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大件快遞”,誰能笑到最後


爭奪“大件快遞”,誰能笑到最後


快遞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規模將超萬億的大件領域,成為新的爭奪點,德邦快遞如何用5年時間成為該領域的龍頭?隨著眾多競爭者入局大件市場,德邦快遞要靠什麼維持住領頭羊的位置?

本文由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原創並首發,作者:黎昕,編輯:陳澗,設計:甄開心,實習生:遊志豪

如風達欠款超7000萬,國通快遞全網停工,全峰快遞最後44輛運輸車將被拍賣……自2019年以來,一些中小快遞企業問題頻發,徘徊在停業、破產的邊緣。

4月28日,央視財經《第一時間》針對國內快遞行業的這一現狀進行了解讀。報道指出,隨著中國快遞市場越來越向龍頭企業集中,中小快遞公司的發展將越來越艱難。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行業巨頭開始更多地佈局快遞市場。互聯網巨頭阿里通過菜鳥網絡加快擴張,佈局“最後100米”,投資“四通一達”的總資金超200億元。而另一家快遞企業德邦快遞,則通過大件快遞這一細分領域切入當前的競爭

“消費者買沙發、買桌子、買床墊會越來越多,相對電商大件的增長速度會越來越快,當然這方面客戶的痛點也比較多,比如,怎樣送貨上樓,怎樣安裝。所以,針對大件快遞的痛點,我們推出了送貨上樓服務。”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在接受採訪時說。

事實上,除了德邦快遞之外,順豐、中通、百世、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都已經或正在向大件市場發力。“大包裹”儼然成為一個香餑餑,搶食者眾。德邦快遞能在其中勝出嗎?

群雄爭食萬億蛋糕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消費者網購大家電、傢俱等大件物品不斷增多,並同步刺激著大件快遞需求的上漲。易觀諮詢《2018中國大件快遞白皮書》顯示,大件快遞市場規模大概在2000億-2500億元,預計未來幾年增速維持25-30%。貝恩諮詢則預測,5年內大件快遞細分市場的規模將超萬億。


爭奪“大件快遞”,誰能笑到最後


▲大件配送市場規模預測,圖片來自易觀。

在快遞物流界,多家企業已瞄準了先機,搶食這塊大蛋糕

早在2013年,順豐就開始試點重貨業務,到2018年年初,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強力推廣重貨快運業務,其後又收購新邦,推出快運品牌“順心捷達”,主打20-100公斤段。

中通快運自2016年啟動,定位在32KG以上的大件貨物,又在2018年投資20億元建設全球創研中心項目,以改善大件快遞網絡運營和管理。

韻達快運在去年年底全網開通10-30KG電商件,隨後又升級為168大件,定位於10-68KG大件包裹產品。

百世快運於2016年推出產品“惠心件”,拓展“大件包裹”業務,今年更是將重點聚焦電商大件業務,在10-70公斤的小公斤段產品上發力。

優速快遞則在去年3月上線3-30公斤的大包裹核心產品 “330限時達”,並在同年8月將330大包裹快遞單票升級至500公斤。

與許多快遞公司通過佈局快運發力大件不同,德邦快遞是由零擔快運起家,轉戰快遞,借用原有的零擔快運優勢,入局大件快遞市場

“零擔老大”進擊之路

作為國內的“零擔老大”,德邦快遞曾一直主打30-500KG之內的零擔業務。而這種境況到2013年有了改變。

2013年11月,德邦快遞業務正式開通,以大件快遞為切入點,率先推出3.60特惠件、標準快遞等產品。之後,其快遞業務規模發展迅速,在所有業務中佔據越來越高的比重。

數據顯示,2015年其快遞業務收入同比上升260.75%,2016年則同比上升130.81%。到了2017年,其快遞業務全年收入69.28億元,近三年複合增長率97.58%

洞察到快遞市場的發展機會,德邦快遞在2018年1月上市之初,對外透露了其向快遞轉型、做大細分領域的野心。崔維星當時表示,德邦快遞要發揮特長,向快遞業務發力,打造和提供中國性價比最高的大件快遞。


爭奪“大件快遞”,誰能笑到最後


▲德邦股份董事長崔維星接受央視採訪。

緊接著,在7月的戰略發佈會上,“德邦物流”正式更名為“德邦快遞”,推出主營產品“大件快遞3.60”,“上至60KG,100%免費上樓”,開啟大件快遞新篇章。

大件快遞3.60的特色主要包含兩點:其一是“大件”,“上至60KG”

基本能將家電、傢俱等大件商品囊括在內;其二是“免費上樓”,也就是門到門的服務

崔維星認為,對於大件物品,很多商家只敢承諾“免費送貨到樓下”,最後的100米,成了整個大件快遞的痛點,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多麻煩。而大件快遞3.60就是要消除這種“大件歧視”。

崔維星的大件戰略也得到了市場的驗證。去年雙十一期間,德邦快遞雙十一訂單量同比增長300%,大件快遞業務單日收入破億。整個2018年,其年營收達230.25億元,超過四通一達,快遞業務收入為113.97億元,同比增長64.50%,高於行業平均增速。


爭奪“大件快遞”,誰能笑到最後


▲德邦快遞近年營收情況。

德邦快遞4月29日發佈的2019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76億元,同比增長16.47%,營收增速與2018年相比有小幅回升。

在致股東的信中,崔維星表示,德邦快遞僅用5年時間,便實現了快遞業務從0到100億的突破,成為大件快遞細分市場的行業龍頭。

競爭白熱化,誰將勝出?

如前所述,發力大件的快遞企業並不少,但真正做得頗有成效的不多。為何以零擔起家的德邦快遞卻能成為大件快遞市場的龍頭?

從整個快遞行業看,有些快遞企業對於大件的佈局,或發力較晚,或定位不明,或動力不足,投入不多。比如,中通是在2016年才啟動大件業務,韻達的電商大件不僅推出時間晚,而且並非主打產品。而德邦快遞從2013年的3.60特惠件到現在的大件快遞3.60,一直定位明確,且將其作為明星產品進行宣傳,投入巨大


爭奪“大件快遞”,誰能笑到最後


▲在幾家佈局大件產品的快遞公司中,德邦快遞有綜合優勢,圖片來自易觀。

站在企業的角度,德邦快遞的大件基因、科技投入、人才激勵等也為其大件快遞帶來更多的賦能。

申萬宏源認為,由於大件貨物的特性,在實際運輸處理過程中,大件快遞更接近於零擔處理模式,因此德邦快遞在大件快遞市場具有先發優勢。

科技投入方面,德邦快遞每年拿出2%的營收投入到科技,目前已擁有數字孿生中心、大件分揀系統、AR量方和無人駕駛貨車等多項科技應用場景。

在人才管理上,德邦快遞一直在學習華為的半軍事化制度,實行績效考核,並在行業內最早全面推行校園招聘,堅持自主培養人才;而對一線快遞員,德邦快遞推出集體婚禮、親情1+1、金磚年終獎等多重福利,比如在今年3月的公司年會上,將2340萬的金磚獎勵給234位快遞員。

通過科技賦能、末端激勵,德邦快遞的大件服務體驗不斷升級,深受消費者的認可。央視就報道了一位孕媽,她想將家裡的冰箱搬到父母家,在比較搬家公司和德邦快遞的服務後,選擇了性價比更高的德邦快遞


爭奪“大件快遞”,誰能笑到最後


▲一位孕媽採用德邦快遞服務。

不過,隨著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各方都在快遞細分市場深度佈局,如百世、韻達等企業已紛紛加快大件領域的佈局。有業內人士預言,2019年將是大包裹快遞的井噴年。在這場無聲的廝殺中,勝負猶未可知。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