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每個人對愛情都有自己的定義,忠貞、隱秘、柏拉圖、放蕩、生死相依,最渴望的不過是生死相依,希望在任何時間,都有一個人來陪伴自己面對所有的困難。看所有想看的風景。

《霍亂時期的愛情》所講述的愛情故事可以說是一部史詩,進一步詮釋愛情所遇到的所種可能。

『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文章主要是以弗洛倫帝諾·阿里薩跨世紀的愛為明線,大家都說弗洛倫帝諾·阿里薩半個世紀的等待實屬不易,事實上,胡維納爾·烏爾比諾的陪伴也有太多酸楚。

“她早就發覺了丈夫腳步的日益蹣跚,脾氣的反覆無常,記憶中出現的裂痕,以及新近養成的在睡夢中抽泣的辭官,但她並沒有把這些當作他最終衰老的確鑿標誌,而是視之為依次幸福的返老還童。她把他當作一個老小孩,而非一個難以伺候的老人。” 這段話來自文章的開篇,費爾明娜·達薩的溫柔打動了我,她對醫生濃烈的愛讓我不禁感慨。兩人也有矛盾,費爾明娜·達薩甚至想過“如果當初和弗洛倫帝諾·阿里薩在一起,會不會更幸福呢?” 我看未必,婚姻果然是埋葬愛情的墳墓,不管和誰在一起,到後來,愛情總是蕩然無存了。費爾明娜·達薩和胡維納爾·烏爾比諾的婚姻算是成功的。雖然唯一有過的一段出軌的事件,讓他們的婚姻幾乎崩潰。用醫生的話來說,“婚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安定。”資歷尚淺,不敢苟同。

『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也是這時候費爾明娜·達薩才意識到,“自己在沒有任何有力的理由就拒絕了弗洛倫帝諾·阿里薩後,也同樣沒有任何有力的理由更喜歡胡維納爾·烏爾比諾。事實上,她喜歡後者的程度不比前者多,而瞭解則更少,他的信不像前者那樣熾熱,也沒有做出過那麼多能證明其決心的感人舉動。事實上,胡維納爾·烏爾比諾的追求從來不是用愛的語言表達的,而奇怪的是——至少可以說是奇怪——像他那樣的天主教的衛士,向她提供的竟然僅限於世俗的好處:安全感、和諧和幸福,這些東西一旦相加,或許看似愛情,也幾乎等於愛情。但它們終究不是愛情。”

你問費爾明娜愛誰?我認為,她最愛的是她自己。她一開始對於阿里薩的接受與信件來往,更多的是好奇與初識愛情的興奮,也有為了擺脫枯燥的教會學校與教條而產生的一種逆反心理。一開始的堅守常常是很容易的,憑著年少的一股輕狂與盲目的幻想也許可以辦到。她那時候,愛上的不是阿里薩,而是愛情本身。

『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雖然最後在輪船上費爾明娜·達薩回憶起丈夫說:“她不能想象有哪個丈夫會比她曾經的丈夫更好,然而,回憶起他們的一生,她想到更多的是挫折,而非滿足,他們之間曾有太多的誤解,太多無謂的爭執,以及太多沒有釋然的怨恨。真是無法相信,經歷了那麼多的吵鬧與厭煩,這許多年竟還能感到幸福,見鬼,我都不知道那到底是不是愛情。”

最經典的一幕應該是,醫生從芒果樹上摔下來的時候,在臨死之前,對費爾明娜·達薩講的一句話“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麼愛你。”

『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我個人最喜歡的其實是烏爾比諾醫生的愛情。費爾明娜說她與烏爾比諾醫生之間不是愛情。其實在我看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五十年的陪伴未免不比等待來的辛苦。或者說,在這對夫妻之間,他們所認為的,為世俗所妥協的,互相理智的,與電光火石的激情無關的,即是與愛情無關的兩人之間的合作關係,其實正是愛情之光在他們之間的體現。也許五十年的等待對於阿里薩來說是一種感情上的忠貞,但烏爾比諾醫生在這五十年之間無數的妥協與磨合,爭吵與諒解,犯錯與悔改,在世俗愛情上早已值得稱讚。

他死前,望著費爾明娜的眼睛,說了一句,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我想,這就是值得一看的愛情了。

『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馬爾克斯筆下的不幸愛情與死亡均源於生存意識的社會孤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