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804萬元PK人均13萬 鋼鐵業最富與最窮高管薪酬相差62倍

在A股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大幕落下之際,各行業指標也隨之曝光。據《證券日報》記者整理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32家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合計為4.06億元,比2017年的2.68億元同比增長51%。

其中,方大特鋼的高管薪酬最為亮眼。2018年,公司給21位董監高合計發放1.69億元的稅前報酬。

據方大特鋼年報顯示,公司有7位董監高獲得千萬元的高額年薪。其中,公司董事長為謝飛鳴,獲得薪酬為3169.67萬元;董事譚兆春獲得1661.74萬元的薪酬;董事、黨委書記、工會主席宋瑛獲1069.84萬元薪酬;董事、副總經理居琪萍獲得1565.52萬元薪酬;副總經理陳文獲2064.58萬元薪酬,另外,還有已經離任的董事鍾崇武獲4035.1萬元薪酬和離任的副總經理黎明洪獲1039.43萬元薪酬。

對於公司給出上述薪酬的原因,方大特鋼解釋稱,“上述稅前薪酬由2018年基本薪酬和2017年度獎勵薪酬構成”。

而據方大特鋼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只有兩位董監高獲千萬元薪酬,其中,董事鍾崇武獲4036.71萬元薪酬;另一位則是離任的副總經理汪春雷獲1034.02萬元薪酬。

對於上市公司千萬元高薪酬的現象,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高管薪酬突破千萬元,說明上市公司願意出高價聘請人才。”

不過,楊德龍同時還指出:“高管薪酬過高會減少上市公司利潤,因此,公司不能一味追求高薪酬,要看高管對公司的貢獻值不值得高薪酬。”

查閱方大特鋼近年來的業績可知,公司以前年度的淨利潤一直維持在5億元上下,2016年,公司淨利潤為6.66億元,而到了2017年和2018年,公司的淨利潤實現大幅增長,分別為25.4億元和29.27億元。

對此,華泰證券行業研究員陳靂曾於2017年年初分析稱,公司地處江西,建築用鋼產品運輸半徑覆蓋江西、江蘇等南方省份,施工受低氣溫影響較少,往年因北材南下,冬季盈利能力下降。隨著2016年下半年交通新規實施,河北等地的鋼材運輸半徑縮小,以及江蘇省在2016年四季度嚴查地條鋼及中頻爐產能,公司在區域市場的議價權有所增強。

此外,有券商分析,受益於鋼鐵行業去產能,和關停中小設備多對應長材產品等原因,2018年長材供應依然偏緊。方大特鋼2018年的產量維持高位,噸鋼毛利持續上升。

鋼鐵行業的去產能為方大特鋼的業績增長帶來動力。同為鋼鐵行業的本鋼板材,2017年和2018年的業績也同樣出現大幅提高,但相比方大特鋼來說,在高管薪酬的提升方面則有很大的差距。

數據顯示,本鋼板材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淨利潤分別為7.81億元、16億元和10.36億元。

相比於2015年虧損的業績來看,本鋼板材的淨利潤能實現上述增長也算是業績大反轉。公司2018年的淨利潤與方大特鋼的淨利潤相比差距也不到3倍,但是,在薪酬上,公司高管的年薪則要打好幾個折扣。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2018年,方大特鋼21位董監高平均薪酬為804萬元,而本鋼板材15位董監高的平均薪酬只有13萬元。兩者在高管薪酬上的差距約有62倍。

以公司副總經理2018年的薪酬為例,本鋼板材的副總經理薪酬在23.57萬元至28.61萬元之間,相較於方大特鋼2064.58萬元至1039.43萬元的副總經理薪酬,兩者相差最高約87倍。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