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吐槽”就有機會!個推CEO方毅分享如何發現商業機會

2019年3月,“個推”(每日互動:300766.SZ)於創業板掛牌上市,成為繼掌閱科技之後19個月來唯一一家在A股上市的互聯網企業。

這既給“資本寒冬”下的互聯網行業打了一劑強心針,也讓很多人對連續創業者、個推創始人兼CEO方毅的“創業經驗”產生好奇:這位浙大校友是如何發現機會,並在資本寒冬下成功上市的呢?

在由浙江大學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ITP)、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共同主辦的ITP創享匯上,方毅以“如何發現商業機會”為題,分享了自己多年來的創業實戰經驗。

有“吐槽”就有機會!個推CEO方毅分享如何發現商業機會

個推創始人兼CEO方毅

機會存在於好的“生態系統”土壤

之前老外來杭州,想要探究為什麼這裡能誕生阿里巴巴?後來他們發現,因為這裡有很好的生態系統(ecosystem)。

第一是辦公環境(environment),從政府、公眾環境、帶寬到註銷一家公司需要多少時間等,這些都反映了整體天然的辦公環境;

第二是大學(university),是不是有綜合性科技創新高校,這反映了整個行業產業的品質;

第三是公司(corporate),需要有大型的標杆性的企業,從而帶動外部效應;

第四是投資(investment),需要保證投資者的良性退出;

第五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創業者(well-educated entrepreneur),比如海歸、阿里系、浙大系的創業者。此外,一個好的教練(coach)也很重要。

機會路徑:SME和IDE,誰更好?

實際上,聊創業需要先分類型:

一個是靈巧盈利企業——SME(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需要稅收、配套、管理,從成本、市場、工藝和供應鏈中去找機會。

另一種是創新驅動發展企業——IDE(Innovation-driven entrepreneur),是要聯合政府、高校、風投、大企業的技術人才,從技術、趨勢、發現、信用模式和時代變遷中去找機會。

相比IDE,SME類型的小微企業更看重投資回報率,但其實這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有些是從小微企業起步的企業,隨著商業模式上的不斷變化和優化,終點不一定是小企業。

這裡會有個“資本深坑”的曲線,在中國基本上都是要到曲線右邊向上才可以上市。也就是說,歷史上投進去的錢還沒有賺回來,就不能上市,這也稱作“歷史虧損彌補”。

有“吐槽”就有機會!個推CEO方毅分享如何發現商業機會

但國外基本都是全速奔跑的態勢,在最低處的時候大把融資,通過融資快速發展,從而爬出死亡谷。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天使輪看人,A輪看產品,B輪看數據,C輪看收入,上市看利潤。”

遇到難題,不妨換個思路

我記得有一個項目是“讓抵價券流通起來”,設計能在打印的小票末尾加印APP二維碼的插件程序。這個項目最大的問題是社交網絡的建設成本很高,因為一個社區能無障礙地交流至少需要一千萬活躍用戶。

不過,這個項目有一個很巧妙的地方,是關於適配軟件打印的券的問題。不同商家的機器都不一樣,但他們很巧妙地通過解決打印機的驅動解決了這個問題。

可見,很多時候換一個思路就可以繞開一些東西,把問題解決了。同時要注意的是,我們要在有限與無限之間有選擇地去做有限的適配。

個推之前也是通過社會創業,用眾包的方式解決地震速報機構的困境。就是把所有的震動採集起來,以3公里每秒的速度向外擴散,這其實也是換一個思路去解決同一個問題。

好產品要滿足三點:高頻、剛需、樂享

第一點是“高頻”,百度搜索是符合的,但攜程沒有高頻。

高頻打低頻的例子有很多,支付寶已經很普及了,但微信支付還是超過了支付寶,這種高頻打低頻的模式,可怕而有力度。

高頻的產品可以拓展的領域也很多,比如微信還可以去做社交電商。

第二點就是要思考:你的產品是不是剛需,什麼是剛需,是痛點還是癢點?

第三點是需要讓大家樂於分享。“深推”現在已經不如分享讓用戶增長快了,但是深推也有一個典型成功案例——學習強國app。

有“吐槽”就有機會!個推CEO方毅分享如何發現商業機會

方毅在ITP創享匯分享創業經驗

模式要有可盈利性、持續性且可複製

現在很多人都忽略了可盈利性,但這點很重要,做產品還是要賺錢的。

可持續性,比如在供應鏈上持續性的生產能力,迅速接到大量訂單的處理能力等。這裡推薦大家去看《第五項修煉》。

還有一點很關鍵:你的模式可不可以放大或者複製?

其實科技型創新型企業,最重要的兩個詞就是“重複”,只有重複才是賺錢的,因為可以快速複製。

專注解決一方面的問題很重要

在創業中,時機很重要。比如下蛋網,當時有傳播盜版,秉著人人為我的原則,出現了很多問題。

後來下蛋網就和版權商談合作,買他們的正版資源生成種子讓用戶下載,用戶下載之後可以分享到平臺上,然後別人可以通過這個鏈接再次下載,但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不過這個費用比影院便宜很多。

比如說30塊錢,版權商佔到百分之40,平臺分百分之10,種子上傳的人分30,由此產生裂變。

可見,下蛋網解決了資源的問題,迅雷解決了服務器的問題。也就是用技術模式把種子自動打開,眾包發現所有種子的源頭,自動生成摘要。

迅雷和下載商進行一番談判,讓下載商鼓勵大家用迅雷下載,這樣做用戶既不會佔用下載商的帶寬和服務器,解決了服務器的壓力,下載商的流量也沒有受損失。

因此,大家發現很多下載頁面上都有了迅雷下載。但慢慢地,等大家習慣使用迅雷之後,迅雷就開始向用戶收費,形成壟斷效應。其實所有的商業模式都追求壟斷。

此後,迅雷再推出迅雷看看、在線看等產品就很容易了。當積累用戶從100萬到1000萬時,推出會員制盈利,那些平臺就變得可有可無了。這說明,有的聰明幹不過蠻力,有創新的同時也要有力量積累。

這個邏輯要表達的就是:作戰面不要無窮大,要聚焦在一個點上。

商業模式中一定要專注解決一方面的問題,不要一併解決,初期的時候水平達不到,就解決一個痛點,以最大的手段解決一個問題!

有“吐槽”就有機會!個推CEO方毅分享如何發現商業機會

方毅在ITP創享匯分享創業經驗

有“吐槽”,就有機會

以互聯網技術的演化進步為例,

第一代網頁是靜態網頁,冷數據,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黃頁,雖然這解決了印刷方面的問題,沒有地域、時間和遍數的限制。但也存在其他問題,比如低頻,使得新聞很難傳播。

後來擁有了後臺系統,就可以把文件貼進去,點一下“確認”就可以提交。

第二代網頁是新聞網站,熱數據,是動態的,但只是單向的官方話語權。於此也進入了媒體1.0時代,隨著想發帖和吐槽的人數增加,這時候被稱作“BBS教主”的戴志康等人出現了。於此也進入了web1.5時代。

多項話語權交互出現後,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說話,這也產生了一些問題,例如:信息和內容繁雜;BBS灌水多,版主需要刪帖;自己的帖子下出現不願意看到的評論。由此博客(blog)就出現了,強化了單向個人話語權,只能自己發表觀點,其他人只能評論。

這個時候也讓媒體有了歸屬,出來了一系列自媒體,比如徐靜蕾博客,一下子打開了媒體歸屬權問題。

有“吐槽”就有機會!個推CEO方毅分享如何發現商業機會

第三代網頁,是去解決六度空間和信息流的問題。這時候,Facebook,SNS等強調相互之間關聯的產品出現了。他們按照時間線重組了信息的模式。

但對名人來講,隨著朋友圈裡陌生人越來越多,SNS其實是無效化的。因為回去一翻看好友動態,發現都是一些不認識的人,於是微博出現了,並由此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雙向關係轉變成單向關係,媒體屬性也越來越強。

可還是有問題存在,這涉及到人的社交是分群的,由此誕生了朋友圈。在一個圈子裡的人,會相互看到評論,這是分人群、場景的社交。在不同社交群體面前,每個人有不同形象的身份,這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隱私性。

上述例子都告訴我們:每一個槽點都是一個偉大的技術傳播革命。

(以上內容根據方毅在ITP創享匯分享的錄音整理而成,有刪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