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記憶深刻的中短篇小說?

江上弄舟


中短篇小說小而精,飽含了作者考究的選材眼光、精心的結構安排、凝練而不失熱度的文字把控,他們往往由小見大,以類似唐代山水畫的留白使人咂摸出醇厚深刻的情感與思想。優秀的中短篇小說比比皆是,而深度大於熱度,令人久久回味的有

遲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夏目漱石的《哥兒》、薩特的《牆》、卡夫卡的《飢餓藝術家》等,在碎片化閱讀的今天,這些中短篇小說也許更適合我們,在空隙時間裡,躍入寂靜與喧囂相統一的魔力空間。

1、 與黑夜和解的生命體驗美學:《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我想把臉塗上厚厚的泥巴,不讓人看到我的哀傷"2002年遲子建的丈夫遭遇車禍不幸離世,喪夫悲痛之下,遲子建迎來了《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視角講述了追尋丈夫亡魂的女主人公旅行中的見聞,以一個寡婦的哀痛展現普通女性的生活悲劇及底層民眾生存困境,是遲子建對愛人的紀念與自我救贖。

小說中帶著悲痛的"我"出走三山湖,在途中進入了籠罩著煤塵與死亡的烏塘,孤獨的寡婦、"嫁死"的女人、講鬼的集市、哀婉的民歌、黑白的夜、蔣白嫂雪藏在冰櫃裡的蔣百遺體組成了夜晚的秘密。逝者已矣,敘述者切身體味到了他人的隱痛與悲歡後終於有勇氣與自己的愛人永別,穿過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看到人生的全景與生命的限度,體會一己之悲,更悲憫於黃土之上人類的生存,在經歷了心靈的夜哭之後,依舊再次前行。

遲子建驚心動魄的文字、細膩豐厚的情感成就了這部短卻情深意重的小說,每每於極度悲傷的時刻,夜晚的風聲呼嘯過後,月光輕盈而出,也許不曾達到解脫,卻叫人想要笨拙、誠實地守護著生活與夢想。

2、 "從來如此便對麼?":《哥兒》

夏目漱石的中篇小說《哥兒》,全篇講述了從江戶鄉下到四國地區的中學執教的哥兒"自我"與外部環境的正邪鬥爭,語言輕快酣暢,笑中帶淚。正直而莽撞、愛憎分明到不諳世事的江戶哥兒與豪放爽直的"豪豬"為伍,以"自我"對抗學校的腐敗阿臾、傾軋奸滑、盲從與形式主義;對抗道貌岸然者、為虎作悵者;同情逆來順受者。在這裡不再是"今晚月色真美"而是"我為生性莽撞吃盡了虧。"

小說直指知識分子與民眾的主體性迷失,從內部對日本現代化進程進行反思,而近百年前那些淪喪的靈魂今天依舊如故。大多數人都曾像哥兒一樣,以自我對抗著環境,一滴清水卻無法改變一瓶墨汁,生存或是毀滅的問題再次出現,隨從環境還是自我拯救,僅僅思考到此便已是"俠"的精神閃光。

3、 從虛構出發對現實的哲學思考:《牆》

法國作者讓-保羅·薩特是存在主義代表人物,重要的哲學家與文學家,荒誕是整個短篇小說《牆》的內核。

小說通過臨行前夜死囚的心理展示,傳達出關於世界人生的生存哲學,但卻絲毫不顯說教,反而因荒誕而充滿趣味性。巴洛克決心赴死換取格里自由,並不指向道義責任,而指向生命與情感的無意義性,結局中,經歷了慘烈思想鬥爭迴歸自我選擇赴死的人卻獲得生的機會,也許蔑視死亡可以逾越生死之牆,也許一切不過是荒誕世界的遊戲嘲弄。薩特跳出生活現象層面,建構非現實世界帶領讀者感受對現實的深刻體驗,巴洛克與格里的故事非常短小,卻使人在平庸生活中體驗生存的戲劇性與荒誕性,深思存在的意義到底歸於何處。

4、 孤獨的殉道者:《飢餓藝術家》

1917年卡夫卡因患肺結核而咯血,病變蔓延到喉嚨時他既不能吃也不能喝。1922年在飢餓狀態下,卡夫卡閱讀並校訂了短篇小說集《飢餓藝術家》。"當他完成這一工作時,他長時間地淚流不止。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用這種方式來表達他的感情"1923年他在遺囑中要求將自己所寫一切都付之一炬,但包括《飢餓藝術家》在內的六個短篇卻倖免於難。

飢餓藝術家表演飢餓藝術,有人認為其自我吹噓,有人視之為一個江湖騙子。人們拋棄了飢餓表演,熱衷於觀看動物的野性表演,飢餓藝術家的孤寂日甚一日,最後他只得用生命來證明自己的藝術。作為精神存在的人與人的動物性的矛盾與悖論中,我們看到的是藝術的探險者與誤讀中前行的殉道者形象,在很大程度上這正是卡夫卡的自況。

愚昧的世界裡清醒的異類"不瘋魔不成活",這是藝術追求對生活的沉重報復,其中,卡夫卡仿若帶著一腔孤勇,極端注重生活的感性體驗與對話語闡釋的反動,堅守著自我"信仰"的儀式感。

讀《飢餓藝術家》剋制的文字卻震人心魄,多重解讀空間下是使人淚湧的精神力量——"倘若心中沒有對某種不可摧毀之物的信念,人便不能生存"那是一種深刻的悲劇之美。


一往文學


記得早些年一直訂閱《小說月報》和《小說選刊》,後來居無定所,每當在候車室等車的時候,都會到書攤看看有沒有新一期的《小說月報》賣。

我讀過大量的優秀中短篇小說,所以我覺得我來推薦還是有可信度的。

首先推薦李佩甫的兩篇中篇,一篇是《無邊無際的早晨》,一篇是《豌豆偷樹》;只推薦不劇透。然後是鬼子的《上午打瞌睡的女孩》和《被雨淋溼的河》;

張承志——《黑駿馬》、《北方的河》、《黃泥小屋》、《大坂》;

賈平凹——《晚雨》、《白朗》、《五魁》、《美穴地》;

蘇童——《桑園留念》、《刺青時代》、《祭奠紅馬》、《妻妾成群》、《紅粉》、《尋找養蜂人》;

潘軍——《對門對面》、《重瞳》、《秋聲賦》;

邱華棟——《哭泣遊戲》、《掌上的星光》、《所有的駿馬》、《波光粼粼的河底》;

劉醒龍——《鳳凰琴》、《恩重如山》;

王蒙——《秋風醉了》、《堅硬的米粥》;

楊爭光——《賭徒》、《老旦是一棵樹》;

李國文——《涅槃》、《天問》;

鐵凝——《永遠有多遠》、《省長日記》;

池莉——《致無盡的歲月》、《生活秀》、《來來往往》、《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

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綠化樹》、《習慣死亡》、《青春期》;

方方——《一波三折》、《萬箭穿心》、《桃花燦爛》;

葉廣岑——《夢也何曾到謝橋》、《黃連厚朴》、《醉也無聊》;

王安憶——《小城之戀》、《上種紅蓮下種藕》;

遲子建——《青草如歌的上午》、《清水洗塵》、《起舞》;

劉慶邦——《走窯漢》、《遍地白花》、《杏花雨》;

閻連科——《年月日》、《朝著東南走》、《橫活》、《尋找土地》;

阿成——《良娼》、《空墳》、《年關六賦》、《小酒館》;

阿城——《棋王》、《樹王》、《孩子王》;

曾明瞭——《黑嘎》

王朔——《空中小姐》、《浮出水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頑主》、《許爺》、《動物兇猛》;

……

看過太多,還有太多優秀作家的作品沒有推薦,就此打住吧!


戰羿


最早看到的是王蒙《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久久不能忘懷,後來蔣子龍、馮驥才的系列中短篇小說讓我著迷,陸文夫的‘美食家’‘圍牆’等也不錯,茹志娟的‘百合花’經久難忘,梁曉聲的《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情那景一直刻在心上。劉兆林的《啊,索倫河谷的槍聲》一直在我耳邊響起。

本人孤陋寡聞,讀書不多,記性也不好,常常讀個開頭就不看了,合上書本就忘了,能記住的也就那麼幾篇,若是參加應試,估計也會名落孫山。


清風明月72518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張承志《黑駿馬》和《北方的河》、賈平凹《臘月正月》、莫言《紅高粱》和《透明的紅蘿蔔》、鄭義《遠村》和《老井》、梁曉聲《今夜有暴風雪》、王蒙《春之聲》和《堅硬的稀粥》、張賢亮《綠化樹》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阿城《棋王》、鐵凝《永遠有多遠》、遲子建《世界上所有的晚上》、汪曾祺《受戒》《大淖記事》《黃油烙餅》、劉慶邦《神木》、蘇童《妻妾成群》《肉聯廠的春天》、池莉《煩惱的人生》、方方《風景》、李曉《繼續操練》。馮驥才《神鞭》《三寸金蓮》《刷了李》、陸文夫《美食家》《圍牆》、史鐵生《命若琴絃》《遙遠的清平灣》、陳源斌《安樂四陳》《萬家訴訟》、劉慈欣《微紀元》。


趙愛軍36


歷經文革的磨難,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文學創作進入一個井噴期,從蹉跎歲月裡走出的作家們擦拭著傷痕,帶著對過去歲月的審視與反思,慢慢由迷茫走向尋根,用敏銳的筆觸和滿腔的熱情,抒發著對失去歲月的祭奠和懷念,擁抱著嶄新的生活。

許多的作品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些深深觸動了靈魂,至今覺得那時的文壇是百花綻放,那時的作品是最令人難忘的。

張承志的《黑駿馬》《北方的河》,張煒的《古船》,鄧剛的《迷人的海》,張抗抗的《北極光》,鐵凝的《哦香雪》,宗璞的《三生石》,朱蘇進的《射天狼》,古華的《爬滿青藤的木屋》,馮驥才的《雕花菸斗》,從維熙的《雪落黃河靜無聲》,梁曉聲的《今夜有暴風雨》《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劉心武的《班主任》,王蒙的《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葉辛的《蹉跎歲月》,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陳建功的《飄逝的花頭巾》,韓少功的《西望茅草地》,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賈平凹的《臘月正月》,高曉聲的《陳奐生上城》,等等。

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是那些動人的小說作品和那些感人的故事,久久閃耀著燦爛的光芒,像一曲曲動人的樂章,一直在那裡詠唱,我國當代文學史也因那些優秀的作品而更加輝煌。


冷水滌心


長篇小說,場面宏大,波瀾壯闊,很精彩。但也有些長篇小說,尤其一些網絡小說,十萬字能說完的,偏要寫上幾十萬、上百萬字。像個話嘮,廢話連篇,說個不停,不知道閉嘴,是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倒是中短篇小說,言簡意賅,短小精悍,更容易讓人記憶深刻。



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麥琪的禮物》,自從讀過,一直記憶猶新。一對年輕的窮苦夫妻,男的最珍貴的只有一塊祖傳的金錶,女的最珍貴的是自己的一頭金髮。

要過聖誕節了,女主人公準備給丈夫買個珍貴的禮物,但沒有錢。女主人公最後賣掉了自己的頭髮,然後買了條精美的錶帶。丈夫回來,她把錶帶送給丈夫。但丈夫為了給妻子一個驚喜,卻把金錶賣掉了,為妻子美麗的頭髮買了把精美的梳子。當他們拿著都沒有用的錶帶和梳子時,真是讓人悲哀哭泣。這真應了中國古代詩人的一句話:貧賤夫妻百事哀。但也真正為兩個人同甘共苦的真情而打動。

還有法國莫泊桑的《項鍊》。女主人公瑪蒂爾蒂,為了參加一個舞會,借了朋友的一串珍貴的項鍊。結果回到家裡,發現給遺失了。沒有辦法,借錢買了一串一模一樣的還給朋友。為了還債,他和丈夫整整奮鬥了十年。當朋友再碰到瑪蒂爾蒂時,女主人公已經被折磨的不成樣子。朋友得知真實情況時,告訴她:那不過是一串假的項鍊。相信女主人公死的心都有。我們也為主人公的不幸而落淚。生活的玩笑真是開不起!


江上弄舟


世界上優秀的中短篇小說簡直太多了,我給大家推薦我讀過的優秀中短篇小說名篇。我就不說推薦理由了,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一)中篇小說

1,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2,小仲馬,《茶花女》。

3,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

4,加繆,《局外人》。

5,沈從文,《邊城》。

6,屠格溼夫,《春潮》。

7,方方,《風景》。

8,海明威,《老人與海》。

9,川端康成,《雪國》。

10,王安憶,《小鮑莊》。

11,張承志,《北方的河》。

12,莫言,《紅高梁》。

13,劉索拉,《你別無選擇》。

15,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

16,林海音,《城南舊事》。

17,王小波,《白銀時代》。

18,蘇童,《妻妾成群》。

19,布寧,《莉卡》

20,傑克倫敦,《野性的呼喚》。

(二)短篇小說

1,汪曾祺,《大淖記事》。

2,汪曾祺,《雞毛》。

3,沈從文,《三三》。

4,魯迅,《傷逝》。

5,扎西達娃,《系在皮繩釦上的魂》。

6,卡夫卡,《變形記》。

7,契珂夫,《跳來跳去的女人》。

8,契珂夫,《帶閣樓的房子》。

9,歐亨利,《最後一片葉子》。

10,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

11,巴爾扎克,《一幅未完成的傑作》。

12,托爾斯泰,《舞會之後》

13,屠格涅夫,《獵人筆記》。

14,莫泊桑,《羊脂球》。

15,史鐵生,《我的遙遠的清平灣》。

16,張愛玲,《傾城之戀》。

17,布寧,《舊金山來的客人》》。

18,岡察諾夫,《磨坊》。

19,泰戈爾,《喀布爾人》。

20,莫言,《枯河》。


枯禪齋


魯迅的小說全都是中短篇的,《吶喊》就是一部魯迅的中短篇小說,印象最深的當然是《阿Q正傳》、《狂人日記》、《孔乙己》等。

阿城的“三個王”,即阿城最著名的三個中篇,即《棋王》、《樹王》、《孩子王》。“三王”基本上都是講知青插隊入戶在農村的故事,小說手法頗有點魔幻元素,但故事寓意頗深,有些觀念比如《樹王》裡描述了人和自然的關係,這個似乎有點超前了,而一個知情下棋如有神,其寫法有點傳奇手法,閱讀起來非常有勁,你會興致盎然,在八十年代時期,可以說是那批作家作品中最具閱讀性的作品之一。

韓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也是頗具現代派手法的兩個中篇小說,兩個中篇都描寫一個非常封閉、愚昧的鄉村,一群封閉、愚昧的人,深入挖掘了鄉里人的某種人性的東西。如此以小說挖掘人性的寫法,韓少功有其獨到之處。

王安憶的《小鮑莊》也是一箇中篇小說,可以說,王安憶就是憑《小鮑莊》在八十年代,在當時的文學粉絲群中打響知名度的,我印象比較深的還有《荒山之戀》、《小城之戀》兩個中篇,雖然三個中篇的水準有高低,但在當時,都是能夠叫我們這些業餘文學愛好者眼前一亮的作品。

劉心武的短篇小說《班主任》,在當時《班主任》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甚至獲得1978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第一名,但我個人卻並不覺得這篇小說有多麼優秀,它只是比上述幾個中短篇出來的早,但小說中有非常明顯的應景時政的痕跡,從文學價值層面上談,如果今天再去閱讀,它起碼不是一個優秀小說。可當時卻在中國文學界引起了轟動,不過銷聲匿跡的也很快。


久卓子60


忘不掉的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羊脂球》,一個妓女救了一車人的命,反過來,一車的各色人等卻嘲笑,譏諷妓女。出版那篇小說的時代距離我們已是遙遠了,但,那些人物令人作嘔的表演卻厲目如新,擦不去。

還有川端康成的《伊豆的歌女》,故事沒有多少情節,卻語言清新自然,宛如現實真景,印象尤深。

接下來是魯迅的部分作品。

筆如刀峰,字如利劍。通過故事情節的轉承和描述,報露社會現實與腐敗。特別是歷害。

其次是《人性的光輝》一本溥書,內中寫了亞伯拉罕.林肯的一生,尤其實在,感慨萬端,無法釋懷!


一顆飄草


中短篇小說看的也許不少,但說的出來的倒不是很多,也許是對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之間的這個界定不是很清楚。

劉震雲是我比較喜歡的一位中國作家,讀的第一部作品是《一句頂一萬句》,就是獲得茅盾文學獎那一部。看了後感覺很對路,於是接著他的《手機》、《我不是潘金蓮》、《吃瓜時代的兒女們》,另外還有些中短篇,比如《一地雞毛》《單位》等官場小說,對單位內各色人等的內心世界和彼此之間的勾心鬥角、爾欺我詐描寫的那叫一個犀利,一個傳神,讓人拍案叫絕。

鑑於此,推薦劉震雲老師的《一地雞毛》、《單位》、《官人》、《新兵連》,希望提問者能夠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