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清明上河圖》描述的汴京商業繁華景象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范仲淹畫像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宋代發明且廣泛應用的活字印刷術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宋徽宗趙佶創作的《聽琴圖》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空前繁榮的“黃金時代”。科技進步,城市繁華,商業發達,人民幸福,以至於英國著名史學家湯因比發出感慨——“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活在中國的宋朝”。

根據年稅收總額計算,宋仁宗時期,中國宋朝的GDP佔到了全球的50%,人均GDP2280美元,這個數值約等於2006年的中國水平;南宋時的城市化率達到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高(約為22%),相當於1980年代的中國城市水平。

那麼,做一個大宋子民有多幸福呢?不妨從公務員、商人、女子、書生等幾個典型的社會層面代表來闡述一下。

宋朝公務員高薪長假,待遇優厚樂逍遙。

有宋一代,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待遇無人能比,工資收入堪稱是歷代最高的。據學者統計,它是漢代的十倍,甚至比唐朝和明清高出四五倍之多。

宋朝官員的俸祿名目繁多,大體上可以分為請受和添給兩類。前者又稱請給、本俸,包括料錢和衣糧。後者是本俸之外的補貼,有職錢、祿粟、廚食錢、添支錢、茶湯錢、職田、公使錢等。

宋朝政府“重文輕武”,本著優待士大夫的精神,發給官員的各種收入那是相當得豐厚。

如正一品宰相的俸祿,每月有料錢三百貫,每年春冬有綾四十匹、絹六十匹、冬綿一百兩、春羅一匹,每月祿粟一百石,人衣糧七十人,每月薪柴一千二百束、炭一百秤,每年鹽七石。

也就是說,作為一名宰相,即使沒有皇帝賞賜,他的年薪也在10000貫(相當1萬兩白銀)以上,宋代一兩銀子購買力驚人,按照時價,可以購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924-1848元,換言之宋代一品大員的年薪已經達到1000多萬元人民幣。

此外,中高級官員享有蔭補權,其子弟、親戚、門客等可以不經過科舉考試,直接入仕為官。甚至官員身份還可以減免各種賦稅;在司法方面,官戶按照不同品級享有議、請、減、贖等法外優待。

清代著名史學家趙翼認為,宋朝末日,之所以有那麼多官員以身殉國、前赴後繼,就是因為宋朝對其待遇優渥。

其給賜優裕,故入仕者不復以身家為慮,各自勉其治行。觀於真、仁、英諸朝,名臣輩出,吏治循良,及有事之秋,猶多慷慨報國。紹興之支撐半壁,德祐之斃命疆場,歷代以來,捐軀殉國者,惟宋末獨多。雖無救於敗亡,要不可謂非養士之報也(清趙翼《廿二史劄記》)。

在大宋當公務員,社會地位高,工資福利好,升值空間大等暫且不說,單單是僅假期一項,就已經讓人羨慕嫉妒恨了。

宋代公務員(官員)的假期安排統一歸當時的“假日辦”祠部管理,官員的“帶薪休假”多達100天,包括旬休36天。

宋時沒有周末休假的感念,官方規定為每十天休息一天,謂之“旬休”。象其它清明節、中元節、天聖節、端午節等皆有假期可休。

南宋時,有人做過統計,全國官員一個月中居然有大半月在休假,這種巴適生活甭提多逍遙、多自在、多滋膩啦!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描述宋代文人娛樂的《蹴鞠圖》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一頁一兩金的宋版圖書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古代狀元的試卷

宋朝商人腰纏萬貫,非富即貴,社會地位令人豔羨。

宋代大規模的城市化和商業化,徹底消除了傳統“重農輕商”的習俗。加之商貿業空前繁盛發達,商人獲利大幅度增加,帶動了社會地位極大提升。

商業繁榮導致城市宵禁管制的瓦解,城市之中,商賈雲集,廣告滿街,酒樓茶館,勾欄瓦舍隨處可見。開封城內有五六處“瓦子”,集中著各種雜技、茶樓、遊藝、酒館、青樓。

孟元老在記載皇城東南“界身巷”的金銀採帛交易稱:“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

宋代的商業之所以創造出比前朝後代都要多得多的巨大財富,完全是取消禁夜令,將夜晚還給百姓,還給商業的結果。

孟元老曾在《東京夢華錄》中感慨:“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耍鬧去處,通宵不絕。““冬月雖大風雪陰雨,亦有夜市。”

當時皇宮禁軍褚班直的所在地——開封馬行街,一到晚間,十里長街燈火通明,宛如人間天堂。上流官員、富商大賈多出入其間。吃過晚飯,各色人等在夜色斑斕中傾巢出動,興沖沖來到勾欄瓦舍,來看各種戲曲、相撲、雜耍的表演,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如果餓了,更可以品嚐汴京(開封)鼓樓夜市上天南地北、五花八門的美味小吃……

宋朝商人對國家的貢獻之大,遠超常人想象。譬如大宋最繁榮的宋仁宗當政時期,某一年的商業稅收居然高達匪夷所思的2200萬貫(2200萬兩白銀),商人的貢獻填滿了國庫,這些腰纏萬貫的富商巨賈之社會地位也是水漲船高。

彼時的宋朝還流行富商與皇帝的親戚攀親。據《萍洲可談》記載,當時京城有富戶大桶張氏,其子弟居然先後娶了三十多個宗室之女,商人的身份一躍成為“皇親國戚”的上層人。

史載宋都汴京,“資產百萬至多,十萬以上比比皆是”,這些腰纏萬貫的商人們既富且貴,甚至還能買個官做做。

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山東遭遇荒災。登州牟平的大商人鄭河,慷慨捐助政府糧食5600石,後來他的弟弟鄭巺因此被朝廷任命為官員,這也算是吸收商界精英人士,補充公務員隊伍的“先例”吧!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宋代的交子錢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宋代出海貿易的遠洋大船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汴京開封夜景

宋代女子地位不是一般高,以至於民間“不重生男重生女”。

01 宋代讀書教育面前,信奉男女平等。在宋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陳腐觀念已被摒棄,鼓勵女子讀書,那些才名在外的女子,還會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

宋高宗趙構曾指出“書不惟男子不可不讀,惟婦女亦不可不讀”。在皇帝的倡導下,當時的理學大師朱熹也欣然表態,女子除了《孝經》和《論語》之外,還應該學習《女誡》和《溫公家範》。

上行下效,讀書學藝蔚然成風。宋朝的女子填詞對句,琴棋歌賦,早已不在話下。大宋一代,竟然湧現了許多名冠一時的才情女子,如李師師、唐安安、李清照、蘇小妹等等,不一而足。

02 宋代生育流行“重女輕男”。唐玄宗因專寵楊貴妃,曾造成民間“不重生男重生女”,在宋代,這種風氣不僅流行而且更盛。

由於女子地位高,就業崗位廣,甚至因才貌突出給家庭帶來榮耀、轉機,很多人家,尤其是不太富裕的平常人家,都把女兒視為珍寶。女兒尚在牙牙學語之時,就不惜花上大價錢來聘請知名教師傳授“琴棋書畫、歌舞茶花”等技藝。

一旦自家女兒技藝超群,就有可能被官宦人家看中,從而身份華麗轉變,甚至一步登天,而父母也會得到豐厚回報,得以安享晚年。

宋代的當時無論貧富,女子都要鑽研庖廚,練習刀俎。如果擅長煎炒烹炸那更是身價百倍,成為豪門的絕佳對象。

當時家長都以女兒廚藝為榮。甚至女子廚藝儼然成為宋代市民擇偶的基本標準,以女子命名的名牌食品和飲食店層出不窮:如李婆婆雜菜羹、王小姑酒店、王媽媽家茶肆、汴河岸賣粥嫗、金明池酒肆賣酒女等等,枚不勝舉,數不勝數。

03 在婚姻保障方面,大宋的法律明確保護婦女權益。

宋律規定,存在以下幾種情形,女子可以提出離婚。例如男子死後只要過了守孝期,女子就可以改嫁;倘若丈夫三年不回家,法律可以判定婚姻失效,妻子可以自由改嫁、自尋出路;甚至象老公被髮配,女子也可以選擇跟著、抑或是選擇離婚;當時的法律規定,丈夫死後,如果沒有兒子,妻子也可以繼承家產(但規定總額不能超過5000貫);離了婚再嫁,女子甚至還可以得到孃家的金錢“贊助”。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宋太祖趙匡胤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宋代理學家朱熹畫像

04 宋代的相親市場上,富婆總是很搶手。

都說女子再嫁難,其實只要人家有錢,再嫁也是搶手的。趙匡胤、趙光義兩朝宰相薛居正有個義子薛惟吉,四十出頭就死了,留下一個寡婦柴氏。柴氏公公是宰相,丈夫死前也官至左領軍衛大將軍,朝廷封賞無數,家產豐厚殷實自然是沒得說,她的寡居居然引來了另外兩位宰相的“關注”。

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宰相張齊賢打算續娶柴氏,但薛惟吉的兒子薛安上擔心家產被侵奪,找宋真宗告狀。

宋真宗聽聞大怒便派人調查,柴氏無奈又“交代”另一位宰相向敏中也曾經提出要娶自己,但自己沒有答應,因此向敏中才指使薛安上告狀,從中阻撓。

呵呵,兩大宰相竟然爭奪一個寡婦,簡直是成何體統!這件事情直把宋真宗搞得哭笑不得,接下來案情大白,向敏中居然還強迫薛家賣給自己一套宅院。

事情的結局不言而喻,張、向兩人都遭貶斥,可是柴氏終於嫁給誰了呢?歷史沒有記載,不過咱們不用擔心,家財萬貫的富婆畢竟是不愁嫁個好人家的。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李師師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李清照

宋代讀書人毫無購房買車、婚嫁彩禮之煩惱,時不時羨煞職場上的90後。

北宋建國伊始,深知“馬上可以得天下,但不能治天下”的宋太祖,就立下“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的家規囑咐,以後的歷朝君主也秉承了這一祖制,採取重用與寬待讀書人的政策,堅持“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

雖有文人入獄情況出現,但從不輕易殺戮,以至於“重文抑武”的有宋一代,文化人高度受寵,成了讀書人傾心向往的“黃金時代”。

01科舉入仕,門檻很低,大量平民百姓子弟通過考試改變人生命運。

宋代對讀書人讀書入仕、考試應舉入門條件非常寬鬆,只要你沒有出過家;只要你不是吏(官府抄寫文書,身在官府卻非官員編制的人員);只要你沒有犯罪記錄,人品沒問題,即便你是工匠商賈,只要屬於“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照樣可以報考,神宗時的宰相馮京,曾經連中三元,他的老爸就是個商人出身,但是這在宋朝毫無妨礙,根本不算事兒。

02 宋朝的科舉考試公平得難以想象。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確定科舉首要目的,就是要從平民百姓中為國選才。他不僅首先廢除推薦制度(要想做官必須考試),而且不準皇親國戚、達官顯貴子弟參加考試,以昭示公平公正。

據統計,整個宋朝時期,宰相的直系親屬無一人參加科舉,四品以上的官員之後也很少。頗具才華的宋徽宗趙佶,其皇子趙楷也是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居然偷偷在匿名的情況下參加考試,被定為狀元,哪知試卷一公開,又被他老爸硬生生給除了名,沒辦法,就是皇帝的兒子也不能違犯科舉考試的嚴規鐵律。

03 科舉成功金榜題名,讀書人的前途一片光明。

宋朝時,為了激勵莘莘學子刻苦讀書,改變人生,報效國家,連皇帝都親自大張旗鼓地給當時的高考(“科舉考試”)做廣告。

宋真宗曾在《勵學篇》中,激情鼓勵廣大學子發奮讀書,十年寒窗,金榜題名。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宋代讀書風氣之盛,在當時的粵東潮州就可見一斑。

據史書記載,宋代的潮州讀書蔚然成風,每14名讀書人中,便有1人參加州一級的科舉考試,而登進士者亦從唐代的3人一下增至宋代的172人。當年的“蠻夷之地”逐漸蛻變成為了今天的“海濱鄒魯”、“領海名邦”。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宋真宗趙恆

因為讀書中舉前途光明,入仕後加官進爵,飛黃騰達,宋朝還出現了“榜下捉婿”的趣聞。

當時的達官貴人為了得到“乘龍快婿”在科舉放榜的一大早,就派人守候在東華門外,一念到中舉者的姓名,便上前去搶,為此出了不少笑話。

有一箇中舉者人家已經成婚,卻被人誤打誤撞搶到府上。尷尬之餘無奈調侃道:“小可非常願意做您的乘龍快婿,然而如此大事,容我回去和娘子商量一下。”

宋史中就有不少高官搶奪狀元當“乘龍快婿”的記載。

宋仁宗時,頗得仁宗寵幸的張貴妃叔父張堯佐替千金相中了剛及第的馮京,第一時間就派人把他強到家中,冒稱是皇帝的旨意,還擺出了價值萬貫的豐厚嫁妝……

宋真宗時,範令孫登甲科,當時的宰相王旦二話不說,一分彩禮沒要,就把女兒嫁給了他。無獨有偶,真宗時另一進士高清剛登科,當朝宰相寇準主動放下架子,牽線搭橋,十分殷勤地把兄弟的女兒下嫁給了他。

在達官貴人擇婿“首選讀書舉人”的風向標影響下,在宋朝,女兒能嫁給舉人儼然成為家族的無限榮耀。被選中的舉人士子,可謂榮華富貴,一步登天,根本不用為房、車、存款勞心費神,哪有今天90後(大學生)購房買車、結婚彩禮這些不勝煩惱呢?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開封汴京夜景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二十四史中的《宋史》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宋代大文豪蘇軾塑像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狀元披紅帶彩遊街

活在宋朝有多好?女子地位高,商人鼓腰包,書生無購房結婚之煩惱

古裝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