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永定门(上)

永定门(上)

眼下 驾车走南二环,就会见到一座新修的仿古建筑——永定门城楼子。


老北京的永定门(上)


关于这个“真赝品”及永定门的详细情况,网上资料非常详实,这里就恕不赘述啦。

本文只想聊一聊和永定门相关的一些杂事儿。

永定门外南苑

有人说:这永定门牛啊!别的城门都撂着,怎么就先连它恢复啦?

不错!那是它呆的地方儿好呗,谁都比不了。

先说人家是京师南大门,坐北朝南1哪!是一国之都的正门。再说 往南没多远儿就是皇上家自个的花园儿——南苑


老北京的永定门(上)


现在的人们都知道南苑海子这些地名儿,要想弄清楚它到底有多大,您就顺着那些叫“某红门”的地名儿走一圈儿

——对着永定门的叫大红门(正北)、往西走:镇国寺门(草桥)、冲南拐:西红门儿(正西)、再往南:团河红门(黄村)、往东拐:南大红门(正南)、再往东:回城门(青云店)、朝北拐:东红门(海户屯)、再往北:双桥门(东北)、拐弯儿朝西走:小红门(肖村)嘚!终于绕回来了。

南苑的围墙有数儿:一万九千二百八十丈。

得溜溜儿走一天,能走下来就算好样儿的。

皇帝在宫里闷的慌了,想吹一吹“南囿秋风2”、想去“晾鹰台”看看逮老虎什么的 因为近 所以非常方便。


老北京的永定门(上)


正是“人间天上几程路,晾鹰台上观猎虎”。

永定门骑马去南苑,是屁大工夫就能到的距离。

去南苑 永定门

是必经之路。包括庚子年西太后“莲叶托桃3”回銮时,走的也是永定门

中轴线南端

北京城是以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为“主心骨儿”,据说永定门就是这条“线”的南端


老北京的永定门(上)


元明清以来 南北距离虽有变化,但“中轴”位置万变不离其。到底哪个地方儿是“”?

经现代卫星定位测量,这条“中轴线”偏离了子午4线2度 。

依此“元大都城市中轴线”北延270公里,居然是一千年前的元上都

也就是说:站在永定门城楼子中间儿 对准北城钟楼顶部中心放出一条射线,刚好射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上的“元上都遗址”。

神了!

元世祖忽必烈就是在这疙瘩登基做了“大汗5”,也是蒙元的“发祥之地”。


老北京的永定门(上)


当时的元大都“总设计师”刘秉忠管这条“线”叫“龙脉”—— 简直就是一位:堪比诸葛孔明的“活神仙”。

说好,金末元初之际,永定门一带还是金中都郊外的一片荒野。什么元大都、明清故宫、连丽正门还没盖,何况永定门乎!


老北京的永定门(上)


那么 假设由北向南连接元上都元大都射线就会穿过未来的正阳门及永定门而落在一个叫“燕墩”或是“幽州台”的“土包子”上。要知道这个“土包子”的岁数可老鼻子6啦!

据清代《日下旧闻考》载,这个土包子

起码在周初封国时代就已存在。

数千年间,蓟城时叫“蓟丘”、燕国时称“燕墩

”、唐代时叫“幽州台”罢了。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泪下”。

看来 唯有人家唐代诗人陈子昂,知道这个“土包子”的历史价值。


老北京的永定门(上)


“活神仙”刘秉忠,接手设计“三头六臂”大都城任务后。想必是“登幽州台”北望 元上都那一刻,酒劲儿上来了 —— 唉 差2o就差2o吧,反正那阵儿谁也不知道“卫星定位”那玩意儿。

所以 永定门外铁道边儿的“燕墩儿”才是正经八百“北京城中轴线南端”。

永定门内外五区

永定门以内,从清末、北洋、民国、日伪到19世纪中叶,一直称作“外五区

”。


老北京的永定门(上)


外五区南起:南城墙根儿;北到:两广路;东至:天坛东墙根儿;西止于:陶然亭、贾家胡同一线。

天桥儿

天桥儿是外五区的核心地带,该地区集中了皇家祭典、平民娱乐、商业买卖等等各种人间悲喜剧,人称“杂巴地”,俩字儿“热闹”。

喜欢“热闹儿”的,没准儿还能赶上“崩人7”民国时 天桥儿比菜市口热闹多了。

反正来一趟天桥儿,吃喝玩乐全有了。

而早年的天桥儿地区,曾是一片水域、湿地。

据清人记载:“野凫潭祈谷坛西北,积水十余顷。四时不竭,每有野凫8浮游其间”。

正是这种天青树绿 水阔荷香的美景,使得满城的平民百姓 文人雅士不辞路远 接踵而来。

天桥

地区更是诸多民间艺术的发祥地,这里汇聚了来自周边各省的民间高手儿


老北京的永定门(上)


—— 围席设场 露天撂地。

有人统计过:天桥

儿地区先后曾解决了数以千计艺人生活所需的“嚼裹儿9”。

几代“天桥八大怪”即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当然 还有我们现代人熟知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女须生孟小冬、评剧花旦新凤霞、跤王宝善林、快跤满宝珍 ....... 不胜枚举。

说“天桥儿的把式——光说不练”,着实委屈诸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苦艺人了。

都是穷人,肚子没吃饱 光练谁受得了呀?那可都是“剧烈运动”。况且那些“技术活儿”不说清楚,又有几位能瞧明白呢?

不能小看这些撂跤的艺人,敢在天桥儿撂地的跤手,多数师承的都是大清皇家扑户10,手里的“玩意儿”绝对一流。


老北京的永定门(上)


北京城有两条道是大石条铺成的,一条是广安门到卢沟桥。另一条就是正阳门永定门

前者是通往

清西陵的必由之路,也是南方陆路进京的要道。

后者则是皇家祭天祈谷祭拜先农的路径。

天桥儿是骑跨在龙须沟上的一座汉白玉单孔石桥,桥拱很高 站在桥南北的人互相看不见,与近年的新仿天桥差之千里。

天桥两侧各有一座不起拱木桥,方便行人通过。

天桥平时设有木栅栏,禁止百姓通行 只有皇上来了才打开。

光绪年间先是掀掉了路面和桥面儿的条石,改铺碎石 说是方便行走。

许是“百日维新”的路数吧。

挨到1934年,干脆把剩下的桥栏杆一并拆除——所以才给哪个

赝品天桥留了个现世的机会。

先农坛

皇上过天桥儿可不是要去吃喝玩乐,人家有“正事儿”。

往左拐是进天坛“祭天”;

往右一拐,是进先农坛也叫山川坛, 祭拜神农先祖


老北京的永定门(上)


不光要祭拜 里边儿还有“一亩三分地”需要皇上亲自动手耕种。说是“亲自”,无非摆个POSE而已。

目的是昭告天下百姓“开春儿啦,赶紧下地干活去”!

皇帝老儿这么一起哄,老百姓倒没什么,最倒霉的是那个宛平县令。


老北京的永定门(上)


老北京有句俗语说“宛平的县令——一年一换”。

明清两朝,都有那么个邪门儿“规定”:北京城的地皮以中轴线为界,东半拉归大兴县管辖;西半拉归宛平县负责。

而“一亩三分地”的位置,刚好在西半拉。

皇上为了显示“税收面前人人平等”,就把“一亩三分地”收下来的果实,也假嘛三道地“依法纳税”。

由谁来课皇上的“”呢?

唉,就是这位倒霉催的宛平县令

这是明摆的事情吗:不收

失职,收了则是欺君罔上

再说 能收多少呢?

按大清规定“一亩三分地”顶多收(米或麦)四升 —— 只能说:大领导们非常幽默。

最后还得谆谆告戒那个可怜虫:

按律当斩的呦,孤念你“执法为国,收税为民”,死罪可以商量 官职吗,就免了吧 .......

就是说 皇帝完税之日 即是宛平县令下课之时。

从明到清几百年,一直就这么玩儿。

所以老北京人嘴里才有了这句俗语:

宛平的县令 —— 一年一换”。

坐北朝南—— 北半球为朝阳,建筑朝向大多以南为正。

南囿秋风—— 历史上曾为“燕京十景”之一。

莲叶托桃—— 保定人讥讽西太后在庚子事变中“连夜脱逃”。

子午线 —— 连接地球南北极的虚拟线段。

大 汗 —— 汉语意即:皇帝或大王。

老鼻子 —— 土语:非常多、多极了!难以计数。

崩 人 —— 土语:枪毙死刑犯。

野 凫 —— 野鸭子。

嚼裹儿 —— 土语:维持生命存续的最低需求。

皇家扑户——大清善朴营跤手,大约相当特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