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1

“江口沉銀”傳說被考古證實,上萬件寶物重見天日!


江口沉銀遺址距離四川省會成都市約50公里,位於岷江主河道和流經成都市區的府河交匯處。

在考古現場,文物考古單位在岷江河道內圍堰抽水,將發掘環境從水下變成了陸地。考古人員從“陸地”向下發掘約5米,文物就散佈在“波濤”凹槽中的鵝卵石和河沙之間,文物堆積層約有2米厚。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出水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張獻忠分封嬪妃的金冊、銀冊,以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銀錠,還有戒指、耳環、髮簪等各類金銀首飾和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僅帶銘文銀錠上的地名就涉及明代的20餘府、州、縣。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x

這是中國傳說中記載的幾處皇家藏寶中唯一被找到,且是由考古機構科學發掘出的批量寶藏;出水文物數量之多、等級之高、種類之豐富,具有極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

就也是瞭解明代歷史的百科全書!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大量出土文物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金冊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西王賞功金幣及銀幣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各種帶有清晰銘文的銀錠

☀☀2

“土豪”張獻忠究竟多有錢?


雖然已經出土了上萬件寶物,可專家根據挖掘規模判斷說,這可能只是張獻忠財寶的冰山一角!傳說中也很誇張地說,張獻忠當年沉了1000艘滿載財寶的船!

專家認為,千艘金銀比較誇張,實際可能沒有這麼多。“幾艘是有可能的,但也是海量的,比較肯定的是,還在江裡的寶物,肯定比已經出土的多。”

那麼,當年張獻忠究竟是多有錢呢?

張獻忠生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延安人。據《明史》記載,他身材魁梧,聲若巨雷,人稱“黃虎”,外表來看就是一個剛烈的漢子。他性格桀驁不馴,在延安府當捕快期間,就因打抱不平而屢犯軍法。明崇禎三年(1630年),恰逢明末亂世,宦官當權,民不聊生,亂世給了這個帶有“匪氣”的陝北大漢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張獻忠在家鄉米脂追隨王嘉胤起事,同官軍作戰中,他打起仗來非常“彪悍”,“臨戰輒先登,於是眾服其勇”,每逢打仗就衝鋒在前,勇不可當,城牆也是第一個爬上去。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樣的人一旦沒成為“炮灰”,就必然成了“人物”,張獻忠很快成為一支隊伍的領導人,號稱“西營八大王”。王死後,他改投高迎祥,和李自成同屬一股起義軍。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張獻忠在與明朝廷對抗的過程中還利用詐降多次戲弄大明朝廷,他的投降次數,用一隻手,是數不過來的,而且投降的頻率也很高。有一次,從投降到再反,只用了十幾天。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實在令人咂舌。他還“好掠好焚”,曾經一把火燒了朱元璋的祖墳,崇禎當時就氣得已經不行了,趕快去太廟裡哭祖宗發誓要將這夥亂匪碎屍萬段。此外,這個陝北大漢還喜歡“搶劫”——專搶巨室豪富、達官貴人,積其歷年所搶,據說富可敵國,崇禎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戶”而已

崇禎十六年(1643),張獻忠佔領武昌,改武昌為都城,正式建立大西政權。是年冬,張獻忠幾乎佔據了整個湖南進而向江西發展。可就在形勢一片大好之際,張獻忠決定率領大西軍主力西進四川,自行放棄湖廣、江西,臨走之際,還不忘帶上從湘贛搜刮的金銀財寶和數十萬被強徵入伍的湖廣百姓。

張獻忠為什麼突然放棄掉眼前的大好形勢,轉而避到四川呢?

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一山不容二虎”。

張獻忠跟李自成,這兩個同樣為陝北硬漢、同樣有桀驁性格、同樣都想當皇帝的起義軍領袖發生了決裂。張獻忠正是看到了“闖王”比他還厲害,“闖王”已經席捲了西北,接下來就要以破竹之勢殺向京城了,局勢很明朗,他非常清楚,自己既然不打算併入李自成的大順軍,又不甘心向李自成俯首稱臣,那就只有另尋出路。張獻忠過去曾一再進軍四川,多次進行“踩點”,對其各方面條件有全面的瞭解,加上蜀中擁有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在大順政權行將統一全國的時候,張獻忠放棄長江中游地方,遠離他人的臥榻。這樣來看,“硬漢”張獻忠也不是光用蠻力的,他很會變通。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十幾年的流寇生涯,讓張獻忠習慣於攻城略地、大肆搜刮,搜刮的重點雖然是豪門大戶,但有時連普通百姓也不放過。“八大王”和“大西軍”惡名傳播之廣,嚇壞了被明廷拋棄的四川人。聽說大西軍即將攻入成都,成都居民惶惶不可終日,被斷手的據城抗拒者成為一遍遍提醒著他們的可怕夢魘,成都居民寢食難安,“每夜呼曰:闖至矣!明日又呼曰:獻至矣!”

在天府之國,張獻忠幹了兩件讓自己留下惡名的事,但也都是他的“老本行”,一是殺人,二是掠財。

據說,張獻忠攻陷成都後,部下報糧草不足,他便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了這個最困難的問題——殺人、殺百姓、殺傷兵。成都有一塊《七殺碑》,記錄的便是他的殺人如麻:“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張獻忠為何要如此大開殺戒?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解的謎。魯迅曾在《記談話》一文中說,“先前我看見記載上說的張獻忠屠戮川民的事,我總想不通他是什麼意思;後來看到另一本書,這才明白了:他原是想做皇帝的,但是李自成先進北京,做了皇帝了,他便要破壞李自成的帝位。怎樣破壞呢?做皇帝必須有百姓,他殺盡了百姓,皇帝也就誰都做不成了。”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除殺人外,張獻忠更以“劫掠”出名,劫掠對象由皇室官紳發展到普通百姓。清人劉景伯在史書《蜀龜鑑》中記載,張獻忠從各州郡的富商大賈處掠取的錢財,少則數千兩黃金,多則上萬,拿到錢後還會殺人滅口。其行為之暴虐,可謂空前絕後,毫無天理與人道可言。

同時,他還對搶掠所得財產進行嚴格的控制,立下規矩:部下若私藏金銀一兩,斬全家;藏十兩,本人剝皮,斬全家。如此一來,整個四川之財盡歸張獻忠一人。他曾在成都舉辦鬥寶大會,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富有:24間屋子擺滿奇珍異寶、金錠銀錠,令人目不暇接、瞠目結舌。

有歷史學家粗略估算了一下,張獻忠至少擁有千萬兩白銀。按明末一兩白銀摺合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300元人民幣計算,在那個年代,他擁有相當於現在30億人民幣的財富。這足以引領明朝富豪榜了!

☀☀3

人死了,錢還沒花完!


在四川,人們提起八大王張獻忠,是一個凶神惡煞的殺人魔王形象。這樣一個魔鬼似的人物,在四川的政權自然不會穩定。就在他打下成都時,有一個人在他的刀下逃脫了。這個人就明朝參將楊展。

楊展逃脫之後,迅速逃往川南的敘府(今宜賓市)一帶,召集了人馬數萬,組織了一支軍隊,開始與大西政權對抗。楊展被南明政權任命為四川總兵,封錦江侯,成為南明在四川地區的有生力量。作為崇禎十二年的武進士,楊展有著自己有效的練兵方法,在短時期內,便輕鬆拿下了嘉定(今樂山市)。在嘉定站穩腳跟後,楊展又相繼收復了仁壽、簡陽、眉州、青神等地,川西及上川南州縣盡為所屬。

這讓在成都當皇帝的張獻忠如坐針氈,眉州距離成都不到100公里,可以說敵人近在咫尺。於是,公元1646年夏天,在成都坐不住的張獻忠決定向盤踞在川南的楊展發起決戰,意圖一舉收復川南。張獻忠之所以要向楊展發動毀滅式打擊,主要是因為在此之前的五月初五,大清肅親王豪格自西安起行,南下漢中。張獻忠自知漢中一旦為清軍所佔,成都也必然不保,因此,他急於想要川南之地,好向雲貴撤退。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張獻忠盡起成都10萬人馬,戰船千艘,並將成都府庫中所存的金銀珠寶悉數裝上了幾百艘大船,做好了放棄成都的打算。然而,楊展卻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在得知張獻忠大軍乘船南下的消息後,楊展決定在成都的南大門彭山阻擊張獻忠的大西軍。

也許是張獻忠的氣數已盡,等到他的大軍來到彭山,老天爺竟然颳起了狂風,使得大西軍的戰船不能前行。見此良機,楊展命令自己的戰船兩翼排開,中間派早已準備好的載著火器的小舟正面進攻。小舟順風點火,瞬間將大西軍戰船點燃。一時間,大西軍陣線大亂,毫無還手之力,只得掉頭向江口回撤,無奈兩岸陡峭,水道狹窄,前後數千艘船艦,首尾相銜,寸步難進。

10萬大西軍,數千箱金銀珠寶,就這樣沉入了滔滔岷江。

經此一戰,大西軍精銳盡喪,張獻忠只得帶著他的幾個乾兒子和一部分殘卒逃亡川北,最終在西充鳳凰山被清軍射死。張獻忠死後,他的乾兒子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等人將成都所剩無幾的錢財搜刮一空,然後一把大火把個繁華的成都城燒為灰燼,投靠了南明永曆政權,並且留下了那首關於“神秘寶藏”的民謠。等到清軍佔領成都之後,發現偌大的成都城只剩下了十幾戶人家,大街上竟然有老虎出沒。

人生很大的悲哀就是,人死了,錢還沒花完,而且是即使再活500年也花不完的那種,斂財近乎狂熱的張獻忠跟他的財寶就這樣消逝了。

☀☀4

三百年來“惦記”財寶的人不計其數


張獻忠死後,關於他的傳說很多,但多個版本的傳說都認為張獻忠所掠財寶沉於錦江之中,地點就在江口附近。這就為後人尋寶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從清朝到民國,從朝廷、官員、將領到地方軍閥、普通百姓,無不對此津津樂道。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傳說中,最早得到張獻忠寶藏的人,是楊展。查證史書可知,那場發生在江口的戰役確有其事,交戰雙方便是張獻忠與楊展,前者大敗,後者勝。基於此,後人猜疑,張獻忠江口沉銀被楊展所獲。根據費密在《荒書》中的記載,楊展起初並不知道沉船中藏著什麼,後來,一個漁民將其打撈上來,數萬兩金銀才盡歸楊展所有。

清軍佔領四川后自然也不會放過對這筆財富的搜尋。《彭山縣誌》記載,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冬,一位捕魚人在錦江中打撈起一把刀鞘,消息傳到總督孫士毅耳中,孫立刻派人趕赴江口,經過數日打撈,終於打撈起萬兩白銀及大量珠寶玉器。

到清末,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為解決朝廷的財政困難,翰林院編修陳泰初舊事重提,呈請尋找這筆財寶,並說曾親眼看到彭山、眉山等地居民撈到遺棄的銀子。捉襟見肘的咸豐皇帝於是命令成都將軍裕瑞“悉心訪察,設法撈掘,酌量籌辦”,最終卻一無所獲。

時間的流逝並沒有消減人們對於財富的追尋和渴望。民國時期,一位姓杜的清朝遺老因犯案走投無路,受到曾任四川省府秘書長的楊白鹿接濟,在楊家一住就是幾年。為報恩,臨別前,杜將多年來隨身攜帶的一個檀木匣轉贈與楊白鹿,並說,匣內所藏是張獻忠埋銀的地點圖樣,由當時參與埋銀的一名石匠偷偷繪製,幾經輾轉流落杜家,希望楊白鹿能“善為運用”。此後多年,楊白鹿一直珍藏木匣,從未向任何人透露。

1937年冬,楊白鹿將此事告訴了當過師長的好友馬崑山,兩人一拍即合,認為此事大有可為,於是四處奔走,成立了錦江淘金公司,專事打撈寶藏。他們按照原圖紙方位丈量、細密探索,推斷出埋藏金銀的地點就在成都望江樓下游對岸,原石佛寺下面三角地段的交叉點左側的江邊。

於是,趁著1938年冬河水量較小的良機,錦江淘金公司組織開挖,卻沒有任何收穫。他們不死心,1939年冬又繼續挖掘,上百人前前後後忙活了10個多月,竟真挖出一個大石牛和一個大石鼓。“石牛”“石鼓”都出來了,依照那個廣為流傳的歌謠,能買下成都府的“萬萬五”還遠嗎?楊白鹿等人趕緊買來金屬探測儀。不久後的一天,金屬探測儀發出了嗡嗡的響聲。“找到了!”消息迅速傳遍川蜀大地,挖寶事件被傳得神乎其神。但歷史又一次和人們開了個玩笑,工人們費盡心力,卻只挖出3大籮筐銅錢。

雖然轟轟烈烈的尋寶事件終以鬧劇收場,但此後幾十年,仍不斷有老百姓從江中打撈出銀錠、銀鼎等財物。

“江口沉銀”究竟是否屬實?不少專家學者一直試圖進行論證。

直到2005年,當地修建城市供水工程時在岷江河道挖出7枚銀錠,經鑑定為明代銀錠,屬國家珍貴文物。隨後這裡被確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江口沉銀遺址”。

過去幾年,沉銀遺址曾一度被盜墓者“鑽了空子”。眉山市公安局彭山區分局副局長劉良貴說,2013年下半年,巡查人員發現個別區域有盜挖跡象,2014年初,警方獲取線索,有人用專業潛水設備夜間潛入遺址區域,盜挖文物高價倒賣。此案被公安部確立為督辦案件。

前期偵查在保密情況下進行。專案組民警餘海說,經過一年秘密偵查,警方梳理出以沉銀遺址文物為目標的6個盜掘團伙、3個倒賣團伙,涉案人員40餘名,遍及全國10多個省市。

2015年4月收網時機成熟,4月25日,眉山市212名民警組成的抓捕行動隊,分成8個組,在雲南、四川等多地對6個盜掘團伙骨幹展開同步抓捕。此次行動12小時內到案31人,扣押“西王賞功”錢幣27個、銀錠39個、各類錢幣逾千枚、其餘金銀雜件逾百個,還扣押大量涉案汽車、潛水服、氧氣瓶、金屬探測儀等。

據犯罪嫌疑人交代,江口發現銀錠後,起初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和其他村民一樣使用鐵鍬、鋤頭等農具,在岷江灘塗上掏挖、撿拾些價值不大的小銅錢、小銀餅等。2013年開始,在利益驅使下,他們或以親屬關係、或以興趣愛好、或以資源渠道等為紐帶糾集在一起,從各種渠道學習掌握水下考古知識後,購買潛水服、氧氣瓶、鉛塊、“神劍二號”金屬探測儀和成分分析儀等專業工具,到成都、遂寧等地的潛水基地學習潛水技術。為了增加潛水時間和深度,以便盜挖到更多、更好的文物,個別盜挖團伙還拉攏了曾從事過潛水職業的人員一起參與盜挖。

當地警方披露,盜挖團伙之間根據時間先後或勢力大小等因素,對盜挖區域有明確的界線。為防止被文管部門巡查人員發現,他們每次作案均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淺水區域就用金屬探測儀進行“掃灘”,發現金屬物品之後,直接進行挖掘。深水區域則通過潛入江底挨個“打圍”,先將淤泥、河沙等雜物清除,再使用金屬探測儀進行探測並盜竊文物。

先進行“補課”,用的設備很先進,手法也很考究,盜墓賊也得先用知識和技術武裝好了自己才肯去盜墓!

警方收網後,追繳被倒賣的文物成為重要任務。專案組民警輾轉10多個省市,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將千餘件涉案文物全部追回,其中國家珍貴文物100件,包括國家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38件、三級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額3億餘元。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是國寶級文物“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永昌大元帥印】印臺上陰刻“永昌大元帥印 癸未年仲冬吉日造”。該金印鑄造於公元1643年農曆11月,應是張獻忠自封“永昌大元帥”時鑄造。這枚金印是當地警方破獲的江口沉銀盜掘案件中收繳的文物。

專家表示,江口沉銀遺址地處幾公里長、開放式的岷江河道,分佈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如果僅靠嚴防死守,要實現全面保護難度很大。此案也從一個側面促使文物保護部門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5

這是一次“有技術”的發掘!


從前面眾多“盜墓者”的經歷可以看出,打撈這批文物需要運用高科技才行,不然即使找到了“石牛”、“石鼓”,也挖不到多少財寶。這次的搶救性挖掘是中國考古界首次在內水區域開展圍堰考古,是一次“有技術”的發掘。

在勘探階段,科技手段全方位介入,在整個發掘過程中,都將做金屬探測。每向下發掘一層,做一次金屬探測。探地雷達也廣泛運用。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確定了地點後還再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發掘區位於岷江河道中,江水的流量具有季節性的特點。每年的發掘時間選擇在岷江的枯水期,即當年的11月底至次年3月底。

然後做一下前期的準備工作,把河道內圍堰抽乾水後,修建導流渠。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然後就正式開始挖掘了。整個發掘區分為四大區域,每個區用10米×10米的方格進行劃分,一共劃分8358個探方。發掘出的土石全面過篩,不留任何死角。而且在發掘過程中還要使用RTK對每一件出水文物進行定位,每天對遺址的發掘進展進行航拍,對遺址發掘全過程進行拍攝記錄,在重點發掘區域安裝延時攝影。針對遺址發掘建立專門的考古數據管理平臺。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當然了,還要對文物進行360度的保護,文物保護人員全面介入,確保任何出水文物都能夠得到第一時間的現場保護,現場設立文物流動醫院。同時,要24小時進行全面無死角監控,出入發掘現場的任何人員都要進行金屬探測,防止不法分子“順手牽羊”。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江口沉銀”重見天日,鉅額財富從何而來?

隨著越來越多的寶物被髮掘,專家就會有更多“證物”來填補那段撲朔迷離的歷史,“大魔王”張獻忠的傳說被驗證了,他聚斂的這筆財富還會不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