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在岳飛靈位前說過一句話:“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趙構想表達什麼?

歷史一書生


這句話只是電視劇《精忠岳飛》裡趙構的臺詞,歷史上趙構應該沒有說過這句話,也不太可能有這種覺悟。

岳飛之死,說到底是南宋朝廷的路線之爭的結果。以趙構、秦檜為首的主和派和以岳飛為代表的主戰派無法取得統一,矛盾不可調和,最終主和派在皇權加持下取得了勝利,主戰派幾乎被一網打盡。在羅織高手秦檜的操作下,紛紛被罷官奪印,問罪流放,其中以岳飛下場最慘,命喪風波亭,成了千古奇冤。



先說“非卿不忠”這幾個字,它是成立的又是不成立的。

忠義貫穿了岳飛的一生,但岳飛的忠誠是於國家大義的大忠誠,是站在道德高地的忠誠,但這是非常不合時宜的,趙構需要的是對他個人的忠誠,對他唯命是從的忠誠,在他眼裡岳飛遠不如秦檜忠誠。作為南宋的大老闆,他只求苟安一隅,毫無雄心大志,岳飛手握天下重兵,卻偏偏要北伐,直搗黃龍,迎回二聖,這是和他對著幹,是他打心底不能接受的。



有人說趙構對迎回二聖是沒有意見的,岳飛不是因此被殺。但實際上徽宗雖然在1135年就掛了,但欽宗一直活得好好的,而且兩人在北國都生下了不少後代,徽宗6子8女,欽宗4個子女,他們都是潛在的正統繼承人,說趙構對他們沒有忌憚,是不可能的。

岳飛在朱仙鎮大捷時汴京已經近在咫尺,情勢一片大好,岳家軍氣勢如虹,金國已搖搖欲墜危在旦夕,岳飛只差一步就可以建立不世之功,卻被趙構連發十二道金牌催回。有人考證分析是因為捷報延時沒有第一時間傳回朝廷,所以趙構不知前線大捷,所以才發了催命金牌。但如果他真心抗金,有意迎回二聖,會在不瞭解前線戰況時,就急不可耐的把氣勢正盛的部隊調回來嗎?顯然不會。他心裡始終是對二聖還朝這件事是很抗拒的。



至於“非朕不明”四個字,趙構明白的不是岳飛的忠誠,而是岳飛必須死。

因為岳飛是主戰派裡最有能力最有實力也最有影響力的一個,除掉他其他人都不是問題,他一倒下主和派就基本奠定勝局。岳飛是中興諸將裡最年輕的,32歲就走上了人生巔峰受封節度使。他能力非常出眾,不僅表現在軍事上,在政治上也遊刃有餘,和高宗趙構,朝廷文官大臣甚至政治對頭都有不錯的關係,否則以他一個農家子弟行伍小卒的出身,不可能十年不到混到如此高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岳飛不僅能力出眾品行也非常端正,不像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人,都能找到個人性格和作風方面的明顯缺陷,岳飛是個幾乎挑不出毛病的完美人設。完美到栽贓陷害高手秦檜都挑不出有說服力的把柄來給他定罪,只能以“莫須有”的模糊罪名強行誣陷。

而一個人設完美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他對你擁有完全的心理優勢,你在光芒萬丈的他面前就輸了一大截。留著這樣的對手,長久來看是非常大的禍患。只要岳飛活一天,人們抗金的信念就不會滅,他成了一個活的抗金偶像,消除他無遠弗界的影響力,只有對他進行肉體毀滅。趙構和秦檜都深知這個道理,解除岳飛的兵權,將他治罪都沒用,必須讓他從世間徹底消失,才能完全打倒主戰派,他們和金人媾合的策略才能安穩達成。



打個比方,岳飛像是一個衰落大公司的得力干將,一心想把公司帶回以前的輝煌,但趙構是個沒野心的CEO,想到公司一旦重回輝煌前任CEO可能要回來,自己可能要下臺,就非常反感岳飛的宏圖大志,但又不好意思明說,只能想方設法不斷給他製造麻煩。在岳飛即將收購一家同行對手公司時,他又進行一番胡亂操作把事情給攪黃了。



雙方矛盾不斷升級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結果很明顯,必須有一個走人。但趙構不僅是CEO還兼任著董事長,沒人能罷免他,走人的只能是他手下的打工者岳飛。只是歷史上的帝王政治比今天的公司內鬥更殘酷,輸的不僅是離職那麼簡單,還要離世。

對岳飛的死趙構能有什麼想法呢?我想他應該是長舒一口氣,一身輕鬆。至於他會不會感到一絲愧疚憂傷,或許是有的,雖然他是一個膽怯懦弱,敏感多疑的跑路皇帝,但作一個人,他應該有起碼的良知。《精忠岳飛》的編劇,大概也是這麼認為的。


十豆三生


岳飛在風波亭被殺,可以說是千古奇冤。但是在岳飛死後,宋高宗趙構在他靈位前卻說過這樣一句話“非卿不忠,非朕不明”。這話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句話表明趙構心裡清楚得很,岳飛是大宋朝的忠臣,更沒有謀反之心。可是趙構最終還是殺掉了岳飛,這主要還是因為岳飛的立場和皇帝不一致。對於岳飛來說,他想只打敗金國,收拾舊河山。可岳飛卻提什麼迎回二聖,直接犯了趙構的忌諱。金國人擄走二聖和很多皇親國戚,只有趙構極為幸運的逃走,在南方稱帝。岳飛如果把二聖接回來,讓趙構如何自處,一國三聖,誰願意手上的蛋糕被別人分走呢,即使是親爹也不行。趙構還要用岳飛抗金。金人想滅南宋,沒有岳飛,趙構早完蛋了。可岳飛的迎回二聖,讓趙構面臨非常尷尬的境地。

還有一點,岳飛功勞太高了,掌握軍權,控制荊楚,這在宋朝是皇族大忌。在趙構看來,岳家軍固然抗金,但這支軍隊首先聽岳飛的,那我這個皇帝算幹嘛的?如果這支軍隊聽岳飛的命令,進攻自己,自己還有幾條活路? 你看韓世忠和張俊就聰明,立功後趕緊買房買地娶小妾,就是為了自汙,讓皇帝放心。可岳飛太完美了,朝廷的賞賜全部分給將士,皇帝賞的美女也完璧歸趙。趙構送岳飛這些,就是想拿住岳飛的把柄。其他將軍都明白,甘心讓皇帝抓住自己把柄,岳飛竟然不接招!你說趙構能不心疑?

雖然趙構下十二道金牌,岳飛不得不回軍,讓趙構相信岳飛是忠於自己的。可為了自己的半壁江山,趙構不得不殺了岳飛,只有這樣才能取得金人的“諒解”。趙構知道岳飛是冤的,所以才說了這句話: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姜狼)。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趙構對岳飛靈位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要表達什麼意思?

第一☝️語意……

1.你很忠於朝廷,我知道。

2.你說的對,做的對,想的對,我也知道。

3.我是明君,我知道我在做什麼,我也知道你笨不該這樣死去,死的很可惜。

4.可我還是不得不殺你,情非得已。

5.九泉之下,不要怨朕。

6.你的死,就算是忠於我一次吧。

第二,背景……

當時是南宋時期,北方失守,北宋皇帝等人被俘虜,還有大批皇親國戚,貴族官僚統統被抓。該有當時都城的大批將士和百姓,工商業者等,北宋子民。

趙構本人屬於沒被抓的老趙家獨苗了。這種情況下,等基,建南宋政權的。北伐收復失地,解救父皇的民眾呼聲特別高。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可是南宋主戰派和主和派一直爭論不休。主和派說求穩,偏安一隅。打不過,打過也要死太多人,花太多錢了。地讓他們佔吧。還在北方的臣民也讓在那裡安居樂業。如果打,損失太大,收復北方的希望也不一定有多大。

加上歷史上有過西漢東漢,西晉東晉這樣兩個朝代的四大政權。如今局面和歷史是驚人相似的。要打歷史上這兩個朝代的後兩個政權也大了,人家幹嘛不打。不能打嘛。

第三,趙構本人的小九九

打不贏,我賠款割地,花費大量財力,耗費大量人力。說不定被別人消滅呢?我耗不起也搞個半死。皇位難保。

打贏,迎父皇大人回來,我不要下臺嗎?再說,現在他們還沒被殺,我一打再打,他們殺了我父皇怎麼辦?

所以於公於私我沒必要打,也不值得打。疆域遼闊不一定有錢,我現在也不是很安逸嘛!?

萬一打得我也被抓走,我們老宋家的江山就沒戲了。

第四,岳飛最主要的死因就是他太猛了,太能打,大有功高蓋主的架勢。

他死了,就沒有人再有信心說,我們被北伐吧。徹底堵住了主戰派的嘴。確保南宋政權偏安一隅。老宋家還有這半壁江山在。


用戶72902096647


趙構說

老嶽啊,不是你不忠,也不是朕不明白,不光明,朕啊,心理是透亮的很啊。

而是:

你啊,岳飛啊。你不識大體,沒有政治智慧啊。

第一,能打仗就能打仗唄,為啥叫[岳家軍]啊,叫什麼家軍的,什麼家將的都沒啥好下場。為啥?你們都是俺趙構的軍隊才是啊,都像你這樣叫法,以後我咋管啊?!

第二,我當皇帝當的好好的,岳飛啊,你為啥非要把我哥哥接回來,那我咋辦——聽你的吧,我得下臺,不聽你的吧,大家怎麼看我?!你說你,啥叨叨啥呀,我不說話,就得了,你還是叨叨叨叨沒完沒了,哎!

第三,你說你,非要給我上書,說:立誰誰為太子。你說你是不是傻啊?!你竟然干涉我們帝王家的事兒。你說,我立了太子,你不喜歡的話,你手裡有兵權,新皇帝能做得穩嗎?

這三條,那一條都讓我尷尬難堪啊,我已經忍你很久了,你就是不開竅。

假如我不殺你,你戰績越來越好,威望越來越高,你說!那麼朝野上下不都得聽你的?!那時,我趙構不就更難辦了?!

所以,老嶽啊,你是忠臣,也是光明正大的人。但是啊,你也太沒有政治智慧了。

哎!我不得不殺你啊!你不要恨朕啊。

所以,就讓秦檜背這個罵名吧。


金藍盟謝繼東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讓我們回顧下岳飛遇害事件的整個過程。

第一步收兵權:紹興十一年四月,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

第二步試探:紹興十一年五月,留韓世忠在臨安,派張俊和岳飛巡視楚州韓世忠的軍隊時,張俊暗中挑唆岳飛,欲一同分解韓世忠軍隊,遭回絕,但最終韓世忠軍隊被張俊拆的七零八落,秦檜又準備以韓世忠部下大將耿著有不遜之語陷害韓世忠,岳飛匆忙警告韓世忠,韓世忠了。 韓世忠立即進宮去見趙構,跪在地上拼命磕頭,眼淚一把、鼻涕一把,一邊哭訴戰功,一邊脫成一個膀爺,細數自己渾身上下的傷疤,哪一處在哪一戰所傷,終究逃脫大難。

第三步羅織罪名:岳飛回朝後,即遭秦檜黨羽万俟卨、羅汝楫的彈劾,誣衊飛援淮西“逗留不進”、主張“棄守山陽(楚州)”,要求免除岳飛樞密副使之職。 第四步免官職:八月九日,岳飛被罷樞密副使,充“萬壽觀使”的閒職,岳飛自請回到江州廬山舊居賦閒。至此岳飛無權無兵。

第五步拆幕僚:八月中旬岳飛幕僚李若虛等人被分別調到天南地北。有到廣南東路的,有去廣南西路的,有去江南西路的,更有到南劍州的,務必讓他們沒法互通聲氣。

第六步脅迫王貴:八月下旬,鎮江府樞密使大人張俊召集鄂州軍方主管參見,要求先是王貴,再是張憲,要分批的來。這樣能保證始終有一位主管留在鄂州坐鎮,主持防務。王貴到了利誘不成轉而威脅,王貴妥協了。

第七步逮捕嫡系:九月初一日,張憲、岳雲從鄂州出發,去參見張俊。七天後,他們還在路上,張憲的副手王俊寫了告密信指證張憲、岳雲與岳飛勾結,要重奪軍隊,要挾朝廷,王俊把這份告密信上繳給了王貴,他的任務結束了。而王貴拿著這幾張紙,心裡遊移不定,他絕對不想這麼做的,可是卻沒辦,權衡之下,他把告密信上繳給了荊湖北路轉運判官榮薿。榮薿卻不接這個燙手的山芋,原件退了回來,王貴只好把東西交給了秦檜的死黨林大聲。林大聲迅速轉交給了鎮江府的張俊。十天後,張憲、岳雲到達鎮江府,立即被秘密關押,嚴刑逼供審訊。


第八步召回臨安:秦檜下令,禁軍統領楊沂中出公差,帶著“堂牒”去江西召岳飛進臨安。岳飛早已得知消息,他平靜地嘆息了一聲,說了句“使天有目,必不使忠臣陷不義;萬一不幸,亦何所逃。”

第九步直接下獄:十月十三日,宋武勝定國軍節度使充萬壽觀使岳飛重回臨安城,他的車轎被抬進了大理寺,沒能見到皇帝、首相,被直接下獄。

第十步嚴刑逼供:秦檜用万俟禼換掉被岳飛感化的親信何鑄,万俟禼羅織罪名,嚴刑逼供。岳飛只說了一句“吾方知既落秦檜國賊之手,使吾為國忠心,一旦都休。”,就一言不發,任憑酷刑折磨。


第十一步殞命風波:南宋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夜,“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交防護。” 相傳他被毒死在大理寺院內的一座取名風波的小亭裡。這一年岳飛時年39歲,岳雲23歲,張憲年歲月不詳。

岳飛死了,按趙構的命令,他將被草草埋藏在大理寺的某個牆角下,世間將從此無人知道岳飛的下落,他將被毀屍滅跡。他們差一點就得逞了。一名叫隗順的獄卒,悄悄挖出了岳飛的屍體,一路過街穿巷,出臨安城西北的錢塘門,到了九曲叢祠附近北山山麓的一塊平地上。岳飛被安葬在這裡,這位獄卒為了立了座墳,墳前種下兩株橘樹作為標記,碑上刻的是“賈宜人之墓”。

至此,世間知道岳飛葬處的只有隗順一人,隗順臨終前,始將此事告知其子。20年後,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趙昚即位,“追復岳飛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當年十月,又頒發正式文告,宣佈追復岳飛“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戶、食實封二千六百戶”的待遇,岳飛冤獄終於平反。隗順之子告以前情,至此岳飛以禮改葬在西湖棲霞嶺。淳熙五年,岳飛追贈諡號“武穆”,宋寧宗時追封為鄂王,宋理宗時改諡忠武。

答案:至始至終趙構都沒有到岳飛靈前,要不是因為隗順,岳飛連個安葬之地都沒有,趙構咋可能跑到岳飛靈前說什麼“非卿不忠,非朕不明”的話,也不知道編出這個情節的人是希望趙構到大理寺某個牆角下悼念岳飛,打自己的臉呢?還是希望趙構到西湖岳飛墓前向岳飛傾訴苦衷,打自己的臉呢?殺都殺了,還需要跑到靈前說什麼狗屁廢話,想想一下,趙構莫名其妙的跑到岳飛的靈前,說非卿不忠,你很忠心,我要殺了你,非朕不明,我知道你很忠心,我還是要殺了你,這不是啪啪打臉呀,那他還要秦檜這個白手套幹啥,還需要費心心思,處心積慮,羅織罪名,一步一步將岳飛逼到死路?


IT男說歷史


個人覺得,趙構的意思是:當今天下,你既無負於朝廷,我亦非昏聵之主,都是出於迫不得已,被逼到了這個份上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當時天下,岳飛必須的死。

一:擁兵自重

提到‘岳家軍’想必沒幾個人不知道。但就當時天下形勢而言。小朝廷在臨安已經慢慢穩定下來,中興四將中除了韓世忠和岳飛這兩個出身貧寒的人,依然執著於前線之外。剩下的張俊和劉光世已經和當時的高宗皇帝達成共識,在臨安城中享受起紙醉金迷的太平生活。並且很識時務的將軍隊的指揮權交回中央。至於韓世忠則是一副皇帝老兒指哪打哪,聽話的不得了的樣子。唯獨岳飛,他堅決貫徹恩師宗澤的遺願,以北伐中原,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為畢生的追求。孤軍奮戰,一意向北,以至於當時天下百姓只知有岳飛,不知有高宗。而身在前線的岳飛,隨著威望的不斷攀升。國家的軍隊也變成了河朔地區百姓口中的‘岳家軍’。這種國家軍隊私有化的趨勢是歷代帝王都很擔心的事情。但岳飛卻絲毫不知避諱,也絲毫不考慮當時的天下大勢和帝王心術。正因為他的一意孤行,在當時並列的名將中雖然岳飛名聲最大,但他所受的封賞卻是最薄弱的。

二:干涉立儲之事

高宗皇帝因為備受驚嚇而失去生育能力,這幾乎是朝野皆知的事情,但是誰也不願意點破明說。可岳飛卻說了,他非常耿直的向皇帝建議早日冊立太子,甚至還主動提出應該立誰為太子。這種明目張膽的行為,在年輕氣盛高宗看來,無異於是一種赤裸裸的挑釁,試問祖先好不容易才從高祖手中奪過來的皇位豈能拱手相讓?再說,自己邀天之幸,託了完顏氏的福才撿到的皇位怎能輕易讓出去,而不傳給自己的子孫後代?所以於情於理都沒有年紀輕輕就冊立旁支的道理?可是迫於當時朝野的壓力,高宗皇帝還是做足了樣子,在太祖一支的子孫中挑了兩個養在宮中。但卻遲遲不願行冊立的禮儀,只是鉚足了勁的寵幸妃子,希望他們能夠產下一兒半女,好將皇位傳下去。就在高宗心焦的不行的時候,岳飛卻一直敦促高宗儘快冊立太子,穩固國本。這種情況之下,高宗對於岳飛的厭惡自然更加一層。

三:帝王心術

要說秦檜早年的時候也是個忠臣,就像汪精衛一樣,只是後來走了歪路而已。南宋王朝建立之後,秦檜從北方回來,為高宗的繼位帶來了法理上的支持。兩人一拍即合,一個成了名正言順的帝王,一個做了位高權重的當朝宰相。而這時岳飛想要收復中原,迎回二帝的想法,顯然與基本國策是不相符合的。第一,一旦二帝回來,高宗將怎麼處理?雖說在岳飛最後一次北伐的時候,徽宗皇帝已經去世了。但這還是個很棘手的問題,所以說,二帝回來不如不回來。第二,完顏金的精兵強將給高宗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再加上南宋大亂初平的現狀,打從心裡,高宗並不認為自己有北伐中原,收復失地的機會,所謂知難而退,既然北伐無望那還不如就此何談。換幾年太平帝王的逍遙自在。所以從根本是來說,當時整個南宋王朝幾乎都不願意打仗,這就像後來的孝宗皇帝,繼位之後雄心勃勃的要收復中原,可一敗之後就一蹶不振,甚至直接退位讓賢了。所以說,在這種前提之下,岳飛對北伐的執著就顯得格格不入,分外扎眼。所以借秦檜之手鏟除岳飛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綜上所述:岳飛死的冤枉,但在那樣的朝廷之下,他死的並不冤。畢竟在南宋一朝,所有像岳飛一樣,有志於收復故土的人都沒有什麼好的收尾。譬如,同樣是中興名將之一的韓世忠,在岳飛被害之後主動交出兵權,做了個閒散的富家翁。二十多歲就馳騁敵陣的辛棄疾,在南歸之後,硬生生的被安置在地方,做些無足輕重的散官,一輩子鬱郁不得志,只能借醉酒來懷念那段叱吒風雲的日子。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敬請聯繫作者,當及時刪除~


狐筆春秋


歷史上的趙構根本不會說這話。

先說說大家認為岳飛被殺是因為他要迎回徽欽二帝。

宋徽宗在當時名聲掃地,而且宋徽宗死的那一年是公元1135年,而岳飛則是死於1142年,岳飛迎回來也只是一具骸骨。

而宋欽宗即位不滿一年,就被金兵擄走,威望能力沒有得到施展,我無法確定他是英才還是廢材,但是一個被敵人從帝都擄走的帝王,已經失去了他繼續為帝的資本。

能力強如李隆基,也只能在晚年當個形如傀儡的太上皇。

從秦始皇到溥儀,只有明英宗朱祁鎮一人,被敵軍俘獲又重新登上皇帝寶座。

宋欽宗趙桓不像明英宗朱祁鎮那般在位多年,明英宗的基本盤還在,明朝的實力還在,他爹又是一代明君朱瞻基,土木堡之戰的責任,有王振在扛包。

上天還是眷顧朱祁鎮的,被關押南宮多年,終於等來了重登大寶的時機。

明英宗有的,宋欽宗一樣都沒有,如果他被迎回來,運氣好被軟禁,運氣不好,一杯毒酒了卻一生。

岳飛被殺,不僅僅是金人與投降派的施壓,更多的是南宋內部幾大軍事集團明爭暗鬥下的產物。


秋雨論歷史


趙構在岳飛靈前說過一句話:“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他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

先查查宋高宗趙構在岳飛被冤殺後是否真的說過這句話。 《宋史·岳飛傳》、《宋史·高宗紀》、《建炎以來紀年要錄》、《鄂國金佗粹編》等史料中均無此記載。假如宋高宗真的在岳飛的靈前說過“非卿不忠,非朕不明”這句話,說明他對岳飛的忠心從無懷疑,但他又必須置岳飛於死地,也就是說岳飛必須死!在彼時金強宋弱的局勢下,殺忠臣岳飛就等於自毀長城,那麼趙構為什麼要這樣幹呢?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誅殺後幕後真兇趙構為什麼又會發出如此自相矛盾的喟嘆呢?

假如趙構真的說過這句話,或許和岳飛在之前的一些言行大有關係。

南宋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前後,岳飛指揮岳家軍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一再重挫金軍主力,以摧枯拉朽之勢一直打到距被金人佔據的北宋故都汴京(今開封)只有45里路的朱仙鎮,此時的岳飛,血脈賁張,意氣飛揚,看來他以前說過的“收復舊山河,直搗黃龍府”並非大話,最終的勝利似乎就在眼前。

興奮得難以自抑的岳飛給宋高宗趙構上了一份奏疏,他在這份奏疏的結尾這樣寫道:“......異時迎回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棺材),奉邀天眷歸國,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

趙構看完這份奏疏後,當即批示道:“有臣如此,故復何憂,進止之機,朕不中制”。意思是有你這樣忠勇的臣子,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在收復故土的戰鬥中,你只管大膽、盡情去幹,我不會掣肘、束縛你的手腳。

可以看得出來,這段時間趙構、岳飛君臣相處的特別融洽、默契,甚至可以說是同心同德的。這段時間也是岳飛生命中最鼎盛的黃金歲月。此時的岳飛,志得意滿,自我感覺非常好,乃至於把帝王看成了擁有正常情感的普通人,於是把“士為知己者死”的崇高感情與信仰,用在了宋高宗趙構的身上,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岳飛非常天真,他把平常人的情感應用到帝王的身上,犯了無法挽回的大錯。

《建炎以來紀年要錄》記載 ,某日,趙構、岳飛對坐閒談。君臣二人話語投機,氣氛甚是融洽。岳飛談得興起,突然愣頭愣腦地提出,希望皇上儘快解決皇位繼承人的問題。話音剛落,趙構臉色大變,談話氣氛瞬間變得凝重起來。此時的岳飛,屢建奇功,聲望如日中天、是最受寵信的重臣,但趙構仍然絲毫不給面子的厲聲呵斥道:“你說這番話雖然出於忠心,但是,你手握重兵在外,這種立嗣之事不是你所應當干預的(外臣不得問內事)”。

岳飛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原來,幾年前,在金軍契而不捨的追殺下,趙構因驚恐過度,“那話兒”失靈了,喪失了生殖能力。

不過他才30出頭,經過積極治療,好不容易生了個兒子,又因為宮人不小心碰翻一個銅鼎,小兒被驚嚇抽搐致死。這兩件事是他內心最深的隱痛,平時都不願觸及,今天被岳飛給莽撞的勾了起來,趙構惱羞成怒也是可以想見的。

說趙構無嗣也便罷了,更要命的是,岳飛口無遮攔,觸犯了皇帝的最大忌諱:身為一個手握重兵的大將,卻對皇位繼承權如此感興趣。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靠兵變三下五除二將後周收拾成大宋的。趙匡胤登基稱帝后,深知武夫干政的弊病,於是“杯酒釋兵權”削奪了功臣們的軍權,隨後又提倡文教,實施偃武修文的國策。皇位繼承權是一個異常敏感的核心話題,歷朝歷代為此導致骨肉相殘的悲劇史不絕書。而且,人們特別容易把這個問題和手握重兵的武臣有政治野心聯繫在一起。


誰知不久後,岳飛在一封密奏中,又一次提到了這個問題,勸皇帝儘快確定過繼一個皇子,再立其為太子。對此,趙構內心自然是非常不快的。

岳飛的提議,是從抗金斗爭的現實出發的,顯然是出於好意。至於但這種善意能否被皇帝接受,對趙構忠心耿耿的他卻沒想那麼多。

趙構不是什麼雄才大略、氣度恢廓之君。他對岳飛動不動就勸自己儘快立太子一事非常反感,同時對他動不動就叫囂“直搗黃龍,迎回二聖” 更是驚恐異常。老爹宋徽宗已死,哥哥宋欽宗趙桓還在,假如岳飛真的北伐成功,攻下黃龍府,接回宋欽宗,他是徽宗欽定的合法皇帝,他回來意味著什麼還真不好說。除此之外,趙構寧願固守半壁江山,偏安江南一隅,也不願再冒武將功高震主、擁兵自重、尾大不掉的風險。

趙構有小聰明卻無大智慧,在內心深處對軍人擁兵自重、干預朝政充滿恐懼。於是,趙構放棄了金國內亂、以及岳飛已經打到汴京城邊上的大好時機, 一心一意與金議和,同時還不忘裁抑自家武將。

彼時岳飛已下決心乘勝渡黃河收復河北,他激勵部將:“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然而,高宗懾於岳飛震主之威,下令“岳飛暫且班師”,諸路大軍一律撤回原駐地。岳飛銳意北伐,上奏道:“豪傑向風,士卒用命,時不再來,機難輕失”。趙構藉口“孤軍不可久留”,一日連發12道金牌,催促岳飛撤軍。岳飛涕淚交加,痛心疾首,慟哭道:“十年之功,毀於一旦”,被迫撤軍。回到臨安後,岳飛立即陷入到高宗、秦檜等人早已設置好的羅網中。

紹興十一年(1141)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趙構和秦檜、万俟卨等人竟以“抗旨不尊”、“臨軍征討稽期” 和“指斥乘輿”等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部將張憲、子岳雲亦被斬首,岳飛死時年僅39歲。

抗金英雄岳飛慘遭殺害後,百姓無不垂淚,上至白髮老者下至三尺孩童無不切齒痛恨秦檜等奸賊。這其中似乎漏掉了一個元兇——趙構。

至於趙構在岳飛靈前說什麼“非卿不忠,非朕不明”,想表達的意思無非是:我知道你忠心耿耿,我也不是昏庸的糊塗蛋,但我若成全你的忠義,我的江山恐怕就會不保。 和朕的江山社稷比,只能委屈你了。或許在趙構的潛意識裡,更害怕岳飛“匡復中原,直搗黃龍,迎回二聖”,亦或是畏懼岳飛擁兵自重,功高震主,來和自己爭奪江山,和手握數十萬能征善戰精兵的岳飛比,自己毫無勝算。因此,岳飛必須死!在中國傳統的帝制文化之下,任何人只要將普通人的情感加諸於皇帝的行為,就會被視為對至高無上皇權的冒犯,不論這人多麼忠心,多麼有才幹,立下多大的功勞,都難逃一死。

【插圖源於網絡】

【寫作辛苦 請勿搬運】


鐵馬冰河wu


趙構能發出“非卿不忠,非朕不明”的感慨,表明他對岳飛精忠報國的情懷,內心中其實並不存在懷疑。但站在當皇帝的角度,趙構又極不願意看到武將勢力做大,甚至民心、威望蓋過皇權的情形出現。

岳飛與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四位武將,是兩宋交替時期,活躍在抗金戰爭第一線的“中興四將”。

張俊、劉光世徒有其表,真正能夠與金兵硬碰硬較量的,還是岳飛和韓世忠。南宋之所以能夠維持住半壁江山,趙構能夠坐穩皇位,全賴岳飛等武將多年來的浴血奮戰。

岳飛軍事生涯的巔峰時刻,曾一度掌握南宋將近半數的軍隊。

他的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鐵律,使得岳飛的軍隊深得民心愛戴,百姓親切得呼之為“岳家軍”。

再加上岳飛一貫以來直搗黃龍府、迎回徽欽二帝洗刷靖康之恥的主戰立場,讓他在北方抗金義軍中的威望也十分得高。

一位武將如此耀眼的情形,自北宋開國以來幾乎是絕無僅有的。

宋朝自太祖趙匡胤開始,有鑑於中晚唐以來延續至整個五代十國的藩鎮割據,便認定武將的禍害,更勝於文官的貪腐,因而對武將極度得不信任。

以文馭武的國策,雖然犧牲了軍隊的戰鬥力,讓北宋軍隊在對遼、西夏的戰爭中屢屢失利,甚至於被金兵攻陷首都汴梁,留下靖康之變的沉痛恥辱。

然而整個宋王朝版圖內部,卻極少有武將亂政之事發生,和平的環境讓北宋的商品經濟迅猛發展,清明上河圖畫卷展示的繁榮景觀,真實得反映了北宋百姓富足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並非是毫無根據的藝術創作。

趙構對岳飛等武將心存猜忌心理,除了承襲宋朝一貫以來的抑制武將傳統外,另一層重要的因素便是發生在他身上的慘痛教訓。

原來趙構在位初期,南宋內部曾有苗傅和劉正彥兩位將領,借清君側誅殺趙構寵幸的權臣及宦官之名義發動兵變,並逼迫他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旉。

整場動亂讓趙構受盡驚嚇,唯一的兒子趙旉也在這場動亂中被活活嚇死。由於趙構早年四處逃避金兵追捕,極度恐慌之下竟然失去了生育功能,趙旉的死等於是讓他斷絕了後嗣。

想當初,金兵在金兀朮的率領下“搜山檢海捉趙構”,逼得趙構乘船到海上建立流亡政府,雖然狼狽不堪,但畢竟讓他挺過了最危急的難關。可來自內部武將的叛亂,卻差點讓趙構性命不保。

可以這麼說,高宗的斷子絕孫的心理陰影,正是軍閥造成的。有了這番經歷,使得趙構對太祖抑制武將勢力的英明決策深信不疑。面對手握重兵的岳飛,自然千方百計想辦法要將其控制在手中。

岳飛與趙構的不合拍,還表現在岳飛理想主義的性格,與趙構所期待的南宋政局格格不入。

岳飛一直高呼的迎回徽欽二帝,放在民族情感層面自然是振奮人心,但政治向來是一門厚黑學,把趙構的老爹和哥哥帶回來,那讓趙構這個皇帝往哪裡擺,到時候皇位是還給老爹呢,還是哥哥?

實際上,當南宋與金國打得難分難解時,金國一度謀劃當前方軍事失利時,就把正牌的欽宗放到汴梁當傀儡皇帝,用這張政治牌去動搖趙構的皇位合法性。趙構不敢在戰場上下死手,也與徽欽二帝尚在人世的因素有關。

這便是作為政治家的趙構,跟偏重於軍事家的岳飛,兩人考慮問題的本質差異。

岳飛壯大岳家軍的勢力,想的是積蓄足夠的軍力直搗黃龍滅亡金國,可趙構卻在防著武將勢力坐大;岳飛高喊迎回二帝,為的是凝聚宋人民心洗刷靖康之恥,而趙構卻要首先保證皇位上坐著的是自己。


劇透歷史


宋高宗趙構的這句話是想表達岳飛是一個忠臣,他是一個明君。

要殺掉岳飛,並不是因為他怕也會造反。也不是害怕他掌握兵權,更不是害怕他不安分。岳飛明明是一個忠臣,宋高宗趙構明明是個明君。但是岳飛還是難逃一死的原因是什麼?

岳飛一心想要打敗金國,直搗黃龍,收復中原。這一點上高中不是不知道。但是如果岳飛真的直接打到黃龍府,迎回徽欽二帝。那麼宋高宗放在哪裡?如果回親二弟真的回來了,上高中還有資格當皇帝嗎?有一個太上皇是自己的哥哥,有一個太上皇是自己的父親。他作為宋徽宗的兒子,如果宋徽宗想當皇帝,他於理於法都應該讓。如果宋欽宗想到皇帝,那麼與理與法也該讓。

只要岳飛直搗黃龍打敗清國英回徽欽二帝,那麼自己已經得到了半壁江山,將惠紅手讓給自己的父親和哥哥,那麼自己往哪裡擺?

宋徽宗和宋欽宗都是無心政治,愛好書法繪畫。但是宋高宗趙構卻不是這樣,他臨危受命,有一定的政治抱負。

徽欽已戴南冠恥, 南北遺民血淚多。

泥馬不知人事變, 猶馱阿斗渡黃河。

從這一首詩我們可以看出,他非常痛恨金國侵略者。他不想做阿斗。也就是說,他想做一個真真正正的,掌握權力掌握江山的皇帝,哪怕這個權利是偏安一隅的,小國家的權利,她也要牢牢的掌握住。

但是岳飛所想的則是光復大宋山河。收復失地。迎回徽欽二帝,這就威脅到了宋高宗趙構掌握權力的價值觀。

所以岳飛必須死。因為岳飛是阻撓他獨自掌握朝廷大權的一個很大阻礙。

他反覆強調,非朕不明,非卿不忠。這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殺了一個鐵骨錚錚的忠臣。他心中也很不好受,所以他要強調這一點,他要為岳飛樹立一個忠誠的榜樣,同時也要為他自己樹立一個明確的榜樣。他殺掉岳飛不是因為岳飛要造反,不是因為自己昏庸。完全就是因為權力掌握的問題。所以岳飛死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不懂得揣摩君上的心思。我們說岳飛愛國,岳飛的確很愛國。但是在封建時代,外國並不等於忠君。忠君愛國是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的。

但是君王要的是絕對的忠誠,絕對的服從自己個人的意志。而岳飛則是把國家利益放到了制高點,沒有考慮宋高宗趙構的個人意志。阻礙了皇權的絕對集中,威脅到了皇帝的利益,所以他必須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