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硬以色列,被哈馬斯發射了600火箭彈,短短二天就認慫,接受停火協議,為什麼呢?

我上網來看看


據路透社6日援引巴勒斯坦官員及媒體報道,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和以色列在歷經兩天激烈交火後,於5月6日上午4時30分起達成停火協議。停火目的是為了防止暴力衝突的繼續擴大,報道還稱,此次停火協議是在埃及和卡塔爾的協調下達成的。

雖然這次是規模最大、傷亡人數最多的衝突,卻也是達成停火協議最快的衝突,只用了短短一天。也不能單方面說以色列慫了,只能說是以色列現在不能把精力放在哈馬斯武裝組織上,而且要打起萬分精神配合美國對伊朗施壓。畢竟現在5月2日已過,還有國家在從伊朗進口石油,美國必須加大威懾力度,警告伊朗也警告與伊朗還在進行石油貿易的國家。



哈馬斯原本就是伊朗一手扶植起來的反以組織,這次哈馬斯主動打破平靜局勢對以色列發射火箭彈,很明顯是想吸引以色列的注意力,從而減輕伊朗的壓力。伊朗還在繼續往敘利亞政府運輸石油,以色列又在不斷打擊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力量。伊朗已經疲於應付美國了,必須想辦法減輕來自以色列方面的壓力,哈馬斯此舉頗有“調虎離山”的意味。

不過以色列也是個暴脾氣,在哈馬斯發射火箭彈之後,以色列直接用導彈反擊,這讓哈馬斯一下嚐到了苦頭。哈馬斯的火箭彈飛行速度慢、破壞力也小,根本無法突破以色列的鐵穹防禦系統,而自己卻難以抵擋以色列的導彈襲擊,所以也不敢讓衝突升級。



以色列雖然強勢,也知道如果真的把巴勒斯坦逼到絕境,將導致無法估量的嚴重後果。想想第三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的勢力範圍覆蓋了整個巴勒斯坦,結果以色列什麼事都做不了,每天都在應對巴勒斯坦的恐怖襲擊,所以以色列現在不願意與巴勒斯坦交戰,況且美國也不希望以色列把彈藥消耗在無關緊要的巴勒斯坦身上。


在這種巴以雙方都不願意讓衝突升級的情況下,埃及和卡塔爾站出來給了兩國臺階下。埃及和以色列一直處於和解狀態,卡塔爾又和伊朗一起開發北方油田,所以也能接觸到哈馬斯武裝組織。埃及和卡塔爾當了這個老好人,以色列和哈馬斯就順著臺階下,達成了停火協定。

不過雙方雖然停火,但以色列對哈馬斯的警戒依舊存在,或許這就是伊朗想要達到的目的之一。以色列已經沒辦法集中所有精力來對付伊朗,因為哈馬斯不止一次兩次出爾反爾,以色列不得不有所防備。

不過美伊衝突還未解決,巴勒斯坦也沒有承諾終止“迴歸大遊行”,所以巴以衝突遲早會再發生,短暫的停火只是各取所需。


世界是個什麼玩意兒


這個問題很簡單,以色列現在除了接受停火根本就不知道怎麼辦!

哈馬斯發射690梅火箭彈,導致以色列南部地區癱瘓,學生都不敢上課,民眾都躲在掩體下,根本無法正常生活。

以色列是有很強的導彈攔截系統,也可以攔截這些火箭彈,可是像如此大規模飽和的火箭彈攻擊,以色列表示也無能為力。

而且以色列的蒼穹攔截導彈一枚造價是8萬美元,如果算上配套的雷達系統以及車輛等其他人員設施。以色列每發射一枚蒼穹相當於向天空撒了幾十萬美元。

在哈馬斯發射這輪火箭雨中,以色列也發射了240枚蒼穹攔截導彈,你可以大概算一下以色列扔了多少錢出去。


而且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以色列到底儲備了多少枚蒼穹導彈,哈馬斯這一輪火箭彈就消耗了他240枚的庫存。這相當於以色列發射了完了2套鐵穹系統的彈藥。214的時候以色列也就裝備了9套鐵穹系統而已。(每套鐵穹系統有6個發射單元,每個發射單元20枚彈藥)

如果哈馬斯繼續發射火箭彈,他需不需要繼續發射蒼穹進行攔截。按照這個消耗速度以色列的庫存能支撐多久是問題。

假如以色列把蒼穹都拿來攔截哈馬斯的火箭彈,先不說用昂貴的蒼穹來攔截廉價的火箭彈劃不划算,而是他的庫存如何。

除了受加沙火箭彈之外,以色列一直和黎巴嫩真主黨水火不容,和敘利亞在戈蘭高地上如今也非常緊張。而且美國製裁伊朗,誰也不知道伊朗會不會把氣出在以色列身上。

雖然除了鐵穹這個短程攔截攔截系統之外,還有中成和遠程攔截系統,但是如果被別人集體發動飽和攻擊,以色列也是很難扛的住。

這幾年伊朗在敘利亞南部部署了很多中短程導彈,而以色列頻繁偷襲摧毀伊朗的導彈陣地也就是這個原因,他害怕伊朗、敘利亞、真主黨、哈馬斯以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同時對他進行超飽和式的導彈攻擊,到時候恐怕以色列將會成為一片火海。



以色列哈馬斯的停火協議是在埃及的斡旋下達成的。以色列接受停火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

就是像上面說的那樣,以色列沒辦法和哈馬斯這樣耗下去,一個是虧本,另外一個是讓以色列人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影響以色列人的正常生活至於,還有一個是擔心彈藥消耗太多,到時候被別人突然發難。

第二個

在下個月美國將會推出對以色列比較有利的新的巴以和平計劃,也成“世紀協議”。一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處於衝突狀態,那麼這個所謂的“世紀協議”美國就不得不推遲發表這個新的和平計劃。

現在以色列急需要特朗普幫他們把很多東西從大層面上定下來,因為特朗普現在能幫以色列做事的時間已經不多,特朗普另外還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要忙,他繼續快速處理完以色列的事情。拖下去對以色列沒有好處。

他現在需要製造一個相對和平的條件,讓特朗普把事辦完。


一號風手


以色列人可不傻,他們很清楚為什麼在最近兩天,巴勒斯坦哈馬斯組織會瘋狂的針對自己的定居點發射火箭彈,而且他們也非常清楚這其中牽扯到的真正的博弈雙方,沒有一個是以色列這樣的小國能惹得起的,說白了以色列的真實實力還是太弱,遠不能與那些超級大國向媲美。

所以以色列即使有能力繼續報復哈馬斯,也不會去做的,他們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儘可能的保持低調,以避免自己被捲入大國間的對抗中被攪成碎末,哪怕暫時認慫,也要把自己從這次國際衝突中“摘”出去。

此次圍繞伊朗石油禁運行動的對抗雙方,沒有一個是以色列惹得起的,所以它只能躲遠點,儘量避免讓這些超級大國的目光注視到自己。

從2018年就開始爆發並持續至今的,美國針對伊朗實施的石油禁運行動,從一開始就不僅僅只是美國與伊朗兩個國家之間的事情,而是一場牽扯到幾乎所有超級大國在內的重大戰略博弈。

在這場博弈中,美國為了維護本國在石油、金融領域的霸權地位,悍然發動了針對伊朗的制裁行動,雖然美國打擊的只是伊朗的石油出口,但是這只是表面現象,美國此次行動的真正原因,主要還是為了破壞東方大國的能源安全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儘可能阻止東方大國崛起的步伐。

因此在這場圍繞著伊朗石油輸出的博弈中,真正的參與者美、英、法、俄和東方大國,無一不是“膀大腰圓”的超級大國,連伊朗都僅僅只是以雙方博弈的棋盤的身份出現,而土耳其這樣的中等國家,只有在旁邊搖旗吶喊的資格,在這樣的形勢下,以色列根本就沒有走上這個棋盤的資格。

所以在這樣的形勢下,以色列選擇隱忍和低調,是一個完全正確的行為,因為誰也不清楚這場博弈的最終勝利者將會是誰,但僅僅是從雙方陣營的實力對比和陣營的穩固程度來看,俄、土、伊、東方大國的陣營,由於有著共同的戰略利益,很顯然要更加團結一些。

而美國、英國、法國組成的西方陣營,在至今還因為黃背心運動在陣營內部鬧得不可開交,美國在自己有困難的時候隨意打擊、搶奪歐洲各國的利益,而現在在需要歐洲國家幫忙的時候,即使這些國家在美國的威懾下前來助陣,但是很顯然大多數時候都在磨洋工,畢竟沒有人會為一個時不時欺負自己的老大賣死命的。

因此在這樣局勢並不明朗的時候,像以色列這樣完全站在美國這一邊的國家,怎麼可能會冒險蹦出來為美國站臺?在這樣高度複雜和緊張的時刻,以色列如果想要插手進來,絕對是自尋死路的愚蠢舉動,這其中所蘊含的巨大風險,以色列方面是非常清楚的。

伊朗推動哈馬斯針對以色列發動火箭彈襲擊,實際上就是想把以色列拖下水,讓全身毫無破綻的美國露出自己的“罩門”。

很多熟悉美國在全球戰略的人都知道國際上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如果美國對中東地區的某一個國家發生摩擦時,這些強硬的中東國家,就會宣佈如果自己遭到美國的打擊,那麼自己就將會對以色列進行同等的報復等等。

為什麼這些中東國家會把美國傷害自己之後,不是回擊美國,而是轉而報復以色列呢?這其中其實蘊含這一個非常清晰的事實,那就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盟友,並不是共同構建石油---美元體系沙特,也不是同屬北約的土耳其,而是在中東生活著大量猶太人的以色列。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在二戰結束之後,掌握著大量資源的猶太人組織因為不同的政治理念,開始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分猶太人來到美國,並通過經濟活動逐漸成為了能夠左右美國國家政局的資本集團。而另一部分猶太人則選擇跟隨宗教的信仰,回到巴勒斯坦地區重建猶太人國家。

所以從表面上看,以色列與美國是兩個獨立的國家,但事實上以色列猶太人與美國猶太人組織,是一個團結而統一的集團,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在群敵環伺的環境中建國並生存下來,與美國猶太人組織的全力支持是分不開的。

因此從戰略層面上講,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真正“命門”所在,而關於這一點以色列是非常清楚的,因此當伊朗想要通過哈馬斯拉自己“下水”時,以色列毫不猶豫的放棄繼續報復哈馬斯,就是出於這個原因。

在世界上最主要的強國,參與到因為伊朗石油禁運而發生的全面對抗時,以色列唯一能夠選擇的避禍的辦法,就是安靜的躲起來,不要讓超級大國們想到自己、針對自己,把自己也拉進這場對抗中去。

很顯然以色列的領導者這點戰略眼光還是有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哪怕在遭到哈馬斯的火箭彈襲擊之後,以色列也不再想著對其進行瘋狂的報復,在這個時候付出一點代價是可以接受的,而這也是為什麼一向不肯吃虧的以色列人,會在吃了大虧之後還捏著鼻子接受停火協議的原因。


落下m


哈馬斯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間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而以色列在猛烈武力報復之後,又很快與哈馬斯握手言和這非常的出人意料。哈馬斯突然襲擊以色列,為了幫助支持伊朗被美國製裁不利的局面,目的是為了轉移視線。打擊以色列就等於是反擊美國,可以為伊朗減壓,從小小的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了600多枚火箭彈來看,哈馬斯還是非常仗義的。我們可以這樣來分析:


一、5月2日是美國取消所有石油進口國豁免權的截止日,是試圖完全禁止伊朗石油出口的時間節點,而哈馬斯就在5月3日和4日就展開針對以色列的大規模襲擊。哈馬斯的這次襲擊是2014年以來最大規模,甚至超過了去年7月份爆發的巴以衝突。要知道去年哈馬斯與以色列爆發衝突,原因是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美國並且在5月14日舉行張揚的遷館儀式。巴勒斯坦人被逼無奈才忍無可忍,與以色列的衝突是為了耶路撒冷的主權之爭。

但是因為實力上不是以色列的對手,在經過一番襲擊以及被以色列報復打擊之後,雙方在7月20日簽定了停火協議。在這之後,巴以雙方雖然還一直存在零星衝突,但是都沒有把衝突擴大。這一次哈馬斯毫無徵兆的發起向以色列的大規模襲擊,毫無疑問應該是為了幫助伊朗解除困局。哈馬斯歷來是接受別人幫助,這一次應該是為了伊朗冒死為大哥作點貢獻。

二、哈馬斯是巴勒斯坦激進的反抗以色列侵略組織,一直受到伊朗、敘利亞、卡塔爾和土耳其等國的支持。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發生的武裝衝突,大多數都是哈馬斯所為,以色列雖然恨之入骨,卻也沒有辦法徹底清除消滅哈馬斯組織。這是因為哈馬斯代表的是阿拉伯人的利益,歷史上阿以之間發生了6次大規模戰爭,都是為了巴勒斯坦人的領土問題引起的。如果以色列針對哈馬斯的打擊範圍擴大,就會影響到與整個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所以在爆發巴以衝突以色列在軍事重創哈馬斯之後,就會平靜一段時間。



三、美國和以色列是特殊的盟友關係,雙方友好緊密的程度超出想象。以色列雖然軍事上是中東小霸王,但是人口只有800多萬,國土包括侵佔的也只有2.5萬平方公里。如果沒有美國的庇護,以色列很難在中東生存下去,美國需要以色列為其中東戰略利益服務。美國目前在中東主要目的是為了扼殺伊朗,不希望看到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升級,使得其它的阿拉伯國家捲入進來。

九十年代美國發動海灣戰爭時,薩達姆第一個動作就是向以色列發射了29枚“飛毛腿”導彈。以色列平白無故的受到打擊,想要發作因為被美國所勸阻,直到海灣戰爭結束都沒有還手打擊伊拉克。這是因為美國擔心以色列的反擊,會引起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的仇恨,而影響美國發動的海灣戰爭大局。

四、而這一次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600多枚火箭彈的襲擊,造成以色列方面4名人員死亡。但以色列隨即進行了大規模的打擊報復,哈馬斯方面死亡27名,受傷200多人,傷亡損失比以色列大得多。按照目前的形勢沒有一年半載,哈馬斯是恢復不過來的。 因為有歐盟、埃及和卡塔爾的斡旋調解,以色列也是為了顧全美國極限施壓伊朗這個大局,就此接受與哈馬斯和解。目前美國集中精力打壓制裁伊朗,不能因為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將阿拉伯國家牽扯進來。再說,以色列即將迎來本月中旬的獨立紀念日,也需要一個安寧環境。

綜述、事實上以色列與哈馬斯暫時握手言和,背後有美國的影子。忍氣吞聲不符合以色列的性格,猶太人信奉的是以牙還牙和武力報復。目前以色列與哈馬斯的停火協議將迎來短暫的和平,時間不長巴以武裝衝突仍然會重啟。


亦新湖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

從近幾日,哈馬斯與以色列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哈馬斯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了600多枚火箭彈,以色列則以300多次空襲轟炸回應。本輪衝突已造成2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25人受傷;以色列方面有4人死亡、10人受傷,250萬以色列人躲進防空洞。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以色列軍方發動對加沙地帶的襲擊後,表示要給哈馬斯點厲害瞧瞧。不過短短二天,以色列的態度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表示接受停火協議,不打了。

這其中除卻政治因素外,經濟和軍事因素,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軍事方面,火箭彈襲擊是以色列的主要安全威脅,北有黎巴嫩真主黨,南有加沙地帶的哈馬斯,每年都要發射幾百枚甚至上千枚火箭彈,造成人員傷亡,房屋受損,鬧得人心惶惶。因此以色列

研製了-火箭彈攔截系統。目前以色列的火箭彈攔截系統有兩種:

一種是,“鐵穹”防空系統。該系統是一種全天候、機動型低層攔截系統。主要用於攔截“喀秋莎”和“卡桑”一類射程在5~70千米內的火箭彈。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偵察跟蹤雷達、戰鬥指揮和武器控制系統、導彈發射單元。三套系統分別裝在不同的卡車上。導彈發射單元裝有20枚“塔米爾”攔截導彈,能同時對付不同的目標。

另一種是,“大衛-投石索”防空系統。這套系統是一種中層攔截系統;包括:EL/M-2084型多用途相控陣雷達、C2戰場控制中心以及陸基火箭決策系統,以及16枚“斯坦納”攔截導彈;要用來攔截敵方發射的、射程在40~300千米的大口徑火箭彈和近程導彈,也能用來打敵方的飛機和巡航導彈等。

從目前的情況看,以色列這兩種火箭彈攔截系統已經被打透了,無法阻止火箭彈對以色列境內的襲擊。而巴以打了這麼多年了,哈馬斯早已有了完善的應對以色列空襲的措施,空襲對阻止哈馬斯火箭彈效果不大。所以,以色列想要不受火箭彈襲擊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接受停火協議,二是派出地面部隊圍剿。

不過,地面部隊圍剿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準備和集結,一時半時無法出擊,這樣的情況下以色列接受停火協議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也不排除,以色列假意接受停火協議,為自己地面部隊的準備和集結爭取時間,一旦以色列陸軍準備完畢,立即就撕毀協議,全軍出擊。

經濟方面,哈馬斯一枚火箭彈價格僅為幾百美元,這一波600多枚火箭彈頂天也就百八十萬美元。而以色列一枚攔截火箭彈用的攔截導彈價格約為35 000~50 000美元,哪怕以色列是攔截概率達到百分之百,一枚攔一枚也划不來;再加上戰鬥機空襲轟炸、雷達開機警戒、軍隊調動等一系列的人吃馬嚼,以色列這幾天單單在軍隊方面恐怕就得花了好幾億美元。

此外,隨著衝突的加劇有250萬以色列人躲進防空洞,差不多是以色列總人口的30%(2018年以色列總人口884.2萬人),如果衝突時間過長,勢必會影響這250萬以色列人的生產和生活,甚至會進一步影響到以色列整個的社會經濟運行。

顯然打這樣的仗,實在是太虧本了,精明的以色列人肯定是不願意繼續打下去的。因此當埃及出面斡旋後,以色列也就順勢就坡下驢,接受了停火協議。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認慫談不上,但目前的巴以對抗卻讓以色列有些得不償失。

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動盪,不斷在內部混亂和戰亂中度過的巴勒斯坦已經到了破罐破摔的狀態,長期的四分五裂以及以色列不斷採取的間隔轟炸,巴勒斯坦的境內早已經成了爛攤子,但也正因為如此這樣的困境也讓巴勒斯坦失去了底線,只要能給對手製造混亂,巴勒斯坦就不怕自己變得混亂,因為他們本來就已經陷入到了最亂的狀態。這起火箭彈與鐵穹系統之間的衝突對抗,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



巴勒斯坦目前所使用的這種火箭彈,說起來簡直寒磣,除了鋼管是正規鋼管廠出品,發射藥和彈頭炸藥幾乎都是土製方法制作,發射架也是人工製作甚至採用木質,幾百美元就能完成整個製作,精準度也許連二戰時期德國的v1v2導彈都不如,對以色列採取的攻擊更像是春節放禮花,這來一發那打一炮,600多枚火箭彈就是這樣從四面八方向以色列撲來,尷尬的是這樣的火箭彈雖然沒有準星但卻著實嚇人,畢竟誰也無法保證會不會有一枚火箭彈直接朝自己飛過來,心理上的恐慌遠比實際殺傷要大得多,因此這600枚火箭彈,硬是把以色列全國境內1/3的人口逼近防空洞,以色列更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鐵穹防禦系統。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更尷尬的現狀。



先不說200多萬以色列居民逃進防空洞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鐵穹防禦系統的攔截彈一枚高達數萬美元,用幾萬美元的產品去攔截一枚幾百美元的土製火箭彈,這種經濟交換比著實讓頭腦清晰的以色列專家頭疼,總價值幾十萬美元發射出去的火箭彈,卻要以色列用幾百萬美元的武器耗費去攔截,這麼玩下去長期的拖延吃虧的終究還是自己,事實上這也是自第一次中東戰爭以來以色列長期擺脫不了的軟肋,對於以色列這樣沒有戰略縱深總資本又有限的國家,只能適合速戰速決的戰鬥,但長期的消耗戰,對於以色列來說實在是得不償失。



所以在最近幾天的衝突期間,以色列也嘗試耗費更大的資源來遠程打擊巴勒斯坦的火力點,企圖儘快解決這種對峙,無奈巴勒斯坦的山寨版火箭軍實在太過於廉價,根本沒有固定的陣地和編制,幾乎隨便找一個地方都可以輕鬆發射,在這種近乎原始的冷槍冷炮運動下,裝備這高科技裝備的以色列也是無計可施,及時停止衝突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附帶開玩笑的說一句,巴勒斯坦的火箭彈實際上還是耗費太高,應該考慮向亞洲某國進口數百年前就發明出來的神機箭,保證能取得更大的效果。


遼寧資深球迷


以色列認慫了嗎?以色列對哈馬斯武裝的回應可以說相當相當之迅速和強硬。但是在加沙問題上,以色列本身有理虧的成分,為了保持國際上的形象他不可能油鹽不進地和哈馬斯死磕到底。

首先理順一下這次衝突的基本時間線。5月3日,哈馬斯的狙擊手在加沙地帶襲擊了以色列軍人,造成2人受傷;5月4日,哈馬斯開始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發射了250枚l,到5月5日一共發射了600枚。這裡面有大約150枚被成功攔截,而以色列宣稱鐵穹的命中率是86%,與設計指標的90%十分接近。說明這裡面絕大部份的火箭彈和迫擊炮彈根本不需要攔截,因為按照系統計算機的計算落點是無人區的火箭攔截的優先度較低。這600枚火箭彈造成了4名以色列平民死亡。

哈馬斯啟動襲擊後,以色列迅速採取了報復行動,而且不是像哈馬斯那樣無差別亂射一氣,在5月6日的報復行動中,以色列在加沙地帶部署了一個裝甲旅,並且空襲和炮擊了260個軍事目標,清除的目標甚至包括土耳其通訊社駐當地的記者大樓,完全沒有害怕得罪人的意思。並且定點清除了一名哈馬斯中層特工哈米德•艾哈邁德•阿爾-霍達裡,同時放話說,以色利掌握有更多哈馬斯軍官的資料檔案,可以隨時執行這樣的定點清除。

實際上哈馬斯這次的火箭彈襲擊,組織上是比較有進步的,能在短短2天就發射600枚火箭彈;而且這些火箭彈與之前土作坊做出來的有很大不同,尺寸統一,塗裝統一,而且還標識了火箭彈型號也說明哈馬斯的軍工確有進步。這種短時間內大量傾瀉大量火箭的做法目的就是為了讓鐵穹系統飽和,也說明哈馬斯的戰術上也有進步。但是這種襲擊,終究是洩憤式的無差別進攻,也無法給以色列帶來什麼實質性損失。

這次以色列和哈馬斯停止交火,主要還是因為以色列有一定理虧成分在裡面。2018年加沙邊境抗議事件,以色列軍人使用實彈射擊巴勒斯坦民眾,有250巴勒斯坦人被以軍打死,大多數為平民;聯合國因此發表聲明不排除以色列正在犯下“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這已經算比較嚴重的指責)。內塔尼亞胡在以色列大選之前同意作出多項讓步,那次交戰得以平息。隨著時間推移以色列並未兌現這些讓步,這才引發了哈馬斯的報復。所以以色列本身肯定不希望事態進一步擴大,如果真的展開瘋狂報復的話,雖然哈馬斯根本不是對手,但勢必要造成更多巴勒斯坦平民傷亡,在輿論上必將更加不利。


紙上的宣仔


從本月3號開始,控制著加沙地帶的哈馬斯抵抗運動突然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累計達650餘枚,以軍隨後用320次空襲予以回應,而這也是自2014年以來巴以衝突最為激烈的一次。

就在外界普遍擔憂戰事規模和烈度有可能進一步擴大時,劇情卻出現了反轉:巴以衝突雙方在埃及和歐盟的緊急調解下達成停火協議。而本次衝突目前已造成2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25人受傷;以色列方面有4人死亡、10人受傷。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停火協議的達成最先是由巴勒斯坦官方對外宣佈的,而以色列方面至今還未對此事表態,但從雙方達成停火協議到目前暫時再未出現交火情況。至於題主說以色列率先“認慫”,筆者不敢苟同。

客觀而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並不是一個孤立現象,它的變化趨勢在很多時候深受中東局勢的影響。不可否認,自內塔尼亞胡上臺後就一直試圖加強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的控制,但這僅僅是阿以地緣爭端的冰山一角。

眾所周知,以色列一直都是美國在中東戰略佈局的重要代理人,而自特朗普上臺後,華盛頓的中東政策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首先,美國開始有意識的在中東地區進行戰略收縮;其次,進一步明確對以色列的堅決支持,這一點從耶路撒冷和戈蘭高地問題上就可窺一斑;再次,以退出《伊核協議》為由加大反伊力度;最後,嘗試讓更多的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改善關係。

不難發現,特朗普的“新中東政策”十分重視扶植以色列,這也就要求特拉維夫必須百分之百用積極的姿態去配合。試問:現階段美國圍繞中東的重點在什麼地方?毫無疑問就是德黑蘭。

哈馬斯作為伊朗一手扶植起來的反以抵抗組織,在這個時候出手肯定會起到牽制以色列的效果,從而緩解德黑蘭的壓力;我們不妨把哈馬斯的襲擊看作是伊朗的一出調虎離山之計,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在於以色列是否會中計?事實證明伊朗失算了。

綜述而言,向來在巴以問題上以強硬著稱的內塔尼亞胡這次之所以會“妥協”接受埃及和歐盟主導的調停,根本原因還是不想因小失大:相比巴勒斯坦,正在藉助敘利亞積極實施戰略推進的伊朗更為棘手!而且還有不到一個月,美國就會出臺一份力求“解決”巴以問題的“世紀協議”,參考特朗普一貫的作風,以色列難免不被偏袒。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這題目是錯的!認慫的不是以色列而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發出了強硬的滅國威脅了,而且態度非常強硬,連作為後臺的土耳其都被捱揍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就是不想慫也得慫,承諾不再發射火箭彈襲擊以色列。

現在的巴勒斯坦的實際國土只剩下約旦河西岸一小塊地方是屬於非以色列佔領區,這塊地方也不是巴勒斯坦靠自己實力守住的,而是歐洲各國聯合壓力以色列,英德法三國同時發佈制裁指令並且對以色列發佈武器禁運通令這才迫使以色列收斂軍力沒有完全滅國巴勒斯坦。

由於巴勒斯坦連續襲擊以色列導致以色列被徹底激怒,土耳其因為庇護了巴勒斯坦武裝分子結果是土耳其也一同捱揍。這就是以色列的態度,誰的面子也不給!現在以色列可謂是不看僧面不看佛面的狂怒狀態。只要巴勒斯坦不傻就得掂量掂量,幾百枚火箭彈並不會給以色列造成致命損失,但是約旦河西岸被以色列佔領的話巴勒斯坦就真的被滅國了。

其次,由於巴勒斯坦的連續襲擊以色列導致歐洲各國的立場動搖,這些國家本來是支持巴勒斯坦的,是巴勒斯坦的背後金主,他們這些國家每年給巴勒斯坦撥款以及援助武器。如果這些國家切斷對巴勒斯坦的援助那麼一窮二白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就得吊鼎,連復國的機會都不會有。


優己



強硬的以色列與發了瘋的加沙地區的哈馬斯激戰了三天就偃旗息鼓了,在埃及的斡旋下達成了停火協議,令人詫異,有的人疑問:以色列怎麼只激戰了三天就認慫,接受停火協議了呢?從歷史來看,哈馬斯與以色列的停火協議都是策略性的臨時性的,都維持不了多久,過一段時間就再發生武裝衝突。既然如此,以色列為什麼不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打垮哈馬斯?

以色列見好就收,同意跟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量:

在這三天的武裝衝突中,以色列實際上是佔據了上風,重創了哈馬斯,使哈馬斯恢復戰力需要較長的時間與較大的資金成本。這也是哈馬斯接受埃及的斡旋,跟以色列達成停火的根本原因,敵強我弱,必須給自己留下喘息的空間與時間,否則就被以色列打光了,日後怎麼抵抗以色列?

5月4日,巴勒斯坦加沙地區的武裝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動了襲擊,在三天的時間裡向以色列南部地區共發射了600多枚火箭彈,以色列的鐵穹反導系統攔截了其中的150枚火箭彈,造成以色列4人死亡,10多人受傷,以及南部地區的工廠停工,學校停課,民眾都躲進防空洞。

向來對哈馬斯等巴勒斯坦的武裝組織態度強硬的以色列立即派遣戰鬥機與坦克展開反擊,向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區發動了320次的襲擊,襲擊了哈馬斯、傑哈德等武裝的130個軍事目標,導致25個巴勒斯坦人死亡,125人受傷。

從傷亡來看,以色列比巴勒斯坦人小得多了,更重要的是以色列通過空襲摧毀了哈馬斯、傑哈德等武裝的130個軍事目標,重創了這些巴勒斯坦的武裝組織,他們想要恢復戰力則需要較長的時間,以及不少的金錢。因為,在這場僅僅三天的武裝衝突中以色列算是打贏了,佔了便宜了,這也是以色列同意埃及的斡旋,於5月6日下午4點半與哈馬斯達成了停火協議。雙方達成的停火協議是由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方面宣佈的,以色列對此未予置評,保留了進可攻退可守的靈活空間。

以色列願意停火,收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即將迎來兩個重要的節日,需要良好的安全環境。5月9日是以色列的獨立日,以色列官方每年都要舉行慶祝活動。同時,有41個國家的選手參加的第64屆歐洲電視歌唱大賽將於5月14日-18日在以色列的特拉維夫舉行(家喻戶曉的俄羅斯歌手波琳娜2015年獲得歐洲電視歌唱大賽的亞軍)。

以色列必須確保這兩個重要活動平安地舉行,不會遭到加沙地區的哈馬斯、傑哈德等巴勒斯坦武裝的火箭彈的襲擊。於是,臨時性的停火成了以色列與哈馬斯、傑哈德武裝的互相需要。

對於以色列而言,同意停火的最重要的原因則是為即將到來的巴以“世紀協議”營造不那麼糟糕的政治環境。為了遏制俄羅斯在中東的實力擴張,美國必須解決巴以問題。在特朗普的鼎力支持下,其女婿(伊萬卡丈夫)、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花了二年的時間制定瞭解決巴以問題的“世紀協議”,將於近期公佈。

“世紀協議”得到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熱烈歡迎,卻遭到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的強烈抵制,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也表態反對。預計特朗普將會強行推行庫什納版的“世紀協議”,以色列需要配合美國營造一些氛圍,減輕阿拉伯世界的牴觸情緒,從而避免沙特、阿聯酋等暗中支持“世紀協議”的阿拉伯國家在民眾的怒火中不至於太難堪,降低對該協議的支持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