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何以為家》,你對“何以為家”這個問題有怎樣的答案?

影迷也瘋狂


您好,感謝您的邀請!我是高級育嬰師、母嬰KOL福林媽咪,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最近看了一部影片《何以為家》,讓我久久不能釋懷。裡面的小主人公贊恩起訴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看過影片的都知道,贊恩的父母雖然生了贊恩,但是小小年紀的贊恩對於他的父母來說只是一個“奴隸”,他們讓贊恩做很多工作來補貼家用,自己卻整天無所事事。當家裡沒有辦法生活的時候,他們甚至還賣掉了自己的親生女兒。

在法庭上,贊恩的媽媽嘶吼道:“我這一生都是奴隸,你還敢批評我?你有什麼權利批評我,你有我這種處境嗎?”是啊,生活艱難,但是既然知道艱難,既然知道自己沒有辦法讓孩子過不艱難的生活,為什麼還要生下他們?

“生而不養”,生了孩子,成為孩子名義上的父母,但是卻沒有一分一秒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對於孩子而言,他們出生的那一刻可能就已經脫離了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沒有感受過父母的溫情,而一直都是無盡的冷漠和摧殘,將孩子推進了生活的深淵。

可能這個電影發生在敘利亞,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是在我們身邊就沒有“生而不養”的事情嗎?

之前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媽媽當年生了三個孩子,但是因為超生,於是便將年僅1歲的小兒子送養給了別人。而現在自己老伴去世,兩個兒子生意失敗,生活拮据,便想到了那個小兒子。因為現在小兒子年薪55萬,所以這位媽媽希望他能承擔起贍養的責任,而給出的理由是:我窮,沒有辦法。

看到這個新聞,真的是很不理解這位媽媽,雖然你生了他,但是從孩子一歲之後,你就再也沒有管過他,甚至連關心可能都沒有,為什麼就因為你現在生活貧困,就要求孩子來贍養你呢?

俗話說:生恩不如養恩大,這句話不是沒有理由的,生了孩子不管不顧孩子,那麼孩子的以後又與你有什麼關係呢?就像評論裡說的:“年薪55萬也是養父母教得好,跟你真沒關係!”

不管是狀告父母的贊恩,還是拒絕贍養媽媽的兒子,他們都面臨著一個困擾著自己的問題:何以為家?

什麼才是家?它不僅僅是一個居住地,它應該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是一個無時無刻想讓人棲息的地方,是一個無論風吹雨打都有人給你準備一碗麵的地方。
但是顯然,贊恩的父母沒有給贊恩一個家,那位新聞裡的媽媽,也沒有給小兒子一個家,連家都沒有,又怎麼稱得上是家人呢?又如何讓孩子覺得你是他們的父母。

給不了孩子一個家,還要將孩子推向生活的深淵,這樣的父母不是不合格,而是不配做父母。贊恩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但是我想說的是:“沒有愛孩子能力的父母,就不要生孩子了。”

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賦予了父母的身份,而父母這個身份承載的是給孩子一個家,一個充滿愛的家,如果做不到,希望你不要再生孩子了。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福林媽咪


《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已在內地上映。

光從名字就能讓人聯想,什麼是家?家的定義是什麼?

影片講述了一個黎巴嫩的12歲小男孩贊恩,控告自己的父母生而不養,到底是怎樣的經歷讓一個12歲的孩子去控告自己的父母另一方面贊恩的父母在沒有能力撫養的狀況下竟然還在不停的生育!贊恩的妹妹,僅僅11歲就懷孕,這讓我們思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妹妹最後沒有見到寶寶,也葬送了自己。11歲啊在我們看來是一個該有爸爸媽媽呵護成長的年齡,花一樣的年紀是一個該接受教育享受童年的過程啊,他們的經歷讓我感到心痛。

同時也開始思考究竟什麼是家?

家是溫馨,是親情,是夢想,是羈絆,家是幸福的傳遞。家是夢想的港灣。因為有了家我們的人生才充滿了美好與堅持不懈的動力。


一個人為了家可以更好的生活,幸福也好,家庭也好,家庭都不應該是讓人感到痛苦的來源,何以為家,大概家就是自己內心的平和和對自己真實,感覺溫馨美好,想起來心裡就會感覺很溫暖。

這大概就是家的意義吧!

我是曉官電影解說,一個嚴謹認真的電影解說員,希望大家可以關注我,曉官說電影,專說好電影!


曉官電影解說


有一種說法“美國夢”才是穩固社會階層的最佳手段,因為美國夢宣稱人人都有實現夢想的機會,人們陶醉在泡沫般的理想中,就不會對階級固化產生怨恨,從而威脅統治。所有接觸到的東西都有麻醉功能,當然這麼說有些陰謀論,不必當真。有的時候人與生活貼的過於緊密,其實並沒有完美的普便適用的方法論。你必須瞭解“改變命運”是一個可能事件,但不是努力就一定可以達到的,而關鍵在於在付出努力的同時,你要明白究竟想要什麼,究竟什麼東西能讓你真正感受到自己正在活著。

假如你是影片中的贊恩,你會怎麼選擇。命運如同高牆擺在面前,假如他沒有離家出走,而是留下來上學讀書,給家裡減輕壓力,或者等待其他時機去救出妹妹,也許能夠改變些什麼,過上相對更好的生活。但他並沒有這麼做,因為他想要的並不是湊活著活在那堆爛泥地裡,父母送走妹妹奪去了他的愛和尊嚴,他選擇賭上自己的人生。即使入獄,賠上了自己的一切,他還是要控訴。他贏了嗎?他的抗爭戰勝命運了嗎?我認為對他自己來說並沒有戰勝命運,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現實過於殘酷,並且沒有遇到好的機會。但是我想他不會後悔,至少在命運面前,他做了自己,做出了跟隨自己的選擇。也許他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控訴,為了告訴更多的人這個世界的不公,他嘗試了,他面對了命運,他留下了自己最想留下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