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暉沐浴寶塔山 ——寫在延安各縣整體脫貧摘帽之際

春暉沐浴寶塔山 ——寫在延安各縣整體脫貧摘帽之際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見證又一個歷史時刻——

5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宣佈,延安市延川、宜川兩縣脫貧摘帽,這標誌著延安各縣整體脫貧摘帽。這一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的最新戰績,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如一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初心。

精準扶貧、靶向治療,蹚出一條老區新路

5月的延川縣梁家河村,山川披新綠,春色滿田間。

清晨第一縷陽光灑下,張衛龐老漢已在自家的蘋果園忙活起來。望著初綻的蘋果花,70歲的他心裡踏實得很。去年,這10畝果園給他家掙了40萬元。

脫貧攻堅,換了人間。

張衛龐所在的延川縣,人文歷史厚重,自然環境卻十分艱苦。豈止延川?整個延安都被長久的貧窮所困擾。據史料記載,從明初到新中國成立前的580多年裡,延安共發生各類災害200多次。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沒有老區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是不完整的。

中共七大會址附近的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脫貧攻堅以來,學校的教學樓從3層擴建到5層,新建了書法室、美術室、舞蹈室等。

“長大了,我要當老師,讓更多的孩子都能出去看世界,改變家鄉。”學生賈一敏在筆記本上一筆一畫寫下這句話。

疾病是困擾貧困群眾的一大難題。中央扶貧政策瞄準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能力,增加大病救助資源,保證老區人民看得起病、住得上院、病有所醫。

延安市安塞區,一個因腰鼓而出名的地方。“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幾乎人人都會打腰鼓。但這把腰鼓,李東東一扔就是20年。

父母患病、兒子腦癱、妻子患癌症……李東東生活陷入絕望。再見李東東,從他嘴裡說出的已不再是“愁”字:妻子動手術報銷90%的醫藥費;兒子到特殊學校就讀學費全免;他又打起了腰鼓,一年幾十場演出,每場收入150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推動延安發展的大手筆相繼出臺:

——中央和各級財政投入扶貧資金62.5億元,安排項目約1600個。光伏扶貧項目實現13個縣區全覆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貧困村全覆蓋;

——全國第一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第三批新型城鎮化試點市、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等落地延安;

——各級財政共投入“十三五”易地搬遷資金31.83億元,建成117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安置點,受益群眾1.73萬戶、5.63萬人;

——廣州、深圳、西安等7座城市與延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來自發達地區的人力、物力、智力支持不斷匯入。

截至2018年底,延安市6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9.5萬人告別絕對貧困,貧困發生率降至0.66%。如今,延川、宜川兩縣脫貧摘帽,延安各縣整體脫貧摘帽。

紮根群眾、艱苦奮鬥,延安精神照耀脫貧攻堅主戰場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延安棗園,“為人民服務”廣場。來自中國延安幹部學院的一批學員正在張思德同志的雕像前,齊聲誦讀《為人民服務》。過往的人們或側耳傾聽,或駐足沉思。

延安,不僅是一座城,更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如同永不熄滅的窯洞之火,照耀著脫貧攻堅戰的衝鋒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偉大的延安精神教育滋養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凝聚人心、戰勝困難、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馮冠傑,宜川縣集義鎮郭東村第一書記。2018年9月的一天,馮冠傑冒雨駕車在趕往產業培訓現場會的路上,汽車滑出路面、翻了幾個跟頭後被一棵大樹逼停。

身上幾處外傷,當大家勸馮冠傑多休息幾天時,他笑著說:“村裡還有好多事要做,實在放心不下。”一個星期後,馮冠傑又出現在郭東村。

“白天在想、晚上在夢、天天在抓。”這是延安市委常委、寶塔區委書記劉景堂做脫貧工作的心聲。

“爸爸,為什麼別人的爸爸都能陪孩子玩,你卻總是這麼忙?”這是宜川縣雲巖鎮黨委書記馬偉偉女兒的嗔問。

“娃娃跟媽媽一起扶貧,光榮著呢!”這是挺著大肚子還堅守扶貧一線的寶塔區川口鄉劉渠村第一書記王茜的真性情。

……

“羊群領路靠頭羊,致富靠的是共產黨”。延安153名縣級後備幹部到一線鍛鍊,1784名優秀幹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派出駐村工作隊1546個,3.74萬名幹部開展聯戶幫扶。

兩年前,黨史讀物《歷史的轉折——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一書熱銷起來,一年裡加印了3次。這本書的作者、延安大學教授譚虎娃說,今天的人們,仍舊渴望從黨的奮鬥歷程中、從延安精神中汲取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力量。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在脫貧攻堅戰的戰場上彌足珍貴。

“我的奮鬥還沒有結束。”耄耋之年的南泥灣村老黨員侯秀珍,現在每天還要下地幹活。56年前,侯秀珍唱著《南泥灣》嫁到這裡。幾十年裡,她帶著全村婦女上山種樹、開溝挖塘。

“陝北的好江南”如今青山、稻田、荷塘環繞,林下養殖產業頗具規模,貧困戶家家都有產業。侯秀珍想把自己家辦成村裡的陳列室,繼續講述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故事。

剛大學畢業的王曙輝紮根農村成了洛川縣黃連河村第一書記,“坐上村民的炕頭,才更深刻明白了責任的含義。”延安精神讓他經歷了蛻變。

延安人身上,奮鬥的勁頭從未消失。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踏上全面小康新徵程

“在發展中要堅決守住生態紅線,讓天高雲淡、草木成蔭、牛羊成群始終成為黃土高原的特色風景。”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擲地有聲,堅定了老區人民的生態建設決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延安生態建設進一步提速,植被覆蓋度提高到現在的81.3%。衛星遙感圖上的綠色邊界一路北上。2016年,延安獲評國家森林城市。

產業是脫貧致富的關鍵,延安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發揮畜牧業、林果業優勢,深化農副產品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在陝西頂端果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線前,年輕員工裴小芳正在對著手機做直播,選果、包裝全過程在線上一覽無餘。去年,這家洛川縣網上銷量最大的蘋果企業銷售額突破4000萬元,60多家貧困戶由此有了穩定的收入。

分級分選等產後整理、56條現代化智能選果線和102萬噸冷氣調庫的應用,讓延安蘋果產業告別按袋賣的低廉境地。

為了能讓貧困戶減少自然災害和市場行情波動的影響,延長縣推出“蘋果+期貨”,為農戶的蘋果上了價格保險。“這是在貧困地區先行先試的成果,以後將推廣到更多品種和其他貧困地區。”從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到延長縣掛職副縣長的熊鵬說。

山地蘋果,沿黃紅棗,川道大棚,溝道養殖……在產業扶貧東風勁吹的同時,制約延安發展的短板一塊塊補上:

路越走越寬——2015年以來新修、整治道路589處、2551.8公里,建制村全部通瀝青(水泥)路。

網越鋪越廣——延安實現全市貧困戶廣播電視全覆蓋,全市農村4G通信信號全覆蓋,行政村光纖覆蓋率達80%以上。

水越來越暢——建成各類飲水工程3082處,受益人口88.95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

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為延安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武漢光谷、騰訊眾創等一批創新創業平臺落地,華為雲計算等445家新經濟企業落戶。

為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2017年底延安整合了28個部門的106項審批事項成立行政審批服務局,將數十枚公章變為“一枚公章管到底”。

“大囤子圪堆小囤子滿,好日子賽過山丹花紅。”如今的延安人,雖然不愁吃不愁穿,但如何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仍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道考題。

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延安人的脫貧攻堅戰沒有鳴金收兵。

“扶貧力量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扶貧投入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陝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說,“我們要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重整行裝再出發!”

巍巍寶塔山將繼續見證,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延安兒女不斷奮力前行,譜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篇章!

全市蘋果種植面積達366.05萬畝,農民人均種植蘋果面積2.32畝,100多萬人從事蘋果產業。果業收入佔到延安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南部縣農民收入的90%都來源於蘋果產業。(新華社記者 孫 波 董 峻 侯雪靜 陳 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