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與日本足球差距越來越大,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

湖畔明月光


1,足球文化問題,中國足球沒有向日本那樣形成良好的足球氛圍,特別職業化後中國足球離老百姓越來越遠,沒有了群眾基礎。

2,教育問題,中國多數孩子在學校基本都是學習文化知識,將來好考個好大學,對體育要求不嚴,就是對體育分數有要求的基本上也不會去考慮學習足球應對,導致在學生時期根本沒有接觸過足球,別說出現專業足球運動員了,就連懂足球的老師都沒有,何談足球人才。

3,經濟問題,中國幾年來大大小小的足球學校也建設的一部分,基本都是私立學校,私立顧名思義就是以賺錢為目的學校,孩子從小有踢球想法的肯定會去考慮上私立足球學校,但價格一年下來都要幾萬幾十萬,普通家庭的孩子基本不敢去,也就家裡條件好的公子哥能去。

4,體制問題,我還是要說職業化後,中國足球成了金元足球,基本成了有錢人的運動,也導致管理足球的、選吧人才的,各個你摟一把我貪一下,成了腐敗汙濁之地,現在看到了一點光,希望能好下去。


先天001後天100


說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真事兒吧。我兒子小學升初中時被一個教練看中,去了那所中學打籃球。籃球打的不錯,教練也說很好。可在初中升高中這些學生被保送到當地繼續打籃球的學校。後來我瞭解到,一些打球不好的學生,交2萬塊錢就可以保送,甚至不會打球的孩子都保送。朋友們還笑我不懂行情。我很固執就這樣斷送了孩子打球的夢想。因為我知道,這樣的球隊即便組成也得不到好成績。就算他們有再多的錢去了國家隊。也只能給國家抹黑。這樣的籃球我們不去也罷。


陽光224403522


我本人還是比較喜歡觀看足球比賽的,對於這個問題還是有一點看法:

第一: 就是日本的教育太失敗了,他們應該沒有我們這樣看重學生考試試卷上的分數。

第二: 他們的父母都不愛惜自己的孩子,我們一般都會稱孩子“寶貝”,同時也會象寶貝一樣拿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口裡怕化了。

第三: 日本人沒有經濟頭腦,他們雖然地域面積小,還楞是空出那麼多地方來當免費運動場地,不知道造更多的房地產來增加GDP。

還有他們實在太無恥了,我們幾十年前就大喊口號“足球要從娃娃抓起”,而他們卻不聲不響就在做這樣的事,你說氣不氣人???

本人孤聞寡見,說得不好大家見諒


陳炳貴11


基礎!

金字塔的塔尖高度取決於它的基礎多大。同理,一個國家的足球基礎也決定足球塔尖——國家隊的高度。

日本童子足球、少兒足球、青少年足球、成人足球、女子足球,全面開花,三人制、五人制、七人制、十一人制場地,遍地都是。

我們的場地猛一看也不少,一來按人口比例來說還是太少,二來這個不給踢那個不給用的,怎麼比?

日本專業的高水平教練員,多如牛毛,孩子從一張白紙開始,都被這些教練們傾注了無數的心血。看看我國的國球乒乓球,高水平教練員比比皆是,孩子也是水漲船高,進步很快。我們很多教練員是根據政策應運而生的,很多基層的訓練都進行不下去,有的練的驢唇不對馬嘴,我們不專業的都看不過去!

還有太多的俱樂部這個高薪那個巨資,很多的錢都被洋槍洋帥們拿走了。有幾個認真搞青訓和青少年足球訓練的?

人才在哪裡?哪裡能出人才?

就靠這個只做表面工作的模式,就靠高薪請洋槍們,能有非常深厚的基礎和高水平的國足嗎?

國家現在很重視足球了,也給了很多錢,但是都用到點子上了嗎?買了球和裝備,然後讓孩子們跳足球操,也是足球訓練出的一種奇葩吧?真正想踢球的孩子們,有的連一雙球鞋都沒有!……

所以,不管怎麼拼湊,國足的塔尖,畢竟因為基礎,還是矮的多,誰也沒辦法在這樣基礎的情況下,打造海市蜃樓一般的空中樓閣。


金145767666


個人觀點認為,中國足球水平長期沒得進步,反而下滑,原因有幾點:

1.足協體質其實很有問題,首先沒能讓懂足球的來管理,還是一套僵硬的官僚體質,甚至還冒出不少什麼送禮送錢進國家隊這些醜聞,以至於還有不少不能代表國家水平的球員卻進入國家隊。過於急功近利,總希望靠大牌外教來提高成績等等,殊不知花了天價的錢效果看不到。其實這就是像皇帝的新裝一樣,看足球的球迷都知道問題在哪裡,就是沒得人去敢於點破,或者點破了也沒用。

2青少年的培訓嚴重滯後,沒得大量資金,沒得大量的基層教練去執教有愛好的娃娃,也沒得大量的場地提供給孩子練習。就像一般小區,到處有籃球場和羽毛球,乒乓球場地,足球沒有場地,而且開發商寸土寸金,也不會考慮足球場地健身這一項。

3原來的計劃生育導致獨生子女一代也偏多,就像一個家庭,就只有一個孩子,寶貝疙瘩,誰願意他去踢足球,誰願意看到那種激烈對抗容易受傷,也就只有讓他們大不了練習一下乒乓球之類鍛鍊一下,隨波逐流順著好好學習奔高考過去了

4大部分地方的足球文化足球氛圍不夠,沒得多少人對足球興趣很濃,足球的影響力太小。反而乒乓球籃球之類普及到社區小區,經常有各種比賽,搞得熱熱鬧鬧,球迷基數也低。所以不要指望我們也能出什麼像巴西踢野球出人才,可能性不大。

5選材也是個問題,窮人的還在有天賦,很多會被卡在各種選材資格之外,反而有錢人的孩子,抱著玩玩的心態,卻能衝破各種選拔,濫竽充數。不能有很好的前途,就怕踢不出來,很多條件差一點的孩子很早就放棄足球,埋沒在書山學海的應試教育中去了,都想奔個前途。反而富家子弟,沒有了各種後顧之憂,踢不出來也無所謂,反正優越家庭的條件可以支持他們隨便轉行。

……

總之,個人覺綜合得其他問題都不算,最重要的是中國人的足球氛圍太差了,沒得強大的群眾基礎,金字塔上怎麼會出人才


戀家的狼88


中國足球水平高,成績穩定很難超,

看看日韓瞎胡鬧,踢的別人一頭包!

中國人口基數大,足球就是遍地花,

聯賽紅火窩裡掐,走到國外全讓他!

裡皮先生很生氣,足球踢的挺客氣,

無可奈何想撒氣,一群鴨子沒脾氣!

看看中國乒乓球,橫掃天下無敵手,

要是領導換著走,保它見誰也發愁!

古語兵熊熊一個,將熊能熊多少窩,

盼望鴨子天上飛,不許大雁能進隊!

一盤散沙向錢看,裡皮先生直瞪眼,

拂袖而去不願談,加碼兩億才回還!

可是回來能咋辦,日韓拼命三郎幹,

我們球員裝大款,除了踢球都有緣!

精神世界不為錢,講求配合天衣建,

學學日韓流血汗,一心一意共向前!


話說山東頻道


不請自來

中國足球與日本足球差距越來越大,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我認為有兩大最主要的原因,一是足協的不作為,二是青訓基礎的無作為。

現在的中國足球處於一個完全的低谷期,而隔壁的日本足球卻越發展越好,在2018年世界盃竟然闖入16強也狠狠的打臉中國足球。

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竟然挑不出11名好球員,這你敢相信嗎?

早期的日本足球也是非常的弱的,早期的日本足球不及中國足球,但是日本人在1992年,日本足協成立職業聯賽(J聯賽),標誌著日本足球改革的開始。從1992年到2002年日本足球有著質的飛躍。1996年,推出《日本足球百年計劃》,從青訓球員擴容、增加12歲以下少年球員教練數量、提升中學足球活力、推動各府道縣足協的自立化等方面,來全面推動日本青少年足球和基層足球的發展。日本足球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終於鳳凰涅磐,成為亞洲強隊。

日本足球找到了適合自身特點的技術風格,他們尊崇巴西足球,走技術足球路線,並始終堅持不懈。反觀中國足球,從學巴西、學德國、學西班牙,到如今的學意大利,始終沒有找到和形成真正適合自己、一以貫之的足球風格,就像“猴子掰玉米”,掰一個丟一個,最終仍是兩手空空。

再有就是中國的青訓可以說十分的垃圾,國內的各個足球學校學費高的嚇人,有多少家庭能夠承受的起那高昂的學費,加上中國很多城市連足球場都沒有,足球夢簡直就是空談。

會踢球的踢不上,有錢花錢隨便上就是中國足球的現狀,國內會踢球和喜歡足球的大有人在,為什麼上不了場,踢不上比賽,足協的政策完全將會踢球的球員排之在外。

現在的國腳們每天上場溜達幾圈就能拿到高額的薪資不覺得臉紅嗎?散漫的比賽態度,完全對不起自己職業球員的稱呼。


阿杜的汽車世界


這個就像高房價不是房地產行業的問題一樣,足球真的已經傷透中華民族自尊心了,搞得我們都懷疑人種懷疑體制懷疑文化了。能不能消停一段時間?不要再提它,讓它自然演化,自生自滅?這樣咬著不放,又不能達到目的真的很沒意思。路要往寬處走,幹嘛非要把自己憋死?把一個項目玩好就夠了,不用自己給自己背上這麼大包袱好不好?巴西是足球王國,印尼是羽毛球王國,咱們也是乒乓球王國啊!過去的一些傷痛記憶已經變成歷史包袱,看看隊員一上場,明顯與平時俱樂部表現判若兩人。誰在這樣的心態下能發揮好?


黃沙31517300


中國足球與曰本足球差距大,而且是不可逆轉的,兩大原因:一、以市場經濟為遮羞布,中國足球從個人到整體團隊基本是功利型的;二、無民族精神。儘管我們痛恨曰本,但反觀日本足球:一、職業化中的團隊精神,他們崇尚“一個人是條蟲,兩個人是條龍”的思維和規則;(我們是:一個人是龍,兩個人是蟲;一個和尚有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道德或職業德性);二、日本足球體現一種民族精神、頑強和激情。因此,中國足球不是老想怎樣才不會再輸給如泰國隊一樣的球隊,而是想應如何脫胎換骨,從根本上改變人的特質去考慮和改造,否則,中國足球請多少洋教練都無法進步。


卓偉章


日夲足球會越來越好。潛力很大,而我們的足球,不見什麼潛力的存在。中國足球靠經驗,靠拚命靠蠻勁,也可以說,缺泛文化,缺泛象乒乓球60年代敎練傅其芳的頭腦和戰略的敎練。無論什麼樣的運動,和球類最後拼的還是文化。說這話,可能很多人會有差異。但是日夲敎練給隊員就是按數學和三角幾何及力學分析球的走向。不同的力量,不同角度踢球,就可踢出旋轉速度不同的,飛向不同軌跡的球。等等這都要知道。所以今後我們選拔足球后輩力量,千萬不可輕`視文化。望足球教練和足協領導多買些曰夲教練寫的足球課夲學學吧。真心祝你們虛下心來,踏實下來補下課。一位老工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