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機】非洲產棉大國馬裡:棉花加工設備告急

【商机】非洲产棉大国马里:棉花加工设备告急

【商机】非洲产棉大国马里:棉花加工设备告急

如果馬裡有工業加工設備來增加棉花的價值,那麼馬裡經濟在2018年原本可以獲得約16億美元的額外收入。

據悉,馬裡是非洲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但由於該部門缺乏投資和棉花加工設備,從而導致當地棉農收入微薄。

如果馬裡有工業加工設備來增加棉花的價值,那麼馬裡經濟在2018年原本可以獲得約16億美元的額外收入。據悉,馬裡是非洲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但由於該部門缺乏投資和棉花加工設備,從而導致當地棉農收入微薄。

馬裡在最近的收穫季收穫了創紀錄的70萬噸棉花,並重新獲得了非洲棉花冠軍的頭銜。

馬裡農業僱用了大約70%的人口,其中大約40%的農村人口依賴棉花生產。儘管馬裡政府對進出口路線的限制時斷時續,但馬裡棉花生產卻持續快速增長,並對該國GDP做出了重大貢獻。自馬裡政府於1995年開始積極推動棉花生產作為替代經濟作物以來,棉花產量穩步增長,並使得馬裡到2003年成為非洲大陸最大的棉花生產國。

棉花產業在馬裡經濟中的地位不容置疑。馬裡棉農聯合會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在下一季將產量提高到100萬噸。但與此同時,馬裡政治和經濟領導人們也公開指出“像其他非洲棉花生產國一樣,馬裡只加工其棉花產量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數棉花都是未加工直接出口的。”據悉,馬裡目前只加工其2%的棉花。

實際上,馬裡政府在支持棉花種植方面的作用已經相當大,特別是通過國有的馬裡紡織發展公司(CMDT),該公司從農民手中購買棉花。馬裡政府主要通過肥料補貼和信貸支持等方面來支持棉農的生產,棉農受益於補貼化肥,他們也更容易獲得信貸。

但另一方面,馬裡棉花加工業卻一直髮展緩慢,雖然CMDT在從棉籽中分離棉纖維的副產品中獲取價值方面取得了進展,但將棉花束紡成紗線的設備在馬裡仍很少見,更不用說將紗線織成布料的設備了。據悉,馬裡紡織公司(Comatex)成立於1968年,其位於中部城市Segou的工廠是馬裡全國唯一一家從頭到尾加工棉花的工廠。

目前,旨在增值馬裡棉花產業的潛在投資者面臨一系列障礙,包括高能源成本、缺乏訓練有素的工人以及國內市場規模較小等。

中非貿易如何實現互利共贏?

推進工業化合作,助力共贏發展;深化貿易合作,謀求共同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

以往合作帶來了哪些收益?

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連續九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數據顯示,今年1-6月,中非貿易額達988億美元,同比增長16%。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曾介紹,中非經貿合作的首要特點就是互利共贏,既幫助非洲改善基礎設施,創造就業,也帶動了中國企業、中國標準、中國產品走出去。

焦點一:能源投資助中國產業發展

非洲有著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昨天,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宜林在會上說,工業化的重點是能源,能源裡的油氣又是重中之重。非洲是油氣資源豐富的地區,到2017年底剩餘的石油可採儲量還有167億噸。其2017年產量為3.83億噸,中國為2億噸,非洲相當於中國年產原油的兩倍。

所以,中石油從1995年起就在非洲開展了油氣的投資合作業務。非洲有10個主要油氣資源國,中石油在其中7國投資了18個項目,累計投入約350億美元,給非洲財政貢獻約6億美元。“同時,油氣行業合作的不斷深化也拉動了相關產業合作。”王宜林表示。

除了油氣資源,非洲還有礦業資源。中鋼集團是最早進入非洲投資的中國企業。董事長徐思偉說,經過多年發展,中鋼集團陸續在津巴布韋、南非投資35億元人民幣,建立起3個洛鐵資源的開發基地和洛鐵冶煉生產工廠,為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和非洲鋼鐵技術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近些年,為響應“一帶一路”號召,中鋼集團還在國際產能合作方面與非洲開展合作,大力推動了公司在加蓬和喀麥隆鐵礦資源項目的開發。

本地化經營帶動非洲經濟

既然是互利共贏,中國企業在非洲的經營發展能為當地帶來什麼?會上,不少企業家都提到在非洲的“本地化經營”戰略,包括僱用大量當地員工、為當地帶來鉅額稅收等。更重要的是,中資企業的經營使非洲的資源優勢真正得以顯現,培養了非洲自行發展的能力。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任洪斌舉例說,該公司的貝寧紡織廠,主營產品是西非的印花坯布,所有原料棉花均由貝寧當地生產。該廠在當地共僱用1216名員工,只從中國派了五名管理人員。現在,這家紡織廠不僅解決了貝寧棉花的深加工問題,每年還上繳各種稅收共計約1.5億西非法郎,織出的布在當地供不應求。

“把非洲所產的初級產品提高附加值,在當地生產,利用當地原料,培訓當地員工,使產業能夠在當地生根,為當地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任洪斌說。

中非發展基金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寶華也表示,非洲最大的優勢是自然資源和人口,劣勢是缺乏資金和技術,中國企業可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稅收和就業,進而幫助非洲實現整體經濟結構的發展。

“八大行動”將帶來新機遇

在“八大行動”公佈後,中非合作又有了新機遇,中非企業家們也在研討會上對彼此提出了新要求。

肯尼亞私營企業聯盟首席執行官卡羅琳·卡魯基對“八大行動”中“繼續發揮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作用”的表述印象深刻。她表示,非洲有很多中小企業,肯尼亞有80%都是中小企業,目前這些企業因資本匱乏沒能在全球發揮影響力,也很少與中國或其他國家有出口貿易,她希望這些中小企業能利用好發展機會。

蘇丹蜂群集團總經理奧斯曼的要求則更加具體。他提到,非洲的私營企業有很大發展潛力,希望中國能對這些企業給予金融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比如設計一個新的融資渠道等。

中國企業對非洲的要求更多是在基礎設施方面。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秘書長伍萱說,如果自己能見到非洲國家領導人,會向他們建議,非洲工業化的關鍵是解決能源供應不足、電器化水平低和用能成本高這些問題,這樣才能實現非洲的快速發展、可持續發展。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印彪也提出,非洲能源基礎設施確實需要加快發展。他表示,電力是國民經濟的先行官,現在非洲的人均用電量是世界用電量的五分之一,沒有充足的能源保障,工業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加快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聯互通。

焦點二:未來中非還會有哪些合作?

從2015年約翰內斯堡峰會以來,三年間,中國對非洲年均直接投資保持在30億美元左右,雙方加強產業對接,不少重點投資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在製造業、航空等領域的合作也取得新突破。在昨天的企業家大會上,不少與會者都表示,本次峰會後,中非雙方將從能源、金融、旅遊、文化、電子商務等方面加強互利合作。

加大對非基礎設施投融資

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鬍曉煉表示,中國進出口銀行是中國金融機構在非提供融資最大的金融機構,“八大行動”的前三項,包括產業促進行動、設施連通行動和貿易便利行動都與中國進出口銀行有效配置金融資源有關。她提出,未來計劃在三個方面開展中非合作。

首先是積極促進貿易發展,給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提供融資。投資項目可以包括製造業領域裡的工業項目,也有農業發展項目以及農產品深加工項目,這可以增加非洲出口品的價值,為非洲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建設及海關通關便利方面提供支持。

其次是加大對非洲基礎設施的投資和融資支持。“支持貿易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特別是道路、交通、港口、物流。”胡曉煉表示,中國進出口銀行已經累計為非洲超過8000公里的公路、超過30000公里的鐵路提供融資,還有很多港口項目例如喀麥隆克里比深水港等,今後還會繼續大力支持。

第三,中國進出口銀行還將在服務貿易領域和非洲開展合作。胡曉煉舉例說,中國進出口銀行可以支持非洲旅遊項目的開展,既包括完善的旅遊設施,也包括能夠到達旅遊目的地的交通設施。同時,還要與非洲的商業銀行、區域銀行共同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得融資能夠更好滿足非洲經濟發展的需要。

打造多樣化中非旅遊產品

“八大行動”中的第七項行動提出,“要大力發展旅遊、貿易,把非洲作為中國人出境旅遊的首選地”。過去五年,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導下,中非兩國的旅遊貿易日益激增。特別是許多中國年輕人,將非洲作為新、奇、冒險旅遊的首選地。2016年,中國遊客到非人數超過1000萬至1100萬,佔中國出境旅遊的10%,這個數字較六年前的3%翻了三番,且平均每年都在以50%的速度增長。

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李曉鵬表示,下一步,光大旗下的中青旅股份公司要進一步佈局非洲市場,構建中非旅遊貿易生態圈。具體舉措包括加大雙方對話交流機制,解決政策問題;打造雙向推薦機制;建立產業協同機制等。同時,還要進行服務提升,李曉鵬解釋說,總體來看目前中非旅遊產品比較單一,缺乏個性化、小眾群體、團隊旅遊和會展等各個方面的旅遊產品,需要打造一系列旅遊產品,為雙方遊客服務。

同時,光大集團還要加大在非洲飛機租賃業務的發展,包括寬體機、窄體機、直線飛機等,還要幫助非洲建設和運營一批機場,使它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備,更多的中國老百姓到非洲去更方便、更安全。

此外,在人文合作領域,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振高表示,該集團正在研究探討文化業務方面的合作。一方面,通過市場化運作,把非洲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做一些包裝、運作,引進到中國,比如保利集團的劇院院線裡面,進行巡迴演出。另一方面,也要把中國優秀的、傳統的、好的藝術形式,包括歌舞、電影和電視劇等,出口到非洲國家,讓非洲人民能夠享受到、消費到中國好的精神文化產品。

非方將著力改善營商環境

不只中方企業,非方企業在大會上也提出不少加強合作的新舉措。南非黑人工商理事會主席桑迪萊·尊古表示,“八大行動”中提出的“支持非洲中小企業發展”與非洲黑人工商理事會不謀而合,他們也希望建立一種機制,為經營良好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融資支持。

在中國企業家關心的基礎設施領域,毛里塔尼亞僱主聯盟的阿邁德坦言,該國還有很多有待開發、升級的空間,一方面他們本國計劃投資10億美元建設四個港口,另一方面在排水排汙、農業灌溉、廢水處理以及交通和城市規劃等方面,也有潛力可以挖掘。

他還構建了一幅投資前景,首先推薦的就是該國的漁業,資源豐富且目前發展良好,還有造船業和船隻修理行業,待港口建立起來之後,也會有較大發展。此外,該國的礦產資源也很豐富,需要更多的技術和人工。

盧旺達是非洲大陸第二受歡迎的經商之地。盧旺達發展署首席運營官伊曼紐爾·哈蒂傑卡提出,加強中非合作,盧旺達要先解決自己國家面臨的問題,首要問題是打擊腐敗,確保政策有效、透明、可延續。其次是要保證宏觀經濟的穩定性,將通貨膨脹率控制在5%以下。如此,才能有一個對投資者有利的經商環境,吸引投資。

焦點三:非洲轉型能否借鑑中國經驗?

“在過去40年,中國每年外貿增長達50%,這源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是由農村經濟逐步轉向工業化。”專題研討會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在主持時說。中非發展有許多相似之處,面對非洲的自然資源如何實現工業化轉型,中國工業化發展的成功經驗能否借鑑?也成為這次研討會的關注點之一。

非洲工業化面臨三大問題

林毅夫在開場發言時說,中國正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前,中國還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正如其他貧窮國家一樣,它們的經濟結構非常類似。當時,中國81%的人口都生活在農村地區,依靠農業生存。當時,中國的出口很少,只有5%的外貿產品,都是與農產品或農業加工產品相關。如今,中國則逐步轉型為工業化國家。

摩洛哥企業家聯合會主席薩拉赫丁·梅祖爾表示,非洲大陸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很相似。“非洲的工業化應納入世界的價值鏈中,中國經驗非常值得借鑑。”他說,目前,非洲的工業化發展面臨三方面問題:一是人口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年輕群體增多;二是缺少有吸引力的崗位,導致人才流失;三是氣候變化導致農業產業發生變化。

他認為,中國與非洲的合作伙伴關係是一種循序漸進式的合作關係,第一階段是針對基礎建設方面,“中方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如果沒有足夠好的基礎設施,也不可能具有有競爭力的工業產業。”

同時,梅祖爾說,現階段非洲的工業化轉型也為中國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可以藉助非洲的資源優勢,打造新型的合作伙伴關係。據介紹,目前摩洛哥出臺了兩個新政策:一是鼓勵私營部門的興起;二是新興產業的發展,如汽車行業。由於摩洛哥具有交通樞紐優勢,吸引了雷諾、標緻到摩洛哥投資。

非洲需生產高附加值產品

非洲開發銀行行長阿金武米·阿德希納表示,中國最開始是基於農業發展的國家,製造業在1979年比例非常低,但現在這個比例非常大。而反觀非洲,特別是非洲的工業化方面,“上世紀80年代,非洲的製造業還佔有GDP20%的比例,今天卻變成了10%。”

“基礎建設是我們實現工業化的前提和基礎。”阿金武米·阿德希納認為,非洲的電力發展非常重要,非洲有很多人現在還沒有電力,“所以我們要實現工業化,其實和電息息相關。”非洲開發銀行對能源有120億美元的投資。

同時,非洲自然資源豐富,包括汽油以及礦產品、農產品等等,“我們有很多資源,但我們有自己的問題。”他說,就像中國在1979年的時候,70%出口的產品都是原材料,現在非洲也是如此。因此,非洲需要更好的供應鏈,生產出一些有附加值的產品。不僅僅是油氣或者農產品,非洲需要更多高附加值的產品。“如果做到這一點,我們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可以更好地發展一些基礎設施行業。”

“我們從中國學到了很多。”盧旺達發展署首席運營官哈蒂傑卡說,“從盧旺達的角度來說,我們需要先讓企業發展,這是我們最該專注的領域。”

熱門文章精選↓↓↓

紡廠保全工必看:你與優秀保全工的差距

錠子的這幾種不規範操作90%的紡廠都犯過

【奇葩說】現在的白領和八十年代的紡織工有什麼區別?

【震綸車間】“00後”棉紡新生力量已崛起

【央視報道】紡企站在生死存亡十字路口,百年紡企逆勢而為萬錠用工僅8人!

【姿勢】大部分常用纖維名稱的縮寫詞

車間主任的自我修養 看完漲工資

擋車工必看小段子——一點點

【紡織人必轉】圖解紡織服裝生產全流程 棉花→紗線→坯布→成衣

【精華版】工廠管理口訣 紡企提升必看

【姿勢】紡織廠細紗落紗技巧

眾多紡企慕名前來學習:紡企紡紗實現“雲指揮” 用工量減少了近80%!

【商机】非洲产棉大国马里:棉花加工设备告急

棉紡織技術新傳媒(微信號:mfzjsxcm)

點擊閱讀原文,領取2019紗線趨勢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