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為何還不揭曉它裡邊的祕密?

哏都小孩


關於挖秦始皇陵的這個想法,早在上個世紀就有人提出。當時有大批學者聯名上書國務院,要求挖秦始皇陵,但被政府駁回了。要是當時真的對秦始皇陵進行挖掘,恐怕會成為國人永久的遺憾。



郭沫若挖定陵破壞嚴重

1955年,文化名人郭沫若聯合當時的北京副市長吳晗等人向國務院提出申請,請求挖掘朱棣的長陵。在郭沫若等人的宣傳攻勢下,國務院批准了挖掘長陵的計劃。

不過在挖掘陵墓的過程中,由於一直找不到墓道的入口,挖掘過程也十分緩慢,而且恰巧埋葬萬曆皇帝的定陵在此時出現了坍塌,於是郭沫若一行人把挖掘目標轉移到了定陵。


挖開定陵後,地底下沉睡三百多年的陵墓被強行暴露在空氣中,定陵裡的古籍、瓷器等一大批文物被空氣氧化,瞬間成了粉末。

挖完定陵,郭沫若一行人還是對長陵念念不忘,想繼續挖掘長陵的計劃,不過國務院考慮到定陵的挖掘損失慘重,這一次並沒有批准。後來郭沫若又把目光轉移到了乾陵,但也是被國務院駁回了。

郭沫若並沒有因此死心。挖皇陵的活動消停了一段時間後,陝西省文化局打起了秦始皇陵的主意,這時候的郭沫若已是一個白髮老翁,還對挖皇陵抱有幻想。他與眾多文化名人一起聯名上書國務院,要求對秦始皇陵進行挖掘,但周恩來總理這次直接對他們進行了回覆:十年之內不開帝王墓!所以此時才作罷。

那麼到了現在為止,為什麼還是沒有人對秦始皇陵進行挖掘呢?大概有這樣幾方面的原因。

秦始皇陵兇險異常

古代遺留下來的陵墓中,上一點檔次的都會在墓室裡佈置機關。秦始皇作為中國的千古一帝,墓裡自然是機關重重。

當年秦相李斯住持修建這個秦始皇陵,徵集了72萬的苦力,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從秦始皇時代一直修到秦二世胡亥時期,歷時39年才完成。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秦始皇陵有這樣的記載:

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

皇陵的地宮裡設置了暗弩,如果有盜墓賊進入皇陵就會被弓箭射死。不僅如此,秦始皇陵中還存在著一條用水銀做成的河流,貫穿整個地宮。我們都知道水銀蒸發的氣體有劇毒,可謂是無孔不入,即便戴了防毒面具,進去了也會有生命危險。

雖然司馬遷在史記裡只提到這兩樣,但恐怕機關遠不止這兩種,並且機關的複雜程度可能比這兩樣還要大的多。皇陵前後建了39年,恐怕地宮裡遍佈機關,前腳剛踏進去,可能就已經嘗試了一千種死法。

地宮位置深不可測

在《漢舊儀》這本史料中有對地宮深度的記載。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在公元前210年,李斯對秦始皇說,他帶著72萬人修建驪山陵墓,已經挖的很深了,並且似乎已經挖到了地底了。這時候秦始皇覺得既然如此,也就沒有再朝下挖的必要了,於是他讓李斯“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地宮本就是深不可測了,秦始皇的這句“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更是讓地宮的位置變得撲朔迷離。時至今日,人們也沒能確定秦始皇陵地宮的具體位置所在。


秦始皇陵挖掘技術依舊不達標

在經歷了郭沫若挖定陵的慘痛教訓後,政府意識到了對於發掘皇陵的困難程度和對於高技術水平的要求,所以禁止再挖皇陵。

雖然又過去了幾十年,技術也進步了幾十年,挖挖小的陵墓現代技術尚且做不到萬無一失,更不要說這個和八十個故宮一樣大的秦始皇陵了。不僅需要各種先進的技術,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與其打一場沒有準備的仗,不如讓秦始皇和他那數不清的珍寶先在皇陵裡躺著,反正他們又跑不了。

始皇帝陵是世界遺產

在1962年的時候,考古學家曾對秦始皇陵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勘測。勘測結果顯示,秦始皇陵佔地56.25平方千米,有差不多八十個故宮那麼大。消息一出就轟動了當時的考古界。

到了1987年,秦始皇陵和陵墓陪葬品兵馬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遺產目錄》,到了此時,秦始皇陵已然成為了全世界的文化寶藏。

秦始皇陵也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對象,是第一批AAAAA級景區,同時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考古工作受到倫理道德約束

上面說的種種原因都是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在挖秦始皇陵這件事上還存在著一個人的主觀條件的影響。

秦始皇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老祖宗了,即使我們不姓秦,這麼說也不為過。我們對待祖先,首先要存在著敬畏之心,這是自古以來的觀點。中國人大多都有著或多或少的迷信,褻瀆祖宗,挖人家祖墳是要遭報應的。即使這方面因素的影響再少,那也是阻礙秦始皇陵挖掘的一方面原因。

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大家來一起交流討論!別忘了點個贊呀!


譯鑑


秦始皇陵是一座非常龐大的墳墓,佔地面積非常大,為何遲遲不挖掘,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是文物保存技術不成熟。現在有過很多挖掘後文物收損的例子,比如定陵,又比如秦始皇陵的兵馬俑,還有很多古墓裡面的壁畫,在被挖掘之後,由於與空氣接觸而氧化,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不得不說是一大損失。所以在文物保護技術還不完全成熟的時候,保護秦始皇陵不被挖掘,保護裡面的文物的完整性,留給未來,等技術成熟的時候再去挖掘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是秦始皇陵佔地太大,如果要挖掘,要從地面上開掘,會佔用很大的土地,破壞生態環境,現有工程技術無法勝任,既費時又費力。

第三是秦始皇陵根據古籍記載,裡面有水銀做的河流,如果在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貿然開掘,萬一造成水銀洩露,必然會帶來環境汙染,給人民生產生活受到嚴重損害的結果。

第四是現在的很多被挖掘的文物古墓,是在進行建築工程的時候,或者被盜墓賊破壞之後進行搶救性挖掘。秦始皇離現在被保護的很好,不挖掘正是保護它。國家現在的政策,也是不主動進行發掘。

所以秦始皇陵是沒足夠的技術支撐,也沒有必要進行發掘。




販墨


大家應該都知道司馬遷《史記》了記載的秦始皇陵吧!

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首先,穿三泉,可以想象一下到底有多深,挖掘秦始皇陵第一大問題:封土放哪?

第二,有所穿近者輒射之,說的是弩箭,經過三千多年的弩箭能否激發確實是一個大問題。

第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重點詞語水銀,大家都知道水銀是有汞毒的,如果挖掘會不會造成挖掘人員不小心汞中毒這很難解決。

第四,秦始皇兵馬俑大家應該都知道,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坑十分震撼人心,但那隻不過是秦始皇陵的一個陪葬坑罷了,秦始皇陵有70多故宮這麼大,挖掘壓力該有多大?

以上是我所知所想的問題,秦始皇陵裡還有更多的秘密,期待早日挖掘吧!


落日鶩飛


始皇陵是迄今為止中國規模最大的皇陵,躺在地下已兩千多年,當年始皇帝窮極國力建造如此大陵墓,以期永生,給後人留下無盡的疑問和豐富的文物遺產,如果發掘,想必能轟動世界。然而,發掘後的文物保護工作是非常困難的,以目前我國乃至世界現有的科技水平來看,很難做到出土文物保護完好無損,況且始皇陵的發掘是一項規模宏大的工程,與其沒把握的發掘,不如把這項工程留給科技水平更高,文物保護更有把握的後人去做。


無名A5245


應該是因為目前的科學技術手段無法保證裡面的珍貴文物不受損害吧,同時也可能是出於保護文物,留有懸念的考慮,反正國家的事,我們老百姓就不要瞎操心了。


深思深得


作為第一個大統一的皇帝 除了防護措施高效 歷代政府尊重 還有一個原因 傳說中的風水龍脈 還有一個人性心態 好事不能做絕 故 保存 保護至今


七茶下天山


技術不行。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歷史


民俗文化傳遞者


東方金字塔保護是全人類共同遺產,目前我國沒有意向開挖秦始皇陵


o景瑞o


對歷史遺產最好的保護就是不要引來人為干涉。遠觀而不褻瀆,這才是今人應該對古代遺產持有的態度。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的陵墓應該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而最好的保護莫過於不人為開掘……


程峙潯


主要是裡面注滿了水銀,現有的技術條件不能保證在抽掉水銀後文物的完整性,所以不敢貿然打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