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通貨緊縮?什麼引起了通貨緊縮?

鄒慶徵


1、什麼是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是指經濟中貨幣供應量小於需求量,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導致貨幣升值、價格水平普通和持續下降的一種經濟現象。

2、通貨緊縮的原因

  • 原因1:貨幣供給減少

  • 原因2:有效需求不足:表現為當實際利率較高時,資金存在銀行變多,消費和投資就會出現大幅下降而導致有效需求不足,進而物價持續下降

  • 原因3:供需機構不合理

  • 原因4:國際市場的衝擊:表現為出口下降,外資流入減少,導致國內供給增加,需求減少。

3、通貨緊縮影響

  • 實際利率提高,社會投資的成本上升,導致社會總投資減少。

  • 物價下跌使貨幣實際購買力不斷提供,人民開始珍惜資金手上的現金,導致消費需求減少,經濟衰退。

  • 價格水平降低會讓企業收到損失,企業經營困難,失業率增加。


互金圈


對於大多數民眾而言,我們最常聽到和感受到的就是通貨膨脹,而其“孿生兄弟”通貨緊縮則少有人知。那麼,什麼是通貨緊縮?是什麼原因引發了通貨緊縮呢?

一、什麼是通貨緊縮?

通縮和通脹雖然是同時產生的兩個相對的概念,但是就經濟實體而言,溫和的通脹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但是通縮卻不一樣,一旦出現,就意味著衰退的來臨。

通貨膨脹的定義為全社會物價的普遍上漲,而相反的所謂通貨緊縮,指的就是物價的普遍下跌。

雖然自古至今,經濟學家們對通貨緊縮的解釋有“單要素”、“雙要素”和“三要素”等等,但是隻有一個是不變的,那就是物價的普遍下跌。

一旦物價下跌就意味著人們預期的改變,當你知道未來的物價會下跌的時候,你還會現在買一些必需品之外的東西嗎?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即使買了也會很大程度上縮減買入的數量,這就導致全社會產品的供給過剩,企業產品賣不出去,第一個想法就是“降價”,而降價這個行為本身會壓縮企業的盈利空間,且會進一步加大民眾對於未來物品降價的預期,就會導致企業最終虧損倒閉,國內經濟出現大面積的衰退。

這就是通貨緊縮為人所不喜的地方,它的出現直接導致國內的需求不足,進而引發經濟的衰退,且這種衰退,是央行很難改變的。

相對而言,通脹特別是溫和的通脹則會導致內需的擴大,進而激發企業生產的動力,推動經濟的發展。

二、什麼引發了通貨緊縮?

引發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是一國貨幣數量的超發,同樣的引發通貨緊縮的也和貨幣有一定的關係。

當一國貨幣當局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時候,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減少,反映到貨幣市場上就是貨幣收益率的上升,也就是利率的上升;反映到商品市場上,就是流通中貨幣的減少,導致人們購買力的下降,進而引發需求的不足,從而導致物價的普遍下降。

除此之外,經濟學理論上引發通貨緊縮的原因還有:投資和消費預期的變化、經濟週期的輪動、技術進步、匯率變動等等。

三、通貨緊縮的危害

雖然上面我們也說了通貨緊縮之所以為人所不喜,主要就是因為其導致了經濟的衰退,詳細來說,通貨緊縮從兩個方面導致了經濟衰退。

1、限制了央行的政策實施空間

通貨緊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央行運用貨幣政策調節經濟的空間。

根據“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來計算的話,如果貨幣當局想要通過降低實際利率來刺激經濟的發展,就需要降低名義利率,但是實際上名義利率的最小值就是0%,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零利率”。這種方法日本就曾在廣場協議之後的多年裡一直採用,但是事實證明並沒有什麼用處,即使是“零利率”依舊未能阻止日本“失去的十年”的發生。

經濟學中有一個專業名詞,“流動性陷阱”,這個是凱恩斯提出來的,說的就是貨幣當局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來拉動經濟,但當利率下降到極低的水平甚至是“零利率”的時候,無論央行增加多少貨幣,人們都會儲存起來而不是用來消費,也就是說此時貨幣政策幾乎失效。

名義利率維持“零利率”,而通貨緊縮率卻維持在較高水平,這就導致實際利率依舊較高,從而無法有效刺激經濟的發展。所以說,通貨緊縮限制了央行發揮的空間。

2、加重了債務人的負擔,增加了次貸發生的風險

通貨膨脹的發生可以使得資產的實際價值降低,也就會減少債務人實際的負擔,相反的,通貨緊縮則增加了債務人實際的負擔。這個同樣需要利用“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脹率”來進行解釋。

通常,在我們簽訂借款合同的時候,其中的貸款利率往往是名義利率,而一旦通縮發生,則意味著實際利率的增加,還款時的金額的實際價值就會大於簽訂合同的名義本利和。

重要的是,通縮往往伴隨著經濟的衰退,而這會導致企業的還款能力的下降,在實際還款負擔加重的情況下,盈利能力下降會導致次貸風險的增加,進而可能引發次貸危機,加快經濟的衰退。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民眾投顧


市場流通著10000個貨幣,市場上有100個麵包,這些流通的貨幣用來交易這些麵包,好了,每個麵包100個貨幣。什麼是通脹呢?流通的貨幣增加到了20000個,依然只有100個麵包,那麼每個麵包是200個貨幣。什麼是通縮呢?如果市場流動著5000個貨幣呢?那麼一個麵包50個貨幣。

首先我們要限定一下,我們所說的,是流通中的貨幣。人,不但會使用貨幣,還會儲藏財富,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有一些貨幣是不會動的。古時候存金子,現在有人存銀行,或者說,變為固定資產沉澱下來,比如房子。如果大家都想儲蓄,那麼這個意思是說,大家都想存銀行,或者說,將鈔票藏在床底下。可能是因為覺得鈔票是個好東西,未來會越來越值錢。這種行為在金本位時期非常的普遍,所以歷史上太平日子久了流通中的貨幣就不夠了。這樣就會出現緊縮。我們開頭說了,流通中的貨幣減少,體現為物價下跌。大家都不拿出錢來了。

但是,如今大多數貨幣是信用貨幣,有人將紙幣當做一張紙,他的確是一張紙,在發行的時候,體現在央行報表上面就是一項負債。當有紙幣放在床底的人聽說紙幣會不停的變多,而資產總量也就是那麼多,或者說,GDP的增長跟不上貨幣的增加,他們就會放棄儲蓄的想法,把錢儘可能的拿出來消費,或者儘量的 借錢消費。因為錢將貶值,這樣的話,未來要還的錢本質上沒有那麼多。比如05年貸款買房,那麼到現在,還本付息之後依然是賺很多。

如果是一般通脹,大家還是好商量的,有些人猶豫,覺得未來貨幣不會貶值太多,有些人覺得貨幣一定會貶值,只有借債才可以發財。所以每隔多少年都要有一個輪迴,大致上是十年一個輪迴。大家先是以為錢一定會升值,然後由於一些現實問題,大家又開始認為錢一定會貶值。為什麼要有這個過程?這就要說到委內瑞拉了,大家都知道委內瑞拉貨幣已經崩潰,不是說委內瑞拉政府一口氣發了比草紙還多的貨幣,而是因為大家都不再儲蓄,這樣,本來應該儲蓄的貨幣,如今都進入了流通領域,所以,直觀感受就是錢太多了。

當貨幣會長期貶值的預期不斷被強化,這是個很危險的信號,所以才會有通脹和通縮交錯的景象,比如美聯儲在08年進行了量化寬鬆,而在如今美聯儲要加息縮表回收貨幣,讓市場相信緊縮要來了,美元會升值,這樣,有一些貨幣會迴流銀行,重新變為儲蓄,借債的會開始還債。流通中的貨幣就會變少,資產的價格就會下降。

自從放棄了金本位之後,所有的貨幣幾乎都是發行擴張的,大家不用驚訝,而是要適應,而貨幣的信用大致上是和發行量掛鉤的,發行的越多,購買力越差,貨幣信用就會下降。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即使貨幣發行量不變化,也還有儲蓄這一個環節的問題。日元在過去幾十年一直在升值,即使日本的國家政策是寬鬆寬鬆再寬鬆,但是日元一直在升值,這和其儲蓄高有關,日本人儲蓄了日元,導致了日元升值,客觀上使得日本金融系統更加趨近於穩健。不過也犧牲了經濟活性。

以上只是一些世界範圍內的通理,儲蓄導致緊縮,或者還債導致緊縮(國家回收貨幣也是還債的一種)。


凱恩斯


通貨緊縮指的是主要物價指數(PPI、CPI)的持續下跌。雖然有所謂“好的”通貨緊縮(主要由技術進步引發的總供給線外推造成)和“壞的”通貨緊縮(主要由總需求萎縮引發)之分,但在更多的情況下,通貨緊縮都對應於總需求的萎縮和經濟的持續衰退。而且,通貨緊縮要比通貨膨脹更加難以對付,因為許多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尤其是貨幣政策通常會因經濟中的各種“剛性”(如“流動性陷阱”)而失靈。

成因分析

1、 債務累積:美國經濟學家費雪(Fisher,1933)對20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的觀察:在經濟繁榮時期企業大量借貸投資,而當負面衝擊來臨時,這些債務就顯得“過度”了。過度負債導致兩個結果:其一,為償還負債,企業拼命降價銷售,去庫存使得短期總供給線外推;其二,企業銷售的現金流和新的負債不是用來投資,而是用來償還債務本息,從而導致投資需求下降,總需求萎縮。

2、 資產價格下跌:根據日裔經濟學家Richard C. Koo對日本1990年後十幾年通貨緊縮的分析,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的崩潰使得企業的資產價格急劇下跌,此時,以這些資產作為抵押物的貸款就顯得“過度”了。另一方面,儘管負債過度,但是,企業的產品依然有市場,企業依然有現金流。此時,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企業的行為模式從原先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轉變為追求債務最小化。企業銷售現金流完全用來償還債務,以修復資產負債表。由於企業不再進行投資,整個經濟陷入資產負債表式的衰退,物價尤其是反映企業產成品價格的PPI持續下跌

3、 外部傳導: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外部傳導也是影響國內物價走勢的重要因素。第一種外部傳導機制來自於資金的跨境流動。第二種外部傳導機制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傳導。以原油為例,國際原油價格從2014年7月份的100美元/桶左右急劇下跌到目前的40美元/桶左右在亞洲金融危機後的通貨緊縮時期,我們也觀察到類似的變化:1997年初油價為35美元/桶,到1999年初降到15美元/桶以下。

4、 人口老齡化:長期以來,學界和政策層只注意到人口老齡化對宏觀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對物價的影響則很少關注。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人口老齡化與物價總水平的關係並不確定:它既可能產生通縮效應——如總人口規模和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會導致總需求下降,也可能產生通脹效應——如勞動年齡人口減少會導致經濟長期總供給能力的下降。


愛投資官方


提起通貨緊縮,我們可以和通貨膨脹相對比,這樣更容易理解一些。

通貨膨脹就是市場上的錢太多,導致你手裡的錢不值錢。相應的,通貨緊縮可以理解為市場上的錢少了,你手裡的錢更值錢了。

如果這麼直觀的理由,通貨緊縮應該是好事情才對吧?事實上並非如此,適當的通貨緊縮可以激發市場競爭,對市場是有利的,但過度通貨緊縮對市場和經濟的負面影響就會非常大,接下來我們就細緻分析一下。

一、什麼是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包括三方面:一是物價普遍持續下降;二是貨幣供給量連續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全面衰退。

不過在通貨緊縮方面並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所以有些經濟學家認為,只有這三個條件都具備才算通貨緊縮,有些經濟學家認為,只要具備前兩個條件就算是通貨緊縮。還有經濟學家認為,只要具備第一個條件就算是通貨緊縮。

物價普遍持續下降也是我等吃瓜群眾最直觀可以感受到的,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物價普遍持續下降就是通貨緊縮。一定要注意一點,是普遍、持續下降,如果只是某一天,或者某個月下降,那是商場促銷,不是通貨緊縮。

二、通貨緊縮的危害

就像本文剛開始說的,通貨膨脹大家都知道對自己不是好事,因為自己手裡的錢不值錢了,可通貨緊縮自己手裡的錢更值錢了,按說這應該是好事才對呀。本來10塊錢一斤大米,現在降到8塊錢,這得是多大的好事呀。從這個角度講確實是有好處的,但通貨緊縮的壞處危害更大,只是全球大多數國家都處在通貨膨脹中,通貨緊縮的很少,研究通貨緊縮的經濟學家也不多。所以坤鵬論儘量用可以理解的語言來說一下通貨緊縮的危害。

1、加速經濟衰退

我們還是舉個例子吧,這樣更容易理解一些。

物價下跌最直接的受害者是企業,原本企業生產一批產品可以賣1000萬,其中500萬用於還即將到期的銀行貸款,另外500萬用於原材料採購,但因為通貨緊縮最終只賣了800萬,還貸款的500萬是不能少的,於是只能把用於採購原材料的500萬減少成300萬。雖然因為原材料價格也下降,但因為有生產週期,銷售價格不斷下降,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企業利潤在不斷減少,直到虧損,然後開始裁員。當大多數生產型企業都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就會有大量人員失業,本來你覺得原本10塊錢的大米現在賣8塊是好事情,可突然發現,自己原本一個月可以掙4000塊錢的工作沒有了,這8塊錢的大米,反而買不起了,這就是通貨緊縮引起的經濟衰退。通貨緊縮最直接的現象就是失業率上升,企業沒錢擴張,沒錢養活更多人,就只能裁員。

2、可能引發債務危機

通貨緊縮對債務人的殺傷力是很強的,會使很多原本有能力還錢的人變的還不起錢,導致大面積債務危機。還是以例子說。

比如小王從銀行貸款60萬買房子,本來小王每個月收入8000塊錢,還貸款是沒問題的,但因為通貨緊縮,小王所在的企業經營困難,結果小王被裁,失去收入的小王,顯然還不起每個月的房貸月供,於是出現違約。

同樣的情況也會出現在企業和地方政府層面,比如某企業原計劃要在三個月後向銀行還5000萬貸款,該企業原本每月純利潤是2000萬,三個月後還貸款完全沒有問題,但因為通貨緊縮,企業利潤下降,每個月只有1500萬利潤,那三個月後還貸款的時候就會有500萬資金缺口。本來如果不是通貨緊縮引起的利潤下降,企業還可以從銀行繼續申請新的貸款用於企業資金週轉,但當銀行發現企業利潤下降,還款有問題時就會減少或者不給企業貸款,這會導致企業現金流出問題,導致企業週轉不靈,然後其他貸款還起來更費勁。

地方政府也一樣,企業經營不好,稅收就少,到期需要還貸款時也會出現還不上的情況。

3、導致社會財富縮水

這個更好理解吧?市場上流動的錢少了,分到每個人手裡的錢同樣也會減少。你是賣大米的,家裡有5噸大米,一斤原本可以賣10塊錢,你家裡這些大米值5萬塊錢,但因為通貨緊縮,現在大米只能賣8塊一斤,你家裡的5噸大米就值4萬塊錢,還沒怎麼著呢,手裡的錢就少了20%。雖然你覺得手裡的錢經花了,但整體的社會財富還是縮水了。

如果大家都是等比例縮水,那或者還是可以接受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手裡的資產不一樣,會有人縮水的多,有人縮水的少,從而導致極度不平衡,引發其他社會矛盾。

三、什麼原因導致通貨緊縮

瞭解了通貨緊縮,也知道通貨緊縮的危害以後,我們來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通貨緊縮。

1、緊縮性的貨幣財政政策

這是最直接可以引起通貨緊縮的原因。我們國家一直在執行適當寬鬆的貨幣政策,所以沒可能遇到通貨緊縮,但大家需要了解,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最直接引起通貨緊縮的原因。適當寬鬆的貨幣政策就是適當的多印一些錢,與此相對應,緊縮性貨幣政策就是少印些錢,通過政策手段減少貨幣在市場上的流通總量。

貨幣總量少了,那肯定就要通縮了。一般緊縮的財政政策會出現在通貨膨脹特別嚴重的時候,也會導致GDP的滯漲,對國家影響較大,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執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時候並不多。

2、供給過剩

經濟都是有周期性的,經濟向好時,企業大量生產,當供給遠多於需求時,就會導致價格下降,從而引發週期性通貨緊縮。本來市場上只能消化掉5噸大米,你非種出10噸出來,剩下的5噸沒人買呀,於是大家開始降價促銷,所以大米的價格就會一降再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時候,農產品豐收了,農民日子反而不好過的原因。供給過剩其實挺常見的,比如農村有一家養豬專業戶掙到錢了,於是鄰居紛紛效仿,開始養豬,結果導致供大於求,豬肉價格上不去,賣一斤豬網虧一斤的錢,不賣豬養在家裡還花錢。供給過剩引起的通貨緊縮對產品供應方的殺傷力更大一些。

當然供給過剩還有一種情況,比如技術革新,導致生產成本下降,同等成本情況下可以生產更多產品出來,但市場同樣消化不了這麼多產品,也會引起供給過剩的通貨緊縮。那不革新技術了?當然更不行。所以這中間也需要有個平衡。

供給過剩的另外一種情況是,出口減少,本來生產10噸大米,5噸用於出口,5噸用於國內自己消費,結果出口的5噸都沒賣出去,全轉成內銷了,直接導致國內產品供給過剩,然後大打價格戰,導致價格下降。

3、金融體系引起的通貨緊縮

政府印的貨幣,並不是直接站在大街上向每個過路的人發錢,而是通過金融體系將錢放出去,增加金融市場的貨幣供給量。但如果金融體系效率低,也會導致大量貨幣積壓在金融體系內,金融體系外的其他地方並沒有得到太多貨幣,也會導致通貨緊縮。

比如政府把錢給銀行了,但因為之前銀行貸出去的錢壞賬率太高,或者其他什麼原因,導致銀行惜貸,不敢往外放貸款,這樣企業仍然拿不到錢,也會導致通貨緊縮。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原因以外,還有很多因素都可以導致通貨緊縮。

可以看到,引起通貨緊縮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不過我們也不用特別擔心,一則是因為全球目前通貨緊縮的國家並不多,我們當然也沒處在通貨緊縮之中,並且在可預見的將來也不太有可能處於通貨緊縮之中。相對於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的負面影響更大,所以還是考慮一下怎麼應對通貨膨脹吧。


坤鵬論


當市場上流通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上升,影響物價至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查看近期的美聯儲加息消息,北京時間週四凌晨3:00,美聯儲發佈12月份貨幣政策會議聲明,決定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由1.0%-1.25%上調到1.25%-1.50%。這符合市場預期,這也是美聯儲今年以來第三次加息。

緊跟其後香港金管局加息,央行的公開加息,隨著美聯儲加息全球央行或將開啟“貨幣緊縮時代”。

政府就是通過利率這個變量來調節消費和投資從而調節一個國家的經濟,怎麼理解呢?

當利率提高,借錢成本也就相應提高,人們借錢少了市場上的貨幣也就少了,一旦消費支出少了經濟也就降溫了。

利率的高低無論從微觀上的消費,還是宏觀上的經濟,對於資產大類變動的個人配置都有深遠的影響,幾乎每一個時代的大機會都與加息或者降息週期相關。

今年以來,銀監會密集出臺了多項監管文件,嚴格監管銀行各項業務,清理金融槓桿。銀行業被動清理影子銀行,收緊表外業務。國家相關政策的收緊無疑也是造成今年資金荒的重要因素。

從去年開始不斷被提及的“金融去槓桿”,讓資金實現“脫虛向實”等,伴隨著一系列政策,作用已經顯現。其中,11月17日,“史上最嚴資管新規”讓資金的弦更加緊繃了。

資管新規對資產管理業務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要將此前野蠻生長的資管行業規範化,消除“剛性兌付”。剛性兌付可謂資管行業規模得以快速擴大的“利器”,它向投資者承諾了保本保收,金融機構負責“兜底”、墊付資金。一旦暴力除掉金融機構這項武器,對於國內投資觀念尚不夠成熟投資者來說,大量的投資將“自負盈虧”,這成為他們無法接受的結果,於是大量資金迅速從市場抽回的現象可能會伴隨著資管新規的正式推行而造成資金的迅速流失。


環球老虎財經


談到通貨緊縮,咱必須要跟通貨膨脹放在一起講,這樣有了對比,就更容易理解。舉個簡單的栗子:

假設市場上一共只有價值1000元的麵包,而目前市場上的存量貨幣是2000元,那麼,每個麵包就能消化2元,即2元可以買一個麵包;但是現在,銀行關閉印鈔機了,市場中的存量貨幣由於損耗、外流等因素變得越來越少,假設只剩下500元,那麼,1000個麵包只有500元可消化,即5毛錢就能買一個麵包。這就是通貨緊縮的基本原理。

那如果是通貨膨脹的話,則意味著開動印鈔機,存量貨幣增加了,變成了3000元,這樣的話,每個麵包就能賣到3塊錢了。

但這只是簡單的表象,其內在的邏輯很有意思。

在解釋之前,我想說的是,什麼引起了通貨緊縮這個問題並不是非常準確,因為無論是通縮還是通脹,它都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沒有什麼必然的起因之說。就像為什麼女票會生氣?沒有為什麼,因為挺久沒生氣了。通縮也是一樣,因為通脹了挺久,各領域都投資過熱,市場通縮的“慾望”就會加強,等累積到一定程度,市場自然就會爆發或者外部因素(政府的財政貨幣政策)驅使,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循環,我們稱為經濟週期。

剛剛用簡單的例子解釋了微觀層面的貨幣,下面我就從政府和企業的角度來說宏觀層面。

啟動和關閉印鈔機都是由政府決定的,那它為什麼會這樣做?因為經濟過熱,個別領域或行業有太多的資金湧入,就像當前國內的樓市一樣。政府要踩剎車,於是首先想到的則是提高借貸成本(提高利率)、減少貨幣供給(少開幾臺印鈔機)。但問題在於,這剎車需要點剎,不能急剎,否則就會引發通縮。

但國內與國外不一樣,國內的內生性需求太旺盛了,踩了剎車,它還是會自動加速,而國外的話,一不小心就剎死了。

在國內,房子就是剛性需求,結婚就必須買房!有泡沫也得買!可是在國外,就不一樣了,尤其是日本(據報道,有接近一半的日本單身青年表示不想結婚,甚至不想談戀愛),日本政府求著你買房,求著你結婚,還給你補貼。如果把這些樓市調控措施放在日本,那麼好了:你不是提高貸款利率嗎?行啊,咱這個房不買了!開發商之所以依然以高資金成本去拿地,還是因為最終能賣個好價錢,現在日本年輕人不買了,開發商說:那咱這個樓也不蓋了,本來利息就高,蓋出來還賣不出去,虧死了!這樣一來,賣方和買方的需求一下子都沒了,房子自然就會跌價。人們一看,哇!房價開始跌了,那咱開始存錢買房吧!於是大家減少消費,持幣坐等跌價。今年跌了,別急,再等等,說不定明年還會跌,反正又不急用。這樣的話,越跌越不買,越不買就越跌,陷入通縮的死循環。

如果換成整個經濟基本面,原理也是一樣的。總的來說,通縮就是一個循環,即經濟過熱——政府提高利率,減少貨幣供應,壓制需求——需求減少,企業裁員,減少生產規模,創新的動力也沒了——商品供應減少,人們失業,消費減少,存量貨幣也在減少——需求減少,商品銷量和價格同時下跌,越跌越不買(除剛性需求外,如食品)——越不買越跌——消費和投資急速減少,經濟下滑——政府趕緊有開動印鈔機,降低利率,刺激消費和生產——經濟過熱。

看到沒,這就是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通脹與通縮都在其中,今天著重一下通縮而已。

有人會問了,通縮除了政府的外部因素外,還會有其他因素嗎?當然有,像美國在二戰之後的幾十年內,儘管經濟和軍事力量騰飛帶動了國內巨大的需求,但是到了冷戰後期,由於蘇聯解體,之前造的飛機大炮核彈好像沒啥用了,加上日本和歐洲也在崛起,許多日歐廉價產品湧入美國,造成美國本土的產品沒有什麼市場,人們不願買高價的美國貨,銷量下跌,企業也沒有什麼生產動力,從而引發了短暫的、小幅度經濟通縮,典型的例子就是那時的豐田汽車佔領美國的汽車市場。

總之,通縮雖然會導致商品價格下降,購買力相對提高,但對於整個經濟體依然有負面影響。因此,溫和型通脹是許多都希望看到的。


小白讀財經


題主您好!通貨緊縮是一個經濟學方面的概念,指的是總體物價水平的持續性下降。而衡量總體物價水平的指標一般為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一般來講,這個指數持續三個月或半年下降,便可以判斷為通貨緊縮。

當發生通貨緊縮時我們最直觀的體會是什麼呢?物價下跌,這看似是一件好事情,在我們手中的錢沒變少的時候,我們可以買更多商品了,似乎我們應該歡呼雀躍,期待這樣的情況早點發生。但實際上呢,商品價格下跌,生產者利潤自然減少,有的企業會虧損,有的企業甚至會破產,傳導到工薪階層,那就意味著收入下降甚至是失去工作,伴隨失去收入來源的物價下跌,怎樣都是無法讓人高興起來的。

當發生通貨緊縮時,危機會從製造業傳導到金融行業,進一步造成全面的經濟危機。這個過程是怎樣的呢?比如企業向銀行貸款用於生產,政府向銀行借款用於基建投資,當利潤下降時,企業收入減少,政府稅收減少,降低到一定程度後,企業與政府便會無力還貸,引發債務危機,使銀行陷入困境,而在我國,銀行時居於金融體系核心位置的,其對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

通貨緊縮會帶來這樣惡劣的後果,我們自然是不希望通貨緊縮發生的,希望將通貨緊縮“扼殺”於萌芽狀態。那什麼樣的情況下會發生通貨緊縮呢?引發通貨緊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咱們逐條來看一下。

  1. 中央銀行採取的緊縮的貨幣政策。當採用緊縮的貨幣政策時,市場上的貨幣量會減少,而當商品總量基本不變時,商品對應的貨幣自然也就減少了,這意味著商品價格的下跌。正因為緊縮的貨幣政策可能帶來通貨緊縮,所以新聞提到的我國的貨幣政策一般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或積極的貨幣政策。

  2. 社會總需求降低。這條原因包括政府削減支出,投資和消費預期變化等因素,當社會總需求降低時,商品和勞務的供求關係會失衡,供大於求,引起價格的下跌。

  3. 匯率制度。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貨幣幣值高估,引發出口下降,企業經營困難,便會促使消費需求降低,進而影響市場的供求關係,引發通貨緊縮。這個現象可以在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後的香港看到,危機之後,東南亞受衝擊的國家幣值大幅貶值,而香港維持貨幣相對穩定,隨後在香港出現了通貨緊縮現象。

  4. 生產力過剩。當生產力過剩,而市場上的總需求基本不變時,便會使供大於求,引發價格下跌。

  5. 債務累積。在經濟繁榮時期,企業大量貸款進行擴大再生產,當經濟受到負面衝擊時,這些債務會使企業承受很大的壓力,導致企業降價銷售,償還債務,由於企業的銷售收入用來償還債務而不是投資,又會使投資需求降低,從而使社會總需求降低,進一步推動通貨緊縮。

  6. 金融體系效率低。當金融機構不願放貸或片面提升貸款利率,便會出現“信貸緊縮”,使社會總需求降低,引發通貨緊縮。

以上是誘發通貨緊縮的一些常見原因,如果您對相關方面感興趣,歡迎關注我們,進一步探討,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愉見財經


簡單的說通貨緊縮就是讓市場上流通的貨幣變少,而市場上的商品多一些。

如何讓市場上的貨幣變少呢?國家的主要方式就是稅收及國有機構創收。從而使流通貨幣變少。但是按目前的狀況,國家在沒有減少流通貨幣的同時還增大了流通的貨幣。也就是說,收上的稅沒抵賬,卻還得多印鈔票。這就是導致通貨膨脹。所以說通過減少貨幣的方向來引導通貨緊縮那是不可能的。

再看看另外一個方向,那就是增加市場上的商品。也就是說加大商品的產量和增多商品的種類了。

增加商品種類,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要科技創新。但是這是需要資金和時間才有可能達到完成的。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且也不具備穩定性。所以短期內靠科技創新來實現增加商品很難。

那從另外一個方向看,那就是要增大產量了。是的,國家就是那麼一直在鼓勵和扶植的。但是不是說所有的商品都能夠簡單的增大產量的。最起碼農業商品不行。那就是工業商品,生活商品還有虛擬商品嘍。首先看工業商品,這幾年的發展結果是產能過剩,質量低下。這不用提,大夥都知道都是哪些商品。其次看生活商品,那就是大夥的硬傷了,房子。看看我們國家,很多地方由原來的百畝良田一躍成為千座城市。最後看虛擬商品,作為商品,這是個新生的市場。國家也是大力扶持的。網絡遊戲,網購平臺,網絡交友等等,但也是良莠不齊啊。

縱觀,商品的價格是否跌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農業產品,因為沒有增收,所以價格不會跌;工業商品,相對的來說是跌了,如鋼鐵,但是與普通老百姓關係不大,大夥也就看不到好處了;生活商品,由於國家增大了賦稅及很多方面商家的壟斷,所以價格也是不會跌的,反而價格成攀升的趨勢;虛擬商品,本來就是個新生商品,所以普通老百姓只會增加資金的輸出。所以說,要看到通貨緊縮,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談。


葉訫骷


通貨緊縮的表現: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通貨緊縮產生原因:商品供求總量與供求結構嚴重失衡,商品供給大於需求,供給結構不適應需求結構,導致潛在的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結構錯位較大,大量的潛在的產品供給得不到實現而淪為無效供給,造成商品價格水平較長時期處於低位徘徊的局面。

通貨緊縮的影響,通貨緊縮會加速經濟衰退。由於物價水平的持續下降,必然使人們對經濟產生悲觀情緒,持幣觀望,使消費和投資進一步萎縮,加速經濟的衰退。物價的下降會使實際利率上升,企業不敢借款投資,債務人的負擔加重,利潤減少,嚴重時引起企業虧損和破產。由於企業經營的不景氣,銀行貸款難以及時回收,出現大量壞賬,並難以找到贏利的好項目,經營也會出現困難,甚至面臨“金融恐慌”和存款人的擠提風險,從而引起銀行破產,使金融系統面臨崩潰。


貨緊縮應對措施:1、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從而刺激總需求;2、擴大財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總需求,還可以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帶動私人投資的增加;3、採用結構性調整的手段,即減少過剩部門或行業的產量,鼓勵新興部門或行業發展;4、改變預期 ,政府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增加公眾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的信心;5、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適當改善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層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以增加消費需求;6、調控國家綜合物價指數,只發行與國民數量相當的貨幣,後果貨幣無限升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