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油菜籽貿易格局或將改變

“吹苑野風桃葉碧,壓畦春露菜花黃。” 陽春三月,沉寂了一個冬季的油菜在南方春日的暖陽裡甦醒,油菜花嗅著春的氣息競相盛放。蜂飛蝶舞,菜花飄香,漫山遍野金色的花海襯著小橋流水村莊,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當中國正是春光明媚、觀賞油菜花的大好時節,遠在加拿大的油菜籽種植戶和貿易商內心卻充滿了焦灼不安——一家大型出口企業向中國出口油菜籽的資質被取消。

據瞭解,今年1月份以來到發稿前,加拿大政府已收到9份關於輸華油菜籽貨物不合格的通知。其背後的原因很簡單,海關在加拿大油菜籽中多次截獲多種檢疫性有害生物,這些有害生物一旦傳入,將對我國農業生產及生態環境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為從源頭上防範疫情,中國海關總署決定自今年3月1日起暫停這家涉事企業向我國出口油菜籽。從保障國民健康安全、保護我國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的角度來看,暫停進口加拿大油菜籽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的。我國作為加拿大油菜籽最大的進口國,這一事件將對油菜籽的供需、貿易、市場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中加油菜籽貿易陷入漩渦

加拿大是我國進口油菜籽最主要的來源國,近年來佔比高居九成以上。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進口油菜籽分別為446.97萬噸、356.50萬噸、474.71萬噸和475.64萬噸,加拿大所佔比例分別為87.20%、96.43%、95.05%和93.42%。2019年1月份我國共進口油菜籽65萬噸,加拿大佔比92.6%。

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主產國和出口國,油菜籽年出口量在1000萬噸以上,佔本國當年總產量的50%以上。2017/2018年度油菜籽產量在2133萬噸,出口數量達到1079萬噸。其中,中國在加拿大油菜籽出口國中排名首位,是加拿大最重要的油菜籽出口國,年進口量在400萬噸~500萬噸,佔加拿大油菜籽年出口量的30%~40%。

近年來,由於經濟發展過度依賴出口,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加拿大經濟陷入衰退。數據顯示,2018年加拿大GDP增長1.8%,增幅較2017年下滑40%。油菜籽在加拿大農業生產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每年創造267億加元的產值和25萬個就業崗位。一旦油菜籽出口持續受阻,將意味著加拿大失去最大的油菜籽出口市場。按照2018年全年出口油菜籽價值測算,將造成近19億美元的損失,令本已蕭條的經濟雪上加霜。

我國油菜籽貿易格局或將改變

由於機械化程度低、種植成本高、油菜收益低,我國油菜播種面積下滑,國產油菜籽無法滿足壓榨企業需求,加上近年來濃香型菜油消費升溫,市場需求旺盛,油菜籽產不足需的矛盾進一步加大。為彌補供應缺口,我國每年需要大量進口油菜籽、菜油和菜粕。如果加拿大方面不能有效改善油菜籽出口品質,未來我國將會收緊油菜籽及其製品進口,大幅削減加拿大油菜籽進口和壓榨,對其菜油和菜粕的進口可能也將減少。與大豆進口來源地相對分散不同,我國進口的油菜籽主要來自於加拿大,進口來源過於集中,這是否會導致我國油菜籽及其製品供應趨於緊張?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短期內可能有一點影響,長期來看影響甚微。應對供應減少並非難事,從其他國家買入更多油菜籽和菜油,同時進口更多替代品即可解決。除了加拿大以外,澳大利亞和烏克蘭是全球第二與第三大油菜籽出口國,年出口數量約200萬噸~300萬噸,俄羅斯和歐盟同樣也具有油菜籽出口潛力。近期,我國積極從其他產地尋購油菜籽及替代品,從俄羅斯採購了至少6萬噸菜油和豆油,從歐盟訂購了5萬噸左右的菜油,從澳大利亞購入1萬噸非轉基因油菜籽。目前烏克蘭雖然不能直接出口油菜籽至中國,但是可以出口菜油、菜粕、葵油、葵花粕。由此可見,在豐厚進口利潤的吸引下,油菜籽貿易格局的改變只是時間問題。從替代品角度來看,國內豆油、棕櫚油與菜油價差明顯,菜油估值過高,除了相對集中地區存在消費剛需之外,價格低廉的豆油將在餐飲領域替代菜油,進而給豆油價格帶來支撐。

國內油菜籽產業將迎來曙光

受秋季陰雨天氣影響,2018年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冬油菜播栽期比常年推遲10天左右,越冬期又遭遇罕見冰雪低溫,長江上游地區冬春季節性乾旱略重於往年。入冬之後,冷空氣活動偏多且勢力較強,冷暖空氣頻繁在南方地區交匯,導致南方地區入冬後始終持續在陰雨寡照中,當地油菜多在抽薹期,連續降雨帶來田間漬害,低溫寡照也影響油菜生長髮育,對最終形成產量威脅極大。據氣象部門預計,近期形成的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到5月。本次厄爾尼諾事件雖然較弱,但對全球熱帶和副熱帶地區的影響顯著,可能造成我國華北南部到江南大部降水偏多。由於冬播油菜收穫上市要到5月底,目前尚難估計具體損失,初步預判2019年度我國油菜籽減產的幾率較高,可被視作未來市場的一個潛在利多因素。

近兩年,我國油菜主產區長江流域的種植面積下降較快,當前主產區已轉移至四川、重慶、青海、內蒙古等地,國產油菜籽產量持續減少,進口油菜籽供給量佔比不斷提升。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緊缺和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同時“積極發展木本油料”,多管齊下,在保障口糧的基礎上,要求各地加大油籽的種植面積,降低我國油脂油料對外依存度。還特別提出,“支持長江流域油菜生產,推進新品種新技術示範推廣和全程機械化”,這意味著長江流域將重回傳統油菜產區寶座,未來我國油菜籽的自給率將得到提高,油菜籽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油菜籽類市場理性迴歸基本面

近期國內沿海進口油菜籽庫存充裕,南方油廠菜油總庫存處於近五年來的歷史同期最高值。隨著一批新購買的豆油、菜油船貨陸續到港,預計今年上半年國內油菜籽市場供應暫時無虞。由於中加之間的關係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國內廠商對後市進口油菜籽船期計劃作出調整。整體來看,在市場對供應的擔憂無法消除之前,菜油等商品期貨價格仍易漲難跌。

從菜油基本面來看,臨儲菜油已基本消化完畢,未來我國菜油的供應將更加依賴進口,後市菜油價格波動與進口油菜籽和進口菜油(含進口油菜籽壓榨)成本相關性更大。由於全球油菜籽產量存在減產預期,歐盟和澳大利亞等油菜籽主產國(地區)減產幅度較大,預計未來油菜籽供應由寬鬆轉向偏緊,進口油菜籽成本上升。儘管未來菜油自身基本面看漲,但是中美經過多輪貿易磋商,未來或將再買入1000萬噸美國大豆,而新季南美大豆豐產上市在即,均對國內油脂板塊形成利空,菜油市場有可能受其拖累。

從菜粕基本面來看,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國內生豬存欄量持續下降,飼料市場對豆粕需求低迷而價格上漲空間受限,菜粕受豆粕影響同樣萎靡不振。去年我國重新批准進口印度菜粕,國內進口雜粕供應充足,加上沿海油廠整體維持較高開機率,庫存充足,國內菜粕供應寬鬆。短期來看,菜粕價格仍將維持底部震盪,預計在5月水產養殖業逐漸進入旺季備貨期,屆時如果非洲豬瘟疫情依然影響國內整體蛋白原料供應,菜粕市場依然難以獨善其身。

作者:程黔;來源:2019年第5期《中國糧食經濟》;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農產品集購網16988-全國大宗農產品電商交易平臺;【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麥、棉花、豆粕】 免費資源發佈、採購對接;報價-下單看行情;靈活、便捷更省心; 點擊前往報價,查看大宗農產品行情 http://www.16988.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