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眼
眾所周知,劉邦得以從一個潑皮無賴,混到一個王朝的開國皇帝,主要是依賴於手下的人才比較給力——比如,軍事上的得力干將韓信。
畢竟如果沒有韓信等人的鼎力幫助,劉邦莫說坐天下,就是想割據一方只怕都難——亂世中,哪來的一個混混立足之地?
▲影視劇中的韓信
但是做了皇帝的劉邦,很快對韓信展開了打壓行動——先是把韓信從齊王改封為楚王(齊國比楚國富裕,實力大),然後沒過幾天,又把韓信從楚王降格成淮陰侯,再到最後,劉邦連庶民的身份都不給韓信了——他直接殺了韓信。
而關於韓信之死,不少人認為這是韓信自身責任很大,比如:
劉邦和項羽打得最激烈的時候,韓信攻佔齊國故地,並趁機勒索劉邦,要求劉邦封自己為齊王,這讓劉邦不滿:劉邦感覺自己被韓信要挾了。但迫於無奈,劉邦還是封了韓信為齊王。但劉、韓之間衝突的種子已經種下,之後韓信的遭遇,只是種子的成長和結果。
又比如:
韓信被改封為楚王以後,對劉邦萬分不滿,於是密謀造反,結果消息被劉邦知道,於是被劉邦誆騙來然後扣下,這讓劉邦有了殺機。
當然也有人簡單認為,韓信是死於功高震主。
其實小編認為,韓信之死,韓信自身雖然有責任,但頂多佔三成,即便韓信老實做人,只怕劉邦也不會手下留情。
之所以這樣,要從周朝和秦朝的敗亡說起。
周朝是奉行分封制的朝代。周天子封了不少諸侯。(而且直到東周末年,周天子還是封了兩個公爵)。
在起初,分封制度對周朝起到了正面作用——比如諸侯在諸侯國積極經營,把外族勢力趕走、同化,最差也起到抵禦作用。
▲呂后
而隨著西周中後期以後,分封制負面作用來了:諸侯的勢力做大,不少諸侯有些不聽天子的指令了。
甚至到了東周時代,諸侯基本上不把天子當回事兒了。(比如鄭國就曾經射傷過東周天子,這在西周時代是很難想象的)。
到了東周末年,秦昭襄王(秦始皇的曾祖父)更是直接把周天子滅了。
簡單概括:那就是周朝亡於諸侯之手。
再說秦朝。
秦始皇十年十年蕩平六個諸侯,而秦朝對六國故地的管理是非常落後和原始的(畢竟按照秦朝的交通條件以及管理水平、制度設計,皇帝直轄秦朝那麼大的天下,確實力不從心),因此秦朝對六國故地管理的失敗,才導致六國故地相繼造反,脫離秦的統治,還滅亡了秦。
可以說,秦是亡於管理不利上。
這一切,劉邦心知肚明——因此,像秦那樣直接統治中國,漢朝很可能走上秦的老路,因此,劉邦不打算學這個,於是採取了分封制度。
和韓信差不多同期封王的功臣,還有很多:
比如韓王信(這個韓王信也叫韓信,是另一個韓信。這個韓信出身比那個韓信好,是韓國的王族子弟),被劉邦後來封到漢匈邊境當炮灰,結果韓王信識破劉邦的歹毒意圖,於是被迫投降匈奴;
比如燕王臧荼。這哥們最後也被劉邦逼得走投無路,於是在燕國起兵造反,結果被劉邦大軍攻破燕國都城,被劉邦殺死;
比如淮南王英布。英布在楚漢相爭中,為劉邦立下大功,但是,劉邦最後還是設計殺害了英布——英布目睹劉邦殘殺韓信以後,知道劉邦這個痞子肯定不會放過自己,於是先下手為強,但還是被劉邦打敗——不過,在戰爭中,劉邦也被英布打成重傷,沒過幾天也去地下和韓信他們敘舊了。
而劉邦在消滅這些異姓王的同時,還把自己的私生子、兒子甚至侄子,也都封了王。
因此,不論韓信是否做過對不起劉邦的事情,劉邦都不會容忍一個異姓王當齊王或者楚王或者別的有價值的王。因為劉邦雖然採取分封制,但和周天子不同的是,他只接受本家子弟做諸侯王,而不接納外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韓信的悲劇是註定的。
藤樹先生
每次想到韓信的結局的時候,腦中總會迴盪著一首詩:
故壘風雲偃,空山虎豹號。獨憐飛鳥嘆,不及範生高。
韓信之死其實挺令人惋惜的,他的軍事才能讓人汗顏,也讓人驚歎。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擁有這樣軍事天賦的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韓信的死其實大抵有他性格方面的因素,也有作為帝王劉邦的影響。
韓信的性格
其實,我們從很多的例子中可以看得出來韓信的性格是孤僻的,但是骨子裡的自信又成就了這位絕世無雙的軍事天才。
韓信的出身不高,甚至因為沒有好的品行沒有機會被舉薦做官,食不果腹幾乎經常是韓信年幼生活的一部分,為此,他不得不到處蹭吃蹭喝,這其中的白眼當然是必不可少的。
他經常寄居在南昌亭長的家中白吃白喝,如此做法引起了這位亭長婦人的極度厭惡。
這位亭長婦人不給他吃的,韓信竟然十分的生氣。按照我們正常人的理解,此時的韓信應該滿是不好意思,生氣的應該是這位亭長婦人,可是讓人意外的是生氣的人竟然是韓信。
孤僻和孤傲可以說是韓信性格最好的詮釋。
有恩必報,有仇不報幾乎貫穿了韓信的一生,他雖然遭受過淮陰屠戶的胯下之辱,可是他的內心開始變得大度起來,按照韓信的一貫性格,這個人最好的結局就是死亡。
可是,韓信竟然放過了這位曾經羞辱他的屠夫。
也許是軍旅生活讓韓信真正的開始成長起來,貧寒出身的韓信始終將自己至於一個極高的地位上,他是一個有能力的將軍,可是自從而養成的性格上的缺陷卻也同樣吞噬了他。
劉邦的影響
韓信之死雖然是呂后和蕭何設計誘殺,可是我們甚至都不用想,這一點如果沒有劉邦的默許,他們兩個人是短短不敢隨意誅殺曾經劉邦身邊的功勳老臣的。
韓信在執掌大將軍之後,僅僅用了四年的時間就幫劉邦定鼎了天下。
這份功勳可以說的上是劉邦政權中的第一元勳,可是他犯了最為重要的一點錯誤:
他所擁有的而這一切都是劉邦給與的,如果沒有劉邦這個平臺,韓信很有可能僅僅是一個滿腔熱血的青年,根本沒有成長為元勳功臣的機會。立功之後的韓信在劉邦深陷囹圄之後,竟然趁機要挾了劉邦一把。
韓信這個時候仍然沉浸在了功臣的沼澤中,他壓根沒有意識到自己和劉邦的關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韓信的能力讓劉邦恐懼,同時韓信的做事方式也讓劉邦記恨。
從齊王---楚王---淮陰侯身份的轉變,也代表著劉邦對於韓信的信任度在一步步的降低。
我們可以看一下劉邦在聽到韓信被誅殺之後的表現:
劉邦其實是希望韓信死的,但是他又不好直接誅殺韓信,唯一的方法便是藉助他人之手誅殺韓信,為什麼這個人是呂后?
因為呂后可以算的上劉邦最為親近之人,如此之作劉邦既不會背上誅殺功臣的罵名,也會在一定程度直接警告那些異族諸侯王,如此一來,這便是一箭雙鵰的好計劃。
性格上的缺陷,劉邦的猜忌。
兩個極為致命的因素已經註定了韓信悲哀的結局。
這句話或許已經彰顯了韓信的不臣之心,圖謀造反本來就是帝王的忌諱,更何況這個圖謀造反的人還有顛倒乾坤的能力。
歷史總探長
不是功高震主。韓信的軍事能力並不強,甚至不如曹參。他能立些功主要是依靠劉邦的平臺。他率領的漢軍的戰鬥力是很強的,對手都是一幫烏合之眾。劉邦還給他兩張王牌,一張是曹參軍團,一張是灌嬰軍團。並非只靠韓信的那幾萬人馬。曹參在韓信出場前就是百戰百勝的將領。而灌嬰率領的騎兵軍隊是戰鬥力最強的。沒有曹參灌嬰,韓信根本就不可能立那些功。韓信只是善於紙上談兵,背水一戰就是軍事教條主義,多此一舉。韓信應該分兵兩路,一路誘敵出戰,一路繞其後攻趙軍大營即可,根本不用背水列陣。用木罌渡水也是假的,就算木罌可渡人,車馬糧草如何渡?劉邦廢韓信為淮陰侯,不是懼怕韓信。劉邦接到舉報韓信謀反,當即就想興兵討伐,劉邦滅韓信是綽綽有餘的。之所廢他,一是韓信表現的不忠,使劉邦不放心。二是韓信功不夠封王。劉邦並沒有想殺韓信,只是廢了韓信的兵權。呂后為什麼要殺韓信?因為呂后曾派樊噲拉攏韓信,韓信卻貶損樊噲,樊噲是呂后的妹夫,也是呂后的親信,韓信貶損樊噲就是瞧不起呂后,因此得罪了呂后。韓信謀反,呂后與蕭何用計誘捕韓信時,韓信大罵呂后為婦人,更加說明他瞧不起呂后,呂后一氣之下就把韓信給殺了,而劉邦正在領兵討伐陳豨,並不知情。
wangbabulao
岳飛被殺的時候,罪名是“莫須有”。“莫須有”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或許有”。所以這便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韓信被殺本質上和岳飛是沒有多大區別的,因為他們的存在威脅到了皇權。這其實和功高蓋主是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
比方說大清朝的時候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貪官,那便是和珅。和珅非常受乾隆寵幸,但是乾隆去世以後,嘉慶皇帝立刻就殺了乾隆。和珅為什麼被殺?根本原因在於和珅讓嘉慶皇帝感受到了威脅,嘉慶皇帝為了保險,不得不匆匆除掉和珅。
乾隆是正月初三駕崩,而正月初七嘉慶就逮捕了和珅,正月十八就以二十大罪賜死和珅。按照正常的流程,是不可能這麼快的。從定罪到執行死刑,前後不到半個月。
很多會想是不是和珅在乾隆朝的時候,權勢過大,故意打擊嘉慶。和珅可是個聰明人,乾隆雖然歲數大,但是肯定是會死的,和珅和嘉慶作對,這不是找死嗎?這個時候的大清朝,皇權可是至高無上的。明朝的時候大臣還可以和皇帝對著幹,清朝的時候是不存在的。
所以和珅是想討好嘉慶的,並且他也這樣做了。
比如乾隆要立儲的時候,悄悄的召見了幾個大臣,其中就有和珅。和珅在得知乾隆會立嘉慶以後,立刻偷偷的告訴了嘉慶。這分明就是討好嘉慶,對不對?
那麼和珅為什麼被殺了?原因就是嘉慶皇帝感覺和珅威脅到了自己!!!
所以和珅討好嘉慶成了和珅二十大罪的第一條,你說和珅冤不冤?
以清朝的政治格局,和珅是很難威脅到嘉慶的。不過嘉慶這麼覺得,這便決定了和珅的命運。
歷史上的韓信何嘗不是如此?
以他的能力如果和劉邦作對,劉邦肯定是沒辦法建立漢朝的。畢竟劉邦自己都說過: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哪怕後來韓信束手就擒,被貶為淮陰侯,軟禁在長安,依然被殺。原因就是韓信讓劉邦感受到了威脅。
天底下任何皇帝都會盡力消除這些威脅的。
所以漢朝建立以後,劉邦先是剪滅了異姓諸侯王、後來的統治者又對功臣貴族下手了。到了漢武帝時期,連劉姓的諸侯王也都不放過。
所以有時候不要認為岳父、韓信他們不會做人才導致被殺,因為主動權並不在他們手上。
唐朝的時候,郭子儀功勞也是大得不得了,他也是為數不多善終的人。除了他會做人以外,還是他遇到的幾個皇帝心態好,沒有幹卸磨殺驢的事情。
歷史是什麼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他和張良、蕭何被稱為漢初三傑。韓信用兵如神,他攻城拔寨可謂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在兵家軍事思想兵權謀中,韓信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也是劉邦和項羽楚漢相爭時,劉邦能最終勝利的極其關鍵的人物。
韓信被劉邦拜將後,他曾敗楚軍、平定魏豹、又攻下代國,在背水一戰中又打敗趙國,之後又降服燕國,後有攻打齊國,並且在濰水之戰中又敗楚軍大將龍且和他的二十萬楚軍。同時在後來垓下之戰中,對西楚霸王重重包圍,最終讓英雄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而死。
可以說韓信在劉邦登基為帝、建立大漢的過程中,是立下赫赫戰功的。他在當時也被稱為是“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出世”。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後,韓信因功被封為異姓諸侯王。
但是後來韓信由楚王而被貶為淮陰侯,而後就被呂雉殺了。
那韓信是死於功高震主嗎?
韓信的確功勞很大,在劉邦平定天下、登基為帝后,也就如“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局勢。韓信的死的確是有因為功高而震主的因素。
因為韓信不僅功高,而且韓信用兵如神,連曾經英雄一世的項羽也被韓信在垓下之戰中兵敗自刎而死。在劉邦賬下諸將中,若論用兵難有人是韓信的敵手。
同時作為漢初三傑的蕭何、張良,蕭何雖然善於治理、安撫百姓、統籌局勢,張良雖然計謀過人,但若論用兵打仗亦不如韓信。如此就讓劉邦、呂雉頗為顧忌,因為若韓信有二心,到時很難勝之。
再則劉邦登基後,功勞很大的韓信又是異姓諸侯王之一。可謂是位高權重。如此就對劉邦、夫人呂雉、對大漢王朝構成了很大的威脅。韓信也因為這些原因,而受到劉邦、呂雉的猜忌。因為他功高而震主,從而導致韓信的結局。
中孚鑑
韓信在功成之後身死,是他功高蓋主,還是因為他不懂政治?
在楚漢兩個大的軍事集團對峙的過程當中,有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兩大軍事實力,並使漢軍成功的逆轉。最終奠定了大漢王朝的基業,譜寫了一段輝煌的歷史篇章。這個人就是韓信,作為一位開國的功臣,他的軍事才華根據太史公的描述,被世人所瞭解。
作為一位有名的軍事家,他是非常卓越的,他最突出的個人魅力就是非常善於用兵,在戰爭當中,他是最能夠靈活的運用自己的軍事實力的指揮家。比如在平叛魏國的戰爭中,他根據酈食其的調查,並通過自己親身的實地考察,發現了魏軍守備薄弱的地方,並自己創作發明了新的渡河工具木罌,讓體弱的士兵在魏軍的正面假裝要渡河,實際上這只是迷惑敵人的計策,他卻帶著自己漢軍的主力,從魏軍守衛薄弱的地區,偷偷地渡河,出現在魏軍後方殺的敵人措手不及。
這就是為他樹立了兵仙威名的背水之戰。他手中雖然只帶有3萬疲憊的兵馬,但是他卻將這三萬人創造出了30萬的戰鬥力,他將一萬人在井陘口擺出了一個背水陣,並命令自己的兩千兵卒埋伏在軍營的附近。他先與趙國的軍隊正面的作戰,然後裝作打不過的樣子,扔下了自己的軍旗和戰鼓,讓對方的士兵互相爭搶,從而亂了陣腳,接著他又將趙國的兵嗎引到了背水陣中,漢軍的士兵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權利,與趙國的軍隊作戰,當趙軍看到意識去不到最終的勝利便決定返回自己的軍營,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們離開軍營的時候埋伏。在附近的漢軍的士兵已經進入軍營,拔掉了趙國的軍旗插生了漢軍的旗幟。當他們回到自己軍營的時候,以為自己的軍營已經被漢軍攻陷,出現了很多的逃兵,所以雖然趙國的將領斬殺了一部分逃兵,但依然沒有解決趙國軍隊潰逃的局面。他只用了一個早晨的時間就消滅了趙國的20萬軍隊。他這種出色的指揮藝術為現代的軍事戰爭留下了很多的典範之作。
比如有名的陳倉和安邑,濰水和井陘之戰,而且他曾經發表的一些關於軍事的言論也成為了最終決定楚漢戰爭勝利的指導性的方針。作為一位傑出的統帥,從他帶兵開始就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使天下的諸侯都非常畏懼他的戰績。
可是這樣的一位軍事奇才卻是一位政治上的白痴。他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因為家境貧寒,所以常常吃不飽飯,有很多的故事裡面記載他經常會到一位亭長家去蹭飯,後來亭長媳婦故意整治他,早早的就吃過飯,讓他再去吃飯的時候撲個空。還有一位老婦人經常給他吃食,但後來也嫌棄他無所事事到處閒逛。據說他經常遇到同鄉的流氓他經常遇到同鄉的流氓的欺負。這可能與他的家境貧寒,而且沒有兄長可依靠有關係,但最主要的是他的性格比較特殊,因為他從小書讀了一些兵書,長大之後迷之般的自信覺得自己應該是不一樣的人,所以他經常掛著劍四處招搖。這也成為了一些流氓的尋求刺激的對象,但是他雖然書讀得多一些,體力卻不及地痞,所以就受到了鑽人褲襠的恥辱。
在楚漢對峙的前期劉邦總是失敗者,總是被項羽追著屁股後面打。後來原本投靠項羽的韓信,因為一直都得不到重用,就投奔到了漢王的陣營得到了當時漢王的丞相蕭何的賞識和推薦,最終讓他拜將成功。他也正式登上了這段歷史風雲的舞臺,而當他被任用後他所展示出來的出色的指揮才能,也讓很多人吃驚。這個時候漢王與他的關係非常的親密,劉邦也為他提供了能夠自由發揮自己軍事才能的機會和平臺。在楚漢兩軍對峙的嚴峻的時刻,他已經平定了所有的諸侯國,手中開始握有能夠與楚漢兩方並立的實力。雖然項羽派來的說客,要求他能夠與楚國聯合,最終可以三分天下,甚至他手下的一名謀士也來勸說他,併為他分析厲害,奉勸他要保持三方並立的局面,但是他覺得自己的功勞很大,劉邦不可能對他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所以他拒絕了各路說客的勸說。
可以說,他對大漢王朝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具有決定性的。但是他的功績也的確太大,更容易被自己的主子所猜疑,所以當楚漢戰爭落下帷幕。他的不幸結局,便已經註定了,首先他被收走了所有的兵符等,成了沒有兵的光桿大將,雖然他被封為楚王,但很快又有人告他謀反。呂后與蕭何合計剪除了他。可惜了他的才華。
風火輪453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韓信幫劉邦把項羽打敗了,建立了漢朝。劉邦見識到韓信的才幹之後就想除掉他,他怕以後駕馭不了他。劉邦先找個緣由把他貶斥,貶韓信為淮陰侯,韓信此時已心生怨恨。
公元前197年,陳豨謀反,韓信企圖趁這個機會攻擊長安,結果被人告發,沒能成功。這時呂后出主意想制服韓信,她原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和蕭何謀劃,令人假說劉邦平叛歸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韓信猶疑不定,但還是來到長安。結果一到長安,蕭何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
蕭何曾是韓信的伯樂,當初劉邦不重視韓信,韓信欲離劉邦出走,是蕭何把他追回來並鄭重舉薦了韓信,使韓信這個英雄有了用武之地。這就是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事件。結果最後韓信也是間接死在了蕭何手裡,韓信的一生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也許是功高,但是並沒有震主,他就是死於劉邦沒有容人之量。
拼搏1514878035
韓信之死,與功高震主或有關係,但並非唯一原因,歷史不是單選題,往往是多種原因的合力,導致一個結果。
劉邦也並非桀紂之君,觀其為政處事,還是很有分寸的,待屬下也比較寬容。若說功高震主就得死,漢初三傑中張良、蕭何兩人,哪個都不比韓信功勞低,而劉邦在評判各人功勞時,蕭何還被定為首功,此二人卻都得善終。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三位大功臣,獨殺韓信,自是韓信做了不該做的,說了不該說的。
垓下之戰時期,劉邦在陳平等人的慫恿下,撕毀鴻溝和議,襲擊項羽,反被楚軍打敗。危急之下,劉邦調韓信和彭越兩人來幫忙。而二人拖拖拉拉遲遲不出兵,後用張良之計,分給兩人大片土地,方使二人盡數發兵來救。此事雖然結局圓滿,但給劉邦心中伏下的陰影,難以言述啊!
韓信年輕時,低調能忍,即如胯下之辱也能雲淡風輕。但隨著功勞日積,權勢日盛,韓信膨脹了。有次劉邦和韓信論兵,韓信說:“您能帶十萬兵。”劉邦沾沾自喜,十萬不少了。“那你呢?”“我嘛,自然是多多益善啦!”拋開風中凌亂心中不爽的劉邦不提,對韓信警覺性自然也高了幾分。
類似的昏事韓信做下好幾樁,如收留楚將鍾離昧,後又因害怕,將鍾離昧之頭獻給劉邦。這和韓信一貫英明的作風極為不符,收留敵將為不智不忠,收而又獻首討好為不義。所有的這些,想來劉邦也一筆筆的記在心中。
即使後來從楚王被貶為淮陰侯,韓信還不知收斂,依然十分狂傲,這點和年羹堯有一比了。有次平級的樊噲見到偶像韓信,行跪拜之禮,樊噲如此粗人,尚能念舊給其臉面,而韓信非但不領情,反而嘆到:“想不到今日竟與樊噲之流為伍了!”看看,這情商。
以上還不是最惡劣的。韓信曾和昔日部下陳豨密議,倘若你哪天要反,我必助你一臂之力。果然前197年,陳豨起兵反叛,劉邦親征,韓信稱病不出,並在京中有疑似響應反叛的舉動,被人告發於呂后,別的不提,光這一條就夠得上謀逆死罪了。
韓信之死,雖功高令劉邦提防,但還不致死。其所做所為才是真正死因,也有咎由自取之責啊!
百味乾坤
韓信的死是必然的絕不是偶然,韓信真正的為劉邦打天下時間很短,可就是這樣劉邦必須除掉他帶兵打仗不如韓信如果那天韓信發現劉邦對他不去從前起了兵造了反試問有誰能壓制住他,你要說當皇帝的最怕是文官還是武官答案一定是武官在古代哪一個手握重兵的將軍不是皇帝的親戚或者兒女親家,而韓信在劉邦還沒當上皇帝的時候就要在齊國稱王要與劉邦平起平坐有誰能受得這樣的要挾那。要怪只能怪韓信不夠聰明要怪只能怪韓信生錯了年代要是他生在宋朝也許命運會改變吧。開國大殺功臣的有幾個漢是一個還有就是明朝了共同的特點就是開國皇帝都是社會底層起義者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可以共患難不可同享福。
月下月光舞
一、韓信之死
韓信是被呂后殺死於長樂宮的鐘室中。
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致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
二、劉邦殺韓信可以歸結以下幾個原因:
1、要尋找最初的源頭,恐怕就是韓信主動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一事了。漢四年(前203),韓信平定齊國後,內心開始膨脹起來,因此修書一封,派人送到廣武軍前與項羽對峙的劉邦手頭,請劉邦封自己一個假齊王。
劉邦後來封了他真齊王,不過,那時劉邦心裡已經對韓信很不爽。這一不爽,直接導致了後來改封楚王的結果,齊地靠北,不易掌控,楚居中原,四面都有諸侯,韓信如果真得造反,還有鎮壓餘地。劉邦已經起了戒心。
2、直接導致劉邦動殺機,應該是韓信收留鍾離眛一事。在劉邦打敗項羽、全力搜捕項羽殘餘的過程當中,韓信卻鬼使神差地偷偷收留了項羽手下大將鍾離眛,這給了劉邦打算殺害韓信的最大理由,你韓信是想裡通外國、還是圖謀造反。
任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和擔心。於是,他用陳平“偽遊雲夢”之計,將韓信捕至洛陽,當時就準備殺的,經大夫田肯勸說,才暫緩下手。作為皇后的呂雉,對劉邦已動殺機這一點,當然再清楚不過的了。
3、而致死的根本原因,不在韓信,而在劉邦的疑心,韓信功勞太大,名聲太響,威望如日中天,劉邦自然忌憚。同時,韓信又不拘小節,任性率真,對劉邦形成了壓力。可以說,韓信在世一天,劉邦就多一塊心病,時時感到潛在的威脅。
擴展資料: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佔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
“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