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裡,鳩摩智所在的吐蕃國,在如今的西藏拉薩嗎?為何?

護理札記


吐(tǔ)蕃(bō),7~9世紀時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權,是一個位於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國,自囊日論贊至朗達瑪延續兩百多年,是西藏曆史上創立的第一個政權。

鳩摩智

6世紀時,興起於今西藏山南地區澤當、 窮結一帶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已由部落聯盟發展成為奴隸制政權。其領袖人物達布聶賽、囊日論贊父子,逐漸將勢力擴展到拉薩河流域。7世紀初,囊日論贊之子松贊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蘇毗(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羊同(今西藏北部)諸部,將首邑遷至邏些(今拉薩),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吐蕃 疆域面積

金庸的《天龍八部》講述的是蕭峰,段譽,虛竹三兄弟的故事。小說最後蕭峰為了民族大義,勸說遼主耶律洪基不對大宋用兵,墜崖而死。當然劇情大家很熟悉,我就不多說了。

《天龍八部》中還有這麼一個人物,頗受大家喜愛,他就是可愛的鳩摩智。在天龍八部中,鳩摩智是吐蕃國師,非常聰慧,醉心武學,挑戰各大高手如喬峰,慕容復,段譽等,挑戰大理少林等門派,最後被段譽吸盡武功,從而悟道,終成一代高憎。在網絡上,鳩摩智是一個網紅,很多人都叫鳩摩智,哈哈,搞笑。但是你知道吐蕃國的歷史嗎,今天我們就借花獻佛,藉著鳩摩智來說下吐蕃的歷史。

吐蕃位於中國的青藏高原,包括現在的西藏,新疆和尼泊爾部分地區。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腹地的珠穆朗瑪峰同南、北極並稱世界三極。

據《王統世系明鑑》記載,吐蕃民族是由猿猴與巖魔女結合而繁衍的後代。早期的吐蕃人民,勤勞樸實,在西藏附近開墾土地,建造城邑。直到大約現在的西漢時期,被譽為天神的兒子的聶赤贊普降臨,被公推為部落首領。贊普是藏王的意思,聶赤贊普是吐蕃的第一位首領。他建造了雍布拉康城堡,宣揚雍仲本教,劃分了尊卑關係。時至今日,雍布拉康已成為了藏民心中藏族文明的起源。

隨著吐蕃的發展,青藏高原上散佈著雅礱,象雄,蘇毗等十幾個割據邦國和部落,各部落因利益衝突不斷。最後吐蕃的第32任贊普,雅礱部落的首領囊日論贊,消滅了一些敵對部落,形成了早期的吐蕃王朝。然而他的擴張還是引來了吐蕃貴族的不滿,最後發生了叛亂,囊日論贊被判臣毒殺。

囊日論贊死後,他13歲的兒子棄宗弄贊繼承了王位,成為新一代贊普,他就是眾所周知的的松贊干布。松贊干布繼承了他父親囊日論贊的遺志,開始了統一整個吐蕃王朝的霸業。松贊干布迅速平定了內部叛亂,並武力兼併了鄰近的蘇毗和羊同兩部。隨後向東北進軍攻破党項,白蘭羌,並開始進攻吐谷渾;向南征服了泥婆羅(今尼泊爾),兼併邊境大小部落,最終統一了整個青藏高原地區。這是吐蕃國有史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松贊干布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為了擺脫舊勢力的羈絆,同時加強中央王權。松贊干布把首都從雅礱河谷遷往雅魯藏布江以北的邏些河畔,請尼泊爾的工匠在布達拉山上建造了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布達拉宮建成後,許多部族首領紛紛前來遣使通好,布達拉宮迅速成為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

遷都之後,松贊干布建立了一整套的政治、法律與軍事制度,劃定行政區域,設置各級官員,建立王廷議事會,並制定了贊普和臣下的各種會盟制度。他還研究了印度等地的文字,創造了吐蕃拼音文字系統。同時,制定藏曆,統一了有關土地畜牧的度量衡制度和稅收制度。

松贊干布很快感受到了唐朝的先進和漢文化的魅力,為了使吐蕃政權更加穩固,他決定學習漢文化。松贊干布決定向唐朝求婚,他希望一位唐朝的公主下嫁到吐蕃。唐太宗把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到了西藏。文成公主帶給西藏的各種手工業者、技師、農牧種子、知識等極大地促進了吐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兩國之間從此建立了甥舅關係。文成公主帶給西藏的改變一直影響到現在,而藏族人民也特別崇敬她。

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不僅為藏族人民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還為西藏注入了寶貴的思想精神財富---佛教。她把釋迦牟尼佛12歲等身像從長安帶到了西藏。早期控制吐蕃朝廷的雍仲本教,為了利益經常與贊普發生爭鬥。為了減少這種情況,松贊干布開始大力推廣佛教,從而使佛教徹底代替苯教,結束西藏無休止的殺戮和分裂的歷史。慢慢的藏人開始接觸佛教教育,從而全民信佛。

松贊干布去世後,他的孫子繼位,由於年幼,政權很快落入了丞相祿東讚的手中。推崇苯教的祿東贊家族專政時間長達50年,他們大肆破壞佛教,這段時間唐和吐蕃的關係也冷談下來,逐漸發生戰爭。直到金城公主入蕃和赤德祖讚的和親,進一步加深了中原文化和西藏文化的交流和影響。而真正使得佛教在吐蕃廣泛傳播的是贊普赤松德贊,據傳他是金城公主的兒子。他吸引力大量的漢族高僧入吐蕃弘法,並號召吐蕃貴族加入佛教,而他自己也信奉佛教,從而使得佛教徹底戰勝了苯教。

然而,由於佛教徒佔領了朝堂的高位,使的農奴制的吐蕃貴族甚為不滿,佛教和本土貴族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公元842年,朗達瑪贊普大舉滅佛。朗達瑪的滅法事件,大大傷害了廣大佛教信徒的宗教感情,從而使得自己被佛教徒暗殺致死。朗達瑪死後,吐蕃政權迅速分裂,而後不久即陷入了長達四百年的吐蕃分裂時期,這段時期裡,吐蕃帝國崩潰,分裂為許多個各自為政的小國。

刺殺朗達瑪

背景說完了,回過頭來看看鳩摩智所在的時期。《天龍八部》的時間線索還算明朗,大概在1090年左右,北宋時期。這段時期正處於吐蕃諸部分裂混戰的時期,其中唃廝囉國是朗達瑪所立的吐蕃諸部之一,而且受大宋官方認可。因此,鳩摩智應該是這一國人。作為藏傳佛教四大派最老的寧瑪派也在此期間形成,鳩摩智屬於這一派。所以嚴格來說鳩摩智說自己是吐蕃國師是不對的,他只是一個吐蕃分裂期一個小部落的國師。

後來經過井底事件,鳩摩智大徹大悟,從此安心翻譯佛經,弘揚佛法,普渡眾生。

而吐蕃王朝經過四百年的分裂最終在元蒙人手中再度一統,正式劃歸了中國的版圖。而後在明清一直受官方認可,而臧佛教也一直受到官方的封禪。

直到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把這個農奴制的西藏社會帶入了社會主義。而西藏成為了中國的一個自治區。

然而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故事一直流傳到今天,深深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藏族人民。而隨著《天龍八部》的小說和電視劇的傳播,吐蕃文化也被鳩摩智一直在傳承和發揚著。


感恩做人敬業做事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要知道金庸先生是文學界集大成者,基本上所有的故事背景都是真實存在的。

《天龍八部》以宋代為背景,講述了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在這其中遼國、大理等國都有國君出場,但吐蕃只派出了一位護國法王,就是大輪明王鳩摩智,可以說鳩摩智代表了一個國家。

那麼,吐蕃國真實存在嗎?吐蕃王朝是西藏曆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政權,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自囊日論贊至朗達瑪延續兩百多年。吐蕃信奉的是藏傳佛教,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比如我們所熟知的孫贊乾布,就是吐蕃國第33任國王。

當時吐蕃入中原,能走的路不多,現在來說只有甘藏線(文成公主嫁入西藏時候走的線路)和茶馬古道,鳩摩智意在奪取六脈神劍劍譜,所以就從茶馬古道到達大理,後入南方曼陀山莊,再入中原,最後回頭是岸從甘藏線回到了吐蕃。

我是你家隔壁王三哥,每天更新精彩影評和影片,歡迎關注!








王三哥觀影


可以網絡上搜一下宋朝時的地圖看一下,吐蕃大理宋朝西夏的分佈,吐蕃的大概位置應該是今天的西藏和青海的一帶,而鳩摩智所在的吐蕃國不能說是今天的拉薩,只是大概位置在那附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