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80歲的老人還要下地幹活?

陝北這些事兒


這裡面的內容,究竟是啥,只有還在繼續勞動的老人才曉得,我們在說什麼也是胡猜。要老人放下手裡的鋤頭,不要在去田地裡轉,恐怕是不會答應的。理由是:勞動了一輩子,是他們生活習慣,不做幹行。還有他們的吃喝拉撒睡,柴米油鹽醬醋茶,生老病死,誰管?再有兒孫滿堂,還不如他們自己做的盤的,心安理得,吃的舒服,用的硬氣。如果是兩個人活在一起還好些,相互有個陪伴照管掛欠,若是個男的或女的,就更不好過了,跟兒子媳婦孫子女兒生活在一起,也多有不便,方方面面不便的多了,只好孤身一人,守著老屋,守著薄土,進行艱難度日,白天與房子說說話,這裡走走,那裡看看,這裡摸摸,那裡弄弄,微風吹拂著兩鬢白髮,弓著累了的背脊,緩慢行走在彎彎曲曲折折的田地蓋上,在田地裡一會起來,一會蹲下,一雙老繭的雙手,在不停的與泥土摩擦著,似人又似神,每滴心血都撒落在有顆泥上,種子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春天真心付出,在秋天大地給他了真心的回報,碩果累累,滿屋滿倉,一生陪她他最長最久最多,就是老屋和土地,而滿堂的子孫,由於現實的古老家鄉,是養活不了他們,攜家帶口,去遠方刨弄他們自己的吃喝了,哪一個人不是他她心血澆灌大的?唯一的這位老人,時刻都在牽掛這一家人,最難過的是晚上,分分秒秒在等著,熬著,盼著天明。這就農村老人,為什麼八九十歲,還在繼續勞動的原因,比起那些座在辦公室裡,拿著高薪高福利,不知民間疾苦的教授專家強多了,象這些老人才是堅強的人,期望他們健康長壽。


蜀北陽劍


說個真事兒,這絕不是京韻大鼓。

老家村裡有老兩口兒,4年前,男的93歲,女的91歲(記憶中的年齡,幾年不回去,不知道現在怎麼樣),如果今天活著應該六世同堂了。恰巧兒,老爺子耳聾,老婆婆眼花,一直是我們村裡的老壽星,老夫妻倆相濡以沫了近一個世紀,大家都說她們為人謙和本分,兒女孝順,該有這福報。

幾年前聽說了件趣事兒,說老婆婆在家裡閒不住,非要下自家藥材地兒幹活鋤草去,兒子孫子(兒子都70多歲了)攔都攔不住,拗不過,就說,去吧,幹一會兒就回來,年紀大了,別累著身子,老婆婆說好。然後自己在跨籃裡帶了鋤草的鏟子,乾糧和茶水出門了。

說話間,一晌午過去了,她家裡人是左等不回來,右等不回來,兒子去地裡尋,好傢伙!老婆婆倒是勤快,把小半畝的藥材苗鏟個乾乾淨淨,留下的都是草~😂

老卓出品,圖文無關。




老卓侃天下


為什麼農村80歲的老人還要下地幹活?

農村80歲的老人還下地幹活,在過去有,現在很少見了,主要是這個社會變了,農村也變了,過去80歲的老人下地幹活,那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現在可以說是為了鍛鍊身體。

在過去,農村沒有養老政策,最多有一個五保戶政策,而且名額有限,每年只有三四百塊錢的補貼,基本不夠老人的生活,哪像現在,五保戶一年能補貼好幾千,還有其他的一些補貼福利,很完善,根本就不用擔心養老問題。

我小時候就經常見到村裡七八十歲的老人下田幹活,肩膀扛著一把鋤頭,腰部圍著一條不知用了多少年的毛巾,主要用來擦汗,腳穿一雙草鞋,或者打赤腳走路,根本就不怕路上的小石子,老人蒼老的皮膚被太陽曬得又瘦又黑。

我小時候不懂事,和村裡的其他幾個小孩拿著柏樹上扎人刺故意撒在路上,老人因為視力不是很好,打著赤腳走過,竟然一點感覺都沒有,要是一般人打赤腳走在上面,絕對會扎出血。

過去因為農村窮,老人這麼拼很大一部分因素都是為了兒子,不想給兒子增加負擔,甚至說是在幫兒子幹農活,這種父母對孩子的照顧思想,現在也是一樣的,很多五六十歲的老農民還去外面打工,都是為了幫兒子蓋房子或者娶老婆,只不過年紀過大了,城市裡很難找到工作,而回農村種田又不掙錢,說不定還把身體給搭進去就更划不來了。

現在農村一些老人,在身體吃得消的情況下,喜歡在農田裡種上各種蔬菜,再養上幾隻雞鴨,不僅可以解決日常生活的蔬菜問題,偶爾活動一下,還能鍛鍊身體,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家閒不住,有的老人在農村種地一輩子,老了不幹活就不自在。

你說老人生活困難?子女們年年都有孝敬,還有各種養老補貼,可是子女們卻並不在身邊,在農村又沒什麼娛樂活動,看電視和打麻將又沒意思,很容易把自己憋壞,沒辦法,那隻能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充實下生活。

就比如樓主說的老人80歲了還拉著馬車幹活,要知道農村老人都比較節省,他們這是多年來養成的一種生活習慣,你說他家裡缺柴火燒?還是家裡要養豬?他就是看到路邊這些秸稈就這麼丟棄而感到可惜很多農民都習慣把柴秸稈燒掉,現在就連秸稈都不準燒,老人覺得把他們拉回去,說不定就用得著的時候,你會發現有些農村老人,把家裡的房子塞滿了各種雜物,同時給自己找點事情做,也能充實自己的生活,你說是吧?


老梁話三農


我來回答這一問題

1

現在農村的耕地都是60歲以上的人耕種。80歲以上的不在少數。

2

前十天到一建築工地做調查,燕山深處孔家溝村有一磊地基的建築隊,是當地農民,共計8人,最小年齡62歲,最大年齡72歲。僅在3月中旬到4月底幹活,每天平均250元左右,其它時間都是耕種。

3

他們這樣幹就要是解決自己養老問題。



英莫問667


跟大家要說的是,在中國農村的農民就是活到老幹到老,沒有必要感傷。直到有一天干不動了,也是在勞動中死去,我院子裡堂屋的李大伯就是在八十四歲高齡田間勞動中死去。這就是中國的農民可貴之處。他們養育了眾多的城市人口,但他們飽經風霜的面龐上依然綻放著樸素的笑容。清明節前我回太行山故里,我七十八歲的母親還在山嶺上刨地,依然是刀耕火種,依然是辛勤勞動,我勸他不要再種這些地了,她說,只有勞動是最美的,只有勞動是使人健康的,只有靠自己的雙手種出的糧食吃著是最香的。如此年齡,還在山上開坑荒地,我真實感到農民的偉大,我母親的偉大。


愛鬧的大貓


我本人就是個農村人,也見過無數七八十歲老人還在地裡幹活,可以說很多時候農村就靠老人下地幹活。

今年春節期間,我回農村老家走親戚,看到我那82歲高齡的嬸嬸還自個兒挑著糞去自留地裡淋菜,很是不解。看到她有點艱難的樣子,我提出替她把糞挑到地裡,讓她自己去淋就是,她卻不願意,堅持要自己挑到地裡去。嬸嬸因為農村佔地每月有3000多元的養老金,她一個人的生活費根本用不完,加上這個年齡了,完全沒必要再下地幹活了。可是,嬸嬸做了一輩子的農活,始終閒不住,只要身體還行,就堅持自己下地種菜,子女們無論怎麼勸都勸不住,實在沒有辦法。

我小時候不懂事,和村裡的其他幾個小孩拿著柏樹上扎人刺故意撒在路上,老人因為視力不是很好,打著赤腳走過,竟然一點感覺都沒有,要是一般人打赤腳走在上面,絕對會扎出血。過去因為農村窮,老人這麼拼很大一部分因素都是為了兒子,不想給兒子增加負擔,甚至說是在幫兒子幹農活,這種父母對孩子的照顧思想,現在也是一樣的,很多五六十歲的老農民還去外面打工,都是為了幫兒子蓋房子或者娶老婆,只不過年紀過大了,城市裡很難找到工作,而回農村種田又不掙錢,說不定還把身體給搭進去就更划不來了。

對於這樣80歲的農村老人種了一輩子的地,也沒有發家致富,因為種地不賺錢,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但他們已經老了沒有其他的勞動力了,只能夠靠種地來也養活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保問題。或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活到老,幹到老”這就是農村老人的宿命。因為他們困難的日子過來了,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覺很知足。

再者農村人有農村人靠地吃飯,作為農村人一輩子跟土地打交道,土地是農村人的命根子。


漁人阿杜


我大爺今年八十二歲,還要種水稻搞萊園,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光景不是十分好,不是老頭病重幾乎兒子不給錢,靠自已自力自掙,怎麼辦現在農村人壓力也大,都想過好,老爸老媽反正辛苦一輩子,什麼苦沒吃,相反有享受他們還享受不來,咋辦,我爸七十六歲了,即使所有錢我給,他仍然要種田咋辦,不讓他種,他不行,其實做農活辛苦,累了治病的錢都比稻子的價值高,但他仍不聽勸,非要幹不可,而我又在外地,一年回家一次,,爸媽又不能跟我外出,因為我外婆九十多歲仍然健在,他們又走不開,所以農民即便八十歲,只要能動,只要在家,叫他不種地難上難。


老徐歸來


我的家鄉80歲早不幹活了。很多70歲就開始做輔助勞動不是主勞力了。

我家大嬸兒二舅都80多了走路都需要人照顧怎麼可能幹活呢?

農民家庭生活水平低倒是真的。我二舅五個子女養老著,有的出錢有的吃力。地不重要,外出務工才是核心,一家五個子女一個體制內二個外出打工,二個在家輪換照顧老人。三個外出的給老人錢還要給在家照顧的錢。所以都不容易,因為五個子女也有孩子養,老大都抱孫子了還在新疆打工。


喜歡電影的人


在我們村上就有一位84歲的老倆口,現在還在家裡種地過日子。

老倆口年輕的時候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沒有親生兒女,五十多歲的時候在別人的勸說下老倆口抱養了一個女兒。現在養女也已經出嫁了,就剩下老倆口相依為命,不過老人身體還可以,一直在家靠種地生存,這幾年再加上低保及貧困戶的補貼,老倆口的日子過的也算富裕。

看著老人這麼大年紀,養女也曾想把二老接過去住,老人就是不同意。村上人也勸老人別種地了,可老人笑笑卻說不種地我死的快,種點地一方面能增加點收入,另一方面還能鍛鍊身體。老人還說老年人就象機器一樣,停下來就會生毛病,不能停。老人說這話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農村人勤勞慣了,是閒不下來的,如果真讓老人們閒下來,各種毛病就會找上門來,慢慢的老年人的身體就會徹底垮掉,對於這種情況老年人心裡都有數,因為現實中八十多歲的老人已經沒幾個了。

所以對於年紀大的老人來說,除了自身有毛病不能幹活之外,農村老人是閒不住的。


老四雜談


在農村幹活的人是不論數歲大小的,凡是生活能自理,沒有兒女照顧的老人,他們都會去幹活。許多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兒女子孫都會出門打工,因為農村那點田土也養不活一大家子人,許多兒女會給老人生活費,讓他們不要去幹農活,但他們只要能吃能動是閒不住的,除非有兒女願意在家守著老人,年輕人上坡幹活,老人在家做家務,不然他們是會去坡上幹活的,我們那裡有四五個兒女,七八十歲的老人都還會在家種菜和莊稼,餵豬,兒女回家拿肉吃菜的,當然也是身體硬朗的人,我家公婆六十多歲就是我們供養了,我爸媽八十多歲也就生活能勉強自理,不能自理時應該也會象我婆婆最後幾年一樣,有可能會輪供。農村人是除非幹不動了才不幹,必竟他們老了一百一二十元的社保也保障不了生活,兒女也有兒女事,他們心裡是想減輕兒女負擔,可能他們是認為做點添湊點,兒女就少負擔點吧,農村老人其實也和城裡老人一樣疼惜兒女,只是他們不種地就沒收入,所以說農村只要能動的老人不論年齡大小,他們都會下地幹活,其實也並不是兒女不孝,也不是兒女讓他們幹,兒女在外根本都管不著他們的,兒女也是為了生存才在外打工的,可能生活不能自理時,兒女才會回家守著老人度過最後幾年,這是農村現實,其實都是不得已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