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些養殖場養的大都是白豬,而人們想吃黑豬肉卻很難呢?

聚焦河南鄉村


為什麼現在有些養殖場養的大都是白豬,而人們想吃黑豬肉卻很難呢?



我國地方豬種多半耐粗飼,早熟,肉味好,繁殖力強,但瘦肉率較低,且生長速度較慢。1956年開始引進國外良種豬進行改良本地豬,國外豬全部是白毛豬,國內本地黑豬生長至少需要10至12個月,國外白豬的生長週期只需5個月左右,加上瘦肉率高、養殖成本低,很容易受到養殖者的歡迎。尤其上世紀八十年代廣泛開展雜交改良,雜種白豬替代了本地黑豬,純本地黑豬大量減少,國內許多本地黑豬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基本絕跡。


<strong>


根據2003-2010年我國第二次畜禽遺傳資源調查,15個地方畜禽品種未發現,55個處於瀕危狀態,22個品種瀕臨滅絕,瀕危和瀕臨滅絕品種佔地方畜禽品種總數的14%。江蘇省的太湖豬、淮豬、姜曲海豬、冬串豬四大地方豬種,在散養農戶中幾近絕跡。南京六合山豬也到了滅絕的邊緣。山東省沾化黑豬、滕縣白豬等6個地方畜禽品種在近幾十年先後滅絕,蒙山牛、大尾寒羊、山東細犬等8個品種岌岌可危,瀕臨滅絕;德州驢、煙臺黑豬、百子鵝等9個品種也都出現了瀕危傾向 。成華豬、兩頭烏、寧鄉豬等中國地方豬種的數量比熊貓還要少。成華豬截至2013年5月僅存100多頭,而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調查統計,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在1500只左右。


現在本地黑豬的瀕臨滅絕已經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國內開展本地黑豬的保護和擴群,數量還很有限。目前養殖場養的大都是白豬,黑豬數量還是太少,佔肥豬出欄的比重可能不到5%,所以呢人們想吃黑豬肉卻很難,上市數量少而且價格貴。


<strong>

我是長期從事畜牧獸醫工作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關注。

<strong><strong>


老周說三農


為什麼現在養殖場養的大都是白豬,而人們想吃黑豬肉卻很難?

按道理來說,養殖要以市場為導向,市場需要什麼,就養殖什麼。然而,在養豬行業裡面卻不是那麼一回事了。人們想吃黑豬肉養殖場卻養殖白豬,提供白豬肉。變成了養豬場幫消費者選擇豬肉了。這又是為何呢?



白豬見效快

首先,一句重點:養豬也要適應市場經濟。那麼國內的豬肉市場需求量有多大呢?按照人均每天食用豬肉120克標準計算,全國每天需要屠宰1644000頭肉豬,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反應了豬肉市場的巨大需求。

如何去滿足這個需求?當然是把目光放在肉豬的養殖上,要找到一種養殖週期短,出欄快的肉豬品種,而外來的白豬成為可以滿足市場需求的品種,自然成為了養殖的重點對象,迅速就被推廣開來,成為了幾乎每個地方都有養殖的肉豬品種。



市場選擇白豬,而本土的豬自然就會被淘汰。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國內本土的豬不是白豬,而是黑豬。在白豬大量進入市場之後,黑豬幾近滅絕。那麼,黑豬又是怎樣一個品種呢?

黑豬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

黑豬在肉質上,比飼料餵養出來的白豬要好很多,然而市場卻選擇了白豬。那是因為,一是,黑豬體重不如白豬,白豬育肥可以達到200斤,而黑豬最多也就150斤,少了50斤,按照7元/斤計算,在養殖效益上就少了350元;二是,黑豬生長慢。白豬養殖6個月180天的時間就可以出欄,而黑豬需要240天才可以達到出欄標準。就這兩天,足以讓黑豬在市場的競爭之中敗下陣來了。



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始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對於食物的要求更加嚴格了。面對越來越沒有味道的白豬,加上非洲豬瘟等等病害,讓很多人對於白豬食用感覺不放心,進而產生了對生態豬肉的需求。而黑豬正好可以滿足人們對於生態豬肉的要求,有望恢復其應該有的地位。

好了,以上關於為什麼養殖場的大都是白豬而人們想吃黑豬肉卻很難的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指出。


終歸農村


說一句實話,我是城裡的。對養殖場養的豬是白的黑真的不知道。用我的一句思維邏輯的話去說。不管是黑珠,白茹,只要是防疫站蓋章的,吃肉吃得安全的,這就是好豬。平時我們在超市裡買的都是已經處理好的豬肉。就是你告訴我是多彩的豬又能怎樣,我也看不到豬毛,我也看不到豬皮。我們老百姓其實吃的就是一種健康。吃的就是放心的豬肉。所以說,至於是黑豬白豬,老百姓們不是會關心的。大家都關心了自己吃到的肉是不是安全的,是不是有害的。所以說這才是最重要的。我在這裡也勸那些養豬的專業戶沒一定要養良心豬,放新豬。千萬不可以養那些垃圾豬。讓老百姓們吃了身體會受到影響。會給社會造成恐慌。這樣養豬的人就真的是做了一件喪盡天良的壞事了。因此說不管黑豬白豬,只要是能吃,只要是健康的就好。



伊春美食美客


白豬是從國外引進的品種,雜交品種,長的快,意思就是不用長期餵養,一般三四個月就可以賣,之前的黑豬是國內的品種,長的慢,但是肉質非常的好比白豬肉質好,因為生長週期長,慢慢被淘汰,我記得小時候家裡養一頭黑豬養一年,年底才殺掉吃,肉很好吃,很香


魯西小墨


我家養豬有十年了。

外國品種裡也有黑豬但此黑豬非彼黑豬,

早些年家裡買過一頭原種太湖母豬用於改良豬品種。

因為太湖豬特別高產。太湖豬長的醜,提醒小,頭大屁股尖。

用杜洛克,長白,大白等外國品種豬配種產的二代太湖豬,在賣豬的時候要比二元三元豬一斤少最少一塊錢。

為了改良品種,一直到太湖四代五代,體型仍舊不如外國品種豬。

都是講究利益最大化,市場選擇吧


Mr. Zhao


白豬3-4個月就出欄,也就是說可以長成殺了賣肉,黑豬一般一年半才可以長成殺了賣肉,並且分量一樣,每頓吃的也一樣多,這成本算下來當然養白豬合算!我們這有一家黑豬養殖場,一頭黑豬要比白豬貴近十倍的價格!百姓也不會去買那麼貴的豬肉吃!


笑今生52


黑豬沒利潤,大豬場不養,小戶基本無證,養到什麼時候被環保搞息火還不知道,國家的地方豬種(黑豬)遲早被環保滅絕,我地的槐豬是個例子,幾個大豬場有政府補貼,留了些種,就是無法推廣,小戶想養環保過不了,政府又不同意。想吃黑豬有難度,現在活體黑豬每斤20元,沒什麼量。


用戶9372521221824


黑豬的特點是產仔率高,生長慢,肥肉多,白豬是外來品種,休形大,渡肉多,專家們利用雜交,的後代作商品豬,(利用國內黑豬產仔率高的優勢,和白豬體形大,瘦肉多的優勢,進行雜交,保持了雜交優勢,它的後代就是生長快,瘦肉多,料肉比高,克服了白豬產仔率底的缺嫌,適合養豬戶的養殖,克服了黑豬生長慢,料肉比底的缺嫌,所以養豬戶喜歡養黑白雜交的豬,後代全是白色的商品豬!


sinian童年的回憶a


養黑豬出欄太慢,8到9個月才能出欄,佔欄時間長,如果請人養不划算,而且黑豬吃太好的飼料容易上火,得呼吸道病,難養


老三


首先白豬是雜交豬,具有增長快,產肉高,瘦肉率高等優點。黑豬為本地老品種,主要是生長緩慢,但肉質好,口感要優於白豬。因其養殖為了增加效益,人們當然會選擇生長週期短產肉率高的品種。想吃黑豬確實困難,因為黑豬幾乎已經絕種了,有的黑豬也只是雜交的。純本地黑豬幾乎絕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