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高了糧價,農民種地有賺頭,還會出現農民出門打工的現象嗎?

為生活而提神


即使糧價提高了,種地也有賺頭了,農民還是會外出打工的。這是因為:

外出打工已成為農民的一種“副業”。十幾年前,種地是農民的“主業”。那時農民文化程度不高,沒有技術,農民用工市場也很狹窄,農民也只能把種地收糧當做生活和生存的唯一出路。也只能習慣了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耕作,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現在就不同了,從農資價格來說,化肥每噸上漲10一20%左右,農藥上漲20一30%,種子也有漲幅,就是機械耕作的價格也不斷上漲;而糧食價格,小麥、水稻都有所下調,玉米每斤還超不過9毛,大豆價格低迷,始終在1.6一1.9之間震盪。雖然有糧食等補貼,但對栽種投資並起不到多大的減緩作用。種地基本賺不到錢,只把它當作餬口的一種方式。家庭日常開支、土地投入、孩子上學、贍養老人只能靠打工掙錢來維持。農民對種地慚慚失去了興趣,打工成了農民養家的主要手段。農民沒有打工的收入,很多人也許還是隻解決了溫飽的水平。


糧價上漲,農民未必能真正賺到錢。糧食價格是根據整個大經濟環境來定的,取決於“買”而非“賣”。也就是說由市場經濟來決定的,由國家宏觀調控著。國家已經撐著國際糧價的壓力,最大限度的保障農民的利益。也不會讓糧食價格過快過高的增長,如果糧價漲幅過快,麵粉、豬肉、蔬菜等等最基本的生活用品也開始漲價,勢必引起農資的漲價,種地成本會更大;就連農民穿的、行的等等也漲價了。農民買不起的東西,仍是買不起!農民還是會出去打工掙錢養家,才能帶來自身的安全感、優越感。


農民種地、打工是“各行其事”,不衝突。這幾年許多農民種地只是“順手捎帶”,農忙了回家種、收糧食;農閒了,出門打工去。就是“專職”打工的,種地收糧,是摞給了父母或妻子。種地有飯吃,打工有錢花。因為農民窮,才有了不得已的兩手準備。即便是有提高了糧食價格的那種可能,也有農民有賺頭的機會,糧食收入是一個方面;打工收入是另一個方面。兩項合一的家庭收入不是很高了嗎?農民也沒有理由“斷送”自家收入的另一條路子。打工仍是農工的“發財”夢。



農民不會錯失打工的那個“年齡段”。農村種地的多是六七十歲的老農民,也有八十多歲下地幹活的。農民沒有退休,只要身體能撐住,也就沒有退休的那一天。打工就不同了,打工靠得是啥?是自己的身體。只有在身強力壯的時候,才能從事建築等城市各行各業重體力的活。一旦過了五十多歲,已是打工的邊緣人,會受到這樣那樣的限制和不公平的待遇。也就是說,糧食價格再漲,還是無法阻止農民趁“年輕”去打工的步伐和進程。



農民種地苦,打工更苦,他們既盼望糧價上漲,種糧有賺頭,又不想捨棄打工養家的收入。歸根結底,還不就是因為農民貧窮的原因。如果農民都富裕了,誰還會舍家離口,過著到處奔波,“牛郎織女”的夫妻生活?


為生活而提神


為什麼總提這些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問題,現在糧食是市場價,只要有人買你賣多少價都沒有人會管,我的一個鄰居,他兒子在外打工,帶回1o多個同事來家玩,他家有黑米,本地的市場價是5元/市斤,那天他開價15元/市斤,賣了1百多斤。這是人家不知道價才會買。剩下的就只能賣5元/斤了。現在有部分人總在網上說些脫離實際的話,糧食當前的價不是很高,也是市場決定的,說明中國當前並不缺糧,糧食當前的市場價,並不會嚴重挫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種糧大戶還是有利可圖,我大哥的小兒子租種了2OO多畝水稻,年收入也有1o多萬,當然他是自己勞動,自己耕地,自己用收割機收割,用風乾機風乾,他採用直播方式。現在有的人種3一5畝地,當然不可能掙大錢。總拿農村荒地來說事,荒田地但並沒有影響缺糧,為什麼要說得那麼嚴重,為什麼要農民都在家種地呢?中國的出路還是要發展工業,讓大量農業人口從事工業生產,農業人口逐步減少才是中國發展的方向。美國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農民,美國有大量農產品出口,而且價格低。中國的農產品不是靠漲價,而是靠農業規模化,專業化,機械化。


陳早華


老一輩搞種植的農民已經老了,農二代有些讀書在城市工作,還有些早早在城市裡打拼,多數在服務工作,多年打拼也有了自己的天地,農村的田地在我老家五六個人加起來也就2至,3畝,而且很分散,最近這幾年路才修好,以前下田地割稻那可是考驗體力的時候,現在在家種地多數只是為了興趣,還有最近這幾年農耕機械下鄉,耕作比以前好了,但是年輕的一代人已經不想耕田,主要是他們能在其他行業賺錢養家,而不是下田農耕養家,農村有菜園,有田地,田園式的寫照,但是現在人人都是為了房子,孩子而努力。如今的房價,孩子的教育哪一項都是大手筆

糧價是市場決定的,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民食之根本,國家也畫出農田紅線,保證這糧食每年的產出和儲存量。所以要靠糧食有收益那也得是大規模的種植基地。所以現在看到農村農民把田租出去給老闆大規種植果瓜蔬菜 ,還有現在很多都是機器代替人力種植,所以需要的勞動力越來越少,也就是以後要種糧食,也就是一,兩個人讓機械服務隊耕作了,不需要那麼多人去密集勞動,生產力升級,剩下的農民還是要去找其他工作。所以農民工還是要出去工作的。


千村百鎮


首先你說要明白有賺頭到底是能賺多少,現在風調雨順的話,一畝地種糧一年收入一千元左右。說起來也是有賺頭,但還是沒有人喜歡種地,因為這個賺頭太少了。

如果提高糧價能保證農民種一年地和外出打工一年賺錢差不多,我想這對大部分農民還是有吸引力的。

比如我家,我爹60歲,地地道道農民。我30歲,農村戶口城市安家。如果種地和打工賺差不多的錢,那我想我爹這輩人肯定樂意留在家鄉種地,畢竟種地種了一輩子,能賺到錢肯定很高興。哪怕賺的再少點也可以。

但是我可能就不會回回農村,因為我房子在城市,孩子上學在城市,社會關係在城市,而且關鍵我不會種地也不喜歡種地,所以我不會回去,除非種地收入非常高。

最後說一句,糧價既有政策因素也有市場經濟因素。以目前國內國外糧食行情來說,綜合中國國情,是沒有辦法人為提高糧價的,也不允許提高糧價。


農人眼鏡


這個時代說這個時代的話,做這個時代的事,農民只有出租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給集中統一規劃連片用地,才是農業的出路。把田地租出去,能夠買回自家一年糧食就得了。青年該去打工的打工,不能出去打工的就在鄰近幫人家打雜工掙錢,年滿六十歲的就休閒了不要去為一畝三分地發愁了。一個人只能專業做一件事才能做得好,我在農村長大,後城市打工,經過酸甜苦辣,看到幾位王帝。也做過一邊務農一邊農閒時就去城裡打工,農忙時回家務農,這種生活方式很難兼錢,因為打工得點錢就買農藥化肥和生產工具去了,管理不好收成不好,這種生活很難過,打起工時想著家裡種的農產品又要打藥又要灌水。在家二天打藥還沒有灌好稻田水,就有人叫你去做工了,你去還是不去,二頭難。人心不安,我以後決定放棄農活不幹,專心進城打工,一畝三分地租給別人種。能夠解決我家一年口糧,所以進打工才安心,如果每個人佔那一畝三分地來養活,不現實的。而且農活一天不知做幾種工種,做農活一定要專,可是專做農活那一畝三分地不夠種,所以一定要採取種植連片的方式,才能備免一些誤工,一個人要看自己適合做農工還是做工人,不要死死地堅守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不放,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每做一個工作不專業就拿不到高工資,不專業做事就是得過且過,糊塗一生。做農活一定要現代化的機器來配置,不然你的一畝三分地全部打米都兼不到幾個錢,穀子再貴也貴不贏其他產品。農業的出路在於機械化,在七十年代毛澤東就提倡過,到八十年代分單幹當時可以延遲農業跟不上的原因,到現在農業己經落後了,在說稻穀再提價也趕不上其他產品了,農業再不機械化,農活沒人幹了,你為那一畝三分地去買幾臺機器嗎?所以農田要集中統一該用現代機器來幫人類貢獻的時候了。


遊一遊3


這個世界上誰最可愛?農民,誰最可敬?軍人,誰最可怕?騙子。誰最可恨?偽專家。世界上有很多農業大國,咱中國是一個,美國和英國也是農業大國,可是我們卻要上人家進口糧食,因為我們的糧食不夠吃,這就是中國的悲哀,一個國家是不是真的強大,不是看你的武器裝備,不是看你的科技,真正強大的,就是你的農業。如果你的農業能支持你打十年戰爭,你就是勝利者,如果你的農業只能支持你打三個月戰爭,你只有投降,武器再好,炮彈再多,吃不飽飯,照樣笨蛋,如今的英國,美國,他們的農業是很有實力的,就連印度都比我們的農業發達,可是我們呢?卻要上人家進口糧食,因為中國的農業太落後,朝不保夕


qzuser167717650


糧食漲價只是有限的事情,它不會漲到足以維持一個家庭的收入,所以說,農民工該出去打工還得出去打工。現那我們這個地方一個四口之家,全年的收支情況做一下個紹。

舉例說明。我們村有姓李的農戶,一家四口包括一個老人,一個孩子,還有自己兩口子。責任田分了三個人的,小孩子沒趕上,總共也就三畝來地,三畝地一年下來能收入多少呢?

一畝地年收入。一季麥子,一季玉米,年成好的時候,一畝地麥子能收七百斤左右,每斤1.2元,合840元,(成本麥種,澆水三次,耕地,收割,肥料等投入不低於600元),也就是說每畝地收入240元。~~一畝地玉米能收一千斤左右,每斤0.9元,合900元,(成本玉米種,耕地,肥料等投入不低於300元),也就是說每畝地收入600元,麥子十玉米總計840元。

小李一家共有3畝地Ⅹ840元=2520元,這就是小李一家一年種地的總收入。就這點收入能維持一個家庭的正常開支嗎?不出去打工行嗎?除非糧食價格漲到每市斤10元以上,可是這可能嗎?根本不可能。

糧食漲價了,有賺頭,可那點微薄的收入,不會滿足一個家庭全年之需求,該出去打工還得出去打工,你說呢?

謝謝。




耕耘者一布衣


民以食為天,如果在家種地種糧有錢賺了,請問誰還願意拋妻兒,遠離父母遠離家鄉去打工呢?

打工不是咱農民內心最好的選擇,而是為了家人能過得更好必須得選擇,有家誰願意在外面流浪,過著吃不好穿不暖居無定處的生活!生容易,活容易,咱農民工在外的生活不容易啊!

常年漂泊在那所謂的大城市,幹著最累的活,拿著最辛苦的錢,過著最心酸的生活,還要聽那別人口中所謂的外來農民工!!!每到春運期間為何火車站的農民工成了另一道風景線,被報道大批農民工等票、排隊、買站票,成了春運前後期的焦點?

爭取一張票回來是因為他們真的想家了,提前搶票怕過年期間不能夠和一家人團聚,吃上一頓那最溫馨的年夜飯!爸媽今年我不回去了,又包含著多少心酸、無奈、期待呢?

最美的生活不過家中有田,田裡有糧,咱們農民的口袋裡面有錢啊!你說對嗎?歡迎評論+關注!

關注百姓心聲,傳遞三農諮詢,每天更新最新農業技術和惠農政策,幫助咱百姓少走彎路,喜歡企鵝三農的請關注+轉發!謝謝大家!











九零後生活Vlog


呵呵,農村的糧價上漲了,農民不出來打工了怎麼辦?

那麼問題又來了!沒有了農民工,城市工地工廠的用工荒又該怎麼辦?

低價的糧食,逼得農民不得不來回奔波一個人當兩個人用,既要外出打工,又要家裡務農。於是又獲得了低價的用工。於是“一舉兩得”,他們同時從農民身上得到了這兩樣東西。可是農民卻是辛辛苦苦,勞無所得!勞無所得,又必須繼續上路奔波,往復不斷!

每年大規模的春運,上億的農民工,這是別的國家都沒有的。只有我們國家為此還建立起數萬億的高鐵,一切都是為了得到低價糧食和勞動力。

但是現在城市建設起來了,房價越來越高!高鐵收費也是越來越貴,生活成本也是越來越大。同時辛苦建設這一切,男男女女,日日夜夜在工地上苦幹死乾的農民工卻被各種嫌棄各種驅趕。說他們素質低,能力差,還說他們暴力討薪違法!

現在外出打工也是越來越不值得。低糧價又損害到了糧食的生產積極性。糧食產量日漸枯萎減少。

你問會怎麼樣?我可以說辦法千條萬條,要解決問題毫無難度。把糧價漲起來當然可以解決產量問題。但是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專家學者絕對不會同意的。

畢竟要是讓百姓多拿了一絲一釐的好處,人變“懶“了,要求更多了,那怎麼辦?這怎麼可以!


繁花若雪風自搖


如果提高了糧價,農民種地有賺頭,還會出現農民出門打工的現象嗎?

我想這個問題也是現在的國家高層關心的問題,因為現在的糧價低迷,農民棄耕,土地撂荒,農村空心化,是國家政策有意為之導致的。因為任何產業的發展都必須有最開始的時候的原始資本積累,而農村土地需要養活眾多的農村農業人口,土地的負擔太大。所以國家必須把農村的農業人口趕出來,趕到城市中去,徹底的打破農村土地。分散,碎片化的格局。等這個目標達到時糧食和農產品的價格最終是會要漲的,會馬上停止進口的!中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著中國不可能像美國一樣視糧食如糞土的!我們中國追求的終極目標是長期穩定的供應!價格永遠是合理的穩定!既不能太貴,也不能太便宜!並且在農業產業化剛開始的時候,價格是有必要偏高的,就像農村當年支持工業產業化一樣,全國老百姓也有義務為我們的農業產業化買單,為打造我們中國自己的飯碗買單。




至於走出去的農民在糧食價格上漲以後,還會不會再回到農村?一是看他們還能不能回來?現在農村的土地制度改革:自願有償退出,大規模流轉,合併碎片化的地塊兒這些工作,基本上在三年以內全國範圍就都大部分完成了。進城的農民如果再想返鄉從事農業,就會面臨著無地可種的局面。要想從事農業就只能給大種植戶打工了!


二是看他們還願不願意回來?現在農村的會種地的農民實際上已經斷代了。90後90%以上都不會重地。80後會種地,但普遍都不願意種地,80%以上都在外打工。現在在農村務農的主力軍,是60後和70後。再過十年70後也老了種不動地了,而在外打工的農民們在一個行業裡乾的時間長了,他們的經驗,技術,資歷,朋友圈,關係網都相對固定了,家庭也穩定了。除非發生及大規模的失業潮,否則是沒有人願意回農村的。即便是糧食價格再高,農業的經營,一旦放棄再重新組織是相當困難的。


你現在的農業經營現狀來看即便農產品價格上漲,也只是那些懂技術,會經營,土地比較多的農民,能獲利。那些土地比較少,對農業有不太上心的農民,迫於生活成本的壓力,還是會外出打工另謀生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