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出書,不但沒一分錢稿費,還要貼錢印刷、自己包銷。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司馬大師說


我正在第二卷《曉寧亂彈琴》一書,第一本是三年前出的,所以有感悟。

正如好多人問我,自費出書,自費銷售,這是何苦呢?要我說,就是兩個字:情懷。

網絡寫作十多年了,總想著把文字變成鉛字,出書自然就是最好的選擇。第一本書,用了10年時間,第二部書,用了三年,如果有第三部,或許就是餘生。

最初的設想是:第一卷,我寫明理,第二卷,我寫悟道,第三卷,寫放下。這是我修行的三部曲,也是我寫作的三部曲,從現在看,很難達到。

全書就是亂彈,全是生活感悟,情感故事,心靈雞湯,談不上好,但一定接地氣,書中觀點,並非我自己的,而是來自高人,來自全人類。

寫書談不上效益,我本人又羞於和人張口推銷,基本當做名片送人。把書當名片,雖然掙不到錢,但是得到尊重,得到人氣。

第一本書,內部準印號,過了一把簽名癮。這次第二本,因為有正式書號,可以面向全社會發行,至於有沒有人看,一切隨緣。

寫書掙不到錢,但這個過程,給我思想,給我文化積澱,我一條手機短信,給人解決了工作,做了別人花好多錢都辦不了的事。

所以,寫作、出書,不管掙不掙錢,我都會努力做好,因為一個過程,我讓自己變得更好,變得強大。




曉寧亂彈琴


我自費出了三本了,這三本書都有人願意免費給我出,其中有一本還答應給三個點的版稅,但我拒絕了,因為給版稅的出版週期拖的太長,而且不論給不給版稅,他們都要我十年的版權。我覺得相當於我辛辛苦苦養大一個孩子被人抱走了,我挺難過。所以我選擇了自己出。第一本《小時候》,我靠書本身的品質和自己的努力推銷賣到了二印,這本書我是賺到了錢的。第二本書《畢業在東,愛情在西》銷售一般,目前還沒有回本,當時也沒有想著靠這本小說回本,想著小說出版後方便影視改編。小說還真有文化公司看上,改成了劇本,也有導演願意執導,但融資有點困難,所以一直未成,但這也是一種生活的嘗試不是嗎?第三本是一本植物科普《留住四季》,這是一本適合孩子讀的圖文並茂的書,獲得了很多好評,有銷售團隊看上了它,願意運作一下它的銷售事宜,事情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會成功,但我覺得有外界得承認就是好的,人活一生用書去和別人溝通交流自己的生活經驗也是一種榮幸。( ˃̶̤́ ꒳ ˂̶̤̀ )





作者劉靜


這個問題,前陣子很火的電視劇《都挺好》裡有答案。


「作精」蘇大強,除了作天作地作兒女,喝手磨咖啡刮彩票要錢,這些愛好之外,還有個愛好就是——寫詩。


老聶帶了本高主任的書拿給他,說是每人都有。


蘇大強什麼反應?


啐了一口,「高主任都出書啦?」那表情酸得不行。


「咳!花錢出的唄,你要想出也能出。」


老聶這話說完,還順帶捧了蘇大強幾句臭腳:欸?老蘇,你原來不是挺愛寫詩的嗎?我看你把你以前寫的那些詩啊,找出來整理整理,出本詩集,那多有紀念意義啊。


(劃重點,自費出書第一個原因:紀念意義。



蘇大強聽完這話,心裡舒服多了,謙虛兩句,我那都是瞎寫。


呵,老聶聽完,立馬給他打住:你這還叫瞎寫?都有發表水平了!欸,你要想出,我給你張羅張羅?


說真的,捧臭腳我服老聶。那把蘇大強哄得一愣一愣的,眼睛立馬都放光了。


「出本書得多少錢吶?」瞧瞧,動心了。


老聶說幫他問問,這話蘇大強可聽進去了,暗自開始搓手手。


等老聶一走,他戴上眼睛,虛著眼睛看高主任的那本書。


咋了?虛榮心攀比心上來了唄。


你想啊,那誰誰都能出書,寫得還沒我好呢,誒?我咋不行?那不存在的。


(劃重點,自費出書第二個原因:虛榮心和攀比心。



這回蘇大強可是認真了,正兒八經在家裡筆墨紙硯伺候著,小眼鏡一帶,毛筆一拿,別說,還真有那麼點意思。


來一首:


請君伴我一路行,青山綠水和鳥鳴。

突發靈感心清淨,晝夜作詩到天明。


蔡根花小寶貝看到這詩,忍不住飽含感情地讀了出來,「蘇老師?這是您寫的嗎?蘇老師,原來您是個詩人吶!!」



哎喲,這話一說出來,蘇大強開始自己都不信。


架不住蔡根花小寶貝一直誇啊,「蘇老師您寫得太好了」、「蘇老師,你該找個出版社出版啊,這詩肯定能大火大賣」、「蘇老師,您太有才了」,「我特別地崇拜您」……


這誰頂得住啊?


蘇大強飄了,膨脹到天上去了,真的信自己是個詩人了。


(劃重點,自費出書第三個原因:享受被崇拜的感覺。


有人欣賞你的作品,誇你誇到你臉都麻了,花錢買享受,再正常不過。



尾聲發射中心


下放農場有位朋友,才華橫溢,出口成章。他非常勤奮,白天大田勞作,晚上在昏暗的燈光下搞創作。夏天蚊蟲多,蚊香也捨不得,冬天披著厚厚的棉襖。四十多年前,沒有電腦,二十多萬字的小說全靠一個字一個字爬格子。整整一年時間完成。後又花上一個月工工整整謄抄一遍。

小說我讀過,描寫的是知青的喜怒哀樂,有血有肉接地氣。構架的情節要比《金光大道》耐看。朋友跑了好幾家出版社,無一例外要求作者自費出書。一位名不經傳的下鄉知識青年,哪來的資金。有家出版社看都沒看,直接拒絕。耗費一年多的作品,被無情的市場規則扼殺了。

有次單位請我們當地的文聯主席講課,這位老先生德高望重,出了幾本詩集。講座結束後,老先生向每位聽課的人發一本他創作的詩歌。第二天,文聯有位同志打來電話,書籍是收費的。沒辦法,請示領導後,按書的定價累計後的金額,專程送到文聯。據文聯同志解釋,老先生出版這本詩歌是有條件的,由他本人包銷2千本,先禮後兵是無奈之舉。

出版社也要成本核算,對作者送稿審查很嚴。編輯的眼光很毒,看重的是名氣大的作家和預測成為暢銷的作品。對不知名的作者,採取的是包銷或自費的政策,出版後既使滯銷,也不會影響出版社的效益,巧妙的規避了風險。

作者辛辛苦苦創作的作品,好比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有的作者甚至舉債,希望讓更多的讀者分享他的成績。回本還得有渠道,靠關係推銷,沒有通道只能白送了。還看見有位作者把幾百本自己創作的小說打包送進廢品收購站。

這些辛酸的例子,滿滿都是淚啊!


秋平171152879


自費出書尋常見,本人已覺不新鮮。幾友佳帖均拜讀,各有見地談鋒尖。不宜對此太較真,順其自然隨其便。是非標準別太硬,道德判斷勿過嚴。還是寬容比較好,但願書壇景燦爛。一一再補充兩句,有網友談其名人富翁出書易,平民百姓布衣庶人出書難,容易讓人產生這麼一印象感覺,正式出版部門都是唯身份論唯錢是舉,等等。其實,就卑人多年與報刊投稿的實際經歷,絕大多數編輯都是把稿件質量放在首位,較公正嚴格地把握審查過關的底線的。自己寫的較滿意的自認為有水準的文稿,多數能被通過在報刊登出 ; 而那些寫時就感覺平淡無特色的稿件,寄出後也均為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阿生701


說說我對自費出書的看法。

出書,對每個人都是夢寐以求的好事。



(朋友剛剛寄來的自費書)

從前,把文章印成鉛字,很難。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自己豆腐塊文章見報,高興好幾天。現在,網絡發達,只要想寫,自媒體任性發,只要不違法,渠道多得是。對世事發表看法,隨時隨地。

從前,出書門檻高,內容、文筆要求較高。有的上歲數的人,窮一生精力一本書也難問世。現在,把過去的文稿整理潤色一下,印成書,作個紀念,無可厚非。一般的人錢不是問題,貼個一萬二萬,圖高興。

自費出書,十個有九個不為賺錢。分贈給同事、同學、學生、朋友、親戚,留給後代,作紀念,作傳家物件,有一定意義。

自費出書,可對一生或某個人生階段做個總結,提供人生借鑑,啟迪周邊的人,儘管有限,意義還是有的。或對從事的職業研究的領域,有所感悟,印成書,對他人(哪怕只有一人)有幫助,足矣。



(2011年自編文集)

之所以自費,因為你的作品可能沒有達到官方出版要求,也可能沒有賣點,出版社貼錢他才不幹呢。

當然,對自費出書,一些大咖和自識清高的精英,不屑一顧,嗤之以鼻。

這是一個全民寫作時代,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許多出版社,只要作品不違法,只要個人肯出錢,出書方便。這是時代的進步。

如果你是年輕人,沒名氣,先自費出書,打打廣告,出出名,為以後打基礎,不失一良策。

自費出書,是令人驕傲的一件事情。有人眼紅,是他眼高手低,寫不出來。自費出書,總比寫不出書強幾倍。

我時常收到識者郵來的自費書,內容和印刷質量都不亞於名作家和大出版社。把她和名著放在一起,遜色不了多少。




(我們中文班的詩文集)

不斷有識者促我出書,說不定哪天我真就出幾本。把以前見諸報刊和沒公開的東東,曬曬。沒人要,留與後輩作柴燒。


七秩老松樹


自費出書有兩種人。一種是有權的,一種是有閒的。有權的出書就是名利雙收,有閒的是賠功夫蝕飯錢。有權的出書是賺錢的買賣,別說出書都是傻❌冤大頭,他們出書包賺不輸。首先和出版社談出書的時候,手下的蝦兵蟹將便紛紛贊助,這個時候撈一筆是鐵板上釘釘,贏定了。三十萬的贊助費,回扣十萬,出版社十萬,自己定心拿十萬。二是書出版了。先別看他或者她寫的什麼,先看底版上的定價,大多是天價,和書本的厚薄成正比的,一般都在三十元左右。這個時候,給他或者她推銷這些書的還是這些當初的贊助人,這些贊助人大多是單位頭目,一支筆籤個名在出書人開出來的發票上,這張發票便可以在單位會計那裡能夠提現的。推銷一百本,照例可得三千元,其中兩千元給出書人,一千元自己是可以上腰包的。而且這包銷人還能得個美名,曰:支持精神文明建設。因為他們往往會把這一百本書當做單位福利發給職工。職工拿回家怎麼辦?!多數是當做廢紙賣給了走街串巷吆喝著收破爛的人,一百本里面有沒有被那麼三五個人正兒八經而讀讀這書?!難說。讀了之後又能夠得到點什麼精神上的愉悅或者收穫就更加難說的了吧。但是出書人只要有十個這樣的包銷人兼贊助人,三年五年就會出一本或者幾本書,你只要看那些不斷推出新作來的人自費出書了,你就知道他又有雪花銀子進賬了。至於那些有閒階級自費出書,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到今天還有空出來的房間堆放著永遠賣不出去的皇皇鉅著的都有。笑笑而已,夫復何言?!


一般般的過客


事情都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看。

比如,出書,可以更好地建立個人品牌,也是個人形象,也是給自己的一個宣傳。但有人卻把這事說成建立“人設”,或者說“包裝”自己。但,無論怎麼說,都是人家對自己的一個定位。


比如,出書,可以給自己更多的信心,有人從出第一本書開始,有的就一年一本書的出,越來越有力量寫,對自己越來越肯定,也不枉費自己對寫作的熱愛。不同的是,可能,第一本是自己投錢出的,以後的書,都是給自己掙錢的,能力有了,收穫有了。


再比如,一個人在幾年間的特殊經歷,非常有感觸,特別想分享給大家,於是,把所有的靈感全部集中到這本書了,對自己而言,有收藏和回憶的價值;對別人而言,感受一下自己沒有的經歷,或是沒有的夢想經歷,也是一點心靈的安慰。這樣的書,一開始可能會是投錢,但,說不一定就火了,比如《魯濱孫漂流記》,等,很多。


還有一種,是這一生擁有很多波折經歷,也為自己贏得了很多的成績,擁有了財富,也擁有了權利和地位,想給自己出一本自傳。想留給子孫後代一些有用的經驗,也是滿足自己的心願,對自己這一生的肯定!


所以,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值得我們學習,都是對人生抱有更多的希望,有上進心,人生也有精彩!


祝您快樂!


小魚小家


自費出書在現在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就我個人的減覺而言,總覺得這並不是什麼好事,而是文化的一大悲哀,想想作者辛辛苦苦寫了一本書(也許是幾本書),卻沒有相應的報酬,這合理嗎?國人自古就有著書原為稻梁謀的說法,當代人總不能肚子寫作吧?何況餓肚子是會要命的。

其實,自費未必沒有好事,有些自費書質量挺高的。相反,一些有稿酬,甚至書還沒出版,就付了酬的書並不咋的。但出版社賺了。名人出書易,書一出來就一片罵聲,但出版單位,還有那些專門的吹鼓手,仍然毫不臉紅的大放厥詞,說某某某書有多好多好,甚至超過了什麼什麼,這樣的例子就不舉了。相反,真正寫的好的,沒有出名的,必須自費。

這樣做結果是名家的書越寫越爛,無名的想出書費用越來越高,我堂堂中華文被那些見錢眼開的所謂名家,出版商弄得一塌胡塗,所以習老人家也呼籲出精品!精品能出來,一個人一生寫6O部書,能有幾部精品,相反一個矻矻窮年寫了一部書,自已掏出版費,印刷費,再去尋情鑽眼賣書,他敢出書嗎?

當然宮員,富豪出書,則吊當別論,總對出版單位有好處,不說也罷!

指頭困了,不想寫了!


李忠堂


山東省濟南市中官驛街三十八中學二連三排的五四甲午馬,1972年屆初高中四年制文憑畢業的康氏有信鐵華,在下崗求生存等待正式退休期間的2003年,就在其母校三十八中學語文徐志偉老師及省社科院劉曉煥老師的扶持幫助下,出版了香港天馬書號的《溯根》一書!總之,那時的我是下崗工人,雖然是僅印了這一千冊的書中內容,但至今也不過時也,現代此蓋天宣夜說發表的理念觀點,均源自我2003年以香港國際書號出版的《溯根》一書之中!風月——蟲二無邊!幽幽邃月的龍得傳人文化,畢竟還是需要龍的傳人“善抱者不脫”曲水流觴藍亭序的來傳承延續至萬世一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