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聯4》“一手遮天”《何以為家》夾縫中逆襲

錢江晚報 記者 陸芳 通訊員 金然

昨天是《復聯4》在內地上映第13天,票房已過39億,僅次於《流浪地球》(46.55億)和《戰狼2》(56.85億人民幣)。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五一檔期間,這部超級好萊塢大片狂攬12.2億,佔了該檔期總票房的八成,除了讓影市好好火了一把,也讓其他電影的生存空間所剩無幾。

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在《復聯4》“一手遮天”之下,一些好電影依舊能靠好口碑吸引觀眾。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是今年五一檔票房亞軍,這部斬獲2018戛納評審團獎,並獲得2019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外語片雙提名的文藝片,上映8天票房近1.8億,豆瓣8.9分,被稱為“眼淚收割機”。

接下來,去年威尼斯金獅電影、今年奧斯卡三項大獎獲得主《羅馬》也將於5月10日上映,它會是下一部《何以為家》嗎?

小語種文藝片為何能虎口奪食

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既無明星,又無大場面,小主角贊恩是現實中真實的難民。這部電影講述12歲的他狀告親生父母的揪心故事。

不得不說,《何以為家》從一開始就頂著光環——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過硬的質量也吸引了相當一批在觀影品味以及“專業度”上得到提升的國內觀眾。該片更是五一檔唯一一部提前大規模點映的影片,積累了不少口碑。目前,電影以豆瓣8.9分,淘票票9.1分,貓眼電影9.4分,成為檔期內評分最高的影片。

豆瓣網友評論“善良而倔強的小男孩,默默地把全世界都扛在瘦弱的肩上,拖著生活往前走。最後他露出全片唯一一個微笑,我一下子就淚奔了”。

雖然片中人物的生活離觀眾非常遙遠,但無論是原生家庭問題,還是各種艱辛細節都能引發共鳴,尤其是贊因的吶喊,戳痛了觀眾的心:“我想起訴我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我想讓那些無法撫養孩子的父母,不要生下孩子。”

這句極具力量的臺詞,也成為電影宣傳主打的方向。

該片由中影公司引進,國內版權由路畫影視拿下,這也是路畫影視繼《小偷家族》之後,第二次將高品質影片帶給國內觀眾。

路畫影視公司董事長兼創始人之一曹佳曾表示,因為宣傳期比較短,“我們用互聯網聯動為片子的出圈和下沉做了鋪墊。”

《何以為家》多次登上熱搜榜,“何以為家看哭了”的短視頻在抖音上成為熱搜,也引發了討論話題,吸引更多觀眾去影院感受好電影。

《羅馬》是下一部《何以為家》嗎

接下來,讓影迷們欣喜的是,又一部優秀的文藝片《羅馬》,也將於5月10日在全國藝聯加盟影院上映。

如果說,《何以為家》呈現給觀眾的是“親子關係”“女權”等眼下社會熱點,那麼趕在母親節前夕上映的《羅馬》看似是導演對童年生活的獨家記憶,實質是一部締造了兩位母親在苦苦掙扎後重拾勇氣、實現精神上涅槃的史詩,也頗具話題性。

上世紀70年代,“羅馬”是墨西哥城的一個社區,年輕的女傭克里奧負責照看索菲亞一家,看似平靜安寧的生活實則暗潮湧動。克里奧意外懷孕,孩子的父親卻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消失得無影無蹤;索菲亞一家看似幸福,但丈夫卻謀劃著如何離家,生活的變故接踵而至,時代的沉浮裹挾著每一個人不斷向前……

《羅馬》由奧斯卡最佳導演阿方索·卡隆拍攝,至今已獲120項獎項及提名。去年,《羅馬》因“耐飛”與戛納的矛盾錯失戛納,隨後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拿下金獅,在今年奧斯卡上更是拿下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三項大獎。

阿方索·卡隆是“墨西哥三傑”,之前的《人類之子》《地心引力》也都是佳作。這次他不僅擔任導演,還第一次兼任了電影的製片、編劇、攝影甚至剪輯。《羅馬》不同於以往的黑白電影,阿方索·卡隆採用Alexa65數字攝影機拍攝的畫面,精緻且充滿表現力,正如他所說“那種動態流暢感,就像把人帶回流動的記憶中。”

錢報記者在去年的澳門電影節展映上已看過《羅馬》,當時就感覺這是一部只有在大銀幕上觀看,才能感受到美的電影,語言表達都有點貧乏了。

因為是“耐飛”投資,《羅馬》在院線亮相範圍一直很小。此次中國藝聯的上映,是該片全球範圍最大規模的一次影院上映,除了2D版本,還有DTS:X版上映,不容錯過。

說開去

“硬剛”的文藝片,還是沒搶下復聯的手套

相較《何以為家》,今年五一檔的其他內地電影都被《復聯4》宰割到呼吸困難。

張晉主演的《九龍不敗》發佈公告“擇日再鬥”,夏雨、張靜初、胡軍主演的《東北往事之二十年》和小成本文藝片《過昭關》等華語片都乾脆選擇換擋、退檔。

在這樣的“絕境”檔期中,由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導演的藝術片《撞死了一隻羊》,張震、倪妮主演的犯罪懸疑片《雪暴》,愛情片《下一任:前任》以及動畫《悟空奇遇記》、紀錄片《珠港澳大橋》等電影組成的華語陣線聯盟,在太過慘烈的票房對比前,反而找到了宣發的突圍方式——宣佈“硬剛”。

於是,我們看到了大量“別讓《復聯4》撞死了這隻羊”“敢正面硬剛《復聯4》,這部電影瘋了吧”的用詞和標題,暗示勇氣背後有好片。

有趣的是,和《復聯4》同檔的還有幾部文藝片:《雲霧籠罩的山峰》和《海門深處》。

小成本文藝片捆綁好萊塢大片是無奈之中的營銷戰術,畢竟在其他檔期可能撲得悄無聲息,同檔上映倒是能增加不少宣傳點,如果質量過硬還能通過差異化給觀眾製造驚喜——2017年,張楊導演的《岡仁波齊》就在《變形金剛5》的重壓下,票房成功破億。

而當“硬剛”轉換成文藝片語言,就變成了一種弱勢視角的“惋惜”。

《撞死了一隻羊》上映之際,預排片僅0.1%,王家衛發微博呼籲影院為這部文藝片留下生存空間:“守住26/4,是為中國藝術電影留一片天空。觀眾應該有選擇的權利。”

更激烈的是憑藉《地久天長》獲得柏林銀熊的王景春,4月28日他在微博發文,直指《復聯4》壟斷市場:“必須100%排片啊!跪都跪還要什麼臉呢?”

把時間撥回兩年前,2016年5月,《百鳥朝鳳》撞上《美國隊長3》,製片人方勵直播下跪磕頭求排片的畫面還歷歷在目。

一系列操作下來,顯然內地文藝片已把漫威當作滅霸一般的存在,與其被一個響指清零排片,還不如衝上去搶一搶手套。

其實《復聯4》排片高是市場需求的結果,文藝片和好萊塢大片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電影類型,應該有各自的受眾和觀影渠道。如果國內發展了完善的藝術院線,就不至於出現這種無奈而尷尬的宣傳方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