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勵志姐”的傳奇人生


寶雞“勵志姐”的傳奇人生


王喜玲給在苗圃打工的貧困戶發放工資

寶雞“勵志姐”的傳奇人生


王喜玲在苗木基地查看白皮松的墒情和長勢

寶雞市扶風縣召公鎮吳家村王喜玲的人生經歷充滿傳奇色彩。她從結婚成家那天起就與貧窮相伴,為了改變家庭的貧困面貌,她當過理髮員、賣過鞋子衣服、到新疆摘過棉花、投資辦過養豬場、當過保險推銷員,可每次都是失敗和挫折。後來她丈夫遇車禍不幸去世,一個清貧的家庭只剩下她和年邁的婆婆、上中學的女兒,還有近20萬元的欠款……就在這種情況下,她硬是咬緊牙關,以驚人的毅力,從種植經營觀賞苗木開始,一步步成了當地有名的富裕戶,而且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帶動當地110個貧困家庭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

王喜玲的經歷經媒體報道後,她被網友讀者觀眾親切地稱為“勵志姐”,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2018年10月,王喜玲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今年五一前夕,王喜玲被寶雞市總工會評為2019年寶雞市五一勞動獎獲得者,而以王喜玲為原型的電影《脫貧路上》也將開拍。

創業初期經受種種磨難

今年48歲的王喜玲出身於教師家庭,她孃家在永壽縣姚店鎮。初中畢業后王喜玲回家務農,後經人介紹嫁給了扶風縣召公鎮吳家村的小馬。丈夫家裡非常貧困,就連結婚辦酒席的1000多元錢都是借的,而丈夫拉運石料開的拖拉機,也是貸款買的,成家後她家累計欠了3000多元的債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面對鉅額債務,剛結婚不久王喜玲就在公路邊開了個小理髮店,農忙時下地幹活,農閒時給人理髮,掙點錢補貼家用。這時村上鎮上很多婦女到新疆幫人摘棉花,據說能掙不少錢,王喜玲聞訊動了心,她把一歲多的女兒留給婆婆帶養,把家交給丈夫打理,組織了村裡30名婦女踏上了西去的列車。1999年,她和丈夫商量,決定到新疆承包土地種棉花,這一干就是四年。4年後,王喜玲夫婦帶著種棉花掙來的1.6萬元回到了老家,他們在召公鎮街道租了一個門面房賣起鞋和衣服,一年能收入1萬多元。

2008年,為了徹底改變家庭貧困的面貌,她將多年積攢的6萬元加上銀行貸款4萬元一起,回家辦起了養豬場,沒想到當年豬肉市場大滑坡,一斤生豬收購價下降到了5元一斤,她一下賠了1萬多元。她想著第二年能有所好轉,繼續增加存欄量。可第二年,生豬價格繼續下跌,她家養豬又賠了2萬多元。到了2011年,她的養殖事業才漸漸走上正軌,眼看就要大獲成功,卻不料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徹底終止了她的人生夢想和創業的道路,將她的人生推向了谷底。

如果我倒下家就完了

2011年9月,王喜玲被醫院確診患上了癌症,剛開始她幾乎失去了生活的信念。後來在孃家父母姐弟的勸說和醫院醫療下,她的病情得到了緩解。由於短時間內不能從事體力勞動,王喜玲便應聘到扶風縣一家保險公司當上了保險推銷員。2013年6月,她丈夫遭遇車禍不幸身亡,她強忍悲痛告誡自己,“你必須堅強,不能倒下,你要倒下了,這個家就完全破碎了。”給丈夫料理完後事,王喜玲這個不為命運所屈服的“女漢子”又站了起來,看到附近栽植苗木的農戶越來越多,她覺得當“經紀人”也許是個不錯的想法。

在扶風縣林業局的一次招標會上,別人在裡面投標,她就在大門外苦等。等到別人拿著標書出來,她就湊上前與中標人搭話。一箇中標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問她:“2萬棵核桃苗,一星期交貨,你敢不敢接?”她當場答應下來。王喜玲借來一輛摩托車,滿扶風縣找樹苗。一次正趕上下雨天,她騎車太快一下子摔倒在地,臉胳膊手臂都被擦傷了,門牙也磕掉兩顆,但為了不耽誤交貨,她忍著傷痛趕到地頭與樹農談價錢。等深夜回到家裡,血水將皮膚和頭盔粘連在一起,只能蘸上溫水慢慢化開……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第6天,王喜玲將2萬棵核桃苗運到交貨地點,客商看到豎起了大拇指,對她刮目相看。這單生意她賺了1萬元,當她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婆婆時,婆媳倆流著淚激動地抱在了一起……此後,王喜玲又把握時機,給雲南客商運送柿子樹苗,一個月時間獲利近6萬元。做成了幾筆生意後,她重新有了生活的信心,幹得更有勁跑得更勤了。

在當地政府和幫扶幹部的助力下,王喜玲在苗木行業不斷探索,實現了三年150多萬元的產業收入,她不但還清了所有的債務,還成為扶風縣脫貧攻堅“主動退貧第一人”。

致富不忘回報鄉鄰

如今,從當年的“特貧戶”一躍成為富裕戶、致富能手,王喜玲家裡蓋起了二層樓房,過起了好日子。王喜玲現在除了每天到自己流轉的觀賞林木基地看苗木墒情、長勢外,還經常到農戶家中看經濟林木核桃苗、蘋果苗的種植情況,並參加各地舉辦的樹木採購招標會,尋找商機組織貨源。

為了帶動更多的鄉親脫貧致富,王喜玲和貧困戶馬會強等5人成立了“扶風縣喜林苗木果蔬專業合作社”,王喜玲任合作社理事長。合作社先後吸納26戶貧困戶入社,帶動周邊230餘戶群眾發展苗木種植,幫助18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累計實現銷售總額800多萬元。2018年,合作社投資280萬元,在扶風城關街道西官(村)社區流轉土地210畝,連同吳家村流轉的100畝土地,總共帶動11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記者採訪時,一位長期受助的貧困戶激動地說:“過去種玉米小麥忙活一年時間,一畝地收入1000元,現在把土地裡轉給喜林苗木果蔬專業合作社,一畝地年租金800元,在苗圃裡幹活,女工每天60元,男工每天80元,再加上加班加點,女工月收入2000多元,男工月收入3000多元,在家門口打工就把錢掙了,真的感謝王大姐,要不是她帶我們加入合作社,並對我家栽種的樹苗包種包銷,我家現在還在貧困線下,不知何時才能脫貧。”

她是脫貧路上綻放的玫瑰

王喜玲一路艱辛,一路綻放,體現了她崇高的人生價值,猶如綻放的玫瑰,因為予人而花香四溢。創業脫貧後的王喜玲致富不忘鄉親,她幫助其他貧困群眾通過發展苗木種植或務工摘掉了“窮帽子”,成為群眾眼中的女強人女漢子,帶領大家致富的領路人。

2017年4月,王喜玲入選“陝西好人榜”。2018年10月17日,她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2019年3月13日,中央電視臺12頻道播放《綻放——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先進事蹟專題片》,專題片以15分鐘左右的時間介紹了王喜玲感人的事蹟。今年五一前夕,王喜玲被寶雞市總工會評為2019年寶雞市五一勞動獎獲得者。據悉,以王喜玲為原型創作的電影《脫貧路上》已通過國家電影局立項審核,正在積極籌措拍攝之中。

對於王喜玲所取得的成績,扶風縣縣長齊軍建說:“從王喜玲身上,我們看到自強不息、頑強奮鬥的精神,這是脫貧攻堅必不可少的精神動力!”扶風縣副縣長曹宏濤表示,目前在扶風全縣大力推廣“喜玲脫貧模式”,著力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實現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展產業、就業創業全覆蓋,使每一個貧困群眾都有一個穩定增收的渠道,確保實現高質量脫貧。(文/圖 記者 楊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