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當時為什麼不多備點兵在那裡?

小郭a生活


關羽大意失荊州,不是人馬少的問題,是關羽手下沒有能人鼎力相助。關羽在荊州有多少兵馬,沒有具體史料,但大致可以估計一下。

《三國志·陸遜傳》219年,陸遜攻取房陵、秭歸後,說荊州之戰前後斬獲招納,凡數萬計。這幾萬人,只是東吳滅掉的,或投靠東吳的人,不包括與于禁、龐德、曹仁、徐晃等人作戰的損失,也不包括因呂蒙施攻心計而自願、或被父母妻兒召喚,自己跑回家的人。這一部分人,應該比被殺或投靠東吳的人不會少。

再看劉表在荊州的人馬。《後漢書·劉表列傳》:198年,平定長沙太守張羨叛亂,於是開土遂廣,南接五領,北據漢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此處是說劉表在荊州有10多萬兵力(包含張濟的小部分人)。當然,早期的劉表不需一味徵兵,不需要象後來的孫權那樣強者為兵,羸者補戶。當時荊州沒有強敵環視,劉表威懷兼洽,就能達到其奸猾宿賊更為效用,萬里肅清,大小鹹悅而服之(多如牛毛的盜賊中,老奸巨猾的多年為賊的人更是為劉表出力,荊州全境沒有為非作歹的人,男女老少都的對劉表心悅誠服)。以致荊州成為人才聚集之地。

<strong>沒有野心征戰天下的劉表都有10餘萬兵力,經過劉備、諸葛亮、龐統這樣一心想建功立業的人一番經營,荊州兵力不可能少於劉表的10餘萬。

《三國志·呂蒙傳》:孫權與呂蒙討論是取徐州還是取荊州時,呂蒙說: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聘,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權尤以此言為當。(徐州守兵,據說不強大,率軍前去肯定可以取勝。然而徐州地形僅有陸路相通,是驍勇善戰的騎兵發揮長長處的地方,即使您今天得到了徐州,曹操後十天半月必定來即使,雖然派七、八萬堅守它,也難免會忐忑不安。不如我們攻取關羽,佔據長江流域,形勢就日益變得有利。”孫權覺得這些話特別有道理。)

用呂蒙的話說,如果佔領徐州,只針對一面之敵,用七、八萬兵力防守,還整天擔驚受怕。那麼關羽守荊州,是兩面受敵(說是孫劉聯盟,自己沒打算歸還荊州),面積也比徐州大,不可能少於8萬人馬。如果按照當時十抽一的慣例,可能擁有12萬——13萬兵力。

故而,關羽失荊州,原因不是兵力少,如果說單獨10萬人左右守荊州,的確費勁,可還有後方益州呢!也不是關羽鎮守荊州時做得不好。《三國志·關羽傳》說羽善待卒伍。《三國志·陸遜傳》記載:陸遜獻計時,呂蒙就擔心說:羽素勇猛,既難為敵,且已據荊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膽勢益盛,未易圖也。

關羽之所以失荊州,主要有三方面。

一、關羽輕敵與高傲自大。輕信了陸遜的幾封信灌的迷魂湯。另外,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孫權求兒女親,關羽卻罵辱其使,不許婚,孫權還說幫助打曹仁,關羽卻牛氣沖天地罵:“鰂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你這個翻不起大浪的小烏賊,怎麼竟敢如此小瞧我,如果樊城被我關羽我攻戰了,難道還不能滅掉你孫權嗎?)。致使對孫劉聯盟抱有一線希望的孫權,徹底放棄了攻取徐州的念頭,聽取呂蒙、陸遜的建議。《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

二、蜀漢缺乏聯動機制。當年劉備入川,有諸葛亮、張飛馳援。張飛戰張郃,有魏延送酒增援。而關羽率眾攻曹仁,則沒有動靜,從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到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近半年時間,在成都的劉備、諸葛亮好像沒事人似的,既沒有派謀臣去犒勞三軍,也沒有派武將助一臂之力。關羽沒有上報軍情,是他荒唐,可自己也不能跟著糊塗!起碼得增加驛卒通報前線的消息,也要多派探子打聽吳魏的軍事調動。結果,五六個月,關羽受傷、失敗、孤立無援,都不知道,曹操援軍一波接一波到荊州,也不清楚。

前兩條引出第三條失敗的原因,敵人太強大太認真,關羽身邊無得力助手。關羽手下,就是馬良 伊籍 糜竺 以及趙累、廖化、關平、王甫、周倉,另外麋芳、傅士仁還叛變了。而曹魏,除了本來就在荊州的曹仁、滿寵,還有後來陸續到達增援的于禁、龐德、徐晃、呂建等11路人馬,而且張遼還在路上,五子良將出動了3位。再看東吳,孫權與曹操一樣,注意戰場一舉一動。參戰的有呂蒙、陸遜,以及能征善戰的東吳十二虎臣中,當時在世的8位:韓當、蔣欽、周泰、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全部參戰。

關羽焉能不敗?


碧水青山0


我是理科男讀歷史,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荊州一直是孫劉兩家爭奪的地方,有了荊州就有統一三國的機會。雖然曹操也想要,但他知道自己守不住,而且把荊州留給孫劉是瓦解他們聯盟的最好方法。當然曹操計謀也得逞了。

荊州從劉表開始,就已經犯下大錯。這個錯的根本原因,我覺得是劉備的忠義。劉表都把荊州給劉備了,劉備還不要。荊州有九個郡,赤壁之戰後,荊州就由曹孫劉三家瓜分,曹有襄陽、南陽兩郡,孫只有南郡,其餘都是劉備的。而孫權借荊州,其實只是借了南郡。

因為一個南郡,孫權和周瑜是天天惦記荊州。周瑜死後,呂蒙又接著惦記,天天覬覦荊州。

機會終於來了,劉備久攻不下涪關,而諸葛亮坐在荊州,心神不安,劉備又派關平來請求支援,而他一眼看出了劉備的想法,就留下了關平和關羽等人。諸葛亮其實並沒有料到荊州會失守,劉備當然也沒有料到。荊州作為大後方,至關重要,可能都相信關羽吧。諸葛亮帶著大部隊一走,荊州剩下得精銳就不多了。

但是諸葛亮曾兩問關羽,曹操攻打荊州該如何,曹操和孫權一起攻打該如何。關羽回答的都是以力拒之。諸葛亮告訴關羽,要北拒曹操,東和孫權。這時候荊州兵力本就不多,而孫權呂蒙又一心想要荊州,怎麼可能答應求和呢?

荊州失守,已經是必然的,兵再多都無用。因為劉備去取西川了,讓魏吳兩家有機可乘,不取無天理。


理科男讀歷史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關羽在荊州的總兵力大概在五萬左右,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已經不少了。

第一,劉氏荊州並非全部的荊州,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先是攻下南部四郡,後又向孫權借來南郡(江陵),原本荊州八郡已有其五(孫權佔有江夏,曹操佔有南陽、章陵),這時期是劉備佔有荊州最大範圍時期。之後經過兩次武力談判,劉備讓出了長沙、桂陽給孫權,地盤縮小為三郡,以三郡之地養活五萬軍隊已經是最大限度了。

第二,即便是三郡,富庶程度也不算高。南郡本來最為富裕,人口稠密,可自從曹操南下後一直戰爭不斷,尤其周瑜一年多的圍攻,很難保持原來的富足。武陵郡蠻夷之地,零陵郡地處偏遠,都難以供養荊州大軍。其實早在“五郡”時期關羽就因為糧食不足搶過孫權的米,可想而知關羽的後勤一直很窘迫。

第三,四川對荊州的支持不足。荊州更像是個獨立軍區,除了一次孫權試圖強行佔領南四郡劉備從四川出兵抵抗以外(談判完又撤回川中去了),再沒有別的對荊州的兵力補充。當然劉備也有苦衷,川中兵力還要打漢中,顧此必然失彼。

第四,五萬大軍防禦荊州應該問題不大,但要進攻重鎮襄樊就捉襟見肘了,襄陽離南陽、許昌、汝南等軍事重地均不遠,曹操救援相對便捷,一旦戰事持久關羽必後勁不足。其實關羽一開始也對孫權不放心,留下約兩萬人防禦南郡和公安,後來由於前線兵力吃緊,又抽調大約一萬人上前線,雖然俘虜于禁三萬人但不敢用於作戰,而是押解於後方,想必也不放心用於防禦。這樣就導致荊州前線後方均兵力不足。






大司馬徵西大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