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火讓我重新認識巴黎聖母院,但有的人,請別“火燒圓明園”

800多年曆史的巴黎聖母院起火了,燒了一整天,我也默默關注了一整天。據最新消息,火災應該是已經得到了完全的控制,而這場大火,差點把聖母院全部吞噬殆盡,現在保留下來的還剩聖母院的主體,而屋頂箭型塔尖部分已經倒塌,玫瑰窗口損壞,這次的大火損失嚴重。而聖母院內藏品並沒有遭到破壞,完整的保留下來。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一場火讓我重新認識巴黎聖母院,但有的人,請別“火燒圓明園”

巴黎聖母院,作為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建築,人類的瑰寶,著實是一種遺憾。其實我們對巴黎聖母院的瞭解也不多,賦予盛名的乃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巴黎聖母院》,一個悲劇,讓人記住了這座聖母院,記住了那標誌性的鐘樓,而今,一場火災也釀成了文明史上的悲劇。但願這歷史的寶藏以後能繼續散發其耀眼的光芒。

一場火讓我重新認識巴黎聖母院,但有的人,請別“火燒圓明園”

簡單查了一下資料,讓我重新的認識了聖母院,巴黎聖母院,歐洲三大教堂之一,哥特式的建築風格,始建於1163年,1345年建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教堂以及建築奇蹟。同時也是巴黎的地標,古代巴黎的象徵。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主要建築材料是石頭,雨果曾比喻它為“石頭的交響樂”,而屋頂,橫樑等結構多由木質材料建造而成,才會使得這次的火勢蔓延得如此之快。聖母院內有許多著名的雕塑及藝術品。

一場火讓我重新認識巴黎聖母院,但有的人,請別“火燒圓明園”

最出名的兩個標誌,一個是玫瑰玻璃窗,一個是阿西莫多敲打的大鐘

這次火災損毀的就有玫瑰窗,十分的可惜。玫瑰玻璃窗描繪了聖經的故事,其中有聖母,聖嬰等元素,一般用於傳道。而這裡的玫瑰窗,是哥特藝術的一個經典的元素,哥特風格中,多描繪黑暗的故事,風格偏向暗黑,例如烏鴉,吸血鬼,諸如此類的元素,當然,巴黎聖母院的哥特風格是指中世紀時代的代稱,只是這個玫瑰窗比較典型。而鐘樓,則是小說裡的經典形象,深入人心。提起巴黎聖母院必然想到這個要素。還好,主體還保留著。

一場火讓我重新認識巴黎聖母院,但有的人,請別“火燒圓明園”

全世界都在惋惜,這一夜的法國人在哭泣,只是遠在東方的我們,卻看到一些不那麼和諧的聲音。

比起火災,拿所謂歷史原因喊聖母院活該的人,他們的聲音顯得如此的格格不入,甚至可笑與可憐。

“火燒圓明園”可以和這次的火災聯繫在一起,把輿論和事件的導向帶偏,想引起所謂的民族情感,歷史仇恨的聲音,實在是愚笨至極。文化的傳播本來就是世界的,任何一項文化遺產的損失都是全人類文明的遺憾和缺失,文化是世界的,我們不希望歷史重演,但也不需要用歷史去編造新的言論,此時此刻,損失是全人類的,無關於任何的民族與個人。也希望我們能平和看待每段歷史,珍惜人類的每個瞬間。

一場火讓我重新認識巴黎聖母院,但有的人,請別“火燒圓明園”

歷史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好好的去守護,世界形勢瞬息萬變,諸如戰爭因素,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很多歷史古蹟都已逐步消失,印象最深的,也是前幾年香格里拉古鎮的火災事故,更不提其他在戰爭中缺失的遺蹟古蹟等,如敘利亞的3000年曆史的古廟在戰爭中毀滅。我們在痛惜的同時,應該好好的思考對於文物的保護與歷史的守護,好好銘記歷史,別動不動就嘴上說著民族大義,打著民族的幌子說事。

今夜的巴黎聖母院,在哭泣,我們期待聖母院的早日重修,恢復往日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