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去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現在怎樣了?

不梵農創


那些到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現在咋樣了?一分為二的說說實話吧!一部分人成功了,另一部分人失敗了,,,成功的人一般是有腦子,有恆心,有技朮,會管理,能管理,,,失敗的人一般都缺乏技術,耐心,不懂經營管理的人,,,總之,不管你到農村搞養殖,搞種植,沒有雄厚的資金不行,沒有超前的眼光不行,不會管理更不行。人活到世上,創業,拼博,奮鬥,這無可非議,但必須有超前的理念,一流的管理枝術,當然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當然涉農養種栽植賺錢相對來說不已約,一投資大,見效慢,有的還血本無歸約!!!


手機用戶13649134016


首先想說一句真心話,想從農民的土地上掙錢的,還是先死了這條心吧!現在的農村,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轉的。說起搞養殖,在農村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養殖帶皮毛的可以一夜暴富,也可以一夜傾家蕩產,這真不是危言聳聽,我堂哥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那是09年的時候,正趕上互聯網大潮正式拉開序幕,我堂哥大學畢業,因為上大學時候學的是計算機專業,所以對互聯網的未來發展充滿著信心,起初堂哥是打算進一家深圳的科技公司當一名技術員,但陰差陽錯的機會,他和幾個大學室友看到了未來互聯網上的農業發展,但他們對農業基本一竅不通,說來也巧,我大叔正好跟我堂哥打電話說家裡的一個荒山前一陣有人在那栽樹,說是要種植松樹,但不知道因為什麼種了兩天就不種了,於是我堂哥把這個消息傳遞給了他們幾個室友,他們一拍即合決定從養雞做起,做那種純散養的家雞,然後在互聯網上進行售賣。於是他們就開始分工,邊研究養雞知識,邊跟村裡聯繫這片荒山的承包費用,還有進行互聯網的前期售賣鋪墊的,大家分工明確,其實那時候的互聯網確實是非常的火熱,但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建這個養雞場的投入成本不算高,10畝荒山頭籤的3年合同是1萬塊錢,然後就是建雞舍、抓雞苗、買飼料還有防蟲藥等總工才花了13萬元左右,剩下就是他們幾個人的人工了,前期養殖還算比較順利,沒有發生什麼意外,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養的小雞中時常就會少一些,起初他們以為是被什麼不好的東西給吃了,但過了能有一個星期左右,雞舍裡的雞相繼出現不吃東西,而且還有些不明不白的就死亡的,堂哥和他的同學們都慌了神,眼看著這雞一天比一天少,他們就趕緊找來了當地的牲畜站的獸醫過來,獸醫來只看了一眼就說,趕緊通知防疫站的人來,把這些雞處理掉吧,估計得了雞瘟了,堂哥他們一聽,都覺得不可思議,他們都是按照學習來的知識進行養殖的,怎麼可能會出現這個問題呢,那個獸醫說,這雞瘟來的時候不像別的病毒那樣過程慢,雞一旦得了雞瘟基本都是群發性的死亡,而且對人也有傷害,你們趕緊處理吧,別到時候麻煩大了不好收場,就這樣防疫站人來了就地掩埋,然後對整個荒山進行了範圍式的消毒,堂哥他們還被帶去進行檢查隔離。就這樣堂哥的互聯網養雞大業就算以失敗告終,平均下來他們折騰了3個月,一人損失了5萬元左右,好在人沒事。

從那以後,堂哥算是與農村的農業告別了,他們紛紛都回到了自己熟悉的IT行業,現在過的還算可以。其實農村的養殖業不像是書本里說的那麼簡單,如果沒有技術和吃不了農村的苦,還是不要想著在農村包山頭進行發展了,因為現在對於農村包山進行養殖或者種植的補貼也越來越少,不像那些文件中說的那麼多,所有手續跑下來也非常的繁瑣,如果不信你們可以試試看,原定的7天,最少要1個月能辦下來,畢竟現在開荒山是一件大事,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幹的。

以上是對這道題的一些解答,你們那包山養殖的最後都怎麼樣了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鄉村關中


那些去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說下我自己知道的吧,我們這兒四川小鎮,我舅舅前年回他們村承包了幾十畝水田養殖雞鴨和鵝,搞水稻鴨共生養殖,當時總共買了上萬只小苗。

當初最開始的定位就是土雞、土鴨、土鵝,純正農村養法,不喂飼料、不喂激素,只喂玉米,水稻、糠等。最開始的時候乾的紅紅火火的,村裡也僱了幾個人種水稻,幫忙放養之類的。

後來,由於大規模養殖的技術跟不上,雞鴨鵝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傳染病,各種瘟疫之類的,死了一大半。也沒有辦法,繼續增加,繼續養。各種收購商也洽談好了收購流程、價格、時間等。

最後,只能說慘淡收場。傷病死了太多,後面價格不好,反正就是一堆亂七八糟的破事,總的算下來虧了二十來萬。

個人意見:

養殖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鄉野林三


前幾年山村熱,鬧得不少人心動不已,去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一般有心承包搞養殖的都不只是單純的養殖,都開了個什麼什麼山莊,某某莊園,一邊養著花鳥魚蟲,一邊經營著飯莊,開始的時候都是轟轟烈烈,最後好像都鳥悄的不了了之了,為啥都經營不下去了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入不敷出不賺錢。

我們這裡當時也有一個山莊,是某個村的書記承包了一個山頭,修路蓋小亭子,種了櫻桃、桑葚、桃子各種水果,還有各種花鳥,聽說光山莊的基礎裝飾就投了一二百萬,山莊建成後,僱了專人養跑山雞、豬、鴨子、魚等,還在山裡種了西紅柿、黃瓜,還有很多野菜,經營過程中主打的就是農村“野味”,這野味還真是小看不得,一點不比“山珍海味”便宜,這種邊搞養殖邊搞餐飲的模式,菜品都是很貴的,這就造成了農村人吃不起,城裡人來的少的現狀,首投資金就在幾百萬,後期運營一般的話,別說盈利了,就是成本都很難賺回來,所以經常會看到,開始時轟轟烈烈在山頭搞養殖的,後來都是不停的換門頭,換來換去都黃了。



不過也不能說承包山頭搞養殖的就都不行。我們這裡還有個葡萄莊園,在莊園裡大批量養著各種家禽,還種植著各個品種的葡萄,每年葡萄上市時好多人來莊園遊玩,這裡集吃喝玩樂一體,在買完葡萄後,可以到養殖區自選跑山雞或者去魚塘捕魚,大師傅直接給處理做成菜,絕對保證第一手的新鮮家禽,從山村野地到飯桌餐盤。這個莊園搞的養殖業就很紅火了,承包的山頭地方大,可以選了羊直接做烤羊,也可以選跑山雞直接做蘑菇燉雞,還可以選魚吃全魚宴。在這裡可以摘葡萄,遊玩,吃飯,住宿莊園一日遊,經營的還算比較紅火。但是由於有些偏遠,也是經營壓力比較大。




總之這幾年承包山地搞養殖的比較少了,單純搞養殖收益一般,建成莊園這類農家樂又擔心是違建,大棚種植櫻桃、長桑之類的水果倒是比較紅火,收益也不錯。


小十六123


鄉村黑嫂為您回答。

在一些地方,會很便宜的出租荒山,有人覺得這麼便宜,承包下來後搞養殖一定不錯,因為山上的草和灌木很豐富,適合養東西。

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賠錢的人很多。黑嫂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當事人是我表哥,下面咱們談談他是養的什麼,又為什麼賠錢。

一、他養了什麼

好幾年了,當時他在一個山區開五金店,後來聽說當地搞承包,而且還有補助,於是就想著承包下來養羊。

他從來沒有養過,說幹就開始幹了。從山東買了一批養,運到了山區後投放在了山上,自己找了幾個人,連同他也住到了山上開始養。

最開始想得挺好,就是每天幾個人趕著這些羊在山上放就行。可是,羊到了地方,就因為氣候和水土死了一批。然後放羊時也會遇到無窮無盡的麻煩,首先是毒蛇咬,然後是病。

他根本沒有養過羊,對於羊病這種事束手無策,後來只好又請了個專門的獸醫。但是人家獸醫不會住在山上,時不時的去一下。

就是這樣,仍然抑制不住羊的慢慢消失,養了一年後,別說增加了,羊群還減少呢,最後只好便宜處理掉。

在當地賣很便宜,拉回家還要出運費,最後只好在當地便宜處理。

二、為什麼賠錢

後來,他個人也總結了幾點。

首先就是他從來沒有養過羊,這樣冷不丁的下手,而且下手就買了一大批,不管是管理還是病害上,他都沒有什麼經驗,導致自己常常是一頭霧水,根本就無法管理好。

然後就是當地的羊和外地的羊養法和水土適應是不一樣的,他最初想得太好,覺得自己養一種當地沒有的羊,肯定會賣好價錢,因為當地缺。但他事先沒有做市場調查,人家根本不要這種羊。

最後就是病害處理,自己沒有養殖經驗,自己對病害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去大批量養是很盲目的一種行為。

總結:承包荒山還是需要有好項目,咱們拿這個例子來說,並不代表別人也一定會賠錢,主要還是看幹什麼,自己又有什麼技術掌握在手中。技術有,而且瞭解當時市場的情況下,不管是養殖還是種植,都會收到效益的。

鄉村黑嫂為您說些農村事兒。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鄉村黑嫂


我的老家就在農村,房子的後邊有一座山。這個山絕大部分是土質的,半山腰還有一口山泉,而且山上還通電,非常適合搞散養和種植。

村裡為了創收決定搞荒山承包。以拍賣的形式,價高者得到荒山30年的經營權。條件是不能破壞荒山的植被。

村裡有個暴發戶以一年兩萬的價格拍到荒山30年的經營權。暴發戶就把山上全部種上了豐水梨。剛開始梨結的比較少,暴發戶還能零星的銷售完。豐果期來後,面對成山坡的梨,暴發戶絕望了。由於自己不懂得銷售,前期也沒去開拓市場,結果梨只賣出去一少半。由於暴發戶沒有果樹管理技術和市場銷售的經驗,終於在第十年因資金短缺被迫將荒山轉讓給一個回鄉創業的大學生。

大學生也是本村人。聽說他學的就是果樹種植和林下散養。

大學生接手荒山後,先是有計劃的砍掉一大部分梨樹,接著種上市面上比較火的水果。接著又在林下有規劃的散養了雞、養,有的地方還套種了中草藥。

大學生給自己的荒山貼上了,生態養殖,綠色種植的標籤。果樹不施化肥,林下養殖不喂飼料。同時他又與各大超市合作搞訂單銷售。由於大學生思維活躍,又搞起了電商,由於綠色、生態,他的東西在網上得到了瘋搶。

山上種植科學,規劃合理。大學生又搞起了農家樂和採摘園。做得那是紅紅火火,大學生還被市裡評為科技致富帶頭人。

今年大學生還帶領全村人開發荒山。

朋友們!有經驗、有技術、有頭腦。你說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能不成功嗎?





酒中有深味


都說打工不如創業,近些年農民大量外出打工,而農村裡就有大量的土地閒置了,為了避免這些土地被浪費了,也是鼓勵農民承包土地,發展種植、養殖。對於一些大型的承包戶,不僅能以很低的價格承包到土地,而且還能享有一定的優惠政策,比如補貼就很誘人。經不住誘惑,再加上在外面打工離家太遠,長期和家人們分居兩地,所以有些人也開始心動,想著在農村裡承包一些土地來搞養殖,或者是種植。那數年過去了,那些去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現在怎樣了?

在我們這裡承包土地搞種植的不少,以前我們村裡有人成本了幾畝魚塘搞泥鰍、黃鱔養殖,然後每兩年就出去打工了。還有人承包了魚塘養殖青蛙,但是今年也沒做了。這裡農夫來說一下自己的小學同學承包山頭搞野豬養殖的事情吧。

我的這個小學同學的家底是很豐厚的,他的父親開始的時候是經商的,後來看到了房地產市場發展很快,所以就跟著別人開始搞工程項目承包了,也就是包工頭。在早些年的時候,包工頭是真的很掙錢的,聽我的這個同學自己說,他爸前些年一年就能掙一套房子回來。也是因為家裡經濟富裕,這個同學初中沒有畢業就出去打工了。然後也是跟著他爸搞房地產方面的,確實是比較掙錢。因為早些年的時候,各地的工程項目也比較多,對於包工頭來說一年掙幾十萬也不是難事。打拼了十幾年之後,想著在外面掙錢也越來越難了,並且年紀也大了,心累了,就想著在農村裡搞點事業。而在當時聽說他們村裡的土地可以承包,價格也低,所以它就心動了。和幾個有養殖經驗的好朋友上路著承包了他們村的幾十畝土地。而當時的想法就是搞野豬養殖,畢竟這個是近些年比較火的項目。

前兩年的時候,因為沒有經驗幾個人投入進去了近百萬元,但是卻並沒有掙到錢。因為搞養殖是需要經驗的,尤其是大規模的養殖風險是挺大的。老話常說“家有萬貫才,帶毛的不算”,養殖行業最怕生病了。而且期養殖的週期比較長,投入的成本比較大,沒有經驗真的玩不轉。而且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不得不解決,那就是銷路。最開始的幾年,主要還是因為銷路問題,所以他們經常拉著自家養殖的野豬到各村去宣傳、售賣。後來名氣打出去了,在我們當地都知道他家養殖野豬了。並且在山上還辦了個農家樂,不僅在當地有市場了,銷往一些酒店、餐館,有些還會銷往外地。所以,現在也算得上是有聲有色了。如今山上不僅有野豬了,還有山羊、牛、野雞、土雞、鴨子等等,規模也是越來越大了。

但是像我這個同學這樣的幸運兒不多,其中主要是其項目選得好,有幾個合夥人有養殖方面的經驗,並且有雄厚的資金支持。在農村裡大多數的搞養殖的都虧本了,一個是因為心血來潮就搞了,沒有深思熟慮,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二個是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資金鍊斷了也就失敗了。還有一方面就是打不開銷路,不知道如何把產品銷售出去。其實吧,創業有風險,養殖的風險更高,一定要謹慎哦!


農夫也瘋狂


那些去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現在怎樣了?

說實在的當初承包荒山創業的人有極少數的是賺到了錢,開展了自己的事業,最後創業也取得了成功。剩下的大部分人是以失敗而告終,這個行業沒有傳說中那麼好操作,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典型成功案例,腦袋一熱就跟著上馬項目,根本沒有做好市場調查和投資預算。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失敗的幾個原因。

一、不懂養殖

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別人的成功,沒有看到為養殖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沒有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過的人根本不瞭解這個行業的殘酷,俗話說:“家財萬貫(無論家裡多麼有錢),帶毛的不算(這些畜禽是不算的,因為有不確定性。)”,這句話充分說明聊養殖業的高風險性質,不是說承包一個山頭,買一批種苗,供上水料就可以長大賣錢的,在搞的時候有沒有問過自己,懂畜禽的疾病怎麼預防和觀察嗎,懂圈舍的規劃建設嗎,種種疑問自己不懂的話找別人終歸不是長久之計,做什麼事情之前要先學習這個行業的必要知識才行。

二、預算不足

這部分人多數從事過短期傳統養殖,感覺承包個山頭就可以搞綠色養殖,不成想荒山的綠化治理這塊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遠超自己買種苗和飼料的投入,在沒有準備充足資金的情況下就上馬項目,只能是節衣縮食,越幹越小,最後不了了之。

三、沒有計劃好

養殖經驗也有,資金也充足的這部分人多數是自己沒有根據地理資源進行規劃,荒山養殖更適合生態養殖,只有先把荒山治理成為青山綠水才能發展生態經濟,比如種上適合的果樹,建設蓄水設備,養殖適合散養的畜禽,建設簡易房舍,以生態農業發展特色旅遊兼做養殖這種模式是成功率最高的,也是投資多,週期最長的,只有真正規劃好,並實施堅持下來的極少一部分人才能成功。

綜上所述,成功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能規劃好,堅持做,有特色。失敗的原因就千奇百怪了,希望現在或者講來想承包山頭搞養殖的朋友事先計劃好再開始。

歡迎點擊關注按鈕關注我的頭條號【呂家姐夫】,讓我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農村。

呂家姐夫


前幾年到農村裡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是有不少,因為很多農村裡的農民朋友們那出打工的多,農村裡的山地有的也就空在那了,有人來承包了也會包出去,承包這些山的人有搞種植的,有摘養殖,那麼那些去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那些到農村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有承包來散養雞的,有承包來養羊的,也有些養野豬的,還有養鵝的,這些承包山頭的人有的賺了,也有的賠了,那些賠了的基本上都是不懂養殖技術,沒有銷售渠道的,資金週轉不過來的。



農友身邊也有一些朋友是在農村裡承包山頭搞養殖的,其中有一個是散養雞的,剛開始時也只是小打小鬧的養一點,雖說他會懂養雞的技術,但是開始養時,銷路也不多,心裡也沒底,不敢多養,後來養的時間長了,知道的人也多了,經過幾年的積累,現在在市裡也有一個專賣土雞的店,他養的雞基本上都是自產自銷,去年掙了不少。



在農村裡搞養殖不是那麼好做,身邊幾個搞養殖朋友,掙到錢的還真不多,因為搞養殖不但要懂技術,還得有資金,有銷售渠道才行,所以想搞養殖的需慎重。


農友君


都說種地比不上打工,打工比不上創業,隨著這些年國家對農村返鄉創業的大力支持,越來越多的人回到農村為自己的事業奮鬥。而說到農村創業,主要都是以種植、養殖為主,尤其是現在流行各種特種養殖,農村不少人的創業方向都是選擇承包一片山頭、土地來進行養殖。

隨著時間慢慢的過去,那些原來承包山頭搞養殖的人,現在過得如何了呢?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的所見所聞!


說實話,這些年村裡搞養殖的人並不少,但是真正能成功的卻沒有多少,大多數人都在中途被動或主動的選擇放棄,退出承包,背上行李再次外出打工。所以總的來說,在我們村子搞養殖的生存環境並不樂觀。

舉一個例子來說,村裡的一個鄰居在城裡掙了一些錢之後,由於不想背井離鄉,所以就在村子裡幹起了養殖土雞的行業,但是最終卻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沒銷路。當初養殖土雞是因為土雞比較火,直接跟風養殖,沒考慮銷路問題,到現在土雞沒有辦法賣出去。2、沒經驗。由於第一次接觸養殖,沒經驗,沒技術,養殖過程中的損耗是在太大。3、沒資金。養殖是無法很快獲取利潤的,所以前期的投資非常大,卻很難回本。不少人都是由於在養殖過程中資金鍊斷裂,只能放棄養殖。

當然,農村養殖要經歷的困難遠不止這些,其中的風險程度也是農業生產中比較高的一項,所以希望大家在打算從事養殖工作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行。

駿景——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