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說過,如果京東失敗99%是我個人造成,這話會靈驗嗎?

劉強東的事件斷斷續續持續發酵,其中的是是非非我們不去做評論。

劉強東說如果京東失敗99%的原因是因為他個人造成的,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

劉強東曾經對自己的創業做出了很多感慨,他說到:“成功需要十年,失敗只要一天。作為一個企業家,你帶領一個企業,其實就是一直在走鋼絲,企業越大,鋼絲越細。”

劉強東作為京東的創始人,已經帶領京東在市場拼殺了20年,從當初中關村的一個賣光碟櫃臺,到如今一個巨型電商平臺,劉強東一直在思考著京東的未來,他說:“如果有一天京東失敗了,那麼不是市場的原因,不是京東對手的原因,也不是投資人的原因,一定是我們的團隊出了問題。”。

在京東的發展過程當中,劉強東對京東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他作為京東的掌舵人,牢牢的掌控著京東的人事權,財務權等核心資源,京東該往哪個地方走?用什麼樣的人?都與劉強東有很大的關係。

劉強東說過,如果京東失敗99%是我個人造成,這話會靈驗嗎?


而京東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跟京東的管理團隊有很大的關係,劉強東作為京東管理團隊的核心人物,在決定重要事情上面有很大的權力,因為目前他掌控著京東超過80%的投票權,可以說劉強東的一言一行就意味著是京東的一言一行,如果劉強東做對了,那京東會迎來順利發展,但萬一哪一天劉強東出現失誤了,那京東就有可能收到很大的影響。

對於京東這種控制權高度集中在一個人手中的企業來說,劉強東的個人能力以及判斷直接決定京東的走向。這種控制權高度集中,有一定的好處,但也有一定的不利影響。京東發展的過程當中確實需要一個強權的人來操盤,但是當京東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之後,還是一個人說了算,那就有可能直接影響著京東整個集團的發展,如果劉強東錯了就有可能導致整個京東的出錯。

所以劉強東說如果哪一天京東失敗了,99%的原因是由他個人造成,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京東的這種集權管理跟阿里巴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阿里巴巴經過多年的改革,目前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合夥人制度,這種合夥人制度不會因為某一個人出現問題了就會影響整個集團的發展,而且目前阿里巴巴已經建立起了良好管理層梯隊,形成領導人傳承製度。目前阿里巴巴的管理更像是一種制度管理,而不是人在管理,這種管理制度相比京東的集權式管理會更有生命力和活力,可以保證阿里巴巴的管理層持續健康的存續下去。

目前京東的發展仍然比較快,短期之內應該不會出現意外情況。

最近一段時間劉強東問題不斷纏身,從ljy新聞到裁員降薪,從取消快遞員底薪到取消應屆生的offer,從加班競爭到員工離職。劉強東的這種做法讓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劉強東說過,如果京東失敗99%是我個人造成,這話會靈驗嗎?


對此很多人都預測京東會因此走上衰退,認為劉強東所說的京東失敗99%是由自己造成的這句話要靈驗了,甚至說劉強東未卜先知,但這只不過是大家的猜測而已。

雖然劉強東事件對京東的影響挺大的,京東的股價也出現了大幅下跌。隨後回國之後,劉強東對京東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比如裁員,剝離物流部門等等。

但劉強東事件對京東的影響並不是太大。京東的業績還是一直保持增長。比如2018年京東總體營業額達到4620億,增速達到27.5%。

再說京東發展到今天,已經是一個大型上市公司,有完善的治理結構肯定不是說完全由劉強東一個人說了算,而是由股東大會說了算。而且目前在京東的股權結構當中,京東個人以及控股的公司所持有的京東股份只有京東35%左右的股份,另外65%左右的股份是由其他人持有的 ,其他人肯定不會那麼輕易的讓京東倒掉的。

此外,京東目前運營體系也比較良好,除了有良好的購物體驗之外,京東的物流體系也是京東一個核心競爭力之一。

總體來說,目前京東有龐大的用戶,而且用戶粘度還是挺高的,只要京東的運營系統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那京東就不會那麼輕易的失敗。即便哪一天劉強東不小心出局了,也不會影響京東的存在,只不過一旦劉強東出局之後,京東能否保持現在的發展態勢,確實是一個未知數。

雖然短期之內京東不會出問題,但是所面臨的挑戰確實是前所未有的。

一直以來京東都是我國第二大電商,一直跟阿里巴巴相互競爭,劉強東還時不時冒出來懟一下阿里。但是時過境遷,目前京東所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已經不是以前那種雙核競爭,而是多核競爭的格局。其中最大的競爭壓力就是來自於拼多多等新的挑戰者。

劉強東說過,如果京東失敗99%是我個人造成,這話會靈驗嗎?


拼多多剛出來的時候,估計劉強東不會把他放在眼裡,甚至不會把它想象成京東的競爭對手,畢竟在拼多多出現的時候,京東的營業額已經達到千億級別,而且已經建立起了自己完善的物流體系,有了龐大的用戶基礎。

但是拼多多用了不到四年時間,就斬獲了4億活躍用戶,而京東創立21年活躍用戶才3億出頭。 雖然拼多多還小心翼翼地自稱“中國第三大電商”,但瑞銀等機構已經開始宣稱它超過京東成為“第二大電商”。

2018年,拼多多實現營收56.54億元,同比增長379.39%,增速是京東的13.8倍。

在新的挑戰者業績突飛猛進的同時,老的競爭對手阿里巴巴的發展速度也不慢,2018年阿里巴巴營業收入增速至少達到50%以上,這個增速也差不多是京東的兩倍。

通過對比之後可以發現,雖然2018年京東營收取得了27.5%的增速,但相比競爭對手這個增速確實太慢了,劉強東不得不有強烈的危機意識,也正因為這種情況,進入2019年之後劉強東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希望給京東注入新鮮的血液,以此加強京東的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