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殺母,雙面人格的背後是不健全原生家庭埋下的毒刺

涉嫌弒母的北大學生吳謝宇,數日前在江北機場被警方抓獲。4月27日,《緊急呼叫》對話與吳謝宇曾共事過半年的前同事,還原其在重慶的雙面生活。前同事稱,吳謝宇隱姓埋名,對外自稱叫“小龍”,白天在學校(培訓機構)教學,晚上到酒吧兼職陪酒當男模。他酷愛健身,身體壯得跟石頭似的,長相相對一般,但收入還過得去,“點一次500塊錢。”

在2015年7月11日(涉嫌弒母)之後 , 警方查到吳謝宇花費幾十萬元購買彩票和嫖娼。

吳謝宇與一名性工作者長期交往 ,多次出入洗浴中心等提供色情服務的場所 。比如曾兩次到福州嫖娼 。在重慶 ,吳謝宇晚上在多個酒吧串場當男模,白天做教師 。

吳謝宇在機場被捕,他一看到警察就知道自己完了 。

北大學霸殺母,雙面人格的背後是不健全原生家庭埋下的毒刺


01 不健全的原生家庭——“有毒”的父母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在孩子心裡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他們會隨孩子一起成長。在有些家庭裡,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裡,則是恐懼、責任或負罪感。如果孩子是來自後一種家庭,那麼隨著成長,這些種子也會長成無形的雜草,侵入他各方面的生活,使他喪失自信和自尊,並在人際關係、事業或家庭各個方面不知不覺地受到損害。

大多數父母都是普通人,在對待孩子方面都難免有不足之處。只要他們平時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理解,大部分孩子是可以原諒他們偶爾發作的壞脾氣的。但也有很多家長的負面行為模式持續存在,他們對孩子的情感傷害,破壞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孩子遭受的痛苦也會隨著成長不斷加深。有些傷害比如性虐待和身體虐待,甚至發生一次就足以給孩子的身心造成終生都很難癒合的重創。

遺憾的是,在關於如何做個合格的父母方面,絕大多數人都是依靠感覺和本能去嘗試。很多錯誤的觀念、有害的做法,常常使孩子陷入多年的心理和感情被傷害狀態走不出來。

北大學霸殺母,雙面人格的背後是不健全原生家庭埋下的毒刺

戈登是一位成功的整形外科醫生,因為時常爆發的壞脾氣導致妻子離開他(這些坦白說都不是“人話”)。在接受作者的心理治療時,戈登漸漸認識到,原來自己的壞脾氣來自於原生家庭,也就是自己小時候所在的父母的家庭。小時候只要他犯了類似言語間有些微不敬,或拿回家低於平均分數的成績單等小毛病,便能招來身為傑出心臟病專家的父親送上的一頓暴打。他意識到自己從童年時代起心底一直潛伏著一座火山,就是他對父親的憤怒。一旦外界的壓力過大,他便會肆意向身邊的人,通常是他的妻子噴發。

什麼是有毒的父母?一些人在兒童時期,生活都被父母設定的模式所影響甚至控制。父母經常打罵、訓斥他們,嘲笑他們愚笨、醜陋或無用,使他們深受負罪感的折磨,或對他們實施性虐待,或強加給他們太多的責任,或者對他們極度溺愛和過度保護。這些模式對孩子的情感極具破壞性,使他們在成年後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疾病和生活不順,卻很難從當下找到原因。其實正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是有毒的父母,他們是中毒的受害者。這些情感傷害,就像化學毒素一樣蔓延至孩子的整個身心,孩子的痛苦也隨著成長不斷加深。 “有毒”這個字眼最適合用來描繪這些不斷貶損、傷害甚至虐待孩子,即使在他們成年後也大多並未收斂的父母了。

北大學霸殺母,雙面人格的背後是不健全原生家庭埋下的毒刺

對於北大學霸吳謝宇來說,母親的強權和控制慾導致了吳謝宇的變態與報復,他雖然已經拿到國外大學的offer,可以遠走他鄉,但是原生家庭的枷鎖使他無法擺脫母親,必須通過極端手段才能擺脫童年的陰影。


02 不健全的原生家庭——

“中毒”的孩子

那孩子又是如何中毒的呢?毫無疑問,孩子會因為朋友、老師、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家庭成員的貶損受到傷害,而最容易帶來傷害的還是父母。畢竟在孩子幼小的靈裡,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無所不知的父母認定他是個壞孩子,那他就認為自己一定是個壞孩子。如果母親常說“你真蠢”,那他就會認為自己真是蠢的;如果父親常說“你真沒用”,那他就會認定自己一定沒用。孩子們不會從其他角度審視這些評價並提出質疑。當孩子從別人嘴裡聽到關於自己的負面評價,並讓這些評價進入他自己的潛意識時,就是在“內化”這些評價。負面評價的內化過程,也就是變“你是”為“我是”,這一內化過程直接形成了孩子自卑心理的基礎。

中毒的成年子女所表現的症狀驚人地相似:自尊心受損,並引發自我毀滅式行為,還常常把曾經受到的傷害不自覺地轉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事業發展也大多不順利。幾乎所有中毒的子女都或多或少地感到自己毫無價值、不討人喜歡而且一無是處。對於一個毫無防範、依賴父母的孩子來說,很容易覺得自己做了“壞事”在先,惹得父母發火是理所當然的,並因為父母的虐待而自責和愧疚。

北大學霸殺母,雙面人格的背後是不健全原生家庭埋下的毒刺

父母對孩子實施的各種“有毒”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孩子作為一個可愛的、有價值的、有能力的人的正當的自我認知,還會使他對未來自己的生存方式及成就價值產生必然的負面預期。

桑迪是一位花藝設計師,父母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桑迪16歲時就發育的像個大姑娘,開始受到男孩子注意。一次她與男孩子吻別時被父親看到,並惱火地大罵桑迪是婊子,並反覆責罵。桑迪覺得反正也要被上帝責罰,就和那個男孩發生了關係,卻意外懷孕。父母知道咆哮著指責她犯下“不可饒恕的罪孽”,桑迪以自殺相威脅才換來他們在流產手術同意書上簽字。桑迪流產後,她的父母總是舊事重提,反覆地數落她的劣行。

桑迪雖然受了傷害,卻一直竭力為父母開脫責任。桑迪總是說,這不能怪她的父母,畢竟是自己做錯事在先,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孽。父母對自己寄予了那麼高的道德期望,而自己卻犯下罪過讓他們如此傷心,她甚至覺得自己沒有權利活在世上。父母一直在愛她並要拯救她的靈魂。現在她只想好好地補償父母,他們讓她做什麼就做什麼,甚至不惜與丈夫爭吵,她只希望父母能原諒自己。

北大學霸殺母,雙面人格的背後是不健全原生家庭埋下的毒刺


03 如何解原生家庭之毒?實現自我心理療愈?

受害的孩子要做些什麼,來最大限度減少父母的負面影響呢?要如何重新界定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重建全新的自信和自我價值體系?

面對自己的遭遇,首先需要發洩憤怒。哀悼我們從未得到過渴望許久的父愛和母愛這一事實,不應該去弱化和抹殺曾遭受的傷害。有毒的父母必須承認事實,承擔責任,並顯示出補償的意願,並求得孩子的原諒。只有從有毒父母的控制下解放自己,才能獲得情緒和內心的真正平靜,只有將責任歸於那些應該負責的父母之後,真正的解放才能降臨。

要擺脫和父母的糾纏關係,致力於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進行“自我界定”。就是當撇開父母或其他人的灌輸與影響,你仍可以自由地擁有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為,就是進行了“自我界定”。孩子沒有義務為照顧父母的心情而改變自己的人生計劃。為了父母的心情而忽視自己的需求,並不能為自己和父母帶來任何好處。

心理治療就如同一場情感的手術,和外科手術一樣,我們必須先清理傷口,然後才能等待它癒合。而想讓疼痛最終消失,我們需要很多時間。但是,當痛苦開始時,我們知道痊癒的過程也開始了。

北大學霸殺母,雙面人格的背後是不健全原生家庭埋下的毒刺

多練習使用“非辯護性回應”,既不提出解釋,也不提出要求。因此,不會遭到拒絕。

與父母對峙。意味著要為了痛苦的過去和艱難的現在,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勇敢地面對父母。從容堅定地同父母談一談記憶中發生在童年時的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對峙,可以通過寫信完成,寫給侵害者的信中內容可以包括“你對我的所作所為、我當時的感受、我的生活如何受到影響和我現在對你的要求”,也可以寫給沉默者、受傷害的子女。還可以採用面談方式,開誠佈公地與父母展開對話。

在專業治療小組裡,可以在大家讀完所有的信件後,即刻設置一些簡要的場景來解決信中提出的問題。這些心理劇或角色扮演的場景都是極為深刻又卓有成效的手段。角色扮演為受害者提供了一個機會,在還未準備好面對家人的時候,向他表達自己的所有情感。同時營造了一個安全的氛圍去嘗試一些新的為模式。這些都是成功治療不可或缺的因素。

北大學霸殺母,雙面人格的背後是不健全原生家庭埋下的毒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