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修約運動成功的原因及帶來的思考

19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被迫和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不平等條約從本質上講和中國在鴉片戰爭後與西方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沒有區別,但在簽約過程和條約內容方面卻又不同之處。日本在面對列強欺負時,知道打不過,就直接先談吧,這總比打敗仗在籤強吧。這在談判時有迴旋的餘地和一定的自主權。

在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不遺餘力地展開與西方列強的修約談判。經過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日本終於完成來了修約任務,徹底實現了關稅和法權的自主獨立,從此與西方列強平起平坐。

近代日本修約運動成功的原因及帶來的思考

日本的修約歷史從明治維新後就已經進入了醞釀期。為著手修改不平等條約,明治政府做了一些準備工作。首先,天皇主動接見各國公使,以換取列強對政府的支持。其次,設立外務省,專司對外交涉。再者,建立外交體制,確立駐外使節制度,向各國派駐公使。隨後向列強表示修改條約中的不實之處,但列強以沒有具體內容而加以拒絕。外務省將新的修約草案中的治外法權列為重點,派使團考察歐美。

在明治政府初期,列強對日交涉中起主導作用的是英國,歐美各國均與其共進退。從19世紀70年代後期出現了分化,美俄試圖單獨對日交涉。日本展開了和列強的修改關稅談判,在對列強進行補償的措施下收回了一些權益。從19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與墨西哥簽訂了第一個平等條約,隨後美國也幾乎沒做任何變動就在修改條約上簽字了。國際形勢對日本極為有利,只要英國有所鬆動,就會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這時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英俄在遠東對立加劇,英國想拉攏日本對抗俄國,對日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通過了條約的修訂,日本廢除了英國在日的領事裁判權,並部分收回了關稅自主權。

近代日本修約運動成功的原因及帶來的思考

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通過甲午中日戰爭和日俄戰爭,極大地提高了國際地位。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更加迫切的要求廢除協定關稅權。1910年日本向與其有現行條約關係的11個國家發出了修改條約通知。1911年,美國帶頭與日本簽訂了新條約,隨後有光國家也紛紛與日本簽訂了新條約,表示放棄關稅協定權。日本通過這次修約,徹底實現了關稅和法權的自主獨立。自此日本修改條約的運動宣告完成。

日本的修約運動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成功,除了日本政府堅定的態度和靈活地外交以及國內民眾的支持外。日本也深知國力的強盛才是外交談判的最好保證,大力發展。此外,日本能夠抓住機會,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達到修約的目的。日本面積狹小,資源貧乏,市場容量小,歐美列強更看重地大物博的中國,這裡能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列強也降低了對日本的興趣,減少了修約運動的阻力。

當然,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內應才是根本原因。日本能擺脫列強的欺壓,迅速崛起,最重要的還是自身的發展,實力的提升。自古以來都是弱國無外交。要想取得對外的主動權,必須依託自身強大的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