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大變革,大時代,中國夢

2013:大變革,大時代,中國夢

這一年的中國,在拔節,在生長。這一年的《中國青年》也在默默地記錄。中國快速發展,哪裡需要青春的幹勁,年輕人就在哪裡放射出光芒來。社會轉型中,解構和重構同時發生,生活與記錄也由此奏出它的意義。

在《中國青年》2013年第24期的卷首語中,如是寫道:“在這一年中,各種問題經歷了正視、辯論、回應和解決,各種博弈也不斷出現階段性或終局性的結果。正是在不同利益訴求間的良性互動中,權利落地,權力俯身,社會前行。在這一年裡,《中國青年》這本歷經傳奇的刊物,也迎來了90歲的生日。上至耄耋前輩,下至90後新人,不分長幼尊卑,濟濟一堂,分享同一份光榮和夢想,也一起期待新的輝煌。大變革的號角已經嘹亮響起,大時代的青年正奏出強音。”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說:“青年朋友們,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險灘,有直道也有彎路。青年面臨的選擇很多,關鍵是要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選擇。無數人生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於走好一生的路。要歷練寵辱不驚的心理素質,堅定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變挫折為動力,用從挫折中吸取的教訓啟迪人生,使人生獲得昇華和超越。總之,只有進行了激情奮鬥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這一年,《中國青年》採訪了很多相關領域的優秀青年,如回到礦山的董剛、做生物農業的劉明智。在他們之中,第1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張濤是這一年青年人物的代表。

80後張濤,中國建築玉樹援建項目經理,一個普普通通的山東青年。三年援建玉樹,遠離家人,三年高寒缺氧地帶的奮鬥與寂寞,雪域深處不為人知的每一天,他和他的夥伴們艱辛而平凡的付出,支撐起了不平凡的精神世界。他在《中國青年》2013年第10期中留下了這樣一段話:“當一個人站在災區的斷壁殘垣上,親眼目睹受災群眾的生離死別,那個時候,你會由衷地感到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愛心就是希望看到孩子們清澈的眼神,看到親手建造的房屋拔地而起,驕傲感戰勝了疼痛感,我想這是我和我的同事們能一直堅持下來的原因。”

轉瞬即逝的2013,盛世開局的2013,《中國青年》堅守崗位,有問必應。(文-劉博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