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60後的這一代人,未來10年將會是啥樣的生存狀況呢?

竹籬茆舍墨客


農村60後的這一代人,未來10年將會是啥樣的生存狀況呢?

農村60後這輩人,屬於我的父輩人。他們這輩人前大半生的經歷,大都心酸至極。六七年代那會兒,每天操心的卻是每頓飯該怎麼解決,是否可以吃上頓飽飯。


記得老爸常常給我講,說他十三四歲就跟著生產大隊搞建設修水庫,修渠道。每天出門天還沒亮,一路走個幾十里路,體力勞動一天,有時候席地而睡,有時候得走回家,第二天繼續這樣的勞動。可能是老爸經歷的多,對我的要求也比較多。作為一個八零後,基本沒賴過床,漸漸的也沒了那習慣。

其實,老爸他們那輩人雖然經歷了計劃生育,但是那會兒還是有很多家庭有子女兩三個,且一般都是80後這批人了。說說如今80後的人,正直三十而立之年,成家立業,努力擔當。


而在80後成家立業的時候,作為60後這輩人卻是80後的強大後援力量。辛苦大半生,很多60不得不將自己所有積蓄拿出來,支援子女,或結婚,或買房,或創業。可能60真的是最操心的一輩人了,可能他們後面的十年一樣過的勞累辛苦吧!

60後的父輩已經都奔著六十歲去了,我覺得無論條件好或壞,也該讓他們歇歇了。能讓他們別操心,就不要去打擾,能不讓他們去承擔,就多一點喜報。工作之餘,多拿出些時間去陪陪他們,若條件允許多陪他們出去看看。

我覺得當他們老了,就該安享不多的餘生!大家覺得呢?


著迷丶大鄉村


農村60後的這一代人,未來10年將會是啥樣的生存狀況呢?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人,如今已經五十多歲,人們常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在以前五十多歲的人已經到了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但是現在五十多歲的人身上的擔子還很重很重。


我的父親母親都是標準的60後,爸爸是63年出生,今年虛歲56歲,媽媽是65年出生,今年虛歲是54歲。聽奶奶說,爸爸剛出生那一年就趕上了災害年,夏天小麥剛成熟便下了一個月的大雨,冒雨收到家的小麥沒有地方曬乾全部發芽,那一年全家人吃了一整年的發芽面。雖然以前上學不要學費,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安安心心上學,大一點的孩子們要幫助父母掙公分,爸爸是家裡的長子,所以並沒有上幾天學。媽媽家孩子比較少,雖然媽媽有幸上到了高中,但是還是因為姥爺說女孩子上大學沒有用留在了家裡。爸爸下面還有三個弟弟,作為老大的爸爸很早便去大隊掙工分,在大隊解散以後便跟著親戚蓋房子,因為年紀小覺得自己身體好,經常是一身臭汗就洗涼水澡,結果老了毛病全找上來,一到下雨變天關節就特別疼,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風溼。媽媽相比較爸爸就幸運了很多,高中畢業以後進了鎮上的工廠上班,但是沒過多久隨著民營企業越來越發達,媽媽所在的工廠倒閉,到現在仍然還有好幾個月的工資沒發放。


後來爸爸媽媽結婚有了哥哥和我,日子雖然不富裕但是也不愁吃喝。好日子還沒過多久,哥哥到了結婚年紀要結婚,爸媽將大半生的積蓄給哥哥蓋了新房子,又東借西借將新娘子娶回家,因為哥哥結婚借了很多錢,所以在哥哥結婚以後爸媽便勒緊褲腰帶開始還饑荒。現在爸媽已經五十歲出頭,臉上的皺紋越來越多,白頭髮越來越明顯。雖然是有了下一代可以歇一歇,但是還有八十多歲的上一代要照顧,為了減輕兒女負擔,爸媽在本應該在養老的年紀仍然每天早出晚歸去掙錢。


爸媽屬於結婚比較早的人,哥哥結婚也很早,雖然那個時候彩禮已經漲了很多,相比較現在的天價彩禮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相信有很多60後的兒子還沒結婚,為了給兒子湊齊彩禮要一直掙錢。相比較我的爸媽還是很幸運的。

那麼60後的人在未來十年是什麼樣的呢?農村沒有退休的說法,雖然現在農民也有養老金,但是一個月一兩百塊錢的退休金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所以在未來的十年裡,60後的人還是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掙著為數不多的工資來維持一家人的吃喝。很多年輕人不懂為什麼老人那麼節儉,其實沒有父輩的節儉,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


悠悠鄉村路


我生於1965年,是標準的60後,只不過居住在城市,但有許多小時候的玩伴、同學、朋友依然生活在農村,故對他們的生存狀況比較瞭解。

我國有廣袤的農村,由於歷史原因,當時幾乎不招工,故我們那一輩人,通過升學、當兵轉業、接班而跳出農門、吃上“公家飯”的人屈指可數。絕大多數,至今依然紮根農村;也有少數,通過各種途徑進城打拼,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農民工。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20啷噹歲,初生牛犢不畏虎,正是敢想敢幹的年紀,部分人走出黃土地,走南闖北,做生意、辦企業,但資源有限、缺少領路人,幾十年沉浮,大多折戟商海,一蹶不振;極個別闖出了路子,在行業有了一席之地。

而今,都已年過半百,到了知天命之年,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頂樑柱。有的兒女成家立業,家庭小有積蓄,可以含飴弄孫,享受天倫;有的後輩不器,生活不寬裕,還需繼續奮鬥;還有的疾病纏身,日子緊巴巴,時刻鬆懈不得。現在經濟改革處於轉型期,陣痛不可避免,錢難掙,更不經花,60後處於一個尷尬了年齡段:立足土地吧,農產品不值錢,種植、養殖只能活口,發家致富出路渺茫;出去打工呢,又受限於年齡、身體、家庭情況,進退兩難!好在經歷過苦日子,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砥礪前行,終有柳暗花明之日。


北大屠夫陸步軒


農村60後的這一代人,未來十年將會是啥樣兒的生存狀況呢?

我就是一個60後,而且是一個60後的尾巴。村裡面曾經的小夥伴們不少人都是二胎家庭,已經當上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而我們這些上班族正是小孩子讀大學,自己即將退休的時間段,我們設想和討論過我們的未來,不僅僅是十年,甚至往後更長的一段時間,我們這一代人,註定是幸福的一代,也是永遠處在變革和探索中的一代人!



我們出生的時候,國家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父母那一輩經受戰亂,吃糠咽菜,忍飢挨餓的苦日子過去了,起碼我們沒有餓過肚子。

而我們的童年有著許許多多的小夥伴,我們的學習也沒那麼緊張,我們的天性得到了自然的綻放。我們是在玩兒中和勞動中長大的。



後來我們上了學,高考制度的恢復讓我們這樣的農村娃有了跳出農門的機會,而那種畢業分配製度讓我們上了大學就等於找到工作,雖然沒有像現在這樣的自主權,但對於農村娃來說,就是一種變革和幸運,從此各行各業都有了農村娃的身影。

等到我們結婚生孩子,我們趕上了計劃生育的大背景,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不需要再作為生育工具了,生了一個孩子以後,就可以和男性一樣投入到工作中了,我們有了自己的生活和目標。生活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孩子和家庭了!相對於過去多子多孫的時代,我們少了許多生兒育女的義務。

現在,孩子上大學了,不少的同伴孩子結婚成家了,我們有了更多自己的時間,工作和生活之餘,我們可以走出去逛逛,遊遊,享受一下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各種禮物。



而未來的十年,我們還沒有老,當我們逐步走向了退休生活,只要把自己的身體保養好,那就充分的資本享受大自然的各種美好,農村小夥伴們也頂多兩個孩子!他們說好活不如會活,兒孫自有兒孫福,讓他們結婚成了家自己也就完成了任務。剩下的就看自己的態度了!

而再到未來的20年甚至20年以後,我們也就70多歲了,我們的孩子應該也都成家立業了。因為孩子少,我們不敢考慮養兒防老!看看現在兒女多的農村老人,也未必能養兒防老呢!三個兒不如一個兒,興許一個孩子,他們的義務還沒推沒躲呢!



再展望一下即將到來的5G時代,一部5G手機在手,點一下什麼都齊活兒了。吃的,喝的,用的,還有醫療和旅遊,應有盡有!只要你需要,輕輕動一下手指,就有無人駕駛的汽車到你的跟前,就有你需要的醫生來為你診斷,就有夥伴們與你一同前行到各地去看看。

這樣的生活,還擔心沒人給你養老嗎?只要你賺夠足夠的養老錢,有了如此發達的科技手段,那比什麼都幸福和方便!

所以我們60後應該是最幸福的一代人,趕上了科技改變生活,趕上了政策給我們的各利紅利,我們就偷著笑吧。

你覺得呢?


村姑說村事


我1962年出生,上了五年小學,兩年初中,兩年高中,79年參加高考,由於那個年代我們沒有好好讀書,只知道農業字大寨,天天都參加生產隊勞動,所以高考也就名落孫山,從此以後也就很幸運的成了一名農民,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裡成長,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我也加入了農民工序列,去過深圳,廣州,浙江台州等沿海城市打工二十餘年,五十二歲回家帶孫子,順便在附近找點零活做,現有倆兒子已長大成家,小兒子中科大博士畢業去了新加坡工作,每月給我們奇2000元生活費,也算老有所依吧,有個三病兩災的家裡有大兒子照顧,現在的晚年生活也算過得比較溫馨幸福吧,總之六零後的生活是苦多甜少,我們這代人不容易。


三陽70


本人69年生人,生於湖南益陽農村,幼年家庭環境真是困苦,兄弟姐妹七個,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個年代,家裡面有這麼多小孩農村家庭生活的困難有多大,唉…喚事不想多提,後來幸遇改革開放,84年遠離家鄉,到浙江打工至今,通過本人艱苦努力,終於在91年成家立業,女兒也比較懂事,學習比較刻苦,終於考上浙江大學,現也工作三年多了,妻子也是老家人,於去年退休,雖然工資不高,只有1700左右,但生活在加興郊區 一個小鎮上,再去打份苦工,勉強不能度生,本人因文化較低,現也只能從事物業保安工作,工資雖不高,但也能平淡度日 ,在鎮上也買了130多平的房子,現如今遠比當年生活好多了,我等60後命運真是艱辛,所以當不忘過去,珍惜當下,努力把下半生過好,最後祝所有60後,後半生,都幸福 ,安康,平安度過餘生!


華仔142199156


我是63年的,我上學是九年制的,79年高中畢業,再復讀一年都沒考上什麼學校,由於小學是農業學大寨,初中又修水庫,改河,初中基本上沒學到什麼知識,基礎太差,七六年打倒四人幫,七七年恢復高考,本來是大好機會,結果是我們本只有一個考上了縣級師範中專,80年十月份進城打工了,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82年我來深圳打工,在流水線幹了幾年,流水線的苦只有我們這些打工妹才知道,後來遇上我先生我們做點小生意,生活也過得去,由於我當年沒考上大家,我對孩子學習特別關心,管得嚴,還好兒女爭氣04年和06年兩個都考上了大學,現在兒女都結婚了,97年在深圳買了房子,現在和兒子,兒媳婦住在一起,還好兒女生活都過得去,有生活費給我,我每天接送孫子上幼兒園,我覺得我的日子還可以,我好多同學跟我一樣,常常幾個同學聚在一起喝茶,吃飯,感恩黨的好政策,改革開改,我是幸運的,我相信我會有幸福的晚年。


琳53236086


我是剛進六十年代就出生了,不用一年就光榮進入老年人了。我父母親在外地工作,我剛出生久被抱給我爺爺奶奶照顧,過幾年,國家困難時期吃著蕃薯加一小點大米煮的飯,很難吃。還好我父母有工作每月匯款回福州。當時,由於我爺爺奶奶已年老,父親也三十多歲了,叔叔才十多歲,下面還有一個九歲一個7歲的姑姑,再加上小不點的我。在福州農村玩泥巴到八歲回到漳州我父母親身邊上學。高中畢業後,由於我戶口所在地是福州市倉山區謝坑大隊後坂農村的不能在單位工作。只做個體經營小生意度生活。我妻了也是60年出生的與我同歲育兩個兒子,大兒子已結婚,小孫子今年下個學期將上小學了。我這輩子後十年還可以做點小生意,小孫子由老伴帶。


漂流人686


我老爸是1958年的標準的60後。對於他未來幾年的變化我覺得應該這樣形容比較貼切,回不去的農村,融入不了的城市。

母親去世以後父親就離開老家出去打工掙錢了。因為母親去世以後,父親的心情不好比較沉重,所以就想出去轉轉散散心,由於年紀還不到60歲,出去打工掙錢也是的。見過了外面的世界,老爸現在在家也呆不住了,沒事總想著能夠出去打工。現在在一個建築工地當門衛呢!

60後的父輩那一代的人,我覺得未來幾年隨著年齡的增加必然還是要回到農村老家養老,也許我們所有人都會有一種落葉歸根的情節!至於生活或者說如何生存。我覺得應該還是老有所養。因為我們老話說的“養兒為防老”,農村老人的生活還是會有兒子女兒們們來共同贍養老人。但是現在我們農村的老人到了60歲也有點養老退休金還有合作醫療。只要自己多注意鍛鍊身體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病。所以我覺得上了年紀的人無論是農村的還是城市裡的,都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身體,才是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


豫東小農


我是一個六零後,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將進入不惑之年,不過一直遊走於多個大中城市。曾經見證農村大集體,後來大包乾,已至於中國改革開放在沿海城市打拼,一路經過酸甜苦辣,與時代也不合節奏。

對於我這個年齡,正是上有老人,下還要撫養兒子念大學,肩上的擔子還是很重,還不能有半點的鬆懈可言。由於在年輕之時,好高騖遠、做個多種行業,固事業不是很順利,經濟也不充裕。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若想在城市有立足之地,一要有資本,再者還要會技能,附則想賺大錢實在不宜。

雖然在當地有不少企業及個體經營者,也能謀到一份工作,可有工資較高在五千左右,不是對身體傷害大,就是累又髒。工作差的企業,拿到三千左右養家餬口都是困難。能有條件買一個三險一金還是不錯,起碼到老生活會有保障,農村買低保,只能老了有個最低生活保障而已。

目前自己在國道邊有一棟三層兩間樓房,城市規劃幾年拆遷是必然的,田地已經二十多年沒有耕種了,我這半生生活就是城鄉結合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