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江教育赴港IPO:託辭“調整”的暫停

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10個月後,滬江教育沒有等來“敲鑼”的許可,反而傳來了上市計劃告吹的消息。

5月7日,有消息稱,於去年7月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滬江,上市流程面臨終止。若重啟上市計劃,需重新遞交申請。但深陷對賭失敗、大面積裁員傳聞的滬江,近日重啟上市流程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

第一財經向滬江教育相關工作人員求證上述消息準確性。滬江教育方面表示,目前港股的上市計劃的確有所調整,但並非網傳的上市失敗,此次調整系公司綜合市場環境、未來發展等各方面因素後的主動調整,公司將選擇在合適的時機在合適的板塊登陸資本市場。

回顧滬江赴港IPO的時間線,2018年7月3日,滬江教育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11月22日,滬江教育正式通過了港交所上市聆訊,但卻被傳因估值過高、路演不順利、市場反應不及預期等遲遲未能敲鐘。12月7日,滬江教育提交了招股書。

至2019年3月,滬江教育上市之路仍未明朗,公司又深陷大規模裁員、上市對賭失敗等負面新聞,雖然滬江教育官方第一時間對此進行闢謠,但截至目前,滬江教育的確未有具體的上市時間表。

據瑞恩資本計算,2018年在港交所完成上市的152家企業的平均上市速度為67個工作日,而滬江教育的IPO已經超過10個月仍未明朗。

從滬江教育給予第一財經記者的反饋中也明確表示了“公司將選擇在合適的時機在合適的板塊登陸資本市場”。言外之意,此次在香港上市失敗已成定局。

深圳一教育機構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滬江教育受阻主要是自身持續虧損的問題導致,另一在線教育機構新東方在線雖然在港上市之路也不那麼順利,耗時9個多月,但在今年3月28日還是成功登陸港交所。

據滬江教育招股書,在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間,滬江年度虧損分別為2.8億元、4.2億元及5.37億元,呈現持續擴大的狀態。三年的虧損總額超過12億元。到了2018年,滬江的虧損情況變得更為嚴重。2018年12月7日,滬江更新了招股說明書,表示在去年前8個月中,滬江實現收益4.36億元,期內虧損達到8.63億元。關於虧損的原因,滬江總結為加大了技術研發投入、廣告推廣開支增加和擴充了銷售營銷團隊。

東方證劵首席證劵分析師瀋陽認為,像滬江教育這樣的在線教育企業上市頻頻受阻,主要還是跟其盈利週期較長,以及目前通用的策略——燒錢穩固市場份額有很大的關係。一般在線教育企業,為了穩固市場份額,在研發、推廣和渠道上會有很大的投入。另外,獲客的成本也十分高,為了擴大市場,獲客上大量投入也就會使得它的盈利週期比較長,進而影響了上市審核的速度。

實際上,新東方在線IPO的進程中,高昂的獲客和推廣費用也一度阻礙了其上市進度。在其2019年2月2日更新的招股書中,截至2018年11月30日的六個月,新東方在線總營收4.80億元,經調整後的期內利潤僅為3143.3萬元,較2017年同期的9020萬元下降59.87%,不足2018年前5個月淨利的一半。招股書表示,虧損主要由於加大銷售及營銷開支,尤其是K12和學前的投入和擴張。

記者注意到,近期滬江教育發生的一起股權質押。啟信寶數據顯示,4月8日,滬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發生股權質押。出質人為上海互捷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出質金額約1.24億元。質押的股權數額為12373.7236,質權人為錢洪菊。

招股書顯示,滬江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伏彩瑞是上海互捷投資管理中心的大股東,持有67.9%的股權,而互捷投資則持有滬江31.99%的股權,為其第一大股東。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股權質押本是一類為提升流動性而爭取的融資行為。為了增加現金流,不少擬上市公司會在上市前進行股權質押。不過因為可能涉及股權變更等事宜,故此在操作之後一定要確保股權清晰,這樣才能不影響上市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