誑語濟公(十)濟公與妖道張妙興鬥法,戰鬥場景高仿西遊和封神

神話小說或者神魔小說是中國特有的古典文學題材,作者將佛道兩教中的神話人物編寫成各種民間故事,通過他們的神通和行為來表達作者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態度。中國最著名的神話小說非《西遊記》莫屬,它被公認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與《西遊記》同時代的《封神演義》也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力,這兩部小說共同構建了中國古人心目中的神仙世界。在此之後逐漸有各種神話小說面世,但是它們的內容、寫作方式、故事架構、神仙譜系等等都逃不出這兩部小說的範疇,濟公小說的故事也是這樣。

誑語濟公(十)濟公與妖道張妙興鬥法,戰鬥場景高仿西遊和封神

濟公的故事是清代興起的神話小說,以郭小亭的《濟公全傳》為代表,在加上其它不知名作者的民間故事,形成了濟公傳說的系列小說。由於作者的不同,在濟公故事的細節上有較大的差別,但是在濟公本人的角色設定和背景設置方面上還是遵循了《西遊記》和《封神演義》構建起來的神仙世界。濟公作為南宋時期有名的高僧,在民間傳說本就不少,再加上數百年的民間創作和演繹形成了大量的故事題材。這些故事在民間的流傳本身是處於離散狀態的,濟公小說的作者們對其收集整理編撰,最後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濟公系列故事。

誑語濟公(十)濟公與妖道張妙興鬥法,戰鬥場景高仿西遊和封神

濟公系列小說故事的創作遵循了我國古代小說創作的規律,以收集整理民間故事為主,以傳統的神話故事框架為連接,描繪出了崇佛的神仙世界。這種創作模式與現代網絡小說完全是憑空想象不同,它有著很深的群眾基礎,受到老百姓的認同,所以流傳百年而不褪色。在具體的創作過程中,情節的設計和劇情的描寫高仿自《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部分頗多,說明這種仿照和借鑑著名小說的模式已經成為了古代小說創作的風氣。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濟公小說中這樣的典型場景,妖道張妙興和濟公斗法的故事。

誑語濟公(十)濟公與妖道張妙興鬥法,戰鬥場景高仿西遊和封神

妖道張妙興是五仙山祥雲觀的道士,是有真才實學的道士,而非招搖撞騙的神棍。可是張妙興人品低劣,並不用自己所學造福百姓,反而經常利用神通敲詐勒索百姓。五仙山祥雲觀附近有個雲蘭鎮,鎮中首富梁萬蒼是樂善好施的大善人,經常設施給路過的僧人和道士。接受梁萬蒼佈施的僧道有好有壞,甚至有的道士拿了錢後出入青樓妓院,因此讓梁萬蒼非常不滿。於是梁萬蒼將施捨錢財改為開粥棚,不再直接施捨錢財給僧道。這種作坊使五仙山祥雲觀的道士們缺少了化緣的進項,讓妖道張妙興非常不滿。

誑語濟公(十)濟公與妖道張妙興鬥法,戰鬥場景高仿西遊和封神

張妙興是五仙山祥雲觀的大師兄,經常以各種神通敲詐鎮裡富戶,於是下山找梁萬蒼麻煩。他直接找到了梁萬蒼的兒子梁士元,通過下咒讓對方陷入惡疾之中,誘使梁萬蒼請他驅邪捉妖,這樣便可以敲詐梁家一筆錢財。從張妙興給梁士元下咒的情節看,此處借鑑了《封神演義》中陸壓道人用釘頭七箭書殺死趙公明的情節。張妙興施展的咒術叫"五鬼釘頭法,七箭鎖陽喉",而過程也是取梁士元一魂兩魄,然後用寫有生辰八字的草人鎮壓。這種情節的設置是典型的古代厭勝之術的模板,而過程與《封神演義》高度相仿。

誑語濟公(十)濟公與妖道張妙興鬥法,戰鬥場景高仿西遊和封神

為了救兒子,梁萬蒼與張妙興約定第二天開壇作法。到了第二天開壇的之前,濟公突然拜訪,並聲稱能夠救梁士元。為了讓梁萬蒼相信,濟公把自己的帽子戴在梁士元頭上,讓其能夠暫時清醒。梁萬蒼看見濟公的神通非常佩服,於是請濟公留下來為梁士元驅邪。這種安排讓隨後到來的張妙興很尷尬,於是張妙興和濟公便開始鬥法。兩人交手的第一個回合,大家一定很眼熟。張妙興問"和尚,我叫你三聲,你敢答應麼?"濟公回答"慢說三聲,六聲我都敢答應你。你叫罷!"然後張妙興按步驟施法,讓濟公當場翻倒在地下。

誑語濟公(十)濟公與妖道張妙興鬥法,戰鬥場景高仿西遊和封神

熟悉《西遊記》劇情的讀者都知道,這段分明是來自於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的情節。原來是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用紫金葫蘆收孫悟空的套路,在濟公的故事你變成了張妙興施法鬥濟公。當然情節雖然高仿,但結果相差很大。張妙興沒有紫金葫蘆可以收濟公,只能用咒術將濟公打翻在地。可他對梁萬蒼說濟公被他壓在地上翻不了身,結果轉眼就見濟公爬了起來。可見前面濟公被他的法術打倒只不過是在演戲,張妙興的法術在濟公面前毫無作用。然後張妙興又再度使用類似於"釘頭七箭書"的咒術,躲了濟公的一魂兩魄,想要徹底除掉濟公。

誑語濟公(十)濟公與妖道張妙興鬥法,戰鬥場景高仿西遊和封神

接下來張妙興在五仙山祥雲觀設法壇召喚濟公魂魄,想要殺死濟公。可濟公的魂魄沒招來,卻把濟公本人招來了,這讓讀者感到哭笑不得。接下來便是濟公和張妙興的正面鬥法,最終濟公神通廣大讓張妙興自食其果,被自己的火焰法術燒死,五仙山祥雲觀的大殿也被燒成了一片廢墟。濟公和張妙興鬥法的場景很嚴眼熟,是典型的《封神演義》套路。張妙興扔法寶,濟公收法寶。張妙興施展法術,濟公破法術。鬥法的全程都是張妙興處於主動攻擊狀態,但他的法術都一一被濟公破掉。

誑語濟公(十)濟公與妖道張妙興鬥法,戰鬥場景高仿西遊和封神

最有意思的是張妙興用捆仙繩捆濟公,結果捆到的濟公變成了石香爐。這個情節讓我想起了在《西遊記》萬壽山五莊觀的情節中,地仙之祖鎮元大仙捆綁孫悟空下油鍋,結果孫悟空變成石雕把油鍋砸了個打洞。上述的這些情節很多讀者都會很嚴肅,尤其是《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的粉絲更是如數家珍。小說的作者在創作的時候明顯是借鑑和高仿了前人的作品,將這種套路放入了自己的故事情節中。從這方面也看出古代民間文學創作上創新能力的不足,一百多年前的老套路都還有人模仿。

誑語濟公(十)濟公與妖道張妙興鬥法,戰鬥場景高仿西遊和封神

《西遊記》這樣的經典名著,《封神演義》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在後世受到文學創作中的借鑑和模仿並不少見。然而借鑑和模仿只是創作的啟發,作品本身還是要靠作者自己去打磨。濟公小說中經常出現這種高仿的情節,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創作的本意,更像是在抄襲前人的作品。由於這種形同抄襲的模仿佔有的篇幅並不大,所以並不會受到讀者的反感。可小說的作者的這種創作方式失去了靈魂,他只是將民間的濟公故事進行彙集整理而已,並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價值。這與同是來源於民間故事的《西遊記》不同,正是因為《西遊記》中隱藏了不少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價值,這才有了成為名著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