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從貧困村到示範村,這個村努力了很多年

山西長治:從貧困村到示範村,這個村努力了很多年

太行山大峽谷一景。

八百里太行,山崖絕壁氣勢磅礴,山頂雲海飄渺無邊,峽谷裡有個小村莊叫大河村,暮色朝暉與30年前無異,可是村民的觀念境遇有著截然不同的變化。

舊時認為山大溝深是包袱,如今因青山綠水來致富。2018年,大河村成為山西首批100個旅遊扶貧示範村之一。這個太行山大峽谷深處的小村莊,正講述著一個由窮變富、由亂而治,依靠旅遊走出產業脫貧的鄉村故事。

李小紅家的脫貧希望

“鵬宇客棧,無線Wi-Fi”。

故事要從村民李小紅家小二樓牆上的標識說起。

一層是兩間瓷白的新房,玻璃擦得通透明亮。暖日的照射讓房間裡溢滿舒適感。二層隔成了五六個標間,有大床房,還有兩人到三人床。雪白的床單晃人眼,新式馬桶、面池,熱水器懸掛在屋頂,床頭貼著Wi-Fi標識和密碼。

冬天枯樹葉落,小村裡竟有這樣整潔的民宿。令人咋舌的是,如此明亮的房子,笑容可掬的女主人李小紅,竟然是村裡的貧困戶。“她是身體有病,家裡三個孩子,男人在外頭打點工,在村裡主要是靠貸款開客棧掙點收入。”村黨支部書記王文周的解釋打消了這疑慮。

眼下正是旅遊淡季,來村裡住宿的遊客不多,許多村民都盼著寒冬早日過去,等到春暖花開,就有生意做了。大河村屬於壺關縣橋上鄉,村裡有259戶人家,幾乎家家開著小旅館。即便像李小紅一樣的貧困戶,也盡力貼息貸款投資蓋新房,只有住宿條件改善了,才能留住太行山大峽谷的遊客在大河村消費。

從認為“山大溝深是包袱”到“家家戶戶盼旅遊”,這樣的觀念改變,生活變化,讓大河等了18年。

山西長治:從貧困村到示範村,這個村努力了很多年

李小紅家的農家客棧。

王文周的魄力與智慧

大河村頭,一位帶著灰色帽子的婦人挽著胳膊笑道:“以前覺得窮就窮在這山大溝深,年輕人去河南林縣打工,沒想到現在,全靠這過活了。”這話不只是大河村人的想法,即便是位於壺關縣的太行山大峽谷,在上世紀70年代也是“藏在深山人未識”,當地人認為山大溝深是包袱不足為奇。

產生青山綠水是財富的認知,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末,全國旅遊業方興未艾,太行山大峽谷內的紅豆峽、八泉峽、黑龍潭等自然景觀先後由民營企業承包開發。

隨著景區的開發修建,王文周接到一個新任務,帶領大河全村搞好接待服務以解決遊客吃飯問題。農家樂該怎麼搞?大夥兒搖搖頭。

“幹部幹,群眾看”。王文周帶頭在自己家搞起了農家樂。他聯合5戶起步,一家10個床位。每張床位每天收5元錢。眼見收入越來越多,2001年,村裡老百姓也跟上搞起來了,84戶參加,搞了700多張床位,農家客棧邁出第一步。

山西長治:從貧困村到示範村,這個村努力了很多年

景區開發不是易事兒

旅遊熱激發出來的凝聚力

2002年,壺關縣決定加快旅遊開發,成立了“大峽谷旅遊開發區”。隨著大峽谷鄉政府所在地酒家開業,大河村的主要客源被截走。村民們剛看到的希望又破滅了,望著個別村民因此發生爭鬥。

大河村是有名的貧困村,脫貧致富是全村上下所有人的夢想。2003年,中央加大扶貧力度。大河村緊挨著青龍峽,風景秀美、飛瀑鳴湍,不服輸的王文周提出,由村集體共籌資金開發青龍峽!

“當時挺難的,我們有一部分扶貧資金,另一部分是舉債,全村800多號人齊上陣,擼起袖子加油幹,你看咱腳下,石頭排得整齊有序的步道,都是村民一塊一塊搬石頭嵌進去的。”2006年,大河全村人參與到建景區、修水渠、鋪步道中。大幹階段,天剛亮,村裡人就扛著鐵鍬、石錘往工地走,身上的褡褳裡帶著衣服、乾糧,一上午幹活幹累了,就拉起床單搭個棚子席地而睡。“大河人齊心,黑夜白天拼命幹,大家非常不容易。”王文周道。

2008年,青龍峽對外開放,大河村民吃到甜頭。2009年,全村又修起了唯一的賓館,並依託峽谷裡淅水河溝長落差大,開發了漂流。漂流項目的紅火,不僅將青龍峽景區的旅遊推到了新高潮,也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了。

山西長治:從貧困村到示範村,這個村努力了很多年

青龍峽的漂流驚險又刺激

從貧困村成為全省旅遊扶貧示範村

2013年,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2015年起,大批扶貧幹部下到鄉里,把黨的扶貧政策落實到了田間地頭、鍋臺炕頭。大河村的旅遊發展,正是產業脫貧的活例子。

“一業帶動多業上,多業輔助一業興”的旅遊產業鏈,使大河人不種地有飯吃,不出村有錢掙,實現了旅遊扶貧由“輸血”到“造血”的巨大變化。村民年人均純收入由2005年的800元,增長到2018年的近萬元。

大河村由傳統農耕型轉變成旅遊產業經營型的村莊,村民由從前的“無業”到“樂業”,由過去的外出打工到今天的返鄉當老闆。需要補充的是,2013年,大峽谷景區被省裡確定為旅遊資源整合和管理體制改革重點景區,青龍峽與其他景區一同歸到大峽谷景區統一進行管理,不變的是,大河的老百姓依舊可以吃旅遊飯,只不過個體經營更加規範化了。

如今,大河村探討的是如何能長遠地發展家家有產業,“好多村民在城裡有房,城裡的房是房產,大河村家裡有房是資產,我們要解決的是,長遠地發展資產。”王文周說。

2016年,大河村作為山西首批退出貧困村的村莊之一,徹底告別了窮日子。2018年,大河村也成為山西首批100個旅遊扶貧示範村之一,並獲得“2016-2017年度山西省文明村”稱號。

“大河村的奮鬥目標是,到2020年力爭實現人均年收入達兩萬元。”王文周展望。

(本文來源:山西日報,2018年11月相關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