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趙冬苓:“用平反冤假錯案展示中國法治進步”

國產電視劇《因法之名》熱播,編劇趙冬苓:“用平反冤假錯案展示中國法治進步”

编剧赵冬苓:“用平反冤假错案展示中国法治进步”

大型法治題材電視劇《因法之名》在北京衛視開播以來引發觀眾熱議。這是國內第一部反映平反冤假錯案的電視連續劇,根據真實案件改編,情節由淺入深,震撼人心,全面展示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進步與發展。中國文聯原副主席、著名評論家李準評價:“這是目前看過的法治題材創作中最新、最有話語權的作品。”

憑藉《激情辯護》《上學路上》《中國地》《紅高粱》等作品多次榮獲華表獎、飛天獎、金雞獎、白玉蘭獎的著名編劇趙冬苓,昨天接受記者郵件採訪,講述了創作《因法之名》背後的故事。

“用平反冤假錯案表現中國法治進步的過程”

記者:《因法之名》是國內首部反映平反冤假錯案的電視劇,作為該劇的編劇,您認為整部劇的核心內涵是什麼?

趙冬苓:因法之名,顧名思義,就是以法律的名義。我曾經很喜歡一部電影叫《因父之名》,也是平反冤案題材,這個劇名的靈感就是從那來的。這部劇其實是想通過一個冤假錯案的平反,來表現中國法治進步的過程。

記者:有很多影視界人士覺得法治題材太難拍了,您為何選擇啃這樣的“硬骨頭”?

趙冬苓:首先我本人比較關注社會問題。我一直認為中國社會的進步也要通過法治的進步去實現,而且我本人對法律非常感興趣。另外從我個人創作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我越來越不願意去寫特別安全的題材,就是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創作,我覺得這樣就失去了創作的價值。我這兩年寫的都是有很大難度的一些題材,我願意不斷地去探索、去挑戰,也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對社會問題真正有所反映。

剛接觸這個題材時我就知道難寫,但還是希望搏一搏,儘自己一份之力來記錄中國法治的進步。光故事大綱就反覆雕琢14遍,寫到第六稿時感到舉步維艱,好幾次都產生自我懷疑。像女檢察官鄒桐,怎麼把她寫得不僵硬、不教條、不臉譜化,我們做了很多嘗試,一稿一稿把她改出來。

“專業人士把關,確保劇本真實嚴謹”

記者:創作法治題材影視劇,要保證專業性、真實性和嚴謹性,為此您都做了哪些準備?

趙冬苓:一個是平常的積累。我覺得有不少人寫法治題材,或者寫和公檢法相關的題材,他們不大研究法律,是在瞎寫。比方說我以前看到有一部寫律師的電影,律師拿著對自己當事人不利的證據,說趕快遞給檢察官,我覺得這是笑話。最近我看了另外一部作品,律師同情對方當事人,這個是在律政題材裡邊應該是可以出戏的地方,但是你不可以跑到法庭上去為對方當事人辯護,這是基本常識出現了錯誤。另外就是要研究。《因法之名》裡面,每當說到罪行的時候,是適用《刑法》第幾條第幾款,我都要知道。甚至因為《刑法》在不斷地改,中間改了幾次,當案件發生的時候,適用《刑法》第幾版,是第幾條第幾款,我都要查清楚。像這種工作我做了很多。

記者:是否有專業人員對劇本進行把關?

趙冬苓:首先劇本完成之後要交到最高檢去審,他們一共給我一頁半紙的意見,還有大半頁是說哪個稱呼不對、哪一句話說錯了。拍完了以後又去請最高檢去審,後來我們又拿到公安部去審,可以說經過了專業人士層層把關。

“不願為迎合市場趣味而曲解現實”

記者:這部劇有原型,電視劇要加入藝術創作,在創作過程中您是如何把握尺度的?

趙冬苓:我一直是看問題比較客觀的人。討論劇本的時候還有人建議我,一定要把對立面寫成壞人,這樣觀眾才有宣洩的地方,但是我沒那樣去寫。這樣做簡單粗暴,不嚴肅也不負責任。

記者:相比於前幾年偶像劇盛行、IP大熱,最近現實題材回暖,《因法之名》也是一部具有現實社會意義的作品。作為編劇,您怎樣看待現實主義題材創作?

趙冬苓:我覺得現實主義題材創作主要體現在創作者的價值觀、立場以及能否反映社會和人性的本質。如果為了迎合市場趣味而曲解現實那就失去了創作的價值。生活當中充滿了矛盾,充滿了衝突,充滿了不得已,充滿了種種不美好,也充滿了種種美好,如何把這種東西表現出來,我覺得這才叫現實主義——就是去剖析現實存在的問題,然後又滿懷理想去表現這個東西。 本報記者 邢虹

李幼斌:

“不能把李雲龍的脾氣

帶到葛大傑身上”

一部《亮劍》火了“李雲龍”,很多劇中截圖至今還是網絡上流行的“表情包”。而對演員李幼斌來說,這些都和自己無關,只是繼續踏踏實實地演好自己的戲。這次在《因法之名》中,李幼斌飾演經歷波折人生的“雙面”刑警葛大傑,在工作上功勳卓著,卻親手辦了一件錯案,也給受害人帶去了不可磨滅的心靈創傷。

“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性格,演員有不同的思想、經歷、特長、興趣,所以演員和角色之間的關係應當客觀來看待。”李幼斌在接受記者郵件採訪時表示,他一直習慣於嚴苛按照劇本來表演,“想要塑造好一個角色,就必須全面理解劇本、剖析角色特徵。比如這次飾演的是一個刑警,首先他的眼睛是非常銳利的,我就要這番特質加入到我的演繹當中,眼神起碼要犀利,總不能把李雲龍的脾氣秉性帶到葛大傑身上。”

一向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他,對這次的表現仍留有遺憾,“看到電視裡的自己,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