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永定門(上)

永定門(上)

眼下 駕車走南二環,就會見到一座新修的仿古建築——永定門城樓子。


老北京的永定門(上)


關於這個“真贗品”及永定門的詳細情況,網上資料非常詳實,這裡就恕不贅述啦。

本文只想聊一聊和永定門相關的一些雜事兒。

永定門外南苑

有人說:這永定門牛啊!別的城門都撂著,怎麼就先連它恢復啦?

不錯!那是它呆的地方兒好唄,誰都比不了。

先說人家是京師南大門,坐北朝南1哪!是一國之都的正門。再說 往南沒多遠兒就是皇上家自個的花園兒——南苑


老北京的永定門(上)


現在的人們都知道南苑海子這些地名兒,要想弄清楚它到底有多大,您就順著那些叫“某紅門”的地名兒走一圈兒

——對著永定門的叫大紅門(正北)、往西走:鎮國寺門(草橋)、衝南拐:西紅門兒(正西)、再往南:團河紅門(黃村)、往東拐:南大紅門(正南)、再往東:回城門(青雲店)、朝北拐:東紅門(海戶屯)、再往北:雙橋門(東北)、拐彎兒朝西走:小紅門(肖村)嘚!終於繞回來了。

南苑的圍牆有數兒:一萬九千二百八十丈。

得溜溜兒走一天,能走下來就算好樣兒的。

皇帝在宮裡悶的慌了,想吹一吹“南囿秋風2”、想去“晾鷹臺”看看逮老虎什麼的 因為近 所以非常方便。


老北京的永定門(上)


正是“人間天上幾程路,晾鷹臺上觀獵虎”。

永定門騎馬去南苑,是屁大工夫就能到的距離。

去南苑 永定門

是必經之路。包括庚子年西太后“蓮葉託桃3”迴鑾時,走的也是永定門

中軸線南端

北京城是以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為“主心骨兒”,據說永定門就是這條“”的南端


老北京的永定門(上)


元明清以來 南北距離雖有變化,但“中軸”位置萬變不離其。到底哪個地方兒是“”?

經現代衛星定位測量,這條“中軸線”偏離了子午4線2度 。

依此“元大都城市中軸線”北延270公里,居然是一千年前的元上都

也就是說:站在永定門城樓子中間兒 對準北城鐘樓頂部中心放出一條射線,剛好射中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草原上的“元上都遺址”。

神了!

元世祖忽必烈就是在這疙瘩登基做了“大汗5”,也是蒙元的“發祥之地”。


老北京的永定門(上)


當時的元大都“總設計師”劉秉忠管這條“”叫“龍脈”—— 簡直就是一位:堪比諸葛孔明的“活神仙”。

說好,金末元初之際,永定門一帶還是金中都郊外的一片荒野。什麼元大都、明清故宮、連麗正門還沒蓋,何況永定門乎!


老北京的永定門(上)


那麼 假設由北向南連接元上都元大都射線就會穿過未來的正陽門及永定門而落在一個叫“燕墩”或是“幽州臺”的“土包子”上。要知道這個“土包子”的歲數可老鼻子6啦!

據清代《日下舊聞考》載,這個土包子

起碼在周初封國時代就已存在。

數千年間,薊城時叫“薊丘”、燕國時稱“燕墩

”、唐代時叫“幽州臺”罷了。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淚下”。

看來 唯有人家唐代詩人陳子昂,知道這個“土包子”的歷史價值。


老北京的永定門(上)


“活神仙”劉秉忠,接手設計“三頭六臂”大都城任務後。想必是“登幽州臺”北望 元上都那一刻,酒勁兒上來了 —— 唉 差2o就差2o吧,反正那陣兒誰也不知道“衛星定位”那玩意兒。

所以 永定門外鐵道邊兒的“燕墩兒”才是正經八百“北京城中軸線南端”。

永定門內外五區

永定門以內,從清末、北洋、民國、日偽到19世紀中葉,一直稱作“外五區

”。


老北京的永定門(上)


外五區南起:南城牆根兒;北到:兩廣路;東至:天壇東牆根兒;西止於:陶然亭、賈家衚衕一線。

天橋兒

天橋兒是外五區的核心地帶,該地區集中了皇家祭典、平民娛樂、商業買賣等等各種人間悲喜劇,人稱“雜巴地”,倆字兒“熱鬧”。

喜歡“熱鬧兒”的,沒準兒還能趕上“崩人7”民國時 天橋兒比菜市口熱鬧多了。

反正來一趟天橋兒,吃喝玩樂全有了。

而早年的天橋兒地區,曾是一片水域、溼地。

據清人記載:“野鳧潭祈谷壇西北,積水十餘頃。四時不竭,每有野鳧8浮游其間”。

正是這種天青樹綠 水闊荷香的美景,使得滿城的平民百姓 文人雅士不辭路遠 接踵而來。

天橋

地區更是諸多民間藝術的發祥地,這裡匯聚了來自周邊各省的民間高手兒


老北京的永定門(上)


—— 圍席設場 露天撂地。

有人統計過:天橋

兒地區先後曾解決了數以千計藝人生活所需的“嚼裹兒9”。

幾代“天橋八大怪”即是他們的傑出代表。

當然 還有我們現代人熟知的:相聲大師侯寶林、女鬚生孟小冬、評劇花旦新鳳霞、跤王寶善林、快跤滿寶珍 ....... 不勝枚舉。

說“天橋兒的把式——光說不練”,著實委屈諸多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苦藝人了。

都是窮人,肚子沒吃飽 光練誰受得了呀?那可都是“劇烈運動”。況且那些“技術活兒”不說清楚,又有幾位能瞧明白呢?

不能小看這些撂跤的藝人,敢在天橋兒撂地的跤手,多數師承的都是大清皇家撲戶10,手裡的“玩意兒”絕對一流。


老北京的永定門(上)


北京城有兩條道是大石條鋪成的,一條是廣安門到盧溝橋。另一條就是正陽門永定門

前者是通往

清西陵的必由之路,也是南方陸路進京的要道。

後者則是皇家祭天祈谷祭拜先農的路徑。

天橋兒是騎跨在龍鬚溝上的一座漢白玉單孔石橋,橋拱很高 站在橋南北的人互相看不見,與近年的新仿天橋差之千里。

天橋兩側各有一座不起拱木橋,方便行人通過。

天橋平時設有木柵欄,禁止百姓通行 只有皇上來了才打開。

光緒年間先是掀掉了路面和橋面兒的條石,改鋪碎石 說是方便行走。

許是“百日維新”的路數吧。

捱到1934年,乾脆把剩下的橋欄杆一併拆除——所以才給哪個

贗品天橋留了個現世的機會。

先農壇

皇上過天橋兒可不是要去吃喝玩樂,人家有“正事兒”。

往左拐是進天壇“祭天”;

往右一拐,是進先農壇也叫山川壇, 祭拜神農先祖


老北京的永定門(上)


不光要祭拜 裡邊兒還有“一畝三分地”需要皇上親自動手耕種。說是“親自”,無非擺個POSE而已。

目的是昭告天下百姓“開春兒啦,趕緊下地幹活去”!

皇帝老兒這麼一起鬨,老百姓倒沒什麼,最倒黴的是那個宛平縣令。


老北京的永定門(上)


老北京有句俗語說“宛平的縣令——一年一換”。

明清兩朝,都有那麼個邪門兒“規定”:北京城的地皮以中軸線為界,東半拉歸大興縣管轄;西半拉歸宛平縣負責。

而“一畝三分地”的位置,剛好在西半拉。

皇上為了顯示“稅收面前人人平等”,就把“一畝三分地”收下來的果實,也假嘛三道地“依法納稅”。

由誰來課皇上的“”呢?

唉,就是這位倒黴催的宛平縣令

這是明擺的事情嗎:不收

失職,收了則是欺君罔上

再說 能收多少呢?

按大清規定“一畝三分地”頂多收(米或麥)四升 —— 只能說:大領導們非常幽默。

最後還得諄諄告戒那個可憐蟲:

按律當斬的呦,孤念你“執法為國,收稅為民”,死罪可以商量 官職嗎,就免了吧 .......

就是說 皇帝完稅之日 即是宛平縣令下課之時。

從明到清幾百年,一直就這麼玩兒。

所以老北京人嘴裡才有了這句俗語:

宛平的縣令 —— 一年一換”。

坐北朝南—— 北半球為朝陽,建築朝向大多以南為正。

南囿秋風—— 歷史上曾為“燕京十景”之一。

蓮葉託桃—— 保定人譏諷西太后在庚子事變中“連夜脫逃”。

子午線 —— 連接地球南北極的虛擬線段。

大 汗 —— 漢語意即:皇帝或大王。

老鼻子 —— 土語:非常多、多極了!難以計數。

崩 人 —— 土語:槍斃死刑犯。

野 鳧 —— 野鴨子。

嚼裹兒 —— 土語:維持生命存續的最低需求。

皇家撲戶——大清善樸營跤手,大約相當特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