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從來沒跳過槽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19年从来没跳过槽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我們做過一個調研,如果在一家公司沒幹滿一年,但很不開心怎麼辦?

73%的人的回答是跳槽。

19年从来没跳过槽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年輕一代已經很難理解,在一家公司待三年以上,不膩嗎?

但我更關心的其實是,在一家公司待成了“老油條”,還能學到什麼?

一切求快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的職業路徑還有沒有另一種可能性?

我們和昕諾飛(原飛利浦照明)大中華區的CFO李源談了談。從新加坡畢業後一頭扎進公司,今年已經是她在飛利浦的第19年了。

19年从来没跳过槽的人现在怎么样了19年从来没跳过槽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19年从来没跳过槽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重複做一件事的不枯燥

不來自寬度,而是深度

身處什麼事兒都兩倍速的互聯網公司,有一兩個在公司超過三年的同事,都已經算是老人了。

當我把這個疑問拋給李源時,她只說了四個字:保持激情。

很多工作一旦熟練就會進入倦怠期,於是大多數人選擇用跳槽保持新鮮感。李源當然也遭遇過這樣的瓶頸。

剛工作時,只幹了幾個月不到的財務,李源便對按部就班製表的工作失去了興趣。

她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讓Excel表格更加靈活、有變化性,報告看起來不那麼乏味?

於是她跑到書店買了一本很厚的Excel書開始自學。

啃書啃了一段時間,她發現每天都用的簡單的Excel居然有這麼多神奇的功能。

以前,看“得到”的品牌顧問小馬宋回憶他當初在青島給海爾當文案寫產品介紹和軟文。

他研究了幾天發現市面上的類似文章都寫得讓人毫無閱讀興趣,於是要求自己每一篇產品介紹或軟文都和之前不一樣,要有意思。

就這樣實現了半年內連跳兩級。

有時候你發現重複做一件事的枯燥感,不是來自於寬度,而是源自深度。

無法突破極限,只能原地打轉,長此以往得不到正向反饋,只好選擇跳槽來獲得外部刺激。

內心自恰之後,李源又把尋求新鮮感的主意打到了別的部門。

她開始申請內部調崗,從B to C、B to B到B to G,幹遍了幾乎所有的業務部門,曾在電子、醫療、照明等不同領域待過。

她認為,同一家公司裡其實藏著無數寶藏,關鍵看你想不想去發現。

比如,雖然都是做財務,但它需要跟整個公司的銷售、市場等各種部門打交道。

李源有時候會找到市場部的相關書籍來看,為的就是弄清楚市場部的人在說些什麼,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溝通障礙。

19年从来没跳过槽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現在的年輕人,在一家公司呆一到兩年,看山是山,看水就是水,又有幾個人曾經花時間去了解別的部門的工作,並且看到了海平面下的“冰山”呢?

19年从来没跳过槽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少說話,多做事”

有時候多說話也很重要

李源19年的職業生涯中,曾經歷過9個崗位,腳步超過20個國家。

她在不同的環境中、不同的文化中快速切換,遊刃有餘。

她很喜歡西方一句俗語:

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隨遇而安)

這句話不僅成為李源享受工作的秘訣,更幫助她在異文化的洗禮下揚長避短。

在熱帶的新加坡,人們的“速度與激情”給李源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人們對效率更為重視,結果導向型思維也更為明顯。

在荷蘭時,面對的又是西歐的民族性格。如同荷蘭的氣候一樣,荷蘭人處事十分溫和。

他們重視協商與討論,相比於快速出結果,荷蘭人更重視過程的合理性。

在理性討論、互相說服的過程之後,達成共識,儘管過程漫長,李源還是選擇適應,她知道,這樣的流程並非白費。

很多亞洲人不屑花費大量時間討論,我們更習慣“少說話,多做事”。

但李源漸漸發現,看似無用的“腦暴”有很多不可取代的好處:

在討論的過程中,每個人的意見結合起來,有助於把問題的方方面面考慮清楚,這之後落實的計劃就會非常全面,實施時也能少犯一些錯誤,少走一些彎路。

這其實也解答了困擾許多外企人的一個問題——當我們花大量時間溝通,到底溝通的是什麼:

一方面,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擺在桌面上來談的,事前聊清楚,總比捅出簍子再來挽救的好;

另一方面,能力固然重要,沒有資源,照樣做不成事。會講故事,能劃拉資源,別人做不成的很多事反倒能做成。

19年从来没跳过槽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和同事不能成為朋友

這事兒得看你怎麼看

很多人,隨著年齡增加,和同事的界限往往劃得很清。上班就在一塊兒了,下班還一起玩兒?太心累了。

但李源的看法正好相反。

一天八個小時看到你的同事,比看到家人的時間還多。在家除了睡覺,基本上就和家人相處三四個小時。

所以她特別重視同事之間的關係。

工作的實質就是與人打交道。吵架很正常,吵完了和家人一樣,還是得一起做事一起過。

公司在2014年經歷了分拆,並最終獨立上市。

李源的團隊在公司整整住了7天,準備的文件堆成山,對精細度和質量的要求非常高。

他們一起住在公司,熬不過去的時候,互相吐吐槽,吐完接著熬夜。

當然,把團隊當成家,是有前提的。在選擇團隊成員上,李源有著自己的獨特標準:

  • 第一要始終保持對工作的熱情;


  • 第二要有格局,視野要寬,把問題想到前面;


  • 第三是最重要的,至少要花20%的時間學習額外的知識,才能走得更遠。

她不斷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大公司就是學習的最好環境。

因為大公司部門多,不同部門的人像不同的書,有很多值得“閱讀”的地方。

這家公司的“書”,她花了19年來閱讀。

在她的時間軸上,沒有3到5年時間,是不可能全面地瞭解一家公司的文化和人的。

而正是人與人之間的磁場,讓她在這家公司奮鬥了整整19年。

寫在最後

不跳槽的19年裡,李源像一個冷靜的觀察者。

她對周圍的環境和人極度感興趣,在觀察中尋找奧秘,在奧秘中尋找快樂。

總結19年的職業生涯,她說“我總是被那些一直微笑著、積極支持團隊、願意和大家分享失敗或是成功的同事們激勵著。

我感覺,現在很多的年輕人找到一個工作後,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並不覺得工作如期待的那樣精彩,只是做他們被要求做的那部分工作。”

她的回答令我想到趙本山的名句:

19年从来没跳过槽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其實趙本山的話也不太對,他嚴重高估了一個碌碌無為者對環境的破壞能力。

而一個註定不平凡的人,走到哪裡都能於平庸處見精彩。

李源的故事,讓我們在這屆年輕人身上看到不遜於任何一代的潛力,並且提供了有別於雞湯的另一種故事線:

只要願意,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個崗位上,看見更多的可能性。

無非是多一點激情,在不變中有所改變,在一樣的環境中認識不一樣的人。

為解決職場人的困境,LinkedIn領英上線全新功能《職業指南》

用大數據揭秘熱門職業的薪資水平、晉升年限、轉行攻略 、必備技能。更有資深行業專家用實戰經歷,教你少走彎路。

掃描下方二維碼,獲取更多、更全面、更真實的職場信息,做最正確的決定,告別職場迷茫。

更多行業專家故事

請持續關注LinkedIn領英【職業指南】:

你的積累是如何被跨行毀掉的?

改變世界不需要996!

當一個程序員決定告別996,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如何離開職場三年還能高調晉升,我有個真實故事要講

40歲前一直在轉行,終於年薪百萬,是種怎樣的體驗?

“我考了3次研上了北大,發現還沒本科掙得多”

19年从来没跳过槽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來分享一下你的職場生存秘籍吧!

LinkedIn領英招聘新媒體運營實習生啦~~~

社交媒體達人、文字狂熱愛好者、腦洞如黑洞的蛇精病……通通到我們碗裡來!後臺回覆關鍵詞“新媒體”獲取職位信息。

LinkedIn領英歡迎你的加入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CY。

文中圖片、封面圖片來自影視截圖,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獲取更多信息。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19年从来没跳过槽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