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自燃”後,一季度鉅虧7億美元!馬斯克:都怪松下

特斯拉“自燃”後,一季度鉅虧7億美元!馬斯克:都怪松下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宋傑︱上海報道

特斯拉“自燃”後,一季度鉅虧7億美元!馬斯克:都怪松下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

今年以來,特斯拉“麻煩”不斷:廣州、上海先後兩輛特斯拉“靜置自燃”,原因尚未查明;此後又遭遇亞太地區最大采購商神馬專車的索賠;因電池供應不足問題,特斯拉CEO馬斯克罕見地在推特上公開“槓上”特斯拉電動汽車獨家電池供應商Panasonic 松下電器(下文稱“松下”),同時還一併吐槽了媒體對燃油車和電動車自燃的報道中採用“雙重標準”。

“內憂外患”之下,特斯拉4月24日發佈了2019年一季度的財報。在這個季度,特斯拉的淨虧損高達7.02億美元,每股虧損為4.1美元。與此同時,Model 3第一季度交付量亦低於2018年第四季度,環比下降20%。這是近兩年來特斯拉銷量首次出現季度環比下滑。此外,一季度特斯拉現金狀況進一步收緊,公司現金下降至22億美元。

儘管特斯拉採取關閉門店、在線銷售和裁員等措施削減成本,也沒能改變2019年開局虧損的局面。

上海“靜置自燃”車主怒懟馬斯克

4月21日,特斯拉Model S在上海徐彙區泰德花苑小區地下車庫內“靜置自燃”,並引燃身邊數輛汽車,隨後特斯拉通過官方微博回應稱已派出團隊趕往現場,並積極聯絡相關部門配合核實情況。

4月23日,馬斯克在推特上連發數條信息,稱特斯拉自燃為偶發事件,並指責媒體存在雙重標準,“新能源汽車比起燃油車自燃的可能性要低500%,為什麼媒體卻從未提及?”

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車主董先生則於4月30日在微博上怒懟馬斯克:“不管特斯拉總的自燃比例有多低,對我而言就是100%。對於消費者的生命,可以用百分比去搪塞嗎?”

據媒體報道,董先生的這輛特斯拉新能源汽車約在3年半前購買,型號為Model S P85。“配置是107萬元的車,由於是4S店的一輛試駕車,購買時打了七折,車價約72萬元,目前車輛還沒過保修期,3年半共計行駛約6萬公里。”這輛車在起火前幾小時才進行完超級充電,將續航里程提升至了350多公里。董先生回憶,4月21晚7時40分左右,他將特斯拉車停在地下車庫。半個小時之後,他先是聞到了一股焦味,出門查看時消防車已駛入小區,部分居民正在疏散,這時他才知道自己的車出事了。

董先生在微博上怒懟馬斯克的文章中寫道,每一個電池模組有400多節18650型鋰電池,配合調查組拆解時,他看到殘骸裡特斯拉的電池模組(共16組)中靠近車頭方向的4個模組已燒燬,其餘12個模組還未被波及。“如果火勢越晚被撲滅,更多的鋰電池模組(強力爆燃的源頭)可能受到波及而爆燃。4組模塊已經有如此威力,那如果……”

特斯拉Model S/X系列自燃等事故較為集中

第三方輿情公司壹沓科技提供給《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的一份大數據報告顯示,近一年內(2018年4月—2019年4月30日),特斯拉“起火”相關報道共100274條,“自燃”相關報道81296條,“爆炸”相關報道65147條。

有業內人士分析,截至2019年4月,在全球範圍出現的電動汽車自燃、燃燒以及爆炸事故案例中,特斯拉Model S/X系列電動車自燃、燃燒等事故較為集中。

多位業內人士建議,這次上海特斯拉的“靜置自燃”調查焦點應從電池開始。

新能源情報分析網研究員宋楠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2012年特斯拉Model S上市時使用的是松下提供的鈷酸鋰18650型電池,2015、2016年改用了松下提供的18650型NCA鎳鈷鋁電池,該電池也被用於現在的特斯拉Model X上。2018年特斯拉Model3上市時,用的則是松下提供的21700型NCA鎳鈷鋁電池。“至此,特斯拉使用了3種電池,為的就是解決安全問題。”

清華大學汽車系的一份統計圖表顯示,2018年新能源汽車事故中,圓柱形電池(即前述18650型、21700型電池)佔了38%。(編者注:圓柱形鋰電池簡稱“圓柱電池”,是一種容量高、循環壽命長、使用環境溫度寬廣的電池。通常用五位數字表示,從左邊數起,第一、二位數字是指池體直徑,第三、四位數字是指電池高度,第五位數字表示圓形。18650、21700型電池都屬於圓柱電池。例如,18650型電池就是一種直徑為18mm、高度為65mm的鋰電池。)

此外,出事故時,處於充電狀態的車輛佔29%;處於行駛、靜置狀態的車輛佔比均為14%;處於涉水狀態的車輛佔10%;不明原因的佔33%。

雲從科技人工智能領域專家朱臣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這次自燃的特斯拉是比較早交付的一批、使用18650型鈷酸鋰電芯的車輛。“理論上,21700比18650型安全。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的命脈就是電池技術,還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技術沉澱。”

此前曾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新能源汽車在停車或充電時自燃,主因是單體電池內短路導致爆燃。在Model 3之前,雖然也在單體電池上焊接高溫材料保險絲,但這種保險絲熔點高,有時會失效,易導致電池箱起火。自Model 3起,特斯拉將保險絲材料換成了低溫材料,但低溫材料與鎳導流體在自動化設備的焊接中成品率低,曾導致Model 3交付數量嚴重不足,後改為人工補焊,才實現Model 3大批量生產。

朱臣贊同這種說法,並補充道:“新能源車趨勢不可能改變,特斯拉包括蔚來都是這個行業的先行者,但他們不能代表整個行業。這個行業更新迭代會非常快,不能說一輛車自燃就代表所有車都會自燃,代表整個行業不安全。燃油車也會自燃,也是經過百年的沉澱才逐漸穩定、被大眾認可的。車企必須從自身出發,公正嚴肅地給出調查結果,權威部門也可以一起參與。畢竟新能源汽車是國家大力推動的行業,還原事實的真相是現階段的重點。”

特斯拉產量下降“罪魁禍首”是松下?

特斯拉連年虧損,直到去年三季度Model 3熱銷,才扭虧為盈。當時特斯拉發佈的財報稱,該季度Model 3平均每週的產能約為4300輛,實現GAAP淨利潤3.12億美元。

當時即有業內人士稱,特斯拉完美的成本控制下,松下電池是最大的幕後英雄。

2018年11月,瑞銀集團發佈的電池廠商成本報告顯示:特斯拉與松下合作的鋰電池生產技術成本業內最低,僅有111美元/kW·h(約合人民幣771元/kW·h),優於第二名LG化學20%左右。

不過,特斯拉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卻不盡如人意:GAAP營收45.4億美元,淨虧損7.02億美元;累計交付6.3萬輛,環比下降31%。

問題出在哪裡?

今年4月,馬斯克通過推特公開向特斯拉電動汽車獨家電池供貨商松下 “開炮”,稱遏制特斯拉Model3轎車產量的“罪魁禍首”是松下,因為電池廠未能滿負荷運轉。

有外媒報道稱,特斯拉和松下還暫緩了內華達州一處合資電池廠的擴張計劃。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注意到,就在不到半年前(2018年11月),馬斯克曾在一條推特上表示,特斯拉和松下是世界上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商,未來特斯拉所有的電池模組及電池包,都會同步在中國的超級工廠生產,並使用本地的原料供應(主要來自包括松下在內的一些公司)。彼時,馬斯克充滿信心地表示,他們將支撐起全球60%的動力電池產量。

當時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特斯拉很早就在佈局提升產能,中國上海工廠的計劃中就包括電池的製造。不過,中國工廠開始運作預計要等至少一兩年時間。

在那之後,“誰會接盤松下,成為特斯拉在國內的電池供應商”的傳聞不絕於耳。

特斯拉發言人透露,公司曾收到過天津力神電池公司的報價,但之後沒有跟進,尚未與力神簽署任何協議;智慧能源(600869.SH)3月19日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就鋰電池合作在與特斯拉臨港新廠進行接洽,但還未有正式的業務合作;寧德時代(300750.SZ)此前傳出將與特斯拉合作的消息,3月12日公司還特地發佈澄清公告稱,截至目前未與特斯拉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未簽署任何商務協議。

據啟信寶的統計結果顯示,當前向特斯拉動力電池系統提供相關配件的A股公司只有負責熱管理組件的三花智控(002050.SZ)、負責傳感器原件的均勝電子(600699.SH)。

業內認為,未來特斯拉是否會選擇與中國公司合作,或成為其能否扭虧為盈的關鍵。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