有一個明顯的現象是,其中7個都是省會城市或副省級城市,包括合肥、太原、廈門、石家莊等,而唯一的兩個三線城市:南通和清遠,也是具備一定人口匯聚能力和市場容量的都市圈輻射城市。

從金地拓展城市可以看出,對於三線城市依舊採取了相對謹慎的態度。儘管都市圈已經獲得諸多房企的肯定和看好。

當然,這源於金地的價值觀,"追求業務規模的擴大,但不唯規模"是金地長期堅持的經營理念。在業務規模持續增長的同時,金地在土地市場上並未進行盲目的擴張,而是在深耕廣拓戰略的指引下,更多的是把握城市深耕的機會。

金地堅持深耕一線城市及強二線城市,一線城市的總投資額佔比 25%,二線城市的總投資額佔比 43%,三四線城市的總投資額佔比 32%。截止報告期末,金地已進入了全國50個城市,總土地儲備約4400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2300萬平方米。

此外,在原來已有佈局的城市,金地採取的則是深耕策略。2018年,金地有12個城市的投資項目超過3個,進一步加強了投資佈局的戰略縱深和城市梯度。

金地還設立了集團-區域-城市三級管理模式,圍繞提效賦能的經營思路,通過城市深耕和不斷拓展新城市,進一步做強地產主營業務,同時在地產新業務、多元化等方面持續探索和佈局,促進集團規模、利潤和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

現金流是任何企業穩定、安全的關鍵,對此金地高度重視現金流管理,強調銷售及時回款。截至報告期末,金地持有貨幣資金440.10億元。

平衡術

體操運動員之所以敢在平衡木上表演高難度動作,那是因為他們深諳此道。

只有學會了平衡術,才能保證根基的穩定。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規模和利潤,能否兼得呢?

這是個困擾很多房企的難題,特別是在面對如此嚴峻複雜的市場環境挑戰下。

然而,金地集團展現出作為老牌房企的市場靈活應變能力,實現了銷售規模與利潤規模的同步均衡增長。

金地秉持"平衡發展觀",努力追求總規模和利潤總額的持續均衡增長,在行業收益率顯著承壓受限的大背景下,金地不斷提高投資質量和經營效率來實現均衡發展的目標。

平衡木上,需要慢,同時也離不開快,只有快慢結合才能叫平衡。

年報顯示,金地集團2018年各住宅子公司新開盤項目平均開盤週期10.8個月,2018年獲取項目中17個實現當年開盤,其中煙臺黃務項目、大連生態科技城項目和嘉興油車港北項目均實現半年內開盤。

平衡木的兩端,一端是規模,一端是融資。

在總體規模增長的同時,金地較好地把控了財務風險。

2018年,金地集團先後完成了90億元公司債、7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55億元中期票據及1.5億美元債券的發行。

金地繼續保持了穩健的財務水平,通過充分利用多種融資渠道,實現了低成本的融資,全年綜合融資成本僅為4.83%。

2018年,金地的主體信用評級及各項融資產品評級均達到AAA級,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穆迪維持給予金地的長期信用評級分別為BB、Ba2。

在行業人士看來,良好的資信水平和穩健的發展前景是金地得以長期保持低成本融資優勢的根本原因。

相關券商報告指出,"上市以來,金地始終將負債規模和結構保持在合理水平,融資成本優勢顯著。較低的槓桿水平以及較低的融資成本,有望助力金地的銷售繼續穩步擴張"

"行至半山不停步,中流擊水再遠航。"

2019年,金地集團將提升住宅開發主營業務的經營效率,提升盈利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ROE。

"不放過每一次市場調整帶來的成長機會,助力公司規模不斷增長。在確保企業長期穩健經營的基礎上,實現高質量的規模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