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別山區農村農民包粽子喜歡用茴香,筍殼,麻繩?究竟有何益處?

農野山貨


我老家。每年也會包粽子,我也會包,通常我這裡包粽子的葉子,採用的都是蘆葦葉,因為蘆葦葉子有股清香的用來包粽子煮出來的粽子清香四溢。

捆綁粽子的繩子,有的家戶會用棉繩,有的會用麻繩,因為這些都是天然成分的東西用著比較放心。

我家一般就是用葦葉葉子撕成的長條,就地取材,方便,特點是越煮越結實,煮出來的粽子不會鬆散,粽子吃起來會好吃些。

【我是鄉野鑫子喜歡我點一下關注,謝謝!】




鄉野鑫子


包粽子,吃粽子,是我們中國人民過端午節的必備節目。大別山的農村農民包粽子時,為什麼喜歡用茴香、筍殼、麻繩?有何益處?

這個問題,我覺得算是當地特點,說不上什麼益處,除了茴香,應該算是就地取材吧!用筍殼、麻繩包粽子很正常,因為全國很多地方包粽子用材都是粽葉、筍殼、棉線、麻繩,用它們任何組合配套包粽子都是正常的,只要能包好,能捆紮,就完全可以的。

至於茴香,是風味不同而已,他們包茴香味的粽子。粽子有多種風味,茴香、紅棗、臘肉、雞肉、牛肉等各種各樣的風味都可以,想包什麼風味就包什麼風味,甚至啥也不放,直接包白米粽子也是可以的。很久以前,幾乎人們都是包白米粽子的,只是後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才發展出多種風味的粽子。

我的老家是貴州遵義,我們包粽子就是用粽葉與棉線,粽葉包的粽子有粽葉味,感覺比筍殼包的吃著香,棉線就是為了捆綁方便,比麻繩捆得緊,並且好用。而粽子風味呢?喜歡包白米粽子,煮熟後蘸白糖吃,也有的蘸炒制黃豆粉吃,甚至蘸辣椒水吃。我本人就喜歡蘸辣椒水,感覺又糯又辣,特別有味兒。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飲食習慣有所差異,包粽子也是一樣,各地有各地的風格與特點:有的包成方形的,有的包成三角形的,有的包成長方形的;有的喜歡火腿粽子,有的喜歡臘肉粽子,有的喜歡白米粽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各式各樣風味、風格,正好展現出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呢!





貴州山妹妹


對於大別山農村包粽子用的茴香,筍殼和麻繩。我想這也就是當地的一個民俗習慣吧。他們也可能是因為包的這些東西,也是他們當地的民俗民風吧。因為我不是那裡的人,所以對那裡的民俗鄉情不是很瞭解。





但是對於我們當地五月節包粽子。還是比較瞭解的,在我們家包粽子一般用的都是姜米。我們用的葉子都是棕葉。因為棕葉包出的粽子特別的有味兒,是江米和棕葉的融合的香味。首先要把姜米泡製半天。把棕葉煮軟,需要準備一些餡料,如大棗,豆沙,鴨蛋黃,紅燒肉。在我們老家包粽子會有很多的口味。完全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去包的。有吃素的有吃葷的。多種多樣不計其數。家鄉的粽子,特別的好吃,特別的美味。


對於五月十五包粽子。用什麼原料,什麼方式。對於各地的民俗民風都是有所不同的!?


穎姐愛嘮叨14644


難道我是假的大別山人?我們只用箬竹葉包粽子,且家家戶戶在春節吃,現在條件好了,平時偶爾也做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