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預裝成為移動閱讀龍頭,掌閱新增對外投資,又做影視?

說起網絡文學,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各種穿越、YY、宮鬥等題材在網絡文學的大潮中一直十分火爆。而在無數的網文與網文作者背後,支撐起他們快速發展的則是各大互聯網閱讀平臺。

掌閱科技,便是這樣一個基於網絡文學的閱讀平臺。近日,天眼查數據顯示,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又新增對外投資,與王良、天津影文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共同投資設立北京掌閱影視有限公司,經營範圍為廣播電視節目製作;電影攝製;翻譯服務;電腦動畫設計。做閱讀的掌閱,為何又要踏足影視呢?

靠預裝成為移動閱讀龍頭,掌閱新增對外投資,又做影視?

回顧掌閱科技多年來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早在2008年掌閱科技就成立了。作為國內比較早的做移動閱讀的公司,掌閱科技很早就開始向移動閱讀其它領域擴展,成立了掌閱文學進軍網絡原創文學領域。

很多人知道掌閱,都是從手機預裝軟件中認識了這一面孔。2011年,掌閱抓住了智能手機爆發的風口,推出了安卓版APP,靠數字閱讀APP“掌閱”“掌閱聽書”等產品在OPPO、VIVO兩大手機中的預裝推廣力度,掌閱贏得了第一批忠實用戶。有網友戲稱,掌閱集團:靠手機預裝成長起來的移動閱讀龍頭

在發展的過程中,掌閱還自主研發了電子書閱讀器硬件產品:“iReader電子書閱讀器”,致力於向用戶打造“隨身攜帶的圖書館”服務。此舉也是掌閱科技在產業鏈佈局中試圖通過自主研發、銷售電子書閱讀器,來完善從內容—平臺—硬件的佈局實現業務閉環的表現

。但產品本身的銷售毛利率較低。因此,掌閱方面總是處於虧損狀態。

靠預裝成為移動閱讀龍頭,掌閱新增對外投資,又做影視?

而現在掌閱又開始進行遊戲、影視方面的佈局,這也是出於自身所處時代環境而作出的考慮。一方面,過低的淨利潤水平讓掌閱吃力不討好。掌閱的收入模式有數字閱讀服務業務、增值服務業務兩種模式。但這樣一個輕資產互聯網公司,其淨利潤率只有7%,主要原因就是掌閱有著渠道和版權這兩大主要成本。

渠道費就是對那些預裝掌閱APP的手機廠商所付出的費用,對於渠道商們,掌閱並沒有議價的能力,因為一旦有其他閱讀軟件拋出高於自己的價格,渠道商們肯定會放棄自己。而版權方面,大量的文學作品離不開十幾萬作者的辛苦費,其中少數知名的大神級作者又刮分了絕大部分稿酬與版權費。所以,去除這些作者版權費、渠道費、經營成本,掌閱到手的淨利潤確實很低。

靠預裝成為移動閱讀龍頭,掌閱新增對外投資,又做影視?

另一方面,掌閱踏足影視,很有可能是盯上了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這塊蛋糕。圍繞優質IP的開發大戰,目前正硝煙四起。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熱播劇都來自於網絡文學改編。

掌閱深耕數字內容多年,積累了大量優質版權,此前對於版權衍生大多通過直接售賣以及合作開發的方式進行,而接下來如果掌閱計劃佈局版權開發的下游環節,可以更大力度的挖掘版權資源,拉動優質內容孵化。

挖掘IP和留住用戶,是掌閱比較有希望能夠打出特色、增強品牌流量的方法。至於掌閱究竟能不能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守住自己打下的江山,有待觀察。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