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窮,什麼都缺,包括吃的,但過得很快活;現在幾乎該有的都有了,為什麼覺得乏味?

去了光陰醉了紅塵


我也有這種感覺,小時候吃一包辣條就無比的幸福,還捨不得與人分享,如果哪一天吃上一包泡麵,一支冰棒,可以開心好幾天。


小時候也特別喜歡去趕集,知道第二天要去趕集,晚上肯定是睡不著的,興奮的睡不著,其實趕集也沒有什麼好處,無非就是去吃一碗午飯,我家家鄉話叫(少午)就高興的睡不著覺。


可能是小時候的物質太匱乏,很多東西都不容易得到,所以比較珍惜罷了,愈容易得到的東西,愈不值錢,得不到東西才愈懂得珍惜!


而現在,生活條件都提高了,物質條件也滿足大家的需求,很多東西幾乎不用怎麼拼搏,就得到了,現在的政策也好了,有什麼精準扶貧啊,養老保險啊,等等一系列的補助,所以那些微小的東西就沒人珍惜了。生活缺乏鬥志,自然也就乏味了。


人到了老年,最容易懷舊了。



597s凡人


先講個很短的一個小故事大家看一下

在沙漠中,兩個人飢渴難耐,喝同一口水時,一個用的是黃金盃,一個用玻璃杯,用黃金盃的那個人得到了虛榮的滿足,後用玻璃杯的那個人卻感到深深的自卑,然而他們都忘了一件事,他們需要的是什麼?他們需要的是水!而不是裝水的杯子;人生亦是如此,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平平淡淡才是真。




小時候與現在相比起來,貧富差距確實很大,在我們小的時候那個年代基本上只要吃飽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我是85後,記得我剛上小學的時候,家裡還經常吃玉米麵窩頭,白麵饅頭很少吃,那時年齡也小,經常給家人吵鬧要吃白麵的饅頭,可總歸是家裡條件太困難,天天白麵饅頭真的吃不起;


那個時候家庭都不富裕,但確實很快樂,像我們這個年齡段在那個階段的思想方面沒有過多的想法,對外面世界的瞭解真的是微不足道,沒有憧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對當下的社會比較知足,每天吃飽後就會找些夥伴做遊戲,無憂無慮;

我們小的時候的老一輩其實也沒有那麼多的壓力,能吃飽合喝足養活一家老小,供得起孩子上學也就知足了,那時的錢真叫錢,幾塊錢就可以吃一大桌子菜,而現在呢?簡單的買個菜和水果怎麼也得百兒八十塊錢;



對於現在而言,社會在飛速的發展,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稍微不努力就會被超越,就會落後,雖然現在吃的穿的都有,可是我們面對的是一大堆的壓力,孩子上學,供養老人,買房買車等一些花銷都是一些工薪階族難以承受的,不像以前能吃飽就很知足了,回過頭看看現在我們還有什麼快樂而言嗎?


社會在進步,人的思想也在進步,要與時俱進,才能不會被淘汰,看看現在的人都是什麼心態呢?孩子與孩子之間在攀比:"吃的什麼漢堡,喝的什麼牌子的牛奶,買的什麼樣的玩具";而大人與大人之間也在攀比:"在哪裡買的房子,買的什麼牌子的汽車,每年掙了多少錢"等等,所以就促使人們產生了羨慕,嫉妒,仇恨,面對現在的社會狀態我們能不乏味嗎?

所以不管是以前貧窮還是現在富有,只要日子忙碌起來,充實自己,過的也是一種開心,生活平平淡淡,無論苦甜要的是一種知足,家庭老老少少,不論大小,要的是一種和睦,順其自然,知足常樂!


今天看見你笑了


其實小時侯真的很sui窮,還記得小時去上學,家裡人走時給口袋裡塞兩塊糖,心裡都能高興一整天,甚至幾天吃上一頓白麵饅頭也覺得很希罕,到70年代上高中時,還是窩頭鹹菜,一個禮拜改善一次都不錯了,但那時心裡還真的挺高興,同學之間不敢說沒攀比的,但那種現象很少,大部分都是處的很好然而現在生活好了,可一切在不知不覺中都變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漠,那麼小的小孩都知道攀比和卑微,大人之間就更不用說了,同事之間勾心鬥角,朋友之間互相利用,一切向錢看,一點人情味也體會不到了,看著生活好了,但每個人心裡都承受的壓力各有所異,不過程度大小不一樣罷了,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隨著社會的變化,變的也不串門了,朋友之間互動也少了,甚至好多人活的℃成了兩點一線了,不是上班就是家裡,這樣的感覺有時候心裡比較還能輕鬆點,總之,一切的一切都變了,覺得再要回到以前那種紛溫都不容易了,當然,也有活的輕鬆自在的,但佔的比例不大,面對這種狀況,活在當下,每個人還是根據自身的條件而行吧,即然改變不了現實就稍微改變一點自己吧,儘自己的力量,量力而行,儘量讓自己和家人活的開心點就好,人的生活條件有時候也不是拿錢衡量就好,還的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人上有人,天上有天,不如自己的也有人在,還是擺正心態就好!


往事回味7363


是思想上的轉變,也是時代進化的弊端

你看過變形計嗎?一個人如果沒有看過外面更好的世界,會以為世界原本就是這樣,也滿足於現狀,後來見過太多了,要求就越來越高了。

同樣的一頓有魚有肉的飯,小時候肯定要在過年和重大的事情上才可以吃到,現在卻更喜歡吃蔬菜類,除了特殊一些的肉類基本也都吃膩了,小時候的過年可以穿新衣服,有糖果零食吃,就很滿足。

現在的我們長大了,不再為溫飽折磨,我要要買房買車,要撫養子女,要贍養父母,這些是我們的壓力,比我們小時候想要吃到好吃的,想要漂亮的衣服難太多。

這是思想上的轉變,帶來的進化性的改變,但是成長伴隨著壓力,我們有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只能向前,如果原地踏步只能被生活壓死,像一個工兵蟻一樣,埋頭苦幹。

有人說現在的社會和一起廠裡的紡織工是一樣的,父母輩可能更多是農耕和工廠工人,我們現在在工位上和父母輩並沒有什麼區別。



因為我是李帥旗


以前日子緊張,父母孩子想的是怎麼解決溫飽問題,那有閒情逸致去想其他的。

結果溫飽解決了,就開始有其他想法,古話:溫飽思淫慾,這是有道理的。

人的慾望是隨著經濟,地位,身份不斷的提升,想要滿足自己的慾望,你就得不停付出勞動,不僅身體累,精神也累。

只追求物質上的,精神上沒有信仰,人際關係又複雜,所以就會造成很多人心裡感到無助,迷茫,覺得人過一輩子好像就是在不停的工作,賺錢。越是物質得到滿足,思想也就越虧大,思想越虧大,越覺得啥都沒意思。


燕子悟


人是一種具有社會屬性的生物,具有物質需求也有精神需求。物質匱乏時,會優先考慮生存問題,要求低自然更容易獲得滿足感。到了精神需求成為主要需求的階段是比較難獲得滿足感的,因為它不像吃飽穿暖那麼具體明晰,你要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這個別人就幫不到了。


岫雲拂月


對於是一個一般的打工仔來,無形的壓力太大,特別在中西部的農村,想說上一門媳婦,更加難上加難。


張壽新6769229


人窮容易滿足,越富裕越難滿足!


金玉年輕


生活壓力大,社會竟爭力強,打不起精神看看周圍人們,都過得無憂無慮很滋潤,感覺無法比。


1557290493


因為擁有的少

所以會珍惜每顆糖果

又因為擁有的多

永遠想要下一顆糖果


多與少

開心與乏味

是正比關係


希望你獲取快樂的能力越多

希望你揮霍快樂的能量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