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賞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

遍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因為沒有什麼東西能替代它、改變它。弱勝過強,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所以有道的聖人這樣說:“承擔全國的屈辱,才能成為國家的君主,承擔全國的禍災,才能成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話好像在反說一樣。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

賞析:

本章主要講的是“柔弱勝剛強”之道——忍辱方能負重。第八章上說:“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這是講水的基本品德。“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這是講水的善行。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但同時又沒有什麼東西比它更有力量。水是貌似柔弱而內在擁有非常強大力量的東西。它這種特性在天地之間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老子才說: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取代它。那麼水為什麼在柔弱的外表裡面會蘊藏著那麼巨大的力量呢?柔弱是如何勝過剛強的呢?就是忍耐和剋制。柔弱和剛強毫無花巧的正面相抗,那是必敗無疑的。否則柔弱就不再是柔弱,而剛強也不再是剛強。柔弱要勝過剛強只有等待萬物消長之機。忍耐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忍”字就是“心”上面加一把“刀”。我國有句古話,叫“忍得一時之氣,可消百日之憂。”,又有句話叫“大丈夫能屈能伸”,講的都是忍耐和忍辱的道理。忍辱貌似屈辱、怯懦,但與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懂得“有所為”和“有所不為”。這個道理其實並不複雜,就是個選擇“勇於敢”還是選擇“勇於不敢”的問題。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這樣的道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身體力行地去做呢?不經過一番“動心忍性”,怎麼能夠勝任“天降之大任”呢?胸懷天下的人,就不能斤斤計較於個人的利害得失,必須把天下的利害得失看成是自己的利害得失——“先天下之憂而憂,先天下之苦而苦,先天下之辱而辱,先天下之危而危。”

老子《道德經》賞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