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延安告別絕對貧困 延川、宜川退出貧困縣

西安晚報訊(記者 周鵬)記者5月7日從延安市政府辦獲悉,該市轄內的延川、宜川兩縣日前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這標誌著革命聖地延安的貧困縣全部“摘帽”,從此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開啟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延安地處黃土高原腹地,溝壑縱橫、生態脆弱,歷史上極端貧困。全市轄2區11縣112個鄉鎮(街道辦),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25萬。貧困對象主要集中分佈在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白于山區和洛河峽谷地帶。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曾將這裡描述為“我在中國見到的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延安戰鬥和生活了13個春秋,開創了中國革命新局面。中國革命從延安走出低谷、走向勝利。革命戰爭年代,延安人民踴躍參軍、交納公糧、運送物資、搶救傷員等,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自然條件差,經濟欠發達、貧困面較大。截至2014年年底,延安仍有延長、延川、宜川3個貧困縣,693個貧困村,貧困人口7.62萬戶、20.52萬人。

2015年以來,延安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進一步加強領導、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強力推進,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三年來,全市累計實現15.75萬人脫貧,貧困人口由20.52萬人減少到4.7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3.2%下降到3%,貧困村由693個減少到338個。2018年9月26日,省政府批覆延長縣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延安市老區扶貧開發局副局長申均明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延安市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工作,緊盯1.18萬戶3.7萬貧困人口脫貧、338個貧困村退出、延川和宜川兩個貧困縣“摘帽”工作。其中下派第一書記1784名,派駐駐村工作隊1546個,693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全覆蓋。3.74萬名幹部開展聯戶幫扶,做到貧困戶戶戶有幫扶責任人。各級領導幹部深入基層一線開展駐村蹲點調研督導累計8079人次,走訪貧困戶106636戶次、非貧困戶104766戶次,實地查看村容村貌、基礎設施條件和產業發展情況,深入全面的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發現問題7282個,提出指導性意見建議4631條。並且查處扶貧領域問題445件,處理668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16人,市紀委通報曝光5批次26起32人。

據瞭解,實施精準扶貧政策以來,延安市整合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達47.42億元,新修和整治道路2551.8公里,村村通上了水泥路;解決了84.19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56338人,危房改造30971戶;通過健康扶貧使10.4萬人享受到了公共醫療救助;55365名學生通過教育扶貧圓夢求學。延安的貧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20.52萬人下降到了2018年底的1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了0.66%,19.5萬人告別了絕對貧困。

申均明激動地說,正像總書記說的那樣,陝甘寧革命老區在黨的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它作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建的紅色革命根據地,是黨中央和紅軍長征的落腳點,也是黨帶領人民軍隊奔赴抗日前線、走向新中國的出發點,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把老區發展和老區人民生活改善時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老區發展步伐,讓老區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確保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