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是什麼意思?

老張談三農


不知不覺又快到了立夏,節氣的更迭總是來的那麼快,在很多的俗語之中,跟節氣有關係的老話諺語從來都不缺,其中節氣來臨時候的天氣情況 對於以後的天氣走向和農業生產,都有很密切的聯繫,這也難怪,在民以食為天的宗旨下,又有什麼比豐收更重要的事情呢?而關乎豐收的,尤以天氣最為重要。



其中關於立夏的俗語就有一句: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這句諺語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很多老話和關於農業氣象的諺語, 都是頗有一些道理的,立夏節氣前後的時間段,也正值北方小麥主產區,小麥揚花的期間,小麥揚花對於收穫是有很關鍵的作用,是很需要晴朗暖和的天氣和溫度,才能在短短几天之內完成,如果在此期間天氣晴朗,氣溫很高,對於小麥揚花是有很好的關鍵性作用。


小麥能夠在立夏前後很好的天氣裡面揚花,自然是一個很好的豐收之年,被稱作農民吃飽飯也是一點也不為過。

天有不測風雲,天氣對於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尤為重要,像一些極端天氣、惡劣天氣,都會對農業帶來危害,春暖花開的時候倒春寒,就是一種很難預測的極端惡劣天氣,造成減產的影響是很大的,立夏前後,如果是連陰布雨的天氣,也是一種很惡劣的天氣,對於正值揚花的小麥,造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這些通過多年經驗累計的種植諺語,確實在農業生產之中,發揮著很關鍵的作用。


馬上就要立夏了,小麥現在也正是生長最關鍵的階段,想要獲得小麥的豐收,天氣的因素很關鍵,能夠在立夏之後,小麥揚花期間,能夠有陽光燦爛的日子,才是豐年的一種預兆,也是獲得豐收的關鍵,對於這句:立夏旱十天,農民吃飽飯,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在農村,看節氣耕種收穫非常普遍,而立夏作為進入夏季的開始,更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農人看立夏天氣預測後期莊稼收成情況的一些民諺,還是非常準確的。

“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這句農村老話,其內涵並非字面意思那麼簡單,千萬別理解為立夏乾旱十日,莊稼就可以大豐收,農民就能吃飽飯了。對這句話阿兮是這麼理解的:

1、冬小麥揚花期,需要晴天保證授粉質量。

關於小麥揚花,農村還有兩句老話:“立夏天氣涼,麥子收的強”“風揚花,飽塌塌;雨揚花,秕瞎瞎”。看這意思大家應該更明白,立夏這十天旱,可不能是熱辣辣的的乾燥天氣,最好是不下雨的晴天,天氣涼一些,小風輕撫著,可以讓小麥揚花更徹底,保證受精結實好。

為什麼說不能幹燥熱辣天氣呢?因為立夏時節揚花後就是灌漿期,缺了水可不行。若是麥子太旱,農民還會提前給小麥澆揚花灌漿水,確保生長髮育。

2、立夏時節冬小麥最易出病蟲害,連陰天或乾燥氣候都容易出事。

立夏前後天氣乾燥風大,很容易發紅蜘蛛,而遇上連陰天,小麥則易發蚜蟲和鏽病。農諺所說的“寸麥不怕尺水,尺麥卻怕寸水”,後半句指的就是立夏揚花期。此時期連陰天,不只是能造成麥子秕粒,麥子還很容易倒伏。所以旱了澇了,都不是什麼好事。

3、小麥揚花期,也是防治病蟲害關鍵時期,晴天噴施農藥效果好。

“麥拔節,蛾子來,麥懷胎,蟲出來(指粘蟲)”,想吃新麥的不只是我們人,蟲子更喜歡。麥蛾子,粘蟲,蚜蟲,紅蜘蛛,惦記這點麥粒的蟲子多著呢,一個防治不好,小麥就大 減 產。噴施農藥下雨天肯定是不行的,自然是希望晴天了。

總之,農村的一些老話可不能斷章取義的去理解,還必須要結合其它一些個民諺和經驗,來綜合理解判斷,才能理解透徹。“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中的“旱”字,不過是這期間最好不下雨,能讓小麥揚花順利,多結實罷了,可不敢真讓揚花灌漿期的小麥乾旱著了,要麼早提前澆了水,飽著呢。


阿兮隨筆


今天正好就是立夏的日子。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說,今天開始十天之內不下雨,預示農民會有好收成。只有農作物豐收,農民才能吃飽飯。我覺得這句話存在著一定的地域性,根據南北方不同的天氣來說,可能這話只適應我們北方地區的農作物生長期。因為這句話很大成分是針對北方地區的小麥生長期而言。那麼為什麼說立夏開始十天不下雨,農民才能吃飽飯?

剛種的農作物不適合這幾天下雨。對於南方人來說,幾個月以前的氣候就已經很暖和了,各種農作物該收的收了,該種的種了,可是北方的天氣卻變化不定,直到立夏前後天氣才能夠比較穩定一些,所以很多農作物,早了都不敢播種,氣溫太低怕種子出不來苗。



我們這裡露天的花生玉米,一直到前幾天都剛剛才播種。這些剛剛播種的農作物,當然不希望直接下雨,因為如果這幾天就下雨,地面就會結成一個硬蓋,那些露天種植的玉米花生,種子在地下發芽以後很難出苗。如果土壤疏鬆的話,種子發芽以後可以輕鬆的鑽出地面,而被雨水打溼的地面結成硬殼以後,種子發出的幼芽想鑽出地面就有些困難。另外,有的農民種子播下地以後,直接打了除草劑,剛打了除草劑,怕失了藥效,也不希望立馬下雨。所以說如果立夏這幾天下雨的話,會影響各類農作物的出苗率,也就直接影響了農作物的產量。






立夏這幾天正是小麥開花授粉的時期。最近這幾天,我每天都往山裡跑,可以說北方的小麥現在正是生長旺季,也是開花授粉的日子,生長之快簡直真是一天一個樣子。去山裡遠遠望去,風吹麥浪的景象真是讓農民心裡舒坦。如果這幾天下雨會影響麥子開花授粉,自然會降低麥子的收成。只有晴天微風,才利於小麥授粉。不過這裡說的十天,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其實小麥開花授粉用不了十天,而且緊接著的灌漿期是需要雨水的,如果過了這幾天不下雨的話,農民就要給麥子澆灌漿水。



今天開始,天氣逐漸熱了起來,所有農作物開始進入了生長旺季。北方的天氣總是雨水較少,所以根本不必擔心下雨,不管什麼農作物,還是需要充足的雨水,萬物生長除了靠太陽,還要靠雨水。


靈子


五一假期過完了,該嗨的嗨夠了,該開始幹活的也開始收心幹活了,看著老話種莊稼,依據俗語判斷年景是農民們經常做的事情。



前兩天還穿著毛衣毛褲,這幾天馬上就是短袖襯衫了,溫度變化可真夠大的,於是說夏天就要來了,翻看了一下日曆,果然夏天來了,下週一立夏。

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在農村有這樣一句聽著挺不合理的老話,我們當地立夏這幾天小麥正好是揚花期,因此期待著老天爺這幾天心情好莫下雨,小麥揚花期也是小麥授粉時,如果下雨的話,會對今年小麥收成有損,雖然揚花期只需要三四天時間,但是因為小麥播種有早有晚,加上土質地茬有好有賴,因此十天揚花期是指前後不一樣的小麥揚花期。

然而那句俗語也並不是全指小麥揚花期天晴好收成,還有另一個原因是有關氣候變化的,小編剛說了,三月份氣候反覆無常,五一假期前兩天小編還穿毛衣毛褲,從昨天開始天氣突然暖和了,氣溫跳躍度太大。

也就是說三月份是最容易發生倒春寒的月份,今天冷明天熱,當小麥進入揚花期時,後期換上灌漿期需要暖和的氣候來增進生長,立夏後如果天氣晴朗,那麼發生冷空氣的幾率幾乎就是消失不見了,然而如果立夏陰天或者下雨,那麼說明立夏以後的氣溫還是不夠穩定,還是有可能會發生倒春寒現象。

因此農民特期盼著立夏之後能有十天左右的晴朗天氣,對於作物來說,立夏之後天氣暖和才適合它們的生長,不敢再和倒春寒做無畏的鬥爭了,會讓它們受到很大傷害,給農民帶來一定的損失。

其實農村關於立夏前後的節氣諺語有很多,比如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意思很明顯的表達出,三月裡擔心害怕三個七不下雨,初七,十七,二十七,如果這三個七里面一天都沒有下雨,依據老人們當年總結的經驗,那麼這個夏天會是極旱天氣,而四月怕初一是害怕四月初一下雨,明天四月初一,後天立夏,因此往後幾天不期待下雨。


悠然見東山


穀雨一過,即到立夏,夏天也就正式到來了。穀雨時節有“穀雨無雨,後來哭雨”的說法,而僅在十五六天之後的立夏卻有“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一會哭雨一會盼旱的,如此晴雨不定額的要求,老天爺忙得過來嗎?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聞趣事。

立夏與立春、立秋、立冬一樣,都是進入一個季節的標誌性節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之前的穀雨時節之所以需要雨,主要是進入了春耕的攻堅階段,不僅有插秧、收油菜等農活,前期因病蟲害影響的農活都需要在短期內補救完成。那立夏有什麼不同呢?為何會盼天晴呢?



一、油菜開鐮

油菜一旦到了青黃相接的泛黃期,需果斷收割,稍不留神耽誤幾天再收割,極易導致撒落油菜田而減產。在刺楸這邊,油菜在穀雨時節後期就陸續開鐮收割,會一直持續到立夏之後。目前好些油菜地的油菜已泛黃了,有的農民已將其割斷放在田間地頭,就等著幾天的太陽天好讓油菜果莢曬乾。而若陰雨連綿好幾天,則會影響其他農活。


二、冬小麥北方產區正值揚花期或灌漿期

小麥從播種時間來看,有春小麥和冬小麥之分。立夏時節正是冬小麥北方產區(晉、豫、魯、冀、隴等省區)的揚花期或灌漿期。

刺楸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前段時間櫻桃花、桃花、桑樹的揚花期,刺楸這邊雨水較多,影響了揚花,不僅家裡的蜂蜜產量減少了,現在樹上的櫻桃、桑椹也較少,導致城裡的價格居高不下。同理,小麥的揚花也會受到雨水的影響,而即便到了灌漿期,陰雨綿綿則可能導致小麥的病害發生。



三、冬小麥南方產區已陸續開始收割

由於氣候的差異,小麥的成熟收割期有明顯不同,時間上基本呈現出先南後北的順序,而冬小麥南方產區(川、渝、貴、蘇、鄂、皖等省區)在立夏時節正好進入成熟收割期。


刺楸所在的四川農村,每年吃杏子、桑椹和麥地邊茅莓的時候,小麥就差不多要收割了,當然由於年歲的關係會有或多或少的變動。以前村裡務農者較多時,立夏前後的坡上要麼是泛黃的油菜,要麼就是枯黃的小麥。

由於村小的民辦教師較多,大多都還兼有農活,基本上每年從五一或推遲十天左右就要放十天左右的農忙假,在放假前老師還會安排大家準備六一的節目。農忙假不是休息的假,老師回家收小麥,而學生娃也要幫著家裡收小麥,農村就進入了收小麥的農忙模式。


在大太陽天收小麥雖然辛苦,但若陰雨連綿甚至狂風暴雨而不放晴,小麥易發芽甚至倒伏,即便搶收回家,但脫粒後若沒法曬乾,則會發黴變質,人和畜禽都吃不起上小麥了。

四、刺楸來總結

立夏既然是春耕的收尾階段,也是開鐮收割的時候。雨水過多導致糧食發芽沒黴變,而冬小麥北方產區又是小麥關鍵期,天晴反倒有利於其收成。



以上就是刺楸對「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的分析,如果覺得回答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這句話確實是有道理的,可以說這句話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總結出來的,而節氣,就是古代勞動人們所有智慧的總和,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我國古代,幾千年來都是農耕社會,如果老天爺不調皮,一年風調雨順,農民豐收,國家就會穩定,人們就會安居樂業,反之,如果老天爺亂來,農民辛苦種了一年的糧食得不到好的收成,全國人民都會餓肚子,吃不飽飯,說明是帝王犯錯得罪了老天爺,十分嚴重的時候,就起義了。

所以春秋兩季,帝王會祭祀,而立夏這天,帝王還會舉行迎夏儀式,這都是對天地的敬畏,人吶,就是要有敬畏之心。

像穀雨時節,人們就盼著下雨,因為“雨生百穀”,春雨貴如油,只有來幾場痛快的春雨,人們播種下的百穀才會茁壯成長,穀雨時節的雨,也預示著豐收,如果穀雨不下雨,從官方到民間,都會舉行求雨儀式,這就是民諺所說的“穀雨無雨,後來哭雨”。


立夏恰好跟穀雨相反,人們要求老天爺別下雨。一是因為從穀雨到立夏這15天裡面,雨已經下得夠多了,足夠了,二是因為,夏雨和春雨不一樣,春雨溫柔、潤物,夏雨就比較暴躁。

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

我們知道,小麥是三大谷物之一,一年來,如果小麥能豐收,那基本上這一年就不會出現饑荒了。

中國以兩河流域為界,分為南北,一開始是北方人民才種小麥,漢代之後逐漸推廣向南方,到如今,小麥依舊是北方的主要農作物,北方人為什麼愛吃麵食,因為小麥多啊。

南北方因為氣候差異,小麥的播種和成熟期不太一樣。

在南方,立夏時節的小麥已經到了收穫的季節,有句俗話說“收麥如救火”,可見收麥子是跟時間賽跑的,收好之後的小麥,要迅速曬乾,否則的話容易發黴。如果在南方立夏時節,陰雨不斷的話,沒辦法即使收割小麥,即便是收割了,也沒辦法及時曬乾。

在北方,小麥的生長到了揚花期和灌漿期,這兩個生長時節,對於小麥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發育的好,小麥就能增產,陰雨綿綿的天氣,容易造成小麥的病蟲害,如果在這期間小麥能好好地曬曬太陽,真是莫大的福報。小麥色的皮膚為什麼性感?因為太陽曬得充足啊!

同時,油菜也到了成熟期,油菜和小麥一樣,都要及時收割,油菜十分脆弱,收割晚了哪怕一天,菜籽便會掉落,造成減產。

最後特別注意一點,“立夏十天旱”中的旱,只是不下雨,或者少量降雨,不是說要出大太陽,太陽暴曬對於農作物也是有影響的,做事不能太極端,陽光明媚最好,農村的小夥伴在這時節放忙假,也期望是晴朗的天氣,這樣才好玩兒啊。



也可自話


今日立夏。

從天氣預報上看,近幾天有雨。這不,昨天傍晚已經有淅淅瀝瀝的小雨來打了頭站。從開春以來,膠東農村的雨水就很少,見到下雨,不免高興地議論起來。正說著,從地裡幹活回來的三大爺說,還真不望著近期下雨,推遲個把星期好了。我們覺得很奇怪,明明天兒有些旱,地裡的麥子下點雨難道不好麼?

大爺笑了笑說,老話說"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嘛,這段時間正是小麥的揚花期,最好是天兒晴,以保證小麥揚花受粉。要是來個陰雨天氣,這小麥就會因為天氣原因造成籽粒秕秕的,影響收成。


從小麥的生長期來看,立夏前後迎來了小麥的揚花灌漿期。這個時侯天氣的好壞,直接影響麥子的收成。晴天微風利於麥子受粉,農民常說的"風揚花,飽塌塌;雨揚花,秕瞎瞎"就是這個道理。

麥子揚花期一過,就是小麥灌漿的關鍵時刻。這個時候,麥田裡就不能缺了水,所以大爺說推遲個把星期下雨是最好的。然而咱無法左右天氣,只能是根據節氣的天氣晴況來預判一下當季莊稼的收成。如果灌漿期無雨,就得提前澆水,讓小麥喝足。只有吃飽喝足,才能多打糧食。



農村老話是農民長期以來在農耕中經驗的總結,對於農業生產具有指導意義,你對這句"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是如何理解的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學習。


建行漸遠


天氣和節氣對農民來說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對農業生產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而當二者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對農民來說更是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而明天(5月6號)也就到了立夏的節氣,也預示著炎炎夏日正式來臨,而在這天,農村有句老話叫做“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


這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這其實主要和一種糧食作物有關,那就是小麥。在立夏這段時間,小麥正好處於揚花期,俗話說“風揚花,飽塌塌;雨揚花,秕瞎瞎”、“立夏前後連陰天,又生蜜蟲(麥蚜)又生疸(鏽病)”。

小麥揚花期的這段時間如果下雨的話,那小麥授粉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且高溫、高溼的情況下,小麥也容易大規模爆發病蟲害,都會造成小麥減產發生,所以人們才希望在這段時間天氣最好不要下雨,因為只有天氣晴朗才能保證小麥高產、穩產。

但是“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這句話並非適合所有的地區,有著很大的地域侷限性,比如在東北地區,現在人們依然希望下雨,只有下雨才能緩解土地的乾旱,才能保證糧食的正常成長和豐收。

駿景——殷


駿景農業


其實和小麥這種糧食作物有關。

在立夏這段時間,小麥正好處於揚花期,俗話說“風揚花,飽塌塌;雨揚花,秕瞎瞎”、“立夏前後連陰天,又生蜜蟲(麥蚜)又生疸(鏽病)”。

小麥揚花期的這段時間如果下雨的話,那小麥授粉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且高溫、高溼的情況下,小麥也容易大規模爆發病蟲害,都會造成小麥減產發生,所以人們才希望在這段時間天氣最好不要下雨,因為只有天氣晴朗才能保證小麥高產、穩產。

但是“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這句話並非適合所有的地區,有著很大的地域侷限性,比如在東北地區,現在人們依然希望下雨,只有下雨才能緩解土地的乾旱,才能保證糧食的正常成長和豐收。


金魁星


後天就是立夏了,每當立夏我們這就會吃雞蛋,因為我們這有”立夏吃雞蛋,石頭踩的爛“的說法,寓意著立夏吃雞蛋能使我們的精神氣和身體勁頭十足,幹什麼事都有力氣。還有因為我們是西北地區,在立夏還有吃麵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一般都是吃擀麵或者花捲等,所以立夏在我們西北地區也是一個意義非凡的節日。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過了立夏就說明春天正式的過去,夏天隨之而來了。過去的農村由於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於天氣和農事都是通過一些老祖宗留下的經驗來進行判斷,而過去的先人們則是通過對這些生活經驗進行總結,歸納成了現在我們所說的俗語。俗語的意義不單單是語言的文化,同樣也是彙集了先人們的智慧和遠見,對於子孫後代的生活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在農村,俗語也會被當成一種文化流傳至今。

言歸正傳,今天咱們就說一下題主提的這個俗語,其實這句“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的字面意思是,立夏的前後要是有十天不下雨的話,那麼農民的莊稼就會大豐收,農民的腰包也會鼓起來能吃飽飯。立夏過後很多江南地區就進入雨季,雨水增多,連綿的小雨不僅能潤溼土地,同時還會引起很多病害的流行、比如小麥抽穗揚花是最易感染赤黴病、栽種的棉花最害怕的就是連綿不斷的雨水,在雨水多的情況下往往會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發,造成大面積的死苗、缺苗。立夏前後正是稻插秧的適當時節。“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如果雨水較多的話會引起氣溫降低,對於早稻的栽種會有很嚴重的影響,還有可能發生蟲災。所以如果在這立夏前後能有十天不下雨的話,就能給人們騰出時間來進行有效的預防蟲災的發生,和應對連雨天所帶來的種種問題,能有效的防止農作物的損失。

其實這句諺語適合南方的一些地方,對於我們西北地區來說的話,還是很期盼能多下雨的,畢竟我們這的天氣和氣候都是以乾旱為主,像去年整個五月就下了一場雨,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啊,特別無奈。所以適合我們這的立夏俗語基本都是像“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這樣,因為5月的雨水對於我們這的小麥生長是非常需要的,只有五月份有充足的雨水我們的下麥才能茁壯成長,我們才能說吃飽飯。

以上是對這句“立夏十天旱,農民吃飽飯”的俗語的意思的解答,條友們你們有什麼更好的見解麼?如果有的話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哦!歡迎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